反垄断不断加码,阿里腾讯等多家巨头“吃”罚单,给予了其他企业哪些警示?

2024-05-09 01:23

1. 反垄断不断加码,阿里腾讯等多家巨头“吃”罚单,给予了其他企业哪些警示?

反垄断不断加码,给予了其他企业哪些警示?具体如下:
一,起到了一定的启示和警告作用反垄断措施力度不断增大,阿里和鹅厂都吃了大额罚单。那么这样做有什么必要吗?首先,这等于是给其他的企业,其它的想要搞垄断,想要一家独大的企业敲个警钟,这样做的好处在于能够给其它的企业打个招呼,能够起到一定的启示和警告作用。随着社会不断的发展,时代不断的向前推移,综合经济实力都在不断地加大,为此难免会出现一些想要将市场垄断的企业。

二,加强加深其它企业反垄断意识此外,这样做能够加强并加深其他企业的反垄断意识,作为一个枪打出头鸟的结果,阿里和鹅厂的遭遇是应该的,也是必然的结果,遇到这样的事情,不少的曾经因为被打压被垄断受害的企业都纷纷叫好,而他们的这种操作本身就是一种违反市场公平公正竞争的原则。如今两大家都被打压,对于市场的综合运作来说,作用的利大于弊。

三,市场应当共同发展而非一家独大如今的市场,应当是追求共同繁荣共同谋求发展,但是,如果谁想要一家独大,想要只手遮天,那恐怕到最后的结果就是人心不足蛇吞象,不但让自己的野心得不到壮大,反而会亲手扼杀自己在市场的地位和经济。所以说反垄断不断地加码,对于其他正常的企业而言,无异于是一件好事,对于那些也想要搞垄断,也想要一家独大的人而言,相当于是起到了一个警告,敲响警钟的作用。对于我们老百姓而言,看到这样想要搞垄断的企业被打压自然是拍案叫绝。

综上所述,不知道大家对此有什么不同的看法?欢迎补充讨论,欢迎关注提问!

反垄断不断加码,阿里腾讯等多家巨头“吃”罚单,给予了其他企业哪些警示?

2. 阿里、腾讯、顺丰被顶格处罚,“反垄断”上路了?

12月14日,中国市场监管总局发布了一则公告,市场监管总局对三起未依法申报违法实施经营者集中案做出了行政处罚决定,一共涉及了三家企业:阿里投资、阅文集团和蜂巢网络。上述三家企业,由于违反了《反垄断法》,被市场监管总局顶格处罚,分别处以了人民币50万元的罚款。阿里投资是阿里旗下进行投资并购的主要实体,阅文集团隶属腾讯旗下,而丰巢网络则是顺丰的关联公司。三家企业都在各自领域有着很大的影响力,交易涉及百货零售、影视制作及发行、快递投递服务等。此消息一出,阿里巴巴、腾讯控股和顺丰控股三家公司股票出现跳水,跌幅均超过3%。
  
 
  
  
 就在上周的政治局会议上,刚刚给中国反垄断的大趋势定了调。关于上周政治局会议的分析,可以参考我上一篇文章,里面有详细的分析。在会议中,关于反垄断只有简单的一句话,“强化反垄断和防治资本的无序扩张。
     
 ”按照以往的经验,字数越少,事情越大。如果把最近发生的事情关联起来,就可以看出,从一开始,官媒和金融监管,从侧面否定了马云在“第二届外滩金融峰会”上的诉求,接着蚂蚁在IPO前夕被突然叫停,接着酝酿出台《平台经济领域反垄断指南》,再到政治局会议强调“强化反垄断和防止资本的无序扩张”。这一系列事件,似乎都在释放出强烈的信号,国内一些网络巨头的苦日子要来了,但实际情况真实这样吗?
  
 
  
  
 回到此次对三家企业的处罚,具体情况如下。一是阿里投资收购银泰商业股权案。2014年3月至2017年6月,阿里投资先后三次合计收购银泰商业73.79%的股权,成为其控股大股东。2018年2月,阿里投资持股比例继续提高。二是腾讯控股子公司阅文集团收购新丽传媒股权案。2018年8月,阅文集团与新丽传媒签署收购协议,收购新丽传媒100%的股权,并于2个月后完成交割。三是丰巢网络收购中邮智递股权案。2020年5月,丰巢以换股方式获得中邮智递100%股权,当月完成交割。
     
 三起收购案,看起来像是商业同业收购,实际上就是对行业资源的进一步控制,在防止资源外流的同时提升竞争力。从市场监督总局的调查来看,三起案件的事实清楚,三家公司都通过收购获得了实际控制权,属于《反垄断法》第二十条规定的经营者集中,且参与集中的经营者营业额明显达到了国务院《关于经营者集中申报标准的规定》。在集中实施前,均未依法进行经营者集中的申报。另外,市场监管总局还表示,正在依法审查虎牙与斗鱼合并等经营者集中案。
     
 今年10月,腾讯成功促成虎牙与斗鱼合并,两个 游戏 直播平台合计占领了全国大部分的 游戏 直播市场。依靠腾讯的 游戏 版权资源,直播行业的经营者集中十分明显。按照目前的趋势,斗鱼和虎牙的合并,可能要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了。这些案例中的收购者,都是和目前行业上一手遮天的行业巨头相关联。最近几年,各行业的巨头们也在疯狂扩张自己的商业帝国版图,不断进行同行收购,这成为了他们快速在行业内形成垄断地位的方式。收购的确是大公司快速拓展业务的方法之一,但这也是最容易伤害市场,并且触及反垄断法。
  
 
  
  
 今年深陷反垄断风波的全球四大互联网巨头,苹果、脸书、谷歌和亚马逊也是因为疯狂并购,最终被美国发起反垄断调查和诉讼。与之相比,我们对于巨头的处罚都太过轻松,阿里、阅文和顺丰此次的处罚仅为50万,这无疑是九牛一毛,但根据现行的《反垄断法》中第48条规定,50万已经是顶格处罚了。也有人指出,对于未依法申报经营者集中的,除了罚款50万外,可以要求经营者恢复到“集中前状态”。
     
 根据《未依法申报经营者集中调查处理暂行办法》第十三条、第十五条,经过调查认定被调查的经营者未依法申报而实施集中的,可以对被调查的经营者处50万元以下罚款,并责令被调查的经营者采取以下措施恢复到集中前状态,包括停止实施集中、限期处分股份或资产、限期转让营业及其他必要措施。因此,恢复原状才是杀手锏,对于这些巨头才有威慑作用。50万的处罚最多叫做罚酒,而且最多算罚一杯菠萝啤。当然,市场监管总局也做出回应,此次处罚主要考虑了两方面,一是根据《反垄断法》规定,如果让被罚企业恢复到集中前状态,会对企业发展和经济运行产生较大影响,调查显示这三起案件不具有“排除、限制竞争效果”,因此没必要要求经营者恢复到集中前状态。二是投资并购是互联网企业发展壮大的重要手段。上述三家企业在行业内影响力大、投资并购交易多,且拥有专业的法律团队,应当熟悉经营者集中的申报制度,但未能主动申报,影响较为恶劣,因此在法律固定范围内予以顶格处罚,希望达到“杀鸡儆猴”的作用。当然,这种说法大家仁者见仁吧。
  
 
  
     
 皮哥看来,反垄断的意义不在于一定要反对行业内形成巨头或占优势地位,而是要防止企业通过收购来控制产业的上下游,从而绑架消费者,让消费者没有选择权,对于通过技术创新和业务创新的企业,能够形成技术壁垒的,他们理应享受一段时间的市场红利,因为他们给消费者提供了更为优质的产品或服务,而对于没有创新,仅靠资本砸钱抢占市场份额的企业,则应该成为众矢之的。我国的反垄断之路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要真正保护产业,保护消费者需要政府从法律和监管层面真实发力,从处罚力度上加大,从判断依据上从严,这样才能让真正依靠技术突破和产业创新的企业看到曙光,也让消费者不再成为这些互联网巨头的韭菜。

3. 违反《反垄断法》,腾讯、阿里等多家企业被罚,对公司的经营会有哪些影响?

首先横向垄断协议行为,影响着公司限制、排除竞争能力。与纵向垄断协议相比,横向垄断协议的危害更大。因此,大多数行政执法机关和司法机关都采取严格的违法原则,如凤城市预拌混凝土协会及其会员企业的案例。行政执法机关没有进一步分析排除、限制竞争的效果,而是确定了相关主体实施定价、限制商品数量、分割销售市场、抵制等形式要求。协会与会员企业达成的交易,横向垄断协议。

其次在交易中与交易对手达成并执行垄断协议的行为,对公司交易有着很大的影响。没有其他处罚,公司经营不会受到影响。业绩方面,公司并未影响经销商出货价格,因此不会造成营收下滑。根据规定,公司不能规定经销商对外销售的价格。对方是否会以低于成本的价格销售产品以增加销量,由经销商决定。垄断罚款与证券交易没有直接关系,属于正常的投资风险。

其次在未依法宣告实施的经营者集中不具有排除、限制竞争的效果。根据反垄断法处理方式包括恢复集中前状态和50万元以下的罚款。恢复到集中前的状态,将对企业发展和经济运行产生较大影响。从我国违法实施集中执法的情况和境外执法经验来看,一般仅在交易具有排除、限制竞争效果的情况下才适用。经调查,这三起案件均不具有排除、限制竞争的效力。

要知道的是横向垄断协议是相互竞争的经营者之间就固定价格、限制商品数量、分割市场等达成的协议。横向垄断协议的主体之间交付财产的行为比较少见。在另外4起滥用市场支配地位案件中,一方当事人主张继续履行合同的主要原因是另一方当事人未履行合同,且交付财产的行为未履行或未完全履行。横向垄断协议的各方当事人都有达成垄断协议的主观意愿。

违反《反垄断法》,腾讯、阿里等多家企业被罚,对公司的经营会有哪些影响?

4. 腾讯或将因反垄断被处以至少百亿元罚款,此前有何迹象?

路透:腾讯或将因反垄断被处以至少 100 亿元罚款

5. 2022年反垄断大锤打向互联网巨头,腾讯再领九张罚单

   腾讯再领九张罚单  
      据悉,上述案件违法事实及理由均为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第二十一条,构成未依法申报违法实施经营者集中,评估认为不具有排除、限制竞争效果。国家市场监管总局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第四十八条、第四十九条,对未依法申报违法实施经营者集中的企业处以50万元的罚款。 
    值得注意的是,涉及腾讯的案件包括腾讯与河南和谐 汽车 贸易有限公司设立合营企业未依法申报违法实施经营者集中案,腾讯与深圳市红杉煜辰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收购广西叫酒网络 科技 有限公司股权未依法申报违法实施经营者集中案等,而无论是 汽车 贸易还是酒类线上平台都并非腾讯的主业。 
       互联网巨头或仍是重点监管对象  
    实际上,2021年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就已明确“加强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以公正监管保障公平竞争”。全国市场监管工作视频会议中也提出,2022年市场监管工作重点之一就是深入实施公平竞争政策,完善依法监管的规制规则,健全事前事中事后规制链条,推动提高部门协同规制合力,统筹把握垄断规制重点,提高公平竞争规制能力,更深层次、更高水平促进高质量发展。 
      杨敬昊表示,今年反垄断工作的重点预计仍然是资本投资相对密集的互联网企业,特别是国内的互联网巨头。之所以把重点放在互联网行业上,主要因为其与其他传统行业最大的不同在于,其流量或用户数量的规模效应所带来的巨大变现潜力,导致互联网 科技 企业的边际扩张成本几乎为负,即对于这些企业而言规模越大越好。因此,这类企业一旦完成初始获客的原始积累之后,就可以迅速变现成风险投资引入原始资本,在这之后的扩张和发展的速度将呈惊人的指数性增长。 
    “这类企业的一体两面性在于,它们一旦占据市场,则其自身的体量以及先入市场的规模效应会对市场的后来参与者形成先手优势以及隐性壁垒,而其体量所带来的庞大资金以及相关投资机构的跟投,会使得其他初创企业的创新以及我国的 科技 成果转化受到限制。”杨敬昊表示。 

2022年反垄断大锤打向互联网巨头,腾讯再领九张罚单

6. 《反垄断法》最大罚单182多亿 阿里巴巴光速认错的背后是否另有隐情?

  我国《反垄断法》以来最大的罚单 ,
     182.28亿。  
   以前也有罚款的案例,和这次的罚单比起来真是不算啥。
   阿里的180多亿确实空前的罚单。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是为预防和制止垄断行为,保护市场公平竞争,提高经济运行效率,维护消费者利益和 社会 公共利益,促进 社会 主义市场经济 健康 发展,制定的法律。
   首先,这次的 罚单有据可依、有据可循 。在公布的相关情况中,这次的处罚所核实查证的材料是十分全面的。商家证据、阿里沟通、手续完备、程序合法等等亦是详尽。对于让商家进行排他性的选择,就是触犯了《反垄断法》所规定的地方, 罚是没问题的,罚的金额也是按照规定执行的 。
   另外,都知道阿里巴巴的jack已经退休了,而现在阿里巴巴的主人相对是综合的、多国的、复杂的。如日本软银、美国雅虎等外商、外资,都是阿里巴巴的股东,部分股东所持股权还是偏大的。
    国内的经济类案件,既要严惩违法的行为,也要警示预防其他人的再次效仿。所以这次罚款阿里巴巴可谓一石二鸟 。不仅为所有的电商平台立了规矩,同时有对外商(这些投资者)是一个警示——你是投资者没错,但必须要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否则犯错了、违法了都要面对法律法规的管理和处罚。
       阿里的光速认错且态度诚恳,代表了阿里巴巴集团的态度,更代表了其背后各大股东的态度 。
   可是,这次罚款是180多亿,不是180多万。显然股东也不会轻描淡写的不在乎。
   那我们判断起来似乎更加接近事情的一些细枝末节——即这个消息不太可能是即时知晓的,或者说是有提前的沟通和说明的,也可能是有预案准备的。
   在我看来,最大可能会是听话听音的背后—— 管理团队与股东提前做出了一个预案共识 。
   投资阿里的股东当然看重利益获取,能够快速反应,只可能是提前达成共识的结果。
   相信你要是这个公司的老板、股东也需要了解详情,与股东研判,听取管理团队意见才能如何如何的,对吧?
   对于阿里巴巴而言,180亿听起来数字很大,但拉开时间线,股东所拿到的分红,这点钱对他们来说还真不叫事。 阿里巴巴看重的是罚款背后——阿里巴巴集团能不能重新得到市场的信任,得到相关监管部门的信任,关乎未来,关乎利益 。
   说个题外话。。。按照以往的情况,jack至少要说句话发个声,甚至接受个采访等等的。现在一退休,几乎没有jack啥事了,有没有。这是jack的无心插柳还是急流勇退的英明,你觉得呢?
   再联想前一阵蚂蚁集团上市的事情,阿里巴巴其实已经跟jack没有直接的责任关联了。蚂蚁集团后面如何走势,倒是可以看做jack的一个风向标。
   现在罚款怎么说是挨罚,还不算挨打。那光速认错应该也是对挨罚的一个高效反馈。
   说到光速认错,突然想到了前一阵H&M公关, 阿里巴巴与H&M的公关反应和公关反馈简直是一天一地 。不过,由于这个180亿的数额属于史无前例,再加上反垄断法发布以来的最大罚案,高下立判,自己养大的孩子还是知错能改的。再看看那些外来的和尚,傻子都明白他们的葫芦里买的什么药。
     
     
   个人感觉,无论是180亿还是反垄断的示警案,亦或是蚂蚁集团的连续性管控管理。这些举措和处理 不得不让人相信一定会影响到阿里股市的走向 ,可以静观过两天的情况,估计稍有波动,各种新闻都会快速播报出来。
   也有言论说,180亿罚了你,难道你还能不接受么?还有人说,别看今天罚了180亿,没准出现堤内损失堤外补的情况?哈哈,反正现在怎么瞎猜都行,后面看看走势便能知晓了。
         看新闻的在看到阿里被罚款后,快速联想到拼多多的砍价“猫腻”。多少人发动所有朋友圈之力,都未达成低价的愿望,终于有人决定挑开夕夕的房顶,喊几句鸣鸣冤。
   阿里与拼多多关联着看,巧合吗?也许真是巧合,但却是个机遇。对于消费者而言,终归是利大于弊的。你终于可以在所有的电商平台去选择你喜欢的品牌,你也终于可以不像傻子被骗一样,拉着爸妈、爱人、朋友、亲戚一块帮你砍价,最后还是没便宜几毛钱的买东西。
    多个平台同时“有事情”,越早的发现,越早的管理 。这些变化,对终端市场的我们来说,就是好事。
    电商平台的整顿不能说是滑铁卢,相反,因为很多焦点的聚集,说明他们的火热。也因此出现问题的数量和概率较大,当然就要管理! 
   在最后,还要说一句。要不是罚款这事,相信很多人和我一样都没意识到阿里一年能挣4000多亿呢。

7. 见证历史,反垄断第一重锤砸向阿里,182亿罚款意味着什么?

   
     
   无相 财经 出品
     
    01 
     
   阿里,182.28亿元罚款,中国 历史 上最大的反垄断罚单。
    这几大标签放在一起意味着,我们又见证 历史 了。 
   4月10日,市场监管总局宣布,对阿里巴巴集团在中国境内网络零售平台服务市场实施“二选一”垄断行为作出行政处罚。
   责令阿里巴巴集团停止违法行为,并处以其2019年中国境内销售额4557.12亿元4%的罚款,计182.28亿元。
   182.28亿元是个什么概念?在国内,已经是一家小上市公司的市值了。
   要知道,2015年高通公司因反竞争行为,也不过是9.75亿美元的罚款。
   和182.28亿元人民币比,还不够看。
    针对处罚,阿里官方回应称,诚恳接受,坚决服从。 
      话讲得很客气,但180多亿的罚款,内心肯定是万马奔腾。
   自去年年底以来,阿里巴巴及蚂蚁集团被监管重锤后,一直低调做人。
   在表态问题上,非常诚恳,觉悟很高,马云也不出来乱说话了。
   希望以上的态度能换来较为温和的对待。
   而实际上,监管机构也不希望打倒这个在中国消费者和全球投资者中很受欢迎的 科技 巨头。
       所以各退一步,一定要让阿里知道教训。 
   虽然过程可能会痛苦,但这些措施都不会让阿里巴巴陷入瘫痪。
   阿里巴巴的一些高管表示,就一家饱受监管不确定性和员工士气低落打击的公司而言,即便是巨额罚款,起码也是一种暂时的解脱……
      从去年年底到现在,阿里巴巴的市值已经蒸发了超过2000亿美元,相当于四分之一的阿里。
    所以这182.28亿元其实对阿里来说,也不算什么,市值比罚款,重要得多! 
     
       02 
     
   实际上涉足“二选一”的平台,也不是阿里一个,京东也曾受到过警告。
   所以,需要敲山震虎,抓主要矛盾。
   一方面,释放监管层对于垄断巨头的重视,提醒他们收点手。
   另一方面,最大限度不伤害企业的积极性。
   为什么是阿里?
    因为阿里足够大。 
   旗下业务包括在线零售、 娱乐 、媒体和云计算,甚至还有金融,涉足了人们的方方面面。
       因为阿里闹得最凶。 
   上海的那场讲话,马云公开提出了对监管的挑战。
      “好的创新不怕监管,但是怕昨天的方式去监管。”
   “(中国)不是系统性的金融风险,因为中国金融基本上没有系统,而是中国缺乏金融系统的风险。”
   这引起了国家对于阿里态度的转变。
      2020年12月份,反垄断调查人员进驻阿里杭州总部进行现场调查。
   就在同一天,杭州关掉了两年前为专门为协助阿里巴巴,而设立的一个部门。
    这个信号表明,阿里巴巴享受特殊待遇的日子已经结束。 
   浙江最近还开通了一个渠道,允许本地商家举报阿里巴巴强迫他们只能在淘宝和天猫平台销售商品的行为。
   而在以前,没有这样的渠道。
      在曾经的蜜月期,阿里要什么有什么,给地、给钱、给关系。
    但没想到,这家巨头却有了不该有的野心…… 
       03 
     
    阿里有哪些野心? 
   一方面是金融的野心,蚂蚁上市,直接冲击四大行的地位,阿里已经在电商领域混到龙头了,还要搞一个金融龙头,那就正是呼风唤雨了。
   另一方面是掌控人心,肆意收集的大数据,已经让阿里掌握了大部分中国人的隐私习惯,只要稍加利用,就能攫取利益。
      更可怕的是,阿里还积聚了庞大的媒体资产,其持股包括微博、B站、虎嗅网和36氪等。
    据美国机构统计,阿里巴巴在上市媒体公司拥有的股份价值合计超过80亿美元。 
   这样的媒体资产构成了对传统媒体严重的挑战。
    因为控制媒体,就能控制人心。 
   还记得蒋凡事件吗?
   本来是热搜事件,但是阿里的运作下,相关的消息很快就在微博删除了。
      利用资本操纵舆论,这种力量非常可怕。
   所以目前看来,罚款之后,阿里必将进行一部分业务的剥离。
    金融的剥离已经开始,相信接下来就是媒体! 
     
    04 
     
   正如前文所说,180亿的罚款,还不是终章。
    在阿里巴巴的内部交流平台上,一些员工公开称马云是该公司“最大的不稳定因素”。 
   毕竟,正是马云的那场高调讲话,断送掉了蚂蚁金服,还惹来了今天的麻烦。
   马云试图鼓舞员工的士气,他表示,公司经历起起伏伏是很常见的。
      但事实上,马云还真的是阿里“最大的不稳定因素”。
   早在2018年年末,一场重要的企业家会议上,马化腾,有李彦宏,还有雷军都出席了。
   可马云未受邀请。
   另外,在近期《上海证券报》编制的中国领先企业家名单中,马云的名字也没有在列。
    作为阿里的创始人,马云今天却成了阿里人最头疼的问题,让人唏嘘不已...... 
   关于阿里反垄断被罚,你有什么看法?欢迎在留言区聊聊。

见证历史,反垄断第一重锤砸向阿里,182亿罚款意味着什么?

8. 2022年反垄断大锤打向互联网巨头,腾讯再领九张罚单

   中国商报(记者 祖爽)   2022年反垄断领域的首批罚单已经开出。1月5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公布了13起互联网领域未依法申报违法实施经营者集中案的处罚决定,涉及腾讯、哔哩哔哩、阿里巴巴等多家互联网企业。 
     腾讯再领九张罚单  
    中国商报记者梳理发现,此次被处罚的企业均为知名互联网企业。在13起案件中,涉及腾讯九件、阿里巴巴两件、哔哩哔哩一件。 
    据悉,上述案件违法事实及理由均为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第二十一条,构成未依法申报违法实施经营者集中,评估认为不具有排除、限制竞争效果。国家市场监管总局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第四十八条、第四十九条,对未依法申报违法实施经营者集中的企业处以50万元的罚款。 
    值得注意的是,涉及腾讯的案件包括腾讯与河南和谐 汽车 贸易有限公司设立合营企业未依法申报违法实施经营者集中案,腾讯与深圳市红杉煜辰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收购广西叫酒网络 科技 有限公司股权未依法申报违法实施经营者集中案等,而无论是 汽车 贸易还是酒类线上平台都并非腾讯的主业。 
    康楷数据 科技 首席经济学家杨敬昊对中国商报记者表示,此次处罚释放的信号依然是资本不能继续野蛮生长、无序扩张。由国家出面对行业集中度进行约束,并对资本扩张的有序性作出底线性规定是非常必要的。“从今天(1月5日)公布的处罚阿里巴巴和腾讯的决定书可以看出,两者所参与并违反行业集中度要求被作出处罚的领域,都并非其自身的主营业务,是典型的跨行业及对其上下游的垄断。这在任何主要经济体都是不能被允许的行业集中性行为,属于典型的垄断。”杨敬昊表示。 
     互联网巨头或仍是重点监管对象  
    实际上,2021年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就已明确“加强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以公正监管保障公平竞争”。全国市场监管工作视频会议中也提出,2022年市场监管工作重点之一就是深入实施公平竞争政策,完善依法监管的规制规则,健全事前事中事后规制链条,推动提高部门协同规制合力,统筹把握垄断规制重点,提高公平竞争规制能力,更深层次、更高水平促进高质量发展。 
    深度 科技 研究院院长张孝荣对中国商报记者表示,巨头企业或依然是反垄断监管的主要对象。他预测2022年的反垄断工作将呈现“一动一静”的特点,即互联网领域以静为主,或有个别案例发生,传统行业将会产生新增案例。 
    杨敬昊表示,今年反垄断工作的重点预计仍然是资本投资相对密集的互联网企业,特别是国内的互联网巨头。之所以把重点放在互联网行业上,主要因为其与其他传统行业最大的不同在于,其流量或用户数量的规模效应所带来的巨大变现潜力,导致互联网 科技 企业的边际扩张成本几乎为负,即对于这些企业而言规模越大越好。因此,这类企业一旦完成初始获客的原始积累之后,就可以迅速变现成风险投资引入原始资本,在这之后的扩张和发展的速度将呈惊人的指数性增长。 
    “这类企业的一体两面性在于,它们一旦占据市场,则其自身的体量以及先入市场的规模效应会对市场的后来参与者形成先手优势以及隐性壁垒,而其体量所带来的庞大资金以及相关投资机构的跟投,会使得其他初创企业的创新以及我国的 科技 成果转化受到限制。”杨敬昊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