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 生物、地理的复习提纲

2024-05-19 18:15

1. 人教版 生物、地理的复习提纲

只有八年级下册生物复习提纲


第五单元生命的演化
第一章生命的起源和进化
第一节生命的起源
1.	地球上的原始生命是由非生命物质经过极其漫长的化学进化过程,逐渐演变而来的。
2.	原始大气层包含的气体:①水蒸气②氢气③氨④甲烷⑤硫化氢⑥二氧化碳
3.	
 4。独立体系不断完善,一旦它们能实现原始的新陈代谢和个体增殖,便意味着原始生命诞生了。
5.米勒首创的实验属于模拟实验。
6.1965年,我国科学工作者利用氨基酸成功地合成了具有生命活性的结晶牛胰岛素。
7.1981年,我国科学工作者又利用简单的有机物,人工合成了组成生命的另一种很重要物质——核酸。
第四节生物进化的原因
1.	达尔文于1859年出版了震动当时学术界的巨著-——《物种起源》,该书提出了以自然选择为基础的生物进化论,被赞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
2.	长颈鹿的祖先有颈长和颈短之分。这是变异现象。
3.	在缺乏青草的时期,颈长的长颈鹿能够吃到高处的树叶,容易得到食物生存下来,并繁殖后代,这是有利的变异。
4.	在缺乏青草的时期,颈短的长颈鹿吃不到高处的枝叶,生存下来的机会就比较小,这是不利变异。
5.	环境的不断选择使颈长的长颈鹿被保留下来,逐渐形成了现在的长颈鹿。
6.	由于生物的过度繁殖,使生物赖以生存的食物和空间都是非常有限的,为了争夺足够的食物和空间进行生存斗争。
7.	生存斗争包括:同种个体和不同种个体之间的斗争,以及生物与自然条件之间的斗争。
8.	自然选择: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叫做自然选择。
9.	人工选择:在生产和生活实践中,人们根据自己的需求和爱好,不断选择和培育生物新品种的过程,叫做人工选择。
10.	饲养动物和栽培植物都是对野生动植物长期人工选择的结果。
重点:自然选择的决定因素是自然环境,而人工选择的决定因素是人。
第六单元生物与环境
第一章生态系统
第一节生态系统的组成
1.	生态系统: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形成的统一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2.	生态系统的范围:有大有小,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它包括地球上的全部生物及其环境。
3.	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非生物成分和生物成分。
4.	非生物成分:包括阳光、空气、水和土壤等,它们为生物提供能量、营养和生存空间。
5.	生物成分:包括生态系统的全部生物。可划分为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6.	生产者主要指绿色植物。生产者是生态系统中最基本、最关键的生物组成成分。
7.	消费者包括各种动物。根据食性,可以分为三类:植食性动物,肉食性动物和杂食性动物。
8.	分解者主要是指细菌、真菌等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
9.	生态系统的各种成分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
第三节食物链和食物网

1.	食物链:在生态系统内,各种生物之间由于食物关系而形成的一种联系,叫做食物链。
2.	DDT是一种有机杀虫剂,极易溶于脂肪。一旦被生物吸收,就难以分解,会不断积累。
3.	生物富集:在生态系统中,一些有害物质如铅、汞、铜等重金属和某些杀虫剂,可以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使其浓度随着消费者级别的升高而逐渐增加,这种现象叫做生物富集。
4.	食物网:生态系统中各种食物链彼此交织在在一起,就形成了复杂的食物网。
5.	在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越丰富,个体数量越庞大,食物网就越复杂。
6.	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就是沿着这种渠道进行的。
第三节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1.	生物的生长、发育和繁殖等各项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都是贮存在有机物中的化学能。
2.	营养级:食物链上的每一个环节叫做营养级。
3.	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源头是太阳能。
4.	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起点是生产者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
5.	能量流动: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和散失和过程,称为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6.	由于生物自身的呼吸消耗,以及植物的残枝落叶和动物的骨骼、皮毛等难以被下一个营养级的生物利用,造成了能量在沿着食物链流动的过程中是逐级递减的。
7.	研究能量流动的意义:可以帮助人们合理地调整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关系,使能量持续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如建沼气池
8.	物质物质循环:在生态系统中,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从无机环境开始,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又回到无机环境,就完成了一个循环过程,我们称之为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9.	能量流动是逐级递减的,而物质循环是周而复始的。
第四节生态系统的类型
1.	自然生态系统可分为陆地生态系统和水域生态系统两大类。
2.	陆地生态系统又可分为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荒漠生态系统等多种类型。
3.	水域生态系统又可以分为海洋生态系统和淡水生态系统。
4.	在自然条件下,某个地区的气候特点,尤其是温度和降雨量,决定了该地区的生态系统的类型。
5.	森林生态系统是陆地上最复杂的生态系统,以高大的乔木为主。森林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有“绿色水库”之称。
6.	草原生态系统以草本植物为主。草原能调节气候、防风固沙,还是畜牧业的重要生产基地。
7.	人工生态系统主要包括农田、人工林、人工草场、鱼塘和城市等。
8.	农田是栽培某种作物的人工生态系统。人的作用非常关键,一旦人的作用消失,农田会退化。
9.	城市生态系统中植物种类和数量都很少,植被覆盖率相对较低,不能给居民和某些动物提供足够的物质和能量,所以对其它生态系统具有很大的依赖性。
第五节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
1.	生态系统有自我调节机制,生态系统的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能较长时间地保持一种动态的平衡。
2.	调节能力:一般地说,生态系统中和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级越复杂,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大。反之,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类越少,营养级结构越简单,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小。
3.	人们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应该根据当地生态系统的结构特点、自我调节能力的大小,采取相应的对策,保持生态系统的相对稳定,以达到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目的。


第七单元生物技术
第二章现代生物技术
第一节基因工程
1.	基因工程原理:DNA含有指导生物体生命活动的遗传信息,每个DNA分子包含着成百上千个基因,基因控制着生物性状的表达。遗传密码在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之间是通用的。
2.	基因工程操作过程:基因工程是在分子水平上进行的遗传操作。按照预先设计好的蓝图,把一种生物的基因分离出来,在体外巧妙地拼接组合,然后转入另一种生物体内,从而改造其某些遗传性状,最终获得我们所需要的新品种。这种含有非自身基因的生物被称为转基因生物。如抗冻番茄
3.	基因工程的应用:(1)利用转基因技术,我们可以定向地改良作物和家畜品种。①转基因技术可以提高作物的抗病虫害能力,如抗虫棉②转基因技术也可以用于改变作物的营养成分。如把豆科的蛋白基因转移到马铃薯细胞中。(2)应用基因工程方法,我们可以生产某些药物。

4.	转基因工程的优点:冲破物种间的鸿沟,使本来风马牛不相及的生物间也能进行基因交流,为人类创造了许多生命的奇迹。

5.	转基因工程的安全性:为了控制基因工程给人类带来的负面影响,许多国家和国际组织制定了一些生物技术安全方面的法规和条例。国际经济与合作组织在1992年签署的两个纲领性文件《21世纪议程》《生物多样性公约》,均专门提到生物技术安全问题;我国在2001年颁布了《农业转基因生物管理条例》。
第二节克隆技术
1.	克隆: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而获得新个体的方法,叫做克隆,属于无性生殖。
2.	“多利”的遗传物质来自单一的亲本,它几乎就是其原本个体的复制品。
3.	 

4.	克隆技术的应用:①可以快速地培育具有优良品质的作物和家畜品种②克隆技术在制造基因工程药物方面也有着十分诱人的前景。③克隆技术还为拯救濒危动物开辟了一条新途径。
5.	2001年11月25日,美国马萨诸塞州克隆出人类胚胎。
6.	2002年2月,英国政府对克隆人类胚胎亮起了绿灯。
7.	重点:有性生殖能够丰富后代的基因组成,增加对自然环境的适应能力。而克隆人却是基因的单性复制,这会导致遗传上的退化。
8.	有性生殖的(亲代是两个),既遗传又会变异;而无性生殖的(亲代只有一个),遗传物质来自单一的亲本,这几乎是亲本的复制品。

人教版 生物、地理的复习提纲

2. 生物地理的复习提纲

生物圈中的人
1、人体需要的营养物质: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水、和无机盐。
2、缺乏症:维生素A—夜盲症;      维生素D—佝偻病;
维生素B—脚气病;     维生素C—坏血病。

3、人体的消化系统有消化道和消化腺两大部分组成。
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和肛门等。
消化腺包括唾液腺、胃腺、肝脏、肠腺和胰腺。
唾液腺——分泌唾液(唾液含唾液淀粉酶);
胃腺——分泌胃液(胃液含胃蛋白酶);
肝脏——分泌胆汁(胆汁不含消化酶);
胰腺——分泌胰液;肠腺——分泌肠液(胰液、肠液都含消化淀粉、麦芽糖、蛋白质、脂肪的酶)

4、食物的消化
(1)淀粉           麦芽糖             葡萄糖
(2)蛋白质          氨基酸
(3)脂肪          脂肪微粒                 甘油 + 脂肪酸

5、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
(1)人的口腔和食道几乎没有吸收养分的功能
(2)胃:吸收少量的水和酒精。
(3)小肠:吸收葡萄糖、氨基酸、甘油、脂肪酸及大部分的水、无机盐和维生素。
(4)大肠:吸收少量的水、无机盐和一部分维生素。

6、小肠的结构与小肠吸收相适应的特点:
(1)小肠长(5-6米)
(2)小肠内表面有许多皱襞和小肠绒毛,可增大表面积;
(3)小肠绒毛中有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
(4)绒毛壁和毛细血管、毛细淋巴管的管壁都很薄,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

7、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功能:血浆——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
红细胞(无细胞核)——运输氧和部分二氧化碳。
白细胞(有细胞核)——吞噬病菌,防御保护。
血小板(无细胞核)——止血,加速凝血。

三种血细胞的结构特点、数量和功能
 红细胞(成熟) 白细胞 血小板
结构特点 无细胞核 有细胞核,个体较大 无细胞核,个体最小
数量 男  5.0×1012个/升
女  4.2×1012个/升
(4~10)×109个/升

(1 ~ 3)×1011个/升

功能 具有运输氧的功能;还能运输部分二氧化碳。
有些可吞噬病菌对人体起着防御和保护的作用。
有止血和加速凝血的作用。


8、贫血:血液中红细胞数量过少或血红蛋白含量过少。影响血液输氧的能力,影响各器官的正常生理活动,易疲劳;应多吃含蛋白质和铁质丰富的食物。
发炎:血液中白细胞数量过多。

9、人体血量约为体重的7%-8%。一次失血10%,经一段时间调整后可完全恢复正常(一次献血仅占总血量5%,不影响健康,应积极提倡);若一次失血超过30%,需及时补给血液。
人类最基本的血型是ABO血型,输血一般以输同型血为原则,若血型不合,受血者体内红细胞会凝集成团,阻碍血液循环。
10、动脉血——含氧丰富,颜色鲜红的血;   静脉血——含氧较少,颜色暗红的血。
11、血液循环系统由心脏和血管组成。血管分为动脉、静脉、毛细血管。

12、动脉和静脉的管壁特点
动脉 管壁厚 管腔小 弹性大 血流速度快(血流方向离心)
静脉 管壁薄 管腔大 弹性小 血流速度慢(血流方向回心),有静脉瓣
13、毛细血管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特点:(1)管壁薄,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2)管腔窄,红细胞单行通过;(3)管内血流速度最慢;(4)数量大,分布广。

14、心脏的结构:
(1)心脏的四个腔——左心房、右心房、左心室、右心室。
(2)与各个腔相连的血管:左心房——肺静脉;右心房——上、下腔静脉;
左心室——主动脉;右心室——肺动脉。
(3)内流的血液的性质:左心房、左心室——动脉血;
右心房、右心室——静脉血。
(4)瓣膜:房室瓣(位于心房与心室之间);动脉瓣(位于心室与动脉之间)。
(5)血液流动的方向:一定方向。
(因为房室瓣控制血液从心房流向心室;动脉瓣控制血液从心室流向动脉。)
(6)心室壁比心房壁厚,左心室壁比右心室壁厚。

15、心脏的搏动推动着血液的流动,是血液运输的动力器官。
16、血液循环途径
体循环:左心室  →主动脉→各级动脉→全身毛细血管  →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
肺循环:左心房←      肺静脉←       肺部毛细血管←       肺动脉←        右心室
(体循环意义进行物质交换,将养料和氧气输送给组织细胞利用,将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运走;肺循环意义进行气体交换。)

17、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组成。呼吸道包括鼻、咽、喉、气管和支气管。
呼吸道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肺是人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场所。

18、呼吸运动的原理:
呼吸肌  肋间外肌    收缩   胸廓扩大    肺扩张    吸气
膈    肌    舒张   胸廓缩小    肺回缩     呼气  完成肺的通气
19、肺泡与气体交换相适应的特点:(1)肺泡数目多,总面积大;(2)肺泡外包绕着毛细血管;(3)肺泡壁很薄,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

20、人体内的气体交换主要包括肺通气、肺的换气、组织气体交换。
肺通气是依靠呼吸运动实现;肺的换气和组织气体交换都是通过气体扩散实现。
肺的换气使静脉血转变为动脉血; 组织气体交换使动脉血转变为静脉血。
21、肺的换气和组织里的气体交换
(1)肺的换气:肺泡中的氧的含量比静脉血中的多,二氧化碳的含量比静脉血中的少。因此,静脉血流经肺泡外的毛细血管时,氧便由肺泡扩散到血液里;同时,静脉血中的二氧化碳扩散到肺泡中。经过交换,静脉血变成动脉血。
(2)组织气体交换:组织细胞里氧的含量比动脉血中的少,二氧化碳的含量比动脉血中的多。因此,动脉血流经组织处的毛细血管时,血液中的氧与血红蛋白分离,再扩散到细胞里;同时,细胞里的二氧化碳扩散到血液中。经过交换,动脉血变成静脉血。
22、呼吸的意义: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供各项生理活动和维持体温需要。

23、人体废物排出      皮肤→排汗(水、无机盐、尿素)
的途径      呼吸系统→呼气(二氧化碳、水)
泌尿系统→排尿(水、无机盐、尿素等)
排泄的意义:排除废物;调节体内水分和无机盐的含量平衡,维持细胞正常生理活动。

24、泌尿系统由肾脏、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组成。
功能:肾脏——形成尿液;输尿管——输送尿液;
膀胱——贮存尿液;尿道——排出尿液。
25、肾单位的结构:由肾小体(肾小球、肾小囊)和肾小管组成。
26、尿的形成:
血液(血浆)          原尿(每天150升)           尿液(每天约1.5升)

27、泌尿系统的卫生:每天喝适量的水,保持体内水的平衡及废物的及时排出;同时还应养成有尿意就及时排尿的习惯,注意排尿卫生,防止泌尿系统感染。

28、皮肤由表皮和真皮构成。表皮分为角质层(细胞排列紧密)和生发层(具有分生能力,有黑色素细胞),真皮含大量胶原纤维和弹性纤维,有毛细血管和感觉神经末梢。
皮肤的功能:保护、再生、调节体温、排泄和分泌、感受外界刺激。

29、神经系统由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脑神经和脊神经)组成。
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周围神经系统包括脑神经和脊神经。
30、神经元(也叫神经细胞)——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结构:包括细胞体和突起两部分。突起分为树突和轴突。
功能:受到刺激后能产生兴奋,并且能把兴奋传导到其他神经元。
分    在中枢      神经元细胞体构成灰质
神经部分  神经纤维构成白质
布    在周围      神经元细胞体构成神经节
神经部分  神经纤维构成神经

3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反射是由反射弧完成的。
非条件反射: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由大脑皮层以下中枢参与即可完成。
  条件反射:出生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
条件反射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
在大脑皮层的参与下方可形成。
32、反射弧:参与反射的神经结构是反射弧。由五部分构成: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33、大脑皮层是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最高级中枢。主要功能区有:躯体运动中枢、躯体感觉中枢、语言中枢、视觉中枢、听觉中枢。脊髓中有许多低级神经中枢如膝跳反射中枢、排便反射中枢、排尿反射中枢。小脑的主要功能是使运动协调、准确,维持身体的平衡。
34、能够对语言和文字的刺激建立条件反射,是人类条件反射的最突出特征。



35、视觉的形成:
光线→角膜→房水→瞳孔→晶状体→玻璃体→视网膜(成像          冲动)
→视神经         视觉中枢→形成视觉
(1)通过睫状体调节晶状体的曲度,来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
(2)虹膜调节瞳孔的大小,决定进入眼内的光线强弱,使人适应阴暗不同环境。
   (眼球   眼   外膜(包括角膜、巩膜——保护眼球)、
的    球   中膜(包括虹膜、睫状体—调节晶状体曲度的作用、脉络膜)
结构  壁   内膜(视网膜)
内容物:房水、晶状体(具有折光的作用)、玻璃体
眼球的附属物结构:眼睑、眼肌、睫毛、结膜、泪器等。]
36、近视:视网膜前成像,看不清远处物体。
病因——眼球前后径过长或晶状体曲度过大。矫正——配戴凹透镜。

37、听觉的形成:
外界声波→外耳道→鼓膜       三块听小骨       内耳(刺激耳蜗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       与听觉有关的神经         听觉中枢→形成听觉
[耳的结构:外耳、中耳、内耳。外耳包括耳廓和外耳道;中耳包括鼓膜、鼓室和听小骨;内耳有半规管、前庭、耳蜗。]
38、视网膜——视觉感受器;耳蜗——听觉感受器;嗅黏膜——嗅觉感受器;
舌——味觉感受器;皮肤—触觉、温度觉感受器。

39、外分泌腺:分泌物通过导管排出的一类腺体。
内分泌腺:分泌腺没有导管,分泌物直接进入腺体内的毛细血管,随血液循环送到全身。
40、生长激素、甲状腺激素和胰岛素的作用及其缺乏症
激素 作               用 缺   乏    症
生长素 调节人体生长发育 幼年时期分泌不足,患侏儒症;过多,患巨人症。成年人过多,患肢端肥大症
甲状腺激素 促进新陈代谢,促进生长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幼年时期缺乏,患呆小症;成年缺乏,导致代谢缓慢、怕冷、智力减退等
胰岛素 调节糖的代谢(促进血糖合成糖元,加速血糖分解,降低血糖的浓度) 糖尿病
41、  人体主要      垂体:分泌生长激素、促甲状腺激素和促性腺激素等。
的内分泌腺      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
及其功能      胰岛:分泌胰岛素等

健康地生活
1、健康的生活规律包括合理膳食、安全用药及拒绝吸烟、酗酒、吸毒等。
[联合国将5月31日定为“世界无烟日”国际上把6月26日定为“国际禁毒日”。]
2、传染病:由病原体(病菌、病毒、寄生虫)引起的、能在人与人或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与非传染病相比,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等特点。
3、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传染源(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传播途径(空气、水、饮食、接触、生物媒介等)易感人群(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力的人)
4、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的预防措施:(切断任一环节即可终止传染病的流行。)
传染源——控制;传播途径——切断;易感人群——保护。
5、常见的传染病:“非典”、流行性感冒、蛔虫病、流行性腮腺炎、水痘、天花、肺结核、病毒性肝炎、狂犬病、沙眼等。

常见病 病原体 传染源 传播途径 预防方法
寄生虫病 蛔虫病 蛔虫 蛔虫
病人 饮食传播 注意饮食卫生、粪便无害化处理等
细菌性传染病 肺结核 结核
杆菌 肺结核患者 飞沫、尘埃、呼吸传播 接种卡介苗、不随地吐痰等


病毒性传染病 病毒性肝炎 肝炎病毒 病毒性肝炎患者 一般通过消化道传播,也可通过血液传播 注意饮食卫生、保护水源、食品消毒、加强血液制品管理、接种肝炎病毒疫苗
 艾滋病 HIV病毒 艾滋病患者 不洁性行为,血液传播 洁身自爱、不接受被污染的血液及血液制品的输入、不接受不洁针头的注射和皮下穿刺

6、人体免疫分为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
非特异性免疫指生来就有,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如皮肤和黏膜的屏障作用、白细胞的吞噬作用、唾液中溶菌酶的杀菌作用等。)
特异性免疫指出生后才产生,通常只能对某一特定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
7、抗原:引起人体产生抗体的物质(如病原体等异物)
抗体:抗原进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淋巴细胞产生一种抵抗抗原的特殊蛋白质。
计划免疫:根据某些传染病的发生规律,将有关疫苗按照科学的免疫程序,有计划地给人群接种,来提高人体对这些传染病的抵抗力,可以达到控制和消灭传染病的目的。例如,婴儿接种卡介苗(结核病)或乙肝疫苗(乙型肝炎)或麻疹疫苗(麻疹)或脊髓灰质炎疫苗(小儿麻痹症)或百白破联合疫苗(百日咳、白喉、破伤风)。

3. 初中生物,地理的总复习提纲

七年级生物复习提纲(上册)
第一单元 生物和生物圈 
一、生物的特征: 
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2、生物能进行呼吸 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 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6、由细胞构成(病毒除外) 
二、调查的一般方法 
步骤:明确调查目的、确定调查对象、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调查记录、对调查结果进行整理、撰写调查报告 
三、生物的分类 
按照形态结构分:动物、植物、其他生物 
按照生活环境分:陆生生物、水生生物 
按照用途分:作物、家禽、家畜、宠物 
四、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 
1、生物圈的范围:大气圈的底部:可飞翔的鸟类、昆虫、细菌等 
水圈的大部:距海平面150米内的水层 
岩石圈的表面:是一切陆生生物的“立足点” 
2、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3、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1)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光、水分、温度等 
(2)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同种与异种之间)最常见捕食关系,还有竞争关系、合作关系 
4、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P19的例子 
生物对环境的影响:植物的蒸腾作用调节空气湿度、植物的枯叶枯枝腐烂后可调节土壤肥力、动物粪便改良土壤、蚯蚓松土 
5、生态系统的概念: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生态系统。一片森林,一块农田,一片草原,一个湖泊,等都可以看作一个生态系统。 
6、生态系统的组成: 
生物部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非生物部分:阳光、水、空气、温度 
7、如果将生态系统中的每一个环节中的所有生物分别称重,在一般情况下数量最大的应该是生产者。 
8、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动物是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细菌和真菌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 
9、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 营养级越高,生物数量越少;营养级越高,有毒物质沿食物链积累(富集)。 
10、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是相对稳定的。但这种自动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超过则会遭到破坏。 
11、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有许多是全球性的。 
12、生态系统的类型: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 
第二单元 生物和细胞 
一、 显微镜的结构 
镜座:稳定镜身; 
镜柱:支持镜柱以上的部分; 
镜臂:握镜的部位; 
载物台:放置玻片标本的地方。中央有通光孔,两旁各有一个压片夹,用于固定所观察的物体。 
遮光器:上面有大小不等的圆孔,叫光圈。每个光圈都可以对准通光孔。用来调节光线的强弱。 
反光镜:可以转动,使光线经过通光孔反射上来。其两面是不同的:光强时使用平面镜,光弱时使用凹面镜。 
镜筒:上端装目镜,下端有转换器,在转换器上装有物镜,后方有准焦螺旋。 
准焦螺旋:粗准焦螺旋:转动时镜筒升降的幅度大;细准焦螺旋。 
转动方向和升降方向的关系:顺时针转动准焦螺旋,镜筒下降;反之则上升 
二、显微镜的使用 
1、观察的物像与实际图像相反。注意玻片的移动方向和视野中物象的移动方向相反。 
2、放大倍数=物镜倍数×目镜倍数 
3、放在显微镜下观察的生物标本,应该薄而透明,光线能透过,才能观察清楚。因此必须加工制成玻片标本。 
三、观察植物细胞:实验过程 
1、切片、涂片、装片的区别 P42 
2、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细胞壁:支持、保护 
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保护 
细胞质:液态的,可以流动的。细胞质里有液泡,液泡内的液泡内溶解着多种物质(如糖分) 
细胞核:贮存和传递遗传信息 
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液泡:细胞液 
3、观察口腔上皮细胞实验(即:动物细胞的结构) 
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 
细胞核:贮存和传递遗传信息 
细胞质:液态,可以流动 
4、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相同点:都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5、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不同点:植物细胞有细胞壁和液泡,动物细胞没有。 
四、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基本单位。 
五、细胞中的物质 
有机物(一般含碳,可烧):糖类、脂类、蛋白质、核酸,这些都是大分子 
无机物(一般不含碳):水、无机物、氧等,这些都是小分子 
六、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对物质有选择性,有用物质进入,废物排出。 
七、细胞内的能量转换器: 
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是细胞内的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并产生氧。 
线粒体:进行呼吸作用,是细胞内的“动力工厂”“发动机”。 
二者联系:都是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 
二者区别:叶绿体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线粒体分解有机物,将有机物中储存的化学能释放出来供细胞利用。 
八、动植物细胞都有线粒体。 
九、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遗传信息存在于细胞核中 
1、多莉羊的例子p55, 
2、细胞核中的遗传信息的载体——DNA 
3、DNA的结构像一个螺旋形的梯子 
4、基因是DNA上的一个具有特定遗传信息的片断 
5、DNA和蛋白质组成染色体 
不同的生物个体,染色体的形态、数量完全不同; 
同种生物个体,染色体在形态、数量保持一定; 
染色体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 
染色体数量要保持恒定,否则会有严重的遗传病。 
6、细胞的控制中心是细胞核 
十、细胞是物质、能量、和信息的统一体。 
十一、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 
1、生物的由小长大是由于:细胞的分裂和细胞的生长 
2、细胞的分裂 
(1)染色体进行复制 
(2)细胞核分成等同的两个细胞核 
(3)细胞质分成两份 
(4)植物细胞:在原细胞中间形成新的细胞膜和细胞壁 
动物细胞:细胞膜逐渐内陷,便形成两个新细胞 
十二、新生命的开端---受精卵 
1、经细胞分化形成的各种各样的细胞各自聚集在一起才能行使其功能,这些形态结构相似、功能相同的细胞聚集起来所形成的细胞群叫做组织。 
2、不同的组织按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构成器官。 
动物和人的基本组织可以分为四种: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四种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构成,并且以其中的一种组织为主,形成器官。 
3、够共同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的多个器官按照一定的次序组成在一起构成系统。 
八大系统:运动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生殖系统。 
4、动物和人的基本结构层次(小到大):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和人体 
5、植物结构层次(小到大):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 
6、绿色开花植物的六大器官 :营养器官:根、茎、叶 ; 生殖器官:花、果实、种子 
7、植物的组织:分生组织、保护组织、营养组织、输导组织等 
十三、单细胞生物 
1、单细胞生物:草履虫、酵母菌、、衣藻、眼虫、变形虫 
2、草履虫的结构见课本70页图 
3、单细胞生物与人类的关系:有利也有害 
十四、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病毒 
1、病毒的种类 
以寄主不同分:动物病毒、植物病毒、细菌病毒(噬菌体) 
2、病毒结构: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 
第三单元 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 
第一章 生物圈中有哪些绿色植物 
1、 蕨类植物出现根、茎、叶等器官的分化,而且还具有输导组织、机械组织,所以植株比较高大。 
2、孢子是一种生殖细胞。 
3、蕨类植物的经济意义在于:①有些可食用;②有些可供药;③有些可供观赏;④有些可作为优良的绿肥和饲料;⑤古代的蕨类植物的遗体经过漫长的年代,变成了煤。 
4、苔藓植物的根是假根,不能吸收水分和无机盐,而苔藓植物的茎和叶中没有输导组织,不能运输水分。所以苔藓植物不能脱离开水的环境。 
5、苔藓植物密集生长,植株之间的缝隙能够涵蓄水分,所以,成片的苔藓植物对林地、山野的水土保持具有一定的作用。 
6、苔藓植物对二氧化硫等有毒气体十分敏感,在污染严重的城市和工厂附近很难生存。人们利用这个特点,把苔藓植物当作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 
7、藻类植物的主要特征:结构简单,是单细胞或多细胞个体,无根、茎、叶等器官的分化;细胞里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大都生活在水中。 
8、藻类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可以作为鱼的饵料,放出的氧气除供鱼类呼吸外,而且是大气中氧气的重要来源。 
9、藻类的经济意义:①海带、紫菜、海白菜等可食用②从藻类植物中提取的碘、褐藻胶、琼脂等可供工业、医药上使用 
10、种子的结构 
蚕豆种子:种皮、胚(胚芽、胚轴、胚根)、子叶(2片) 
玉米种子:果皮和种皮、胚、子叶(1片)、胚乳 
11、种子植物比苔藓、蕨类更适应陆地的生活,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能产生种子。 
12、记住常见的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第二章 被子植物的一生 
1、种子的萌发环境条件: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气 
自身条件:具有完整的有生命力的胚,已度过休眠期。 
2、测定种子的发芽率(会计算)和抽样检测 
3、种子萌发的过程 
吸收水分——营养物质转运——胚根发育成根——胚芽胚轴发育成茎、叶,首先突破种皮的是胚根,食用豆芽的白胖部分是由胚轴发育来的 
4、幼根的生长 
生长最快的部位是:伸长区 
根的生长一方面靠分生区增加细胞的数量,一方面要靠伸长区细胞体积的增大。 
5、枝条是由芽发育成的 
6、植株生长需要的营养物质:氮、磷、钾 
7、花由花芽发育而来 
8、花的结构(课本102) 
9、传粉和受精(课本103) 
10、果实和种子的形成 
子房——果实 受精卵——胚 
胚珠——种子 子房壁----果皮(与生活中果皮区别)。 
11、人工受粉 
当传粉不足的时候可以人工辅助受粉。 
12、被子植物的生命周期包括种子的萌发、植株的生长发育、开花、结果、衰老和死亡。 
第三章 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 
1、绿色植物的生活需要水 
(1)水分在植物体内的作用 :水分是细胞的组成成;水分可以保持植物的固有姿态;水分是植物体内物质吸收和运输的溶剂;水分参与植物的代谢活动 
(2)水影响植物的分布 
(3)植物在不同时期需水量不同 
2、水分进入植物体内的途径 
根吸水的主要部位是根尖的成熟区,成熟区有大量的根毛。 
3、运输途径 
导管:向上输送水分和无机盐                 筛管:向下输送叶片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 
4、叶片的结构:表皮(分上下表皮)、叶肉、叶脉、 
5、气孔的结构:保卫细胞吸水膨胀,气孔张开;保卫细胞失水收缩,气孔关闭。 
白天气孔张开,晚上气孔闭合。 
6、蒸腾作用的意义: 
A.可降低植物的温度,使植物不至于被灼伤 B.是根吸收水分和促使水分在体内运输的主要动力 C.可促使溶解在水中的无机盐在体内运输 D.可增加大气湿度,降低环境温度,提高降水量。促进生物圈水循环。 
第四章 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 
1、天竺葵的实验 
暗处理:把天竺葵放到黑暗处一夜,目的:让天竺葵在黑暗中把叶片中的淀粉全部转运和消耗。 
对照实验:将一片叶子的一半的上下面用黑纸片遮盖,目的:做对照实验,看看照光的部位和不照光的部位是不是都产生淀粉。 
脱色:几个小时后把叶片放进水中隔水加热,目的:脱色,溶解叶片中叶绿素便于观察。 
染色:用碘液染色                结论:淀粉遇碘变蓝,可见光部分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2、光合作用概念:绿色植物利用光提供的能量,在叶绿体中合成了淀粉等有机物,并且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这个过程叫光合作用。 
3、光合作用实质: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4、光合作用意义: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不仅满足了自身生长、发育、繁殖的需要,而且为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了基本的食物来源、氧气来源、能量来源。 
5、绿色植物对有机物的利用 
用来构建之物体;为植物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6、呼吸作用的概念: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呼吸作用。 
7、呼吸作用意义:呼吸作用释放出来的能量,一部分是植物进行各项生命活动(如:细胞分裂、吸收无机盐、运输有机物等)不可缺少的动力,一部分转变成热散发出去。 
第五章 绿色植物是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1、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不断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产生氧气,维持了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2、呼吸作用与生产生活的关系:中耕松土、及时排涝都是为了使空气流通,以利于植物根部进行呼吸作用。植物的呼吸作用要分解有机物,因此在储存植物的种子或其他器官时,要设法降低呼吸作用,降低温度、减少含水量、降低氧气浓度、增大二氧化碳浓度等都可抑制呼吸作用。 
3、光合作用与生产生活关系:要保证农作物有效地进行光合作用的各种条件,尤其是光。合理密植。使作物的叶片充分地接受光照。 
4、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区别和联系(见课本131) 
5、光合作用(130页)和呼吸作用(125页)公式 
第六章 爱护植被,绿化祖国 
1、我国主要的植被类型: 草原、荒漠、热带雨林、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针叶林 
2、我国植被面临的主要问题 :植被覆盖率低,森林资源和草原资源破坏严重 
3、我国森林覆盖率16.55%,                   4、我国每年3月12日为植树节 
5、热带雨林-----地球的肺,

初中生物,地理的总复习提纲

4. 求初中地理和生物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
1、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植物的营养:绝大多数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动物的营养:从外界获取现成的营养。
2)生物能进行呼吸。
3)生物能排出身体内的废物。
动物排出废物的方式:出汗、呼出气体、排尿。
植物排出废物的方式:落叶。
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例:斑马发现敌害后迅速奔逃。含羞草对刺激的反应。
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6)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2、生物圈的范围: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3、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4、影响生物的生存的环境因素:
非生物因素:光、温度、水分等;生物因素: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
例:七星瓢虫捕食蚜虫,是捕食关系。稻田里杂草和水稻争夺阳光,属竞争关系。蚂蚁、蜜蜂家庭成员之间分工合作。
5、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
1)提出问题: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吗?
2)作出假设: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
3)制定计划:检验假设是否正确,需通过实验进行探究。
实验方案的要求:需设计对照实验,光照是这个探究实验中的唯一变量。其他条件都相同。
4)实施计划
5)得出结论
6)表达、交流
6、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1)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举例:荒漠中的骆驼,尿液非常少。骆驼刺地下根比地上部分长很多。寒冷海域中的海豹,胸部皮下脂肪厚,旗形树等。
2)生物对环境的影响:蚯蚓在土壤中活动,可以使土壤疏松,其粪便增加土壤的肥力;沙地植物防风固沙等都属于生物影响环境。
7、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组成
概念: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组成: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水、空气、温度等
8、食物链和食物网:
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主要是吃与被吃的关系,这样就形成了食物链。一个生态系统中往往有很多条食物链,它们往往彼此交错连接,这样就形成了食物网。 
 
初中地理知识复习提纲
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球是一个两极部位略扁的不规则的球体,它的平均直径为6371米。
2、纬线与纬度在地球仪上,顺着东西方向,环绕地球仪一周的圆圈,叫做纬线。所有的纬线都是圆,可称为纬线圈;纬线圈的长度有长有短,赤道最长,往两极逐渐缩短,最后成一点。纬线都指示东西方向。
赤道是最长和纬线,长约4万千米。它与两极之间的距离相等,把地球分为南、北两个半球。赤道是地球仪上的零度纬线。赤道以北的纬度,叫北纬,习惯上用"N"作代号;赤道以南的纬度,叫南纬,习惯上用"S"表示。
3、经线和经度在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并同纬线垂直相交的线叫做经线,也叫子午线。所有的经线都是半圆状;长度都相等,都指示南北方向。
本初子午线 地球仪上的零度经线叫做本初子午线,从本初子午线向东、向西,各分作1800,以东的1800属于东经,习惯上用“E”为代号,以西的1800属于西经,习惯上用“W”为代号。
国际上习惯用200W和1600E的经线圈,作为划分东、西半球的界线。
4、地球自转与昼夜交替地球绕地轴不停地旋转,这叫做地球自转,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自转一周的时间大约是24小时,也就是一天。这样就产生了昼夜交替的现象。
5、地球公转和季节变化地球在自转的同时,又围绕着太阳公转,地球公转的方向也是自是自西向东,公转一周的时间就是一年。公转的轨道平面与地轴总是保持着66.50的夹角。由于地球的公转,产生了季节的变化。
6、五带的划分热带在南北回归线之间,一年之中有阳光直射现象,地面获得的太阳光热最多,气候终年炎热。回归线是热带和温带的分界线。
寒带在北极圈以北和南极圈以南的地区,有极夜和极昼的现象。极圈是寒带和温带的分界线。温带在北回归线和北极圈之间、南回归线和南极圈之间的地区,一年中没有极夜和极昼的现象,地面得到的太阳光热比热带少,比寒带多,气候上的四季变化比较明显。
7、地图三要素比例尺、图例与注记。在地图上所画地区的范围越小,要表示的内容越详细,选用的比例尺应越大;反之选用的比例尺越小。在地图上,通常是“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8、地面高度的计算方法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叫做海拔。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叫做相对高度。
9、等高线把海拔高度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就是等高线。每条等高线都有相应的海拔数值。坡陡的地方,等高线密集;坡缓的地方,等高线稀疏。
10、世界海陆的分布地球上海洋面积占了71%,而陆地面积仅占29%。大陆和它附近的岛屿合起来叫做大洲。全部位于北半球的有欧洲、北美洲。大部分
人们习习惯把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和大高加索山脉一线作为欧洲和亚洲大陆的分界线。亚洲和非洲以苏伊士运河作为分界线。北美洲和南美洲在西半球,全称为美洲。巴拿马运河是北美洲和南美洲的分界线。南极洲主要位于南极圈内,四周被大洋环绕。
11、陆地地形人们把地形分为山地、平原、高原、盆和丘陵五种基本类型。
山地 海拔较高,一般在500米以上,地面峰峦起伏,坡度陡峻,有的山地呈条带状分布。其中最突出的是两条由若干条高大山脉组合而成的巨大山系:一条是横穿亚欧大陆中南部的阿尔卑斯--喜马拉雅山系;另一条是纵贯南北美洲的科迪勒拉山系,由落基山,安第斯山等山脉组成。
平原 海拔较低,一般在200米以下,地面平坦或起伏较小,常用“一望无际”来形容平原的坦荡。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平原是南美洲的亚马孙平原。
欧洲和非洲的地形比较简单,分别以平原和高原为主;亚洲的地形则比较复杂,地势中部高,四周低,高原、山地面积广,平原分布在大陆周围地区。
12、促使地形变化的力量地球内部所产生的作用称为内力作用,如地壳运动、火山、地震等,都是地球内力作用的表现形式。世界上火山和地震,大多分布在地壳活动比较活跃的地区,主要集中在环太平洋沿岸的地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山脉地带。来自地球外部的力叫做外力作用,如流水、风、海浪和冰川等。
13、天气和气候天气是一个地方短时间里阴晴、风雨、冷热等的大气状况。它是时刻在变化的。气候是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一般变化不大。
14、气温的变化一天当中,气温有时高,有时低。陆地最高气温一般出现在正午过后(约14时);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一年当中,世界陆地上大多数地方的月平均最高气温,北半球出现在7月,南半球出现在1月。月平均最低气温,北半球出现在1月,南半球出现在7月。一个地方的月平均气温最高值同月平均气温最低值之差,叫做该地的气温年较差。
15、世界气温的分布世界气温从低纬度向极地逐渐降;同纬度的海洋和陆地气温并不一样。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相反。气温还受地势高低的影响。山地随着海拔的升高,气温会逐渐降低。海拔大致每升高100米,气温约降低0.6℃。
16、世界降水量的分布一般规律:赤道附近地带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南、北回归线两侧,大陆西岸降水少,大陆东岸多;中纬度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
17、降水的季节变化全年多雨区:在赤道附近地带各月降水都很多,如新加坡;全年少雨区:在内陆地区、两极地区各月降水都很少,如埃及开罗;夏季多雨区:在南、北纬300~~400附近的大陆东岸,夏季多雨,冬季少雨,如中国北京;冬季多雨区:在南北纬300~~400附近的大陆西岸,冬季多雨,夏季少雨,如意大利罗马;常年湿润区:在南、北纬400~~600的大陆西岸,全年受从海洋上吹来的西风影响的地区,各月湿润,雨量适中,如英国伦敦。
18、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及分布
一、热带主要气候类型
1、热带雨林气候主要分布在赤道附近地区,全年高温多雨。
2、热带草原气候主要分布在非洲和南美洲赤道雨林气候的南北两侧。终年高温,一年中有明显的干季和雨季。
3、热带季风气候以亚洲南部、东南部的印度半岛和中南半岛最为显著。这种气候终年高温,一年中也可以分为旱雨两季,风向随季节而变化。旱季,风从陆地吹向海洋,干旱少雨;雨季,风从海洋吹向陆地,降水集中。
4、热带沙漠气候主要分布在南北回归线附近的大陆西岸和内陆地区,这种气候降水量稀少,终年炎热干燥,地面有大片的沙漠。
二、温带的主要气候类型
1、温带和亚热带季风气候分布在亚洲的东部地区。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大致以1月平均气温0℃等温线为界,此线以北为温带季风气候,以南为亚热带季风气候。
2、地中海气候主要位于大陆西岸的中低纬度地区,以地中海沿岸分布最,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3、温带大陆性气候主要分布在中纬度内陆地区,冬冷夏热,气温变化大,降水量较少,集中夏季。
4、温带海洋性气候位于中纬度地区大陆西岸,以欧洲西部分布最广,温和多雨,气温和降水的年变化比较小。
19、自然资源对人类有利用价值的土地、阳光、水、矿产、森林等,都是自然资源。按其形成的特点,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可再生资源;一类是非可再生资源。可再生资源,是指在较短时间内即可再生,或是可以循环使用的资源;非可再生资源,是指在人类历史时期,用完了就不能再生产的资源。
20、土地的利用类型土地的利用类型可分为耕地、林地、草地、建筑用地等类型。
21、土地资源的分布温带湿润的平原地的地势平坦,气候温暖,适宜发展农业,是世界耕地的主要分布地区。气候冷湿的亚寒带地区和炎热多雨的热带地区,保留了大片的针叶林和雨林。热带和温带半干旱地区草地面积广阔,是世界畜牧业的主要分布区。
22、地球上水资源的分布地球上的水主要有海洋水、陆地水和大气水三种存在形式。陆地水又有冰川水、地下水、湖泊水、沼泽水、河水和生物水等多种存在形式。地球上的水总量很多,但是96%以上的是海洋水。在淡水资源中,冰川中储存的水量最多,现在人们大量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河水、湖泊水(淡水湖的水)和部分地下水。保护水资源,主要途径有:节约和合理用水,减少对水资源的浪费;防止和治理水污染;植树造林,防止水土流失;淡化海水,扩大淡水来源。
23、大自然的总调度室森林有调节大气成分、净化空气、含蓄水源、增加空气湿度、防风护田、保持水土等作用。所以,人们把森林叫做“大自然的总调节室”。世界有森林面积40亿公顷,主要在以针叶林和阔叶林为主。全球森林资源绝大部分分布在北半球。
24、铁、煤、石油的分布世界上铁、煤、石油的分布情况如下:
1、世界上的铁矿主要分布在俄罗斯、马西、国、澳大利亚、印度、加拿大和美国。这七个国家的铁的储量约占世界的90%。
2、煤主要分布在北半球亚欧大陆和北美洲中部,在世界各国中,煤储量居世界前列的有中国、美国、俄罗斯等国。
3、世界上石油资源的分布很集中,中东地区约占世界石油储量的一半还多。主要输往日本、欧洲和北美洲等地。
25、世界人口的增长人口的增长速度在世界特别各洲是不同的,非洲是世界人口增长速度最快的大洲,其次是南美洲,欧洲的人口增长速度最慢。欧洲为2%;亚洲为15%;北美洲为10%;南美洲为17%;大洋洲为14%;非洲为27%。
26、世界人口的迁移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人口迁移的规模变小,人口迁移主要以三种形式为主。第一种是科技移民,即大批的高素质人才由发展中国家移向发达国家。第二种是劳动力输出。外籍劳工流动的基本方向是由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由贫穷国家流向富裕的在石油输出国,由人口稠密的同家流向人口稀疏的国家。第三种是国际难民迁移。
27、世界人口的分布亚洲东部和南部、欧洲以及北美洲东部的人口最为稠密,人口稠密的地区主要位于中低纬度近海的平原地带。在严寒的苔原带、冰原带,广大的严寒带针叶林带,末开发的热带雨林带,干旱的沙漠地区,以及地势高峻的高原、山区、人口稀少。
28、人口向城市迁移及产生的问题一个国家的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的比重,往往是衡量一个国家发展水平的标准之一。世界上发达国家人口的70%以上为城市人口,发展中国家的城市人口只占人口的30%多一点。现在农村人口向城市大规模迁移的现象,主要发生在发展中国家。
29、世界的人种白种人的肤色、眼色、发色一般较浅,头发呈波状,鼻梁高、嘴唇薄,体毛较多,他们主要分布在欧洲、北美洲和大洋洲。黄种人的皮肤呈淡黄色或棕黑色,头发黑直,面庞扁平,体毛中等。他们主要分布在亚洲东部。黑种人肤色黝黑,头发卷曲,嘴唇较厚,体毛较少,他们主要分布在非洲、大洋洲和美国境内。
30、世界上的国家世界上有190多个国家,名国的面积大小不一,面积最大的俄罗斯有1700多万平方千米。中国的面积约为960万平方千米居第三位。最小的是梵蒂冈。
31、国界和领土国界线范围以内的陆地、领海、领水和领空,总称为领土。南美洲的阿根廷和智利以安第斯山为界;美国和加拿大东部以湖泊中心为界,西部有一段以纬线为界,有一段以经线为界。
32、世界地埋区域的划分共分为13个地区。图见书本第一册P83。
33、东亚概述图见P85。东亚位于亚洲的东部、太平洋西侧,包括中国、朝鲜、韩国、蒙古、日本等国家。蒙古的畜牧业占有重要的地位。日本为现代工业发达的国家。东亚是世界上季风气候最显著的地区之一,冬季盛行偏北风,风由寒冷的西伯利亚和蒙古高原吹向太平洋,风力强劲,受其影响,大部分地区气候寒冷干燥。夏季盛行偏南风,风从太平洋、印度洋带来丰沛的降水,降水由沿海向内陆减少,气候炎热。在东亚的季风气候区内,根据气温和降水的不同,又分为温带季风和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前者1月平均气温在0℃以下,雨季较短;后者1月平均气温在0℃以上,雨季较长。
34、东亚的人口和经济东亚是世界上黄色人种的主要分布区,居民绝大部分是黄色人种。东亚是目前世界上经济发展最快、最有活力的地区之一。
35、日本的自然地理特征日本是东亚的一个岛国,领土由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四个大岛和一些小岛组成,面积比较狭小,人口稠密。日本境内多山,国土的四分之三以上是山地和丘陵,邻近东京湾的关东平原是日本最大的平原。本州岛太平洋沿岸的神户和横滨,是全国著名的海港。日本群岛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火山很多。富士山是其中著名的一座活火山,也是日本最高的山。日本的季风气候具有海洋性特征,与亚洲大陆同纬度地方相比,冬季较温暖,夏季较为凉爽,降水比较丰富。全国大部分为森林所覆盖,山间河流短急,水能资源丰富。但矿产资源贫乏。图见第一册P90。
36、日本的经济日本最大的贸易对象是美国,其次是亚洲和西欧。神户和横滨的日本两个最大的对外贸易港口。日本同中国的贸易有很大发展。从中国输入的商品有服装、石油、煤炭、棉花、水产品和蔬菜等。向中国输出的商品有钢材、电子产品和其他工业产品。
日本工业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的狭长地带。首都东京在关东平原的南部,东京湾的西北岸。日本北海道附近海域是世界上著名的渔场。日本的捕鱼量常占世界第一位。现在稻米的产量已能自给。但蔬菜、水果仍需要进口。
37、东南亚图见第一册P94。东南亚位于亚洲东南部,包括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两大部分。中南半岛南部狭长,一直延伸到赤道附近,叫做马来半岛。东南亚的国家,除了老挝是内陆国外,其他都是临海国或岛国。其中面积最大的是印度尼西亚。领土由13000多个岛屿组成,是世界上最大的群岛国家。是世界上火山活动最多的国家。因此有“火山国”之称。马来半岛南部和马来群岛的大部分,位于赤道附近,属于热带雨林气候。中南半岛和菲律宾群岛北部属于热带季风气候。
38、居民与经济印度尼西亚是东南亚人口最多的国家,该国人口一半以上分布在爪哇岛。东南亚是华人与华侨分布最集中的地区,其祖先大多是中国广东、福建的居民。东南亚是世界上天然橡胶、棕油、椰子、蕉麻等热带经济作物产品的最大产地,各国居民多以稻米为主在食物。东南亚的矿产以锡和石油为最重要。新加坡有“花园城市”之称。
39、南亚图见第一册P108。南亚是佛教和印度教的发源地。南亚北部有绵延高耸的喜马拉雅山。这一部分叫做“南亚次大陆”。中部平原由印度河和恒河冲积而成,是南亚的主要农业区和人口密集区。印度半岛大部分被德干高原所占据。南亚的降水受季风的影响,每年6~~9月盛行西南季风,为雨季。10月~~次年5月盛行西北季风,为旱季。
40、印度印度的耕地面积很广,是亚洲耕地面积最大的国家。印度的主要粮食作物为水稻和小麦,经济作物有棉花、茶、黄麻等。印度的矿产主要有煤、铁、锰等。主要分布在德干高原的东北部。首都新德里。加尔各答盛产黄麻,是印度的纺织工业中心和重要海港。是印度人口最多的城市之一。孟买位于西部沿海,是印度最大的海港和棉纺织工业中心。
41、中亚中亚地处亚欧大陆中部,深居亚洲陆。地形以丘陵、平原为主。中亚境内的河流多为内流河。西部濒临世界最大的内流湖--里海。中亚中部和南部牧场是世界上仅次于中国和美国的第三大产棉基地。乌兹别克斯坦因盛产棉花而称为“白金之国”。牲畜以细毛羊和羔皮羊为主。同时采矿、冶金、军事工业相当发达。
42、西亚与北非西亚和北非地处亚欧非三大洲、大西洋和印度洋之间的枢纽地带,地理位置很重要。死海湖面海拔高度为-400米,是世界上陆地表面的最低点。大部分地区属于热带沙漠气候。世界上最高的气温记录出现在北非利比亚的阿齐济耶(57.8℃)。一般降水稀少。只有地中海沿岸是典型的地中海气候。
43、撒哈拉沙漠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沙漠。西起大西洋岸边,东到红海海滨,北起地中海岸,南抵苏丹热带草原,约占非洲面积的1/4。终年高温少雨,植物稀少,沙漠下有丰富的石油。
44、阿拉伯人与伊斯兰教西亚和北非是多民族的聚居地区,主要为白色人种。通用阿拉伯语,这些国家被叫做“阿拉伯国家”。西亚是伊斯兰教、基督教和犹太教的发祥地。沙特阿拉伯的麦加城被称为伊斯兰教的圣城。耶路撒冷被伊斯兰教、基督教、犹太教都看做圣城。
45、世界上最大的石油库西亚和北非是出产和输出石油最多的地区。西亚以波斯湾为中心,形成了一条巨大的石油带,沙特阿拉伯、伊朗、科威特、伊拉克是西亚主要的产油国家。石油储量约占世界石油总储量的1/2,产量约占总产量的1/4。所产的石油,主要输往西欧、美国、日本等国家和地区。摩洛哥一国的磷酸盐储量占世界的3/4。
46、畜牧业与农业枣椰树是绿洲农业的代表植物。
47、巴基斯坦位于阿拉伯半岛西侧,是欧、亚、非三大洲的交通枢纽。发展滴灌和喷灌技术。
48、埃及位于非洲东北部,亚洲境内的西奈半岛,也是埃及的领土。全境90%以上是沙漠,耕地、人口和城市主要集中在狭长的尼罗河沿岸平原和入海处的河口三角洲地区。尼罗河全长6600多千米,是世界上第一长河,发

5. 初中生物地理复习提纲

初中地理复习提纲
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地球是一个两极部位略扁的不规则的球体,它的平均直径为6371米。 
2、纬线与纬度 在地球仪上,顺着东西方向,环绕地球仪一周的圆圈,叫做纬线。所有的纬线都是圆,可称为纬线圈;纬线圈的长度有长有短,赤道最长,往两极逐渐缩短,最后成一点。纬线都 指示东西方向。 
赤道 是最长和纬线,长约4万千米。它与两极之间的距离相等,把地球分为南、北两个半球。赤道是地球仪上的零度纬线。赤道以北的纬度,叫北纬,习惯上用"N"作代号;赤道以南的纬度,叫南纬,习惯上用"S"表示。 
3、经线和经度 在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并同纬线垂直相交的线叫做经线,也叫子午线。所有的经线都是半圆状;长度都相等,都指示南北方向。 
 
本初子午线 地球仪上的零度经线叫做本初子午线,从本初子午线向东、向西,各分作1800,以东的1800属于东经,习惯上用“E”为代号,以西的1800属于西经,习惯上用“W”为代号。 
国际上习惯用200W和1600E的经线圈,作为划分东、西半球的界线。 
4、地球自转与昼夜交替 地球绕地轴不停地旋转,这叫做地球自转,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自转一周的时间大约是24小时,也就是一天。这样就产生了昼夜交替的现象。 
5、地球公转和季节变化 地球在自转的同时,又围绕着太阳公转,地球公转的方向也是自是自西向东,公转一周的时间就是一年。公转的轨道平面与地轴总是保持着66.50的夹角。由于地球的公转,产生了季节的变化。 
6、五带的划分 热带在南北回归线之间,一年之中有阳光直射现象,地面获得的太阳光热最多,气候终年炎热。回归线是热带和温带的分界线。 
寒带在北极圈以北和南极圈以南的地区,有极夜和极昼的现象。极圈是寒带和温带的分界线。温带在北回归线和北极圈之间、南回归线和南极圈之间的地区,一年中没有极夜和极昼的现象,地面得到的太阳光热比热带少,比寒带多,气候上的四季变化比较明显。 
7、地图三要素 比例尺、图例与注记。在地图上所画地区的范围越小,要表示的内容越详细,选用的比例尺应越大;反之选用的比例尺越小。在地图上,通常是“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8、地面高度的计算方法 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叫做海拔。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叫做相对高度。 
9、等高线 把海拔高度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就是等高线。每条等高线都有相应的海拔数值。坡陡的地方,等高线密集;坡缓的地方,等高线稀疏。 
10、世界海陆的分布 地球上海洋面积占了71%,而陆地面积仅占29%。大陆和它附近的岛屿合起来叫做大洲。全部位于北半球的有欧洲、北美洲。大部分 
11、陆地地形 人们把地形分为山地、平原、高原、盆和丘陵五种基本类型。 
山地 海拔较高,一般在500米以上,地面峰峦起伏,坡度陡峻,有的山地呈条带状分布。其中最突出的是两条由若干条高大山脉组合而成的巨大山系:一条是横穿亚欧大陆中南部的阿尔卑斯--喜马拉雅山系;另一条是纵贯南北美洲的科迪勒拉山系,由落基山,安第斯山等山脉组成。 
平原 海拔较低,一般在200米以下,地面平坦或起伏较小,常用“一望无际” 
14、气温的变化 一天当中,气温有时高,有时低。陆地最高气温一般出现在正午过后(约14时);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一年当中,世界陆地上大多数地方的月平均最高气温,北半球出现在7月,南半球出现在1月。17、降水的季节变化 全年多雨区:在赤道附近地带各月降水都很多,如新加坡;全年少雨区:在内陆地区、两极地区各月降水都很少,如埃及开罗;夏季多雨区:在南、北纬300~~400附近的大陆东岸,夏季多雨,冬季少雨,如中国北京;冬季多雨区:在南北纬300~~400附近的大陆西岸,冬季多雨,夏季少雨,如意大利罗马;常年湿润区:在南、北纬400~~600的大陆西岸,全年受从海洋上吹来的西风影响的地区,各月湿润,雨量适中,如英国伦敦。 
18、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及分布 一、热带主要气候类型 1、热带雨林气候 主要分布在赤道附近地区,全年高温多雨。 2、热带草原气候 主要分布在非洲和南美洲赤道雨林气候的南北两侧。终年高温,一年中有明显的干季和雨季。 3、热带季风气候 以亚洲南部、东南部的印度半岛和中南半岛最为显著。这种气候终年高温,一年中也可以分为旱雨两季,风向随季节而变化。旱季,风从陆地吹向海洋,干旱少雨;雨季,风从海洋吹向陆地,降水集中。 4、热带沙漠气候 主要分布在南北回归线附近的大陆西岸和内陆地区,这种气候降水量稀少,终年炎热干燥,地面有大片的沙漠。 二、温带的主要气候类型 1、温带和亚热带季风气候 分布在亚洲的东部地区。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大致以1月平均气温0℃等温线为界,此线以北为温带季风气候,以南为亚热带季风气候。 2、地中海气候 主要位于大陆西岸的中低纬度地区,以地中海沿岸分布最,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3、温带大陆性气候 主要分布在中纬度内陆地区,冬冷夏热,气温变化大,降水量较少,集中夏季。 4、温带海洋性气候 位于中纬度地区大陆西岸,以欧洲西部分布最广,温和多雨,气温和降水的年变化比较小。 
24、铁、煤、石油的分布 世界上铁、煤、石油的分布情况如下: 
1、世界上的铁矿主要分布在俄罗斯、马来西西、中国、澳大利亚、印度、加拿大和美国。这七个国家的铁的储量约占世界的90%。 
2、煤主要分布在北半球亚欧大陆和北美洲中部,在世界各国中,煤储量居世界前列的有中国、美国、俄罗斯等国。 
3、世界上石油资源的分布很集中,中东地区约占世界石油储量的一半还多。主要输往日本、欧洲和北美洲等地。27、世界人口的分布 亚洲东部和南部、欧洲以及北美洲东部的人口最为稠密,人口稠密的地区主要位于中低纬度近海的平原地带。在严寒的苔原带、冰原带,广大的严寒带针叶林带,末开发的热带雨林带,干旱的沙漠地区,以及地势高峻的高原、山区、人口稀少。28、人口向城市迁移及产生的问题 一个国家的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的比重,往往是衡量一个国家发展水平的标准之一。世界上发达国家人口的70%以上为城市人口,发展中国家的城市人口只占人口的30%多一点。现在农村人口向城市大规模迁移的现象,主要发生在发展中国家。 35、日本的自然地理特征 日本是东亚的一个岛国,领土由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四个大岛和一些小岛组成,面积比较狭小,人口稠密。日本境内多山,国土的四分之三以上是山地和丘陵,邻近东京湾的关东平原是日本最大的平原。本州岛太平洋沿岸的神户和横滨,是全国著名的海港。日本群岛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火山很多。富士山是其中著名的一座活火山,也是日本最高的山。日本的季风气候具有海洋性特征,与亚洲大陆同纬度地方相比,冬季较温暖,夏季较为凉爽,降水比较丰富。全国大部分为森林所覆盖,山间河流短急,水能资源丰富。但矿产资源贫乏。图见第一册P90。 
37、东南亚 图见第一册P94。东南亚位于亚洲东南部,包括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两大部分。中南半岛南部狭长,一直延伸到赤道附近,叫做马来半岛。东南亚的国家,除了老挝是内陆国外,其他都是临海国或岛国。其中面积最大的是印度尼西亚。领土由13000多个岛屿组成,是世界上最大的群岛国家。是世界上火山活动最多的国家。因此有“火山国”之称。马来半岛南部和马来群岛的大部分,位于赤道附近,属于热带雨林气候。中南半岛和菲律宾群岛北部属于热带季风气候。43、撒哈拉沙漠 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沙漠。西起大西洋岸边,东到红海海滨,北起地中海岸,南抵苏丹热带草原,约占非洲面积的1/4。终年高温少雨,植物稀少,沙漠下有丰富的石油。 
 
                 初中生物复习提纲
生物7年级上 
生物的共同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生物能进行呼吸3.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生物的分类:(1)动物,植物,其他生物(2)陆生生物,水生生物(3)作物,家禽,家畜,宠物 
生物圈的范围:厚度为20千米左右的圈层,包括大气圈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动物、植物等所有生物生存所需要的基本条件是一样的,它们都需要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还有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生物的生活都会受到非生物因素的影响。当环境中一个或几个因素发生急剧变化时,就会影响生物的生活,甚至导致生物死亡。 
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捕食关系,竞争关系,合作关系 
生态系统:在一定地狱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做生态系统。其中有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微生物) 
食物链和食物网: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主要是吃与被吃的关系,这样就形成了食物链。一个生态系统中,往往有很多条食物链,他们彼此交错连接,形成了食物网。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 
生物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 
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每一个生态系统都与周围的其他生态系统相关联:从非生物因素来说,从地狱关系来说,从生态系统中的生物来说。7上P31 
练习使用显微镜:先调粗准焦螺旋,后调细准焦螺旋。7上P37 
观察植物细胞:常用的玻片标本有:切片——用从生物体上切取的薄片制成;涂片——用液体的生物材料经过涂抹制成;装片——用从生物体上撕下或调取少量的材料制成。 
细胞壁:是最外层一层透明的薄壁,起保护和支撑细胞的作用。 
细胞膜:紧贴细胞壁内侧的一层膜,非常薄。 
细胞核:植物细胞有一个近似球形。 
细胞质:细胞膜以内,细胞核以外的结构。 
细胞质里有液泡,液泡内的细胞液中溶解着多中物质,在植物体绿色部分的细胞中,细胞质内还有叶绿体。(动物细胞没有叶绿体,细胞壁,液泡) 
植物细胞模式图 7上P45 动物细胞模式图 7上P48 
细胞中有哪些物质:许多物质都是由分子组成的。 
叶绿体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它所制造的有机物中。 
线粒体将细胞中的一些有机物当作燃料,使这些有机物与氧相结合,经过复杂的过程,转变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将有机物中的化学能释放出来,供细胞使用。 
细胞核中有储存遗传信息的物质——DNA,遗传信息的载体是一种中,它的结构像一个螺旋形的梯子。DNA分子很长,它可以分成许多个片段,每一个片段具有特定的遗传信息,这些片段就叫做基因 
DNA和蛋白质组成染色体。 
细胞通过分裂产成新细胞:生物体由小长大,是与细胞的生长和分裂分不开的。但细胞不能无限制的长大,一部分细胞长到一定的大小,就会进行分裂。 
细胞分裂过程与染色体变化7上P59 
细胞分化形成组织:上皮组织:保护分泌等功能 肌肉组织:收缩舒张功能 神经组织:产生和传导兴奋 结缔组织:支持、连接、保护、营养等功能7上P62 
组织进一步形成器官 器官构成系统和人体 
人体内的八大系统:运动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生殖系统。这八大系统协调配合、使人体内各种复杂的生命活动能够正常进行。 
植物体的结构层次:受精卵经过细胞分裂、分化,形成组织、器官,进而形成植物体。 
绿色开花植物有六大器官:根、茎、叶(营养)花、果实、种子(发育) 
植物的几种主要组织:分生组织、保护组织、营养组织、输导组织等7上P67 
几种单细胞生物:酵母菌,草履虫,衣藻,眼虫,变形虫,草履虫。 
草履虫结构示意图,单细胞生物与人类的关系:7上P70 
病毒的种类:病毒都没有细胞结构,而且比细胞小的多,只能用纳米来表示他们的大小。病毒不能独立生活,必须生活在其他生物的细胞内。根据他们寄生的细胞的不同,可以将病毒分为三大类:动物病毒,植物病毒,细菌病毒。 
病毒的结构和生活:病毒的结构很简单,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没有细胞结构。 
病毒与人类的关系:7上P73 
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藻类植物(最低等),苔藓植物,蕨类植物(最高等),种子植物(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种子的结构(菜豆,玉米):7上P85 
被子植物比裸子植物更适应陆地生活,在生物圈中的分布更广泛,种类更多。 
种子萌发的自身条件: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气7上P92 
种子萌发的过程:当一粒种子萌发时,首先要吸收水分。子叶或胚乳中的营养物质转运给胚根、胚芽、胚轴。随后,胚根发育,突破种皮,形成根。胚轴伸长,胚芽发育成茎和叶。 
植株的生长:7上P97 
植株的生长需要营养物质:水、有机物和无机盐(氮、磷、钾) 
桃花的基本结构:7上P102 
传粉:花药成熟后会自然裂开,散发出花粉。花粉从花药落到雌蕊柱头上的过程,叫做传粉。 
受精:花粉落到柱头上以后,在柱头上黏液的刺激下开始萌发,长出花粉管,花粉管穿过花柱,进入子房,一直到达胚珠。花粉管中的精子随着花粉管的伸长而向下移动,最终进入胚珠内部,胚珠里面有卵细胞,它跟来自花粉管的精子结合,形成受精卵。 
种子和果实的形成:受精完成后,花瓣、雄蕊以及柱头和花柱都完成了“历史使命“,因而纷纷凋落。惟有子房继续发育,最终成为果实。其中子房壁发育成果皮,子房里面的胚珠发育成种子,胚珠里面的受精卵发育成胚。 
根适于吸水的特点:根吸水的部位主要是根尖的成熟区。成熟区生有大量的根毛。 
水分的运输途径:7上P111 
绿色植物对有机物的利用7上P123 
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1773年,英国科学家普利斯特利的实验)7上P127 
爱护植被,绿化祖国。7上P132 
 
生物7年级下 
人类的起源和发展:现在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在距今1200多万年前,森林古猿广布于非、亚、欧地区,尤其是非洲的热带丛林。 
人类起源与发展的示意图:7下P5 
300万年前的人类化石:露西 175万年前古人类:东非人 
1929年:裴文中发现了第一个北京猿人头盖骨的化石。 
生殖系统:人生要经历由雌雄生殖细胞的结合,通过胚胎发育形成新个体的过程。这一过程是靠生殖系统来完成的。男人和女人的生殖系统不一样,大人和小孩的也有差别。 
男女生殖系统解剖图:7下P9 
生殖过程:7下P10 
分娩:怀孕到第40周时,胎儿就发育成熟了。成熟的胎儿和胎盘从母体的阴道排出,这个过程叫做分娩。 
青春期的特点:身高突增,神经系统以及心脏和肺等器官的功能也明显增强。男孩出现遗精,女孩会来月经。 
青春期的性意识:初期的与异性疏远,到逐渐愿意与异性接近,或对异性产生朦胧的依恋。 
我国计划生育的基本要求是:晚婚,晚育,少生,优生 8上P19 
食物中的营养物质:食物中含有糖类、脂肪、蛋白质、水、无机盐和维生素等六类营养物质。 
食物中的糖类、脂肪、蛋白质:提供能量7下P22 
水和无机盐:水可以运输能量,无机盐包括钙,磷,铁,碘,锌。7下P24 
维生素:7下P26 
食物在消化系统中的变化:口腔是消化系统的开始部分,里面有牙齿、舌和唾液腺。唾液腺有导管,它所分泌的唾液通过导管进入口腔。 
消化系统的组成和功能:7下P32 
消化系统:消化道:一条很长的管道。消化腺分为两类:有的是位于消化道的大消化腺,如肝脏;有的是分布在消化道内壁的小腺体,如肠腺。 
营养物质的吸收:食物在消化道内经过消化,最终分解成葡萄糖、氨基酸等能够被人体吸收的营养物质。 
食品的合理营养、食品安全:7下P37 
呼吸系统:人体的呼吸系统是由呼吸道和肺组成的。呼吸系统具有适合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结构和功能。 
呼吸道:鼻、咽、喉、气管、支气管,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 
呼吸道的作用:气体的通道,对吸入的气体进行处理,使肺部的气体温暖、湿润、清洁。 
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它位于胸腔内,左右各一个,左肺有两页,右肺有三叶。在你不知不觉中,你的肺在有节奏地呼气和吸气。 
肺的运动模式图:7下P49 
肺泡和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7下P50 
一个人一天要呼吸两万多次,每天至少要与环境交换一万多升气体。 
血液的组成:血液是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的。在两层交界处,有很薄的一层白色物质,这是白细胞和血小板。 
血浆:运输血细胞,运输维持人体生命活动所需要的物质和体内产生的废物等。 
血细胞: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血液分层后,红细胞在下层,呈红色,白细胞和血小板在两层交界处,很薄,呈白色。 
红细胞:血细胞中数量最多,两面凹的圆饼状,没有细胞核,有血红蛋白,血红蛋白可以运载氧气。 
白细胞:有细胞核,比红细胞大,可以穿过毛细血管壁,包围,吞噬细菌。 
血小板:最小的血细胞,没有细胞核,形状不规则,可以释放与血液凝固有关的物质。 
动脉、毛细血管、静脉:7下P67 
心脏解剖图:7下P68 
心脏工作示意图:7下P69 
血液循环模式图:7下P70 
体循环:血液由左心室进入主动脉,再流经全身的各级动脉、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最后汇集到上、下腔静脉,流回到右心房。这一循环途径叫做体循环。 
肺循环:流回右心房的血液,经右心室压入肺动脉,流经肺部的毛细血管网,再由肺静脉流回左心房,这一循环途径称为肺循环。 
体循环是血液从心脏左侧出发回到右侧,肺循环是血液从心脏右侧出发回到左侧,于是组成了一个完整的血液循环途径。 
1900年,奥地利科学家兰德斯坦纳发现血型。 
输血关系表:7下P76 
肾:形成尿液的器官。每个肾包括大约100万个结构和功能单位,叫做肾单位。每个单位由肾小球、肾小囊和肾小管等部分组成。 
肾的内部结构示意图:7下P81 
尿的形成图:7下P82 
膀胱:暂时储存原尿。 
眼球的基本结构和功能:7下P89 
视觉形成的过程: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依次经过角膜、瞳孔,晶状体和玻璃体,并经过晶状体等的折射,最终落到视网膜上,形成一个物象。视网膜上有对光敏感的细胞。这些细胞将图象信息通过视觉神经传给大脑的一定区域,人就产生了视觉。 
耳的基本结构和功能:7下P93 
听觉形成的过程:7下P94 
神经系统的组成部分:神经系统是由脑、骨髓和它们发出的神经组成的。 
神经系统的组成和功能:7下P98 
神经元:神经元又叫神经细胞,是构成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人体内有数以亿计的神经元。 
神经的基本调节方式是反射。 
反射: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外界或内部的各种刺激所发生的有规律的反应。 
松开放手馒头示意图:7下P102 
人体通过各种简单或复杂的反射,来调节自身的生命活动,从而能够对体内外的刺激迅速做出适当的反应。 
构成内分泌系统的主要内分泌腺:7下P106 
人体的生命活动主要受到神经系统的调节,但也受到激素调节的影响。 
 
生物8年级上 
鱼:鱼所以能够在水中生活,有两个特点是至关重要的:一是能靠尾部的摆动和鳍协调作用游泳来获取食物和防御敌害,二是能用鳃在水中呼吸。 
其他水生动物: 
腔肠动物:有口无肛门,食物从口进入消化腔,消化后的事物残渣仍由口排出体外。 
软体动物:身体柔软靠贝壳来保护(乌贼、章鱼贝壳退化,也是软体动物) 
甲壳动物:体表长有质地较硬的甲。 
蚯蚓的生长环境,家兔的内部结构 8上P16 
空中飞行的动物:自然界中空中飞行的动物早在几亿年前就出现了。先是无脊椎动物中的昆虫,后来是有脊椎动物中的鸟,以及哺乳动物中的蝙蝠。他们既是陆生动物,又适于飞行。 
世界上的鸟有9000多种 100万种以上的昆虫 
鸟适于飞行的特点:鸟类的体表被覆羽毛,前肢变成翼,具有迅速飞翔的能力;身体内有气囊;体温高而恒定。鸟类的身体结构和生理特点是与它的飞行生活相适应的。 
昆虫的特征:昆虫有三对足,能爬行;有的昆虫的足特化成跳跃足,能跳跃;大多数昆虫都有翅,能飞行。昆虫是无脊椎动物中惟一会飞的动物。 
昆虫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运动器官——翅和足都生在胸部。外骨骼是覆盖在昆虫身体里面的坚韧的外壳,有保护和支持内部的柔软器官、防止体内水分蒸发的作用。 
昆虫的分类:昆虫的分类属于节肢动物(身体由很多体节组成;体表有外骨骼;足和触角分节的是节肢动物) 
两栖动物:水陆两栖生活,用肺呼吸,同时用皮肤辅助呼吸,这样的动物叫做两栖动物。 
动物的运动:家兔的骨骼,关节模式图,肌肉与骨和关节的关系8上P29 
骨、关节和肌肉的协调配合:骨的位置的变化产生运动,但是骨本身是不能运动的。骨的运动要靠骨骼肌的牵拉。 
运动需要运动系统,神经系统的控制和调节。需要能量的供应,因此还需要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系统的配合。 
动物的行为:取食行为,防御行为,繁殖行为,迁徙行为等。也可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社会行为的特征: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群体内部往往形成一定的组织,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有的群体中还形成等级。这是社会行为的主要特征。 
群体中的信息交流:8上P39 
生态平衡:食物链和食物网中的各种生物之间存在着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现象就叫做生态平衡。 
动物与生物反应器:利用生物反应器来生产人类所需要的某些物质,可以节省建设厂房和购买仪器设备的费用,可以减少复杂的生产程序和环境污染。 
动物与仿生:科学家通过对生物的认真观察和研究,模仿生物的某些结构和功能来发明创造各种仪器设备,这就是仿生。 
菌落:细菌的菌落比较小,表面光滑或黏稠,或粗糙干燥。真菌的菌落一般比细菌菌落大几倍到几十倍。霉菌形成的菌落常呈绒毛状、絮状或蜘蛛网状,有时还呈现红、褐、绿、黑、黄等不同的颜色。 
细菌的发现:荷兰人列文·虎克制作了200~300倍的显微镜,观察老人的牙垢,发现细菌。 
巴斯德用鹅颈瓶证明了细菌是由原已存在的细菌产生的。还发现了乳酸菌和酵母菌,提出了保存酒和巴氏消毒法以及防止手术感染的方法,后人称他为“微生物学之父”。 
细菌的形态和结构:细菌的个体十分微小,大约10亿个细菌堆积起来,才有一颗小米粒那么大。只有用高倍显微镜或电镜才能观察到细菌的形态……细菌没有细胞核8上P60 
细菌的生殖:细菌是靠分裂来进行生殖的,有些细菌在生长后期,个体缩小、细胞壁增厚,形成芽孢。芽孢是细菌的休眠体,对不良环境有较强的抵抗能力 
真菌的繁殖:真菌是通过产生大量的孢子来繁殖后代的。 
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1.作为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2.引起动植物和人患病3.与动物植物共生。 
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8上P70 
生物分类:分类的依据是生物在形态结构等方面的特征。分类的基本单位是种。 
植物的分类:8上P81 
生物分类从大到小依次是:界,门,纲,目,科,属,种。 
 
生物8年级下 
植物的生殖: 
有性生殖:它们通过开花、受粉并结出果实,由果实的种子来繁殖后代。种子中的胚,是由两性生殖细胞结合成受精卵而发育出来的。 
无性生殖: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 
嫁接:就是把一个植物体的芽或枝,接在另一个植物体上,使结合在一起的两部分长成一个完整的植物体。 
完全变态:经过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这样的发育过程为完全变态。 
不完全变态:经过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这样的发育过程为不完全变态。 
鸟类的生殖和发育过程:包括求偶、交配、筑巢、产卵、孵卵和育雏 
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遗传是指亲子间的相似性,变异是指亲子之间和子代个体间的差异。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是通过生殖和发育而实现的。 
相对性状: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 
基因和染色体:细胞核内有染色体,染色体内有蛋白质和DNA。每一种生物细胞内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都是一定的。 
在生物的体细胞(除生殖细胞外)人的体细胞中染色体为23对 
1883年比利时胚胎学家比耐登发现马蛔虫的精子和染色体都只有2对染色体中的其中2条。 
基因经精子或卵细胞的传递8下P30 
1858~1865奥地利的孟德尔发现了基因的显性和隐性 
1902年美国细胞学家麦克郎在男性细胞中发现一对染色体与其它染色体不一样,他把这对染色体称为性染色体。 
1905年美国细胞学家威尔逊把男性性染色体称为X染色体和Y染色体,女性细胞中同一对染色体是一样的,都是X染色体。 
1953年美国青年学者米勒模拟原始的地球条件和大气成分,合成了多种氨基酸。 
生物进化的趋势: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 
达尔文的自然学说:在自然界中,生物个体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只有那些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在生存斗争中才容易生存下来,并将这些变异传给下一代,而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则容易被淘汰。像这样,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下来,不适应者被淘汰掉,这就是自然选择。生物通过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不断进化。 
病原体: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生物。 
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 
传染源: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 
传播途径: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如空气传播、饮食传播、生物媒介传播等。

初中生物地理复习提纲

6. 求初二上期人教版的生物,地理复习提纲,要求全面的。

生物:
八年级上册生物复习 
1、 目前己知的动物大约有150万种,这些动物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脊椎动物,它们的体内有脊柱;另一类是无脊椎动物,它们的体内没有脊柱。 
2、 生物的多样性:1、种类的多样性;2、生活环境的多样性;3、00运动方式的多样性。 
3、 鱼之所以能在水里生活,两个特点是至关重要的:(1)能靠游泳老获取食物和防御敌害;(2)能在水中呼吸。 
4、 鱼可以在克服水中阻力的结构:流线形(梭子形)身体;身体表面分泌粘液。 
5、 鱼在游泳时,靠躯干部有尾部的左右摆动产生前进的动力,靠背鳍、胸鳍、腹鳍、臀鳍来保持平衡,靠尾鳍保持前进的方向。 
6、 在难以直接拿研究对象做实验时,有时用模型来做实验,即模仿实验对象制作模型,或者模仿实验的某些条件进行实验,这样的实验叫做模拟实验。 
7、 各种鳍在运动中起到辅助协调的作用。 
8、 鳃是鱼的呼吸器官。 
9、 鳃中含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因此鳃是鲜红色的。 
10、 鳃丝又多又细,是为了扩大与水接触的面积,有利于充分进行气体交换。鳃不容易吸收空气中的氧,鱼离开水后,鳃丝相互覆盖,减小了与空气接触面积,不能从空气中得到足够的氧气,因此缺氧而死。 
11、 鱼鳃对水中呼吸至关重要的特点:鳃丝鲜红,含丰富毛细血管;鳃丝又多又细。 
12、 水从鱼口流入,从鳃盖后缘流出。 
13、 流出鱼鳃的水中,氧气减少了,二氧化碳增多了。 
14、 气体交换 水中O2——鳃丝的毛细血管中 
鳃丝中Co2—水中 
15、 鱼的主要特征:体表常常有鳞,用鳃呼吸,通过尾部的摆动和鳍的协调作用游泳。 
16、 有口无肛门,食物从口进入消化腔,消化后的食物残渣仍由口排出体外,这些动物称为腔肠动物。 
17、 身体柔软靠贝壳来保护身体的动物,称为软体动物。 
18、 体表长有质地较硬的甲的动物,叫做甲壳动物。甲壳动物用鳃呼吸。 
19、 腔肠动物、软体动物、甲壳动物都是无脊椎动物。 
20、 水中各种生物都是水域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之间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形成紧密而复杂的联系,同时又都受水域环境的影响,其种类的变化和数量的消长都会影响到人类的生活。 
21、 与水域环境相比,陆地环境要复杂得多。(1)比较干燥;(2)昼夜温差大;(3)缺少水中的浮力;(4)有气态的氧;(5)陆地环境复杂多变。 
22、 陆地生活的动物对环境的适应:1、一般都有防止水分散失的结构;2、不受水的浮力作用,一般都具有支持躯体和运动的器官,用于爬行、行走、跳跃、奔跑、攀援等多种运动方式,以便觅食和避敌;2、一般具有能在空气中呼吸的、位于身体内部的各种呼吸器官,比如气管和肺;4、普遍具有发达的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能够对多变的环境及时做出反应。 
23、 环节动物不是软体动物,环节动物是无脊椎动物。 
24、 身体由许多彼此相似的环状体节构成的动物称为环节动物。 
25、 蚯蚓生活在富含腐殖质的湿润的土壤中,因为蚯蚓是冷血动物,温度变化不大,适合蚯蚓生活。 
26、 身体分节可以使蚯蚓的躯体运动灵活。 
27、 蚯蚓靠肌肉的收缩和舒张,刚毛的支撑和固定运动。 
28、 蚯蚓没有专门的呼吸系统,蚯蚓的呼吸要靠能分泌黏液、始终保持湿润的体壁来完成。蚯蚓的体壁密布毛细血管,空气中的氧气先溶解在体表黏液里,然后渗进体壁,再进入体壁的毛细血管中。体内的二氧化碳也经体壁的毛细血管由体表排出。 
29、 蚯蚓不能保持恒定的体温,只能生活在温度变化不太大的土壤深层。 
30、 恒温动物比不恒温动物较高等,更能适应环境,有利于进行正常的新陈代谢。 
31、 兔的体温恒定,不仅靠体表的毛,还需发达的神经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共同协调。 
32、 兔的后肢较长,前肢较短,后肢肌肉发达,适于跳跃。 
33、 门齿——切断食物 犬齿——撕裂食物 臼齿——磨碎食物 
34、 兔的心脏和肺的结构及部位与人体的相似,这说明了人与兔的分类很接近,同属哺乳动物。 
35、 食性 植食性(如兔) 
肉食性(如狼) 
杂食性(如人) 
36、 盲肠主要用于消化纤维,草食性动物盲肠发达。 
37、 兔的牙齿分化为门齿和臼齿,门齿适于切断植物纤维,臼齿适于磨碎食物。兔的消化道上有发达的盲肠,这些都是与它们吃植物的生活习性相适应的。 
38、 兔有发达的大脑及遍布全身的神经,有发达的四肢,使它们能够灵敏地感知外界环境的变化,迅速作出相应的反应。 
39、 哺乳动物是最高等的动物,是脊椎动物,种类很多,地球上大约有4000多种,除极个别种类外,都具有体表被毛、胎生、哺乳等特征(其他特征:心脏四腔,用肺呼吸,体温恒定,属恒温动物,牙齿有门齿、犬齿、臼齿的分化) 
40、 世界上的鸟有9000多种。 
41、 鸟的外形呈流线形,减少飞行时空气的阻力。 
42、 鸟的羽毛分正羽和绒羽(有保暖作用),正羽有羽轴,翼呈扇形,可增大与空气接触的面积,便于扇动空气而飞行。 
43、 鸟的胸肌发达,附于龙骨突,利于扇动空气而飞行。 
44、 鸟的骨骼中空,轻而坚固,胸骨突出,有龙骨突的结构,便于发达的胸肌附于胸骨(龙骨突),减轻重量,利于飞行。 
45、 鸟类消化特点:1、食量大,消化能力强,满足飞行时能量的消化;2、粪便不贮存,减轻体重,利于飞行;3、直肠短,排便频繁。 
46、 鸟的心脏发达,工作能力强,血液输送氧气的能力强,有利于飞行。 
47、 鸟的身体里有发达的气囊(不是呼吸器官),辅助肺进行呼吸,满足飞行时氧气的需要。 
48、 鸟的全身都是为飞行而设计。 
49、 恒温动物 哺乳动物 
鸟类 
50、 鸟类的体表被覆羽毛,前肢变成翼,具有迅速飞翔的能力,身体内有气囊辅助肺呼吸,体温高而恒定。 
51、 昆虫是种类最多的一类动物,已知的种类超过100万种(占动物种类的4/5),昆虫有三对足,能爬行;有的昆虫的足特化成跳跃足,能跳跃;大多数昆虫都有翅,能飞行。昆虫是无脊椎动物中惟一会飞的动物。 
52、 昆虫的翅与鸟翼结构不同,但就适于飞行来看都有这些共同点:都有利于飞行的扇形结构,这些结构的运行都是由肌肉的收缩和舒张引起的,都可以在空气中产生向上的升力和前进的动力,相对身体来说,都有轻、面积大的特点,利于扇动空气而飞行。 
53、 翅对昆虫生活和分布的重要意义:有利于取食,逃避敌害,扩大活动和分布范围,有利于寻偶交配,寻找适宜的产卵场所。 
54、 昆虫的外部特征:昆虫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运动器官——翅和足都生在胸部。胸部有发达的肌肉,附在外骨骼上,外骨骼是覆盖在昆虫身体表面的坚韧的外壳(会发生蜕皮),有保护和支持内部柔软器官、防止体内水分蒸发的作用。 
55、 昆虫在分类上属于节肢动物,节肢动物除昆虫外,还有蜘蛛、蜈蚣、虾、蟹等,它们的共同特点是:身体由很多体节构成;体表有外骨骼;足和触角分节。 
56、 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经过变态发育,此后营水陆两栖生活,用肺呼吸,同时用皮肤辅助呼吸,这样的动物叫做两栖动物。 
57、 动物的行为依赖于一定的身体结构。 
58、 哺乳动物的运动系统是由骨骼和肌肉(骨、骨骼肌(运动肌肉)、骨与骨之间的连接(如关节))组成的。 
59、 运动系统由骨、骨骼肌和骨连接(如关节)组成。 
60、 人有206块骨 颅骨、胸骨、肋骨(不能活动) 
躯干骨(半活动) 
四肢骨(能活动) 能活动的骨连结(关节) 
61、 人有26块脊椎骨(半活动骨连结) 
62、 关节结构:关节头、关节囊、关节腔(有滑液,使关节活动灵活)、关节窝、关节软骨(缓冲作用)。 
关节囊 
关节头 
关节腔 
关节软骨 
关节窝 

63、 关节在运动中起支点作用,是骨绕着转动的点。 
64、 人体主要的关节:上肢 肩关节 下肢 髋关节 
肘关节 膝关节 
腕关节 踝关节 
指关节 趾关节 
65、 所有脊椎动物都有关节。 
66、 运动时,肘关节、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容易受伤。 
67、 如何在运动中保护关节:一、运动前做好充分的准备运动;二、运动强度应适当;三、佩戴护腕和护膝。 
68、 骨骼肌(是器官)中间较粗的部分叫肌腹,两端较细的呈乳白色的部分叫肌腱。 
69、 骨骼肌有受刺激而收缩的特性。 
70、 为什么骨骼肌能牵动骨:当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骨绕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会产生运动。 
71、 与骨相连的肌肉总是由两组肌肉相互配合活动的。 
72、 人全身有六百多块骨骼肌,双臂自然下垂时,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都舒张。 
73、 屈肘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伸肘时,肱三头肌收缩,肱二头肌舒张。 
74、 当然,运动并不是仅靠运动系统来完成的,它需要神经系统的控制和调节,它需要能量的供应,因此还需要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系统的配合。 
75、 一句话概括骨、关节、肌肉在运动中的作用:骨骼肌收缩,牵动骨绕着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产生运动。 
76、 动物的行为多种多样,从行为获得的途径来看,动物的行为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称为先天性行为;另一类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称为学习行为。 
77、 有很多行为是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二者结合的结果,如鸟的迁徙。 
78、 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存的最基本条件,学习行为使动物更能适应多变的环境,更好地生存。 
79、 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强,越能适应复杂环境。同样,环境越复杂,要学习的行为越多。 
80、 先天性行为有很大局限性,如果一种生物只有先天性行为而没有学习行为,就会被自然淘汰。 
81、 对一个人来说,技能的训练和知识的学习是与大脑的发育阶段相适应的,一旦错过学习的关键时期就很难弥补。 
82、 社会行为的特征:1、群体内部往往形成一定的组织;2、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3、有的群体中还形成等级。 
83、 群体中根据个体大小、力量强弱、健康状况和凶猛程度的不同,排成等级制度。 
84、 “首领”优先享有食物和配偶,优先选择筑巢场地,其他成员会对它做出表示顺从的姿态,对它的攻击不敢还击,也负责指挥整个社群的行动。 
85、 动物的动作、声音和气味等都可以起传递信息的作用。 
86、 社会行为对动物生存的意义:靠群体的力量往往更易获得食物和战胜天敌的侵袭,能有效保证物种的繁衍,使群体更好地适应环境,维持个体和种族的生活。 
87、 在自然界,生物之间的信息交流是普遍存在的(人有人言,兽有兽语)。正是由于物质流、能量流和信息流的存在,使生物之间的联系错综复杂,“牵一发而动全身”,生物与环境才成为统一的整体。 
88、 食物链和食物网中的各种生物之间存在着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在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现象就叫生态平衡。 
89、 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1、动物在维持生态平衡中起着重要作用;2、动物可以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3、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4、生物防治。 
90、 生物防治就是利用生物来防治病虫害。除以虫治虫外,还有以鸟治虫、以菌治虫等。 
91、 动物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供人们食用;在医药保健方面发挥作用;在观赏、娱乐方面,文学艺术方面有一定的形象;人们在生活中用来比喻一些形象或某些特点;动物传播给人类一些疾病(害处)。 
92、 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 
93、 现在科学家正在研究利用生物(如动物)做“生产车间”,生产人类所需的某些物质,这就是生物反应器。 
94、 生物反应器的好处:可以节省建设厂房和购买仪器设备的费用,可以减少复杂的生产程序和环境污染。 
95、 科学家通过对生物的认真观察和研究,模仿生物的某些结构和功能来发明创造各种仪器设备,这就是仿生。 
96.一个细菌或真菌繁殖后形成的肉眼可见的集合体称为菌落。 
97.细菌的菌落比较小,表面或光滑黏稠,或粗糙干燥真菌的菌落一般比细菌菌落大几倍到几十倍。霉菌形成的菌落常呈绒毛状,絮状或蜘蛛网状,有时还能呈现红、褐、绿、黑等不同的颜色。 
98.从菌落的形态、大小和颜色,可以大致区分细菌和真菌,以及它们的不同种类。 
99.菌落常用来作为菌种鉴定的重要依据。 
100.培养细菌或真菌的一般方法:①配制含有营养物质的营养基。②培养基进行高温灭菌冷却。③将少量细菌或真菌放在培养基上(此过程叫接种)。④培养皿放在保持恒定温度的培养箱中(也可以放在室内温暖的地方)进行培养。 
101.细菌和真菌是生物圈中广泛分布的生物。 
102.细菌和真菌的生存也需要一定的条件。如需要水分、适宜的温度、一定的生存空间,还有有机物。 
103.经过严格高温霉菌的环境不可能有细菌和真菌。 
104.乳酸菌只有在无氧的条件下才能把有机物分解成乳酸。 
105.所有的细菌都是单细胞生物。 
106.有些细菌互相连接成团或长链,但每个细菌也是独立的生活的。 
107.细胞结构示意图: 

108.营养方式分为自养和异养,细菌和真菌的营养方式都为异养,异养又分为腐生和寄生。 
109.有些细菌生长发育后期,个体缩小、细胞壁增厚,形成芽孢。芽孢是细菌的休眠体,对不良环境有较强的抵抗能力。小而轻还可以随风飘散各处,落在适当环境中,又能萌发成细菌。细菌快速繁殖和形成芽孢的特性使它们无处不在。(细菌分裂速度极快) 
110.酵母菌为单细胞真菌。霉菌、食用菌、大型真菌为多细胞真菌。 
111. 
112.真菌的细胞中都没有叶绿体,进行孢子生殖。 
113.酵母菌为出芽生殖。 
114.青霉:孢子青绿色,排列呈扫帚状。营养方式为异养。 
115.曲霉:孢子有多种颜色,排列呈放射状。营养方式为异养。 
116.引起食物发霉的真菌为霉菌。 
细菌 真菌 
相 
同 
点 细胞中没有叶绿体,利用现成的有机物(异养)。 
不 
同 
点 单细胞,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分裂生殖。 既有单细胞种类也有多细胞种类,细胞内有真正的细胞核,多数为孢子生殖。 
117.比较真菌与细菌: 









118.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1)参与物质循环;(2)引起动、植物患病(3)与动物共生。 
119.大多数细菌和真菌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 
120.在自然界的物质循环中,细菌和真菌把动植物的遗体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这些物质有能被植物吸收和利用,进而制造有机物。可见 细菌和真菌对于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等物质的循环起着重要的作用。 
121.细菌和真菌中有一些种类营寄生生活,它们从活的动植物体和人体吸收营养物质,导致动植物和人患不同疾病。 
122.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赖,彼此有利,一旦分开,两者都不能独立生活,这种现象叫做共生。(一旦分开,可以独立生活,叫做共栖) 
123.寄生(往往有害);共生(互利)。 
124.酵母菌发酵状态: 
有机物 酵母菌 二氧化碳+水+能量(多) [多用于做面包] 

地理:
八年级地理上册期末总复习 
第一章辽阔的疆域 
1、从东西半球看,她位于东半球,从南北半球看,她位于北半球。 
2、从大洲大洋位置看,她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的西岸。 
3、从纬度位置看,大部分位于属于中纬度地区,属于北温带,南部少部分位于热带,没有寒带。 
4、我国陆地领土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居世界第三位,仅次于俄罗斯和加拿大。 
5、我国陆上国界线长达20000多千米,相邻的国家有15个。 
6、我国大陆海岸线长18000多千米,与我国隔海相望的国家有6个,分别是日本、韩国、菲律宾、文莱、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 
7、我国濒临的海洋从北到南依次是渤海,黄海、东海、南海。 
8、渤海有我国最大的盐场长芦盐场,东海有我国最大的渔场舟山渔场。 
9、全国的行政区域,基本分为省、县、乡三级。 
10、我国共有34个省级行政区域,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2个特别行政区。 
11、我国总人口为12.95亿(2000年),人口特点是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速度大。 
12、为了使人口数量的增长,同社会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条件相适应,我政府把实行“计划生育”作为一项基本国策。 
13、我国人口分布不均,东部地区人口密度大,特别是东南沿海更大,西部地区人口密度小。 
14、我国人口分界线是黑龙江省黑河市到云南省腾冲市。 
15、我国人口最多的河南省,面积最大的新疆省。 
16、在我国各民族中,汉族人口最多,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是壮族。 
17、汉族的分布遍布全国各地,以东部和中部最为集中,少数民族的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东北地区。 
18 各民放分布具有大杂聚,小集中的特点。 
20、我国在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建立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民族乡等。 
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 
21、我国西部地形多以山地、高原、盆地为主,东部则以平原和丘陵为主,地势的特征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22、第一阶梯青藏高原雄居西南,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号称世界屋脊。 
23、一、二阶梯的分界线是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二、三阶梯的分界线是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 
24、四大高原是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青藏高原、云贵高原,四大盆地四川盆地、柴达木盆地、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 三大平原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 
25、黄土高原的特征质地疏松,缺乏植被覆盖的地方水土流失严重,沟壑纵横,内蒙古高原的特征地面平坦,一望无垠,青藏高原的特征冰川广布 ,云贵高原的特征地面崎岖不平。 
26、山区常见的自然灾害是崩塌、滑坡、泥石流 。 
27、开发和利用山区和时候,要特别注意生态环境建设。 
28、山区包括山地、崎岖的高原和丘陵,约占全国陆地面积的2/3 。 
29、冬季,我国南北气温差别很大,夏季,大多数地方普遍高温。 
30、1月0℃等温线大致沿秦岭——淮河一线分布。 
31、冬季最冷的地方是黑龙江漠河 ,夏季最热的地方是新疆吐鲁番 。 
32、号称我国“三大火炉”的是重庆、武汉、南京 。 
33、我国从北到南划分为5个温度带是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热带 。还有一个地高天寒、面积广大的高原气候区。 
34、划分温度带主要指标是活动积温 。 
35、我国年降水量的总趋势是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 
36、我国降水最多的地方是台湾的火烧寮 ,降水最少的地方是吐鲁番盆地的托克逊 。 
37、一个地方的降水量和蒸发量对比关系,反映该地气候的湿润程度。 
38、干湿地区的划分是依据气候的干湿程度,我国四个干湿润是湿润地区、半湿润地区、半干旱地区、干旱地区。 
39、我国南北温差大的主要原因是纬度位置、冬季风。 
40、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界线是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 。 
42、季风气候的最大优点雨热同期,是但它会带来一些灾害性天气如寒潮、水旱灾害、台风。 
43、我国最大的内河流塔里木河 ,河水主要来自于昆龙山、天山的冰雪融水。外流河如长江,河水主要来自于天然降水。 
44、世界上最长,开凿最早的人工河是京杭大运河。 
45、黄河发源地巴颜喀拉山,注入渤海。 
46、具有“塞上江南”美称的是宁夏平原 。 
47、黄河上中游的分界是河口,中下游的分界是孟津。 
48、黄河下游河床逐渐抬高,成为“地上河”。 
49、黄河在流经中游河段后,产生的泥沙最多,原因是流经的地形是黄土高原。 
50、长江发源于唐古拉山山脉,注入东海,它是我国长度最长、水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有“水能宝库 ”和“黄金水道 ”之称 。 
51、长江上游中游的分界宜昌,中游和下游的分界湖口。 
52、长江水能资源主要集中在上游河段。宜宾城市以下四季都能通航。 
53、有“九曲回肠”之称的是荆江 ,本河段的治理措施是裁弯取直。 
54、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的三个主要来源是、宜昌以上的干支流,洞庭湖和鄱阳湖两大水系,北面的汉江。 
55、对于可再生资源,如果利用合理,并注意保护和培育 ,便能实现永续利用,对于非可再生资源,我们应该十分珍惜和节约使用 。 
56、我国自然资源的特点是总量丰富,人均不足。 
57、根据土地的用途及土地利用的状况把土地资源分为耕地、林地、草地、建设用地。 
58、我国人均土地资源占有量小,且各类土地资源所占的比例不尽合理,主要是耕地林地少,难利用土地多,后备土地资源不足。人与耕地的矛盾尤为突出。 
59、我国的耕地和林地主要分布在气候湿润的东部季风区 ,草地主要分布在年平均降水量不足400毫米的西部内陆地区。 
60、土地资源的人为破坏现象有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乱占耕地。 
61、土地资源的一项基本国策是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 。 
62、地球上的水,海洋水占97%,淡水资源占2.5%。 
63、地球上的淡水资源,绝大多数为两极和高山的冰川 ,其余大部分为深层地下水。目前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江河湖泊和浅层地下水。 
64、我国水资源总量少于巴西、俄罗斯、加拿大、美国和印度尼西亚,,位于世界第 6 位,若按人均计算,则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 1/4 。 
65、从时间分配看,夏季降水集中,冬春季降水少。有效调控径流和水量的季节变化的措施兴修水库。 
66、从空间分布看,我国水资源南丰北缺,特别华北和西北地区缺水最为严重,进一步加剧了北方的缺水状况。解决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的有效办法之一是跨流域调水。 
67、南水北调工程就是把长江水系水调到缺水严重的华北、西北地区。 
68、针对我国水资源严重紧缺的问题,节约用水尤为重要。 
69、经济发展的“先行官”是交通运输。 
70、历史上我国著名的四大“米市”是无锡、芜湖、九江、长沙。 
71、在各种交通运输线中,铁路运输是我国最重要的运输方式。西藏省目前没有铁路线。 
72、贵重或急需的货物而数量又不大的,多由航空运送。 
73、容易死亡或变质的货物,多采用公路运送。 
74、大宗笨重货物,远距离运输,一般选择水运、铁路运送。 
75、农业的生产部门有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 
76、农业是支撑国民经济建设与发民的基础主业。 
77、西部地区天然草场广布,有我国四大牧区是内蒙古牧区、青海牧区、新疆牧区、西藏牧区。 
78、林业集中分布在东北、西南、东南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地区是我国淡水渔业最发达的地区。 
79、粮食作物中的水稻、小麦公布呈现“南稻北麦 ”格局。 
80、油料生产形成了长江油菜带和黄淮花生区两大生产区。 
81、糖料作物则呈现明显的“南甘北甜 ”的分布特点。 
82、棉花生产以北方为主,形成了新疆南部、黄河流域、长江流域 三大棉区。 
83、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 
84、北京的中关村是我国最早建立的高新技术开了试验区。 
85、高新技术产业主要特点1.从业人员中,科技人员所占的比重大。2.销售收入中,用于研究与开发的费用比例大。3.产品更新换代快。 
86、高新技术产为是以电子和信息类主业为“龙头”产业。 
87、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开民区多依附于大城市 ,呈现出大分散、小集中的分布特点。 
88、因地制宜发展农业一方面要考虑自然环境的差异,另一方面要考虑社会经济条件的制约。 


另
祝LZ考试顺利~
~\(≥▽≤)/~

7. 求人教版地理生物初中总复习提纲

初中地理复习提纲

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地球是一个两极部位略扁的不规则的球体,它的平均直径为6371米。 
2、纬线与纬度 在地球仪上,顺着东西方向,环绕地球仪一周的圆圈,叫做纬线。所有的纬线都是圆,可称为纬线圈;纬线圈的长度有长有短,赤道最长,往两极逐渐缩短,最后成一点。纬线都 指示东西方向。 
赤道 是最长和纬线,长约4万千米。它与两极之间的距离相等,把地球分为南、北两个半球。赤道是地球仪上的零度纬线。赤道以北的纬度,叫北纬,习惯上用"N"作代号;赤道以南的纬度,叫南纬,习惯上用"S"表示。 
3、经线和经度 在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并同纬线垂直相交的线叫做经线,也叫子午线。所有的经线都是半圆状;长度都相等,都指示南北方向。 


本初子午线 地球仪上的零度经线叫做本初子午线,从本初子午线向东、向西,各分作1800,以东的1800属于东经,习惯上用“E”为代号,以西的1800属于西经,习惯上用“W”为代号。 
国际上习惯用200W和1600E的经线圈,作为划分东、西半球的界线。 
4、地球自转与昼夜交替 地球绕地轴不停地旋转,这叫做地球自转,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自转一周的时间大约是24小时,也就是一天。这样就产生了昼夜交替的现象。 
5、地球公转和季节变化 地球在自转的同时,又围绕着太阳公转,地球公转的方向也是自是自西向东,公转一周的时间就是一年。公转的轨道平面与地轴总是保持着66.50的夹角。由于地球的公转,产生了季节的变化。 
6、五带的划分 热带在南北回归线之间,一年之中有阳光直射现象,地面获得的太阳光热最多,气候终年炎热。回归线是热带和温带的分界线。 
寒带在北极圈以北和南极圈以南的地区,有极夜和极昼的现象。极圈是寒带和温带的分界线。温带在北回归线和北极圈之间、南回归线和南极圈之间的地区,一年中没有极夜和极昼的现象,地面得到的太阳光热比热带少,比寒带多,气候上的四季变化比较明显。 
7、地图三要素 比例尺、图例与注记。在地图上所画地区的范围越小,要表示的内容越详细,选用的比例尺应越大;反之选用的比例尺越小。在地图上,通常是“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8、地面高度的计算方法 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叫做海拔。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叫做相对高度。 
9、等高线 把海拔高度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就是等高线。每条等高线都有相应的海拔数值。坡陡的地方,等高线密集;坡缓的地方,等高线稀疏。 
10、世界海陆的分布 地球上海洋面积占了71%,而陆地面积仅占29%。大陆和它附近的岛屿合起来叫做大洲。全部位于北半球的有欧洲、北美洲。大部分 
11、陆地地形 人们把地形分为山地、平原、高原、盆和丘陵五种基本类型。 
山地 海拔较高,一般在500米以上,地面峰峦起伏,坡度陡峻,有的山地呈条带状分布。其中最突出的是两条由若干条高大山脉组合而成的巨大山系:一条是横穿亚欧大陆中南部的阿尔卑斯--喜马拉雅山系;另一条是纵贯南北美洲的科迪勒拉山系,由落基山,安第斯山等山脉组成。 
平原 海拔较低,一般在200米以下,地面平坦或起伏较小,常用“一望无际” 
14、气温的变化 一天当中,气温有时高,有时低。陆地最高气温一般出现在正午过后(约14时);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一年当中,世界陆地上大多数地方的月平均最高气温,北半球出现在7月,南半球出现在1月。17、降水的季节变化 全年多雨区:在赤道附近地带各月降水都很多,如新加坡;全年少雨区:在内陆地区、两极地区各月降水都很少,如埃及开罗;夏季多雨区:在南、北纬300~~400附近的大陆东岸,夏季多雨,冬季少雨,如中国北京;冬季多雨区:在南北纬300~~400附近的大陆西岸,冬季多雨,夏季少雨,如意大利罗马;常年湿润区:在南、北纬400~~600的大陆西岸,全年受从海洋上吹来的西风影响的地区,各月湿润,雨量适中,如英国伦敦。 
18、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及分布 一、热带主要气候类型 1、热带雨林气候 主要分布在赤道附近地区,全年高温多雨。 2、热带草原气候 主要分布在非洲和南美洲赤道雨林气候的南北两侧。终年高温,一年中有明显的干季和雨季。 3、热带季风气候 以亚洲南部、东南部的印度半岛和中南半岛最为显著。这种气候终年高温,一年中也可以分为旱雨两季,风向随季节而变化。旱季,风从陆地吹向海洋,干旱少雨;雨季,风从海洋吹向陆地,降水集中。 4、热带沙漠气候 主要分布在南北回归线附近的大陆西岸和内陆地区,这种气候降水量稀少,终年炎热干燥,地面有大片的沙漠。 二、温带的主要气候类型 1、温带和亚热带季风气候 分布在亚洲的东部地区。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大致以1月平均气温0℃等温线为界,此线以北为温带季风气候,以南为亚热带季风气候。 2、地中海气候 主要位于大陆西岸的中低纬度地区,以地中海沿岸分布最,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3、温带大陆性气候 主要分布在中纬度内陆地区,冬冷夏热,气温变化大,降水量较少,集中夏季。 4、温带海洋性气候 位于中纬度地区大陆西岸,以欧洲西部分布最广,温和多雨,气温和降水的年变化比较小。 
24、铁、煤、石油的分布 世界上铁、煤、石油的分布情况如下: 
1、世界上的铁矿主要分布在俄罗斯、马来西西、中国、澳大利亚、印度、加拿大和美国。这七个国家的铁的储量约占世界的90%。 
2、煤主要分布在北半球亚欧大陆和北美洲中部,在世界各国中,煤储量居世界前列的有中国、美国、俄罗斯等国。 
3、世界上石油资源的分布很集中,中东地区约占世界石油储量的一半还多。主要输往日本、欧洲和北美洲等地。27、世界人口的分布 亚洲东部和南部、欧洲以及北美洲东部的人口最为稠密,人口稠密的地区主要位于中低纬度近海的平原地带。在严寒的苔原带、冰原带,广大的严寒带针叶林带,末开发的热带雨林带,干旱的沙漠地区,以及地势高峻的高原、山区、人口稀少。28、人口向城市迁移及产生的问题 一个国家的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的比重,往往是衡量一个国家发展水平的标准之一。世界上发达国家人口的70%以上为城市人口,发展中国家的城市人口只占人口的30%多一点。现在农村人口向城市大规模迁移的现象,主要发生在发展中国家。 35、日本的自然地理特征 日本是东亚的一个岛国,领土由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四个大岛和一些小岛组成,面积比较狭小,人口稠密。日本境内多山,国土的四分之三以上是山地和丘陵,邻近东京湾的关东平原是日本最大的平原。本州岛太平洋沿岸的神户和横滨,是全国著名的海港。日本群岛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火山很多。富士山是其中著名的一座活火山,也是日本最高的山。日本的季风气候具有海洋性特征,与亚洲大陆同纬度地方相比,冬季较温暖,夏季较为凉爽,降水比较丰富。全国大部分为森林所覆盖,山间河流短急,水能资源丰富。但矿产资源贫乏。图见第一册P90。 
37、东南亚 图见第一册P94。东南亚位于亚洲东南部,包括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两大部分。中南半岛南部狭长,一直延伸到赤道附近,叫做马来半岛。东南亚的国家,除了老挝是内陆国外,其他都是临海国或岛国。其中面积最大的是印度尼西亚。领土由13000多个岛屿组成,是世界上最大的群岛国家。是世界上火山活动最多的国家。因此有“火山国”之称。马来半岛南部和马来群岛的大部分,位于赤道附近,属于热带雨林气候。中南半岛和菲律宾群岛北部属于热带季风气候。43、撒哈拉沙漠 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沙漠。西起大西洋岸边,东到红海海滨,北起地中海岸,南抵苏丹热带草原,约占非洲面积的1/4。终年高温少雨,植物稀少,沙漠下有丰富的石油。 


                 初中生物复习提纲


生物7年级上 
生物的共同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生物能进行呼吸3.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生物的分类:(1)动物,植物,其他生物(2)陆生生物,水生生物(3)作物,家禽,家畜,宠物 
生物圈的范围:厚度为20千米左右的圈层,包括大气圈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动物、植物等所有生物生存所需要的基本条件是一样的,它们都需要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还有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生物的生活都会受到非生物因素的影响。当环境中一个或几个因素发生急剧变化时,就会影响生物的生活,甚至导致生物死亡。 
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捕食关系,竞争关系,合作关系 
生态系统:在一定地狱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做生态系统。其中有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微生物) 
食物链和食物网: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主要是吃与被吃的关系,这样就形成了食物链。一个生态系统中,往往有很多条食物链,他们彼此交错连接,形成了食物网。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 
生物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 
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每一个生态系统都与周围的其他生态系统相关联:从非生物因素来说,从地狱关系来说,从生态系统中的生物来说。7上P31 
练习使用显微镜:先调粗准焦螺旋,后调细准焦螺旋。7上P37 
观察植物细胞:常用的玻片标本有:切片——用从生物体上切取的薄片制成;涂片——用液体的生物材料经过涂抹制成;装片——用从生物体上撕下或调取少量的材料制成。 
细胞壁:是最外层一层透明的薄壁,起保护和支撑细胞的作用。 
细胞膜:紧贴细胞壁内侧的一层膜,非常薄。 
细胞核:植物细胞有一个近似球形。 
细胞质:细胞膜以内,细胞核以外的结构。 
细胞质里有液泡,液泡内的细胞液中溶解着多中物质,在植物体绿色部分的细胞中,细胞质内还有叶绿体。(动物细胞没有叶绿体,细胞壁,液泡) 
植物细胞模式图 7上P45 动物细胞模式图 7上P48 
细胞中有哪些物质:许多物质都是由分子组成的。 
叶绿体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它所制造的有机物中。 
线粒体将细胞中的一些有机物当作燃料,使这些有机物与氧相结合,经过复杂的过程,转变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将有机物中的化学能释放出来,供细胞使用。 
细胞核中有储存遗传信息的物质——DNA,遗传信息的载体是一种中,它的结构像一个螺旋形的梯子。DNA分子很长,它可以分成许多个片段,每一个片段具有特定的遗传信息,这些片段就叫做基因 
DNA和蛋白质组成染色体。 
细胞通过分裂产成新细胞:生物体由小长大,是与细胞的生长和分裂分不开的。但细胞不能无限制的长大,一部分细胞长到一定的大小,就会进行分裂。 
细胞分裂过程与染色体变化7上P59 
细胞分化形成组织:上皮组织:保护分泌等功能 肌肉组织:收缩舒张功能 神经组织:产生和传导兴奋 结缔组织:支持、连接、保护、营养等功能7上P62 
组织进一步形成器官 器官构成系统和人体 
人体内的八大系统:运动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生殖系统。这八大系统协调配合、使人体内各种复杂的生命活动能够正常进行。 
植物体的结构层次:受精卵经过细胞分裂、分化,形成组织、器官,进而形成植物体。 
绿色开花植物有六大器官:根、茎、叶(营养)花、果实、种子(发育) 
植物的几种主要组织:分生组织、保护组织、营养组织、输导组织等7上P67 
几种单细胞生物:酵母菌,草履虫,衣藻,眼虫,变形虫,草履虫。 
草履虫结构示意图,单细胞生物与人类的关系:7上P70 
病毒的种类:病毒都没有细胞结构,而且比细胞小的多,只能用纳米来表示他们的大小。病毒不能独立生活,必须生活在其他生物的细胞内。根据他们寄生的细胞的不同,可以将病毒分为三大类:动物病毒,植物病毒,细菌病毒。 
病毒的结构和生活:病毒的结构很简单,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没有细胞结构。 
病毒与人类的关系:7上P73 
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藻类植物(最低等),苔藓植物,蕨类植物(最高等),种子植物(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种子的结构(菜豆,玉米):7上P85 
被子植物比裸子植物更适应陆地生活,在生物圈中的分布更广泛,种类更多。 
种子萌发的自身条件: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气7上P92 
种子萌发的过程:当一粒种子萌发时,首先要吸收水分。子叶或胚乳中的营养物质转运给胚根、胚芽、胚轴。随后,胚根发育,突破种皮,形成根。胚轴伸长,胚芽发育成茎和叶。 
植株的生长:7上P97 
植株的生长需要营养物质:水、有机物和无机盐(氮、磷、钾) 
桃花的基本结构:7上P102 
传粉:花药成熟后会自然裂开,散发出花粉。花粉从花药落到雌蕊柱头上的过程,叫做传粉。 
受精:花粉落到柱头上以后,在柱头上黏液的刺激下开始萌发,长出花粉管,花粉管穿过花柱,进入子房,一直到达胚珠。花粉管中的精子随着花粉管的伸长而向下移动,最终进入胚珠内部,胚珠里面有卵细胞,它跟来自花粉管的精子结合,形成受精卵。 
种子和果实的形成:受精完成后,花瓣、雄蕊以及柱头和花柱都完成了“历史使命“,因而纷纷凋落。惟有子房继续发育,最终成为果实。其中子房壁发育成果皮,子房里面的胚珠发育成种子,胚珠里面的受精卵发育成胚。 
根适于吸水的特点:根吸水的部位主要是根尖的成熟区。成熟区生有大量的根毛。 
水分的运输途径:7上P111 
绿色植物对有机物的利用7上P123 
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1773年,英国科学家普利斯特利的实验)7上P127 
爱护植被,绿化祖国。7上P132 

生物7年级下 
人类的起源和发展:现在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在距今1200多万年前,森林古猿广布于非、亚、欧地区,尤其是非洲的热带丛林。 
人类起源与发展的示意图:7下P5 
300万年前的人类化石:露西 175万年前古人类:东非人 
1929年:裴文中发现了第一个北京猿人头盖骨的化石。 
生殖系统:人生要经历由雌雄生殖细胞的结合,通过胚胎发育形成新个体的过程。这一过程是靠生殖系统来完成的。男人和女人的生殖系统不一样,大人和小孩的也有差别。 
男女生殖系统解剖图:7下P9 
生殖过程:7下P10 
分娩:怀孕到第40周时,胎儿就发育成熟了。成熟的胎儿和胎盘从母体的阴道排出,这个过程叫做分娩。 
青春期的特点:身高突增,神经系统以及心脏和肺等器官的功能也明显增强。男孩出现遗精,女孩会来月经。 
青春期的性意识:初期的与异性疏远,到逐渐愿意与异性接近,或对异性产生朦胧的依恋。 
我国计划生育的基本要求是:晚婚,晚育,少生,优生 8上P19 
食物中的营养物质:食物中含有糖类、脂肪、蛋白质、水、无机盐和维生素等六类营养物质。 
食物中的糖类、脂肪、蛋白质:提供能量7下P22 
水和无机盐:水可以运输能量,无机盐包括钙,磷,铁,碘,锌。7下P24 
维生素:7下P26 
食物在消化系统中的变化:口腔是消化系统的开始部分,里面有牙齿、舌和唾液腺。唾液腺有导管,它所分泌的唾液通过导管进入口腔。 
消化系统的组成和功能:7下P32 
消化系统:消化道:一条很长的管道。消化腺分为两类:有的是位于消化道的大消化腺,如肝脏;有的是分布在消化道内壁的小腺体,如肠腺。 
营养物质的吸收:食物在消化道内经过消化,最终分解成葡萄糖、氨基酸等能够被人体吸收的营养物质。 
食品的合理营养、食品安全:7下P37 
呼吸系统:人体的呼吸系统是由呼吸道和肺组成的。呼吸系统具有适合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结构和功能。 
呼吸道:鼻、咽、喉、气管、支气管,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 
呼吸道的作用:气体的通道,对吸入的气体进行处理,使肺部的气体温暖、湿润、清洁。 
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它位于胸腔内,左右各一个,左肺有两页,右肺有三叶。在你不知不觉中,你的肺在有节奏地呼气和吸气。 
肺的运动模式图:7下P49 
肺泡和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7下P50 
一个人一天要呼吸两万多次,每天至少要与环境交换一万多升气体。 
血液的组成:血液是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的。在两层交界处,有很薄的一层白色物质,这是白细胞和血小板。 
血浆:运输血细胞,运输维持人体生命活动所需要的物质和体内产生的废物等。 
血细胞: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血液分层后,红细胞在下层,呈红色,白细胞和血小板在两层交界处,很薄,呈白色。 
红细胞:血细胞中数量最多,两面凹的圆饼状,没有细胞核,有血红蛋白,血红蛋白可以运载氧气。 
白细胞:有细胞核,比红细胞大,可以穿过毛细血管壁,包围,吞噬细菌。 
血小板:最小的血细胞,没有细胞核,形状不规则,可以释放与血液凝固有关的物质。 
动脉、毛细血管、静脉:7下P67 
心脏解剖图:7下P68 
心脏工作示意图:7下P69 
血液循环模式图:7下P70 
体循环:血液由左心室进入主动脉,再流经全身的各级动脉、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最后汇集到上、下腔静脉,流回到右心房。这一循环途径叫做体循环。 
肺循环:流回右心房的血液,经右心室压入肺动脉,流经肺部的毛细血管网,再由肺静脉流回左心房,这一循环途径称为肺循环。 
体循环是血液从心脏左侧出发回到右侧,肺循环是血液从心脏右侧出发回到左侧,于是组成了一个完整的血液循环途径。 
1900年,奥地利科学家兰德斯坦纳发现血型。 
输血关系表:7下P76 
肾:形成尿液的器官。每个肾包括大约100万个结构和功能单位,叫做肾单位。每个单位由肾小球、肾小囊和肾小管等部分组成。 
肾的内部结构示意图:7下P81 
尿的形成图:7下P82 
膀胱:暂时储存原尿。 
眼球的基本结构和功能:7下P89 
视觉形成的过程: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依次经过角膜、瞳孔,晶状体和玻璃体,并经过晶状体等的折射,最终落到视网膜上,形成一个物象。视网膜上有对光敏感的细胞。这些细胞将图象信息通过视觉神经传给大脑的一定区域,人就产生了视觉。 
耳的基本结构和功能:7下P93 
听觉形成的过程:7下P94 
神经系统的组成部分:神经系统是由脑、骨髓和它们发出的神经组成的。 
神经系统的组成和功能:7下P98 
神经元:神经元又叫神经细胞,是构成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人体内有数以亿计的神经元。 
神经的基本调节方式是反射。 
反射: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外界或内部的各种刺激所发生的有规律的反应。 
松开放手馒头示意图:7下P102 
人体通过各种简单或复杂的反射,来调节自身的生命活动,从而能够对体内外的刺激迅速做出适当的反应。 
构成内分泌系统的主要内分泌腺:7下P106 
人体的生命活动主要受到神经系统的调节,但也受到激素调节的影响。 

生物8年级上 
鱼:鱼所以能够在水中生活,有两个特点是至关重要的:一是能靠尾部的摆动和鳍协调作用游泳来获取食物和防御敌害,二是能用鳃在水中呼吸。 
其他水生动物: 
腔肠动物:有口无肛门,食物从口进入消化腔,消化后的事物残渣仍由口排出体外。 
软体动物:身体柔软靠贝壳来保护(乌贼、章鱼贝壳退化,也是软体动物) 
甲壳动物:体表长有质地较硬的甲。 
蚯蚓的生长环境,家兔的内部结构 8上P16 
空中飞行的动物:自然界中空中飞行的动物早在几亿年前就出现了。先是无脊椎动物中的昆虫,后来是有脊椎动物中的鸟,以及哺乳动物中的蝙蝠。他们既是陆生动物,又适于飞行。 
世界上的鸟有9000多种 100万种以上的昆虫 
鸟适于飞行的特点:鸟类的体表被覆羽毛,前肢变成翼,具有迅速飞翔的能力;身体内有气囊;体温高而恒定。鸟类的身体结构和生理特点是与它的飞行生活相适应的。 
昆虫的特征:昆虫有三对足,能爬行;有的昆虫的足特化成跳跃足,能跳跃;大多数昆虫都有翅,能飞行。昆虫是无脊椎动物中惟一会飞的动物。 
昆虫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运动器官——翅和足都生在胸部。外骨骼是覆盖在昆虫身体里面的坚韧的外壳,有保护和支持内部的柔软器官、防止体内水分蒸发的作用。 
昆虫的分类:昆虫的分类属于节肢动物(身体由很多体节组成;体表有外骨骼;足和触角分节的是节肢动物) 
两栖动物:水陆两栖生活,用肺呼吸,同时用皮肤辅助呼吸,这样的动物叫做两栖动物。 
动物的运动:家兔的骨骼,关节模式图,肌肉与骨和关节的关系8上P29 
骨、关节和肌肉的协调配合:骨的位置的变化产生运动,但是骨本身是不能运动的。骨的运动要靠骨骼肌的牵拉。 
运动需要运动系统,神经系统的控制和调节。需要能量的供应,因此还需要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系统的配合。 
动物的行为:取食行为,防御行为,繁殖行为,迁徙行为等。也可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社会行为的特征: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群体内部往往形成一定的组织,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有的群体中还形成等级。这是社会行为的主要特征。 
群体中的信息交流:8上P39 
生态平衡:食物链和食物网中的各种生物之间存在着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现象就叫做生态平衡。 
动物与生物反应器:利用生物反应器来生产人类所需要的某些物质,可以节省建设厂房和购买仪器设备的费用,可以减少复杂的生产程序和环境污染。 
动物与仿生:科学家通过对生物的认真观察和研究,模仿生物的某些结构和功能来发明创造各种仪器设备,这就是仿生。 
菌落:细菌的菌落比较小,表面光滑或黏稠,或粗糙干燥。真菌的菌落一般比细菌菌落大几倍到几十倍。霉菌形成的菌落常呈绒毛状、絮状或蜘蛛网状,有时还呈现红、褐、绿、黑、黄等不同的颜色。 
细菌的发现:荷兰人列文·虎克制作了200~300倍的显微镜,观察老人的牙垢,发现细菌。 
巴斯德用鹅颈瓶证明了细菌是由原已存在的细菌产生的。还发现了乳酸菌和酵母菌,提出了保存酒和巴氏消毒法以及防止手术感染的方法,后人称他为“微生物学之父”。 
细菌的形态和结构:细菌的个体十分微小,大约10亿个细菌堆积起来,才有一颗小米粒那么大。只有用高倍显微镜或电镜才能观察到细菌的形态……细菌没有细胞核8上P60 
细菌的生殖:细菌是靠分裂来进行生殖的,有些细菌在生长后期,个体缩小、细胞壁增厚,形成芽孢。芽孢是细菌的休眠体,对不良环境有较强的抵抗能力 
真菌的繁殖:真菌是通过产生大量的孢子来繁殖后代的。 
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1.作为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2.引起动植物和人患病3.与动物植物共生。 
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8上P70 
生物分类:分类的依据是生物在形态结构等方面的特征。分类的基本单位是种。 
植物的分类:8上P81 
生物分类从大到小依次是:界,门,纲,目,科,属,种。 

生物8年级下 
植物的生殖: 
有性生殖:它们通过开花、受粉并结出果实,由果实的种子来繁殖后代。种子中的胚,是由两性生殖细胞结合成受精卵而发育出来的。 
无性生殖: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 
嫁接:就是把一个植物体的芽或枝,接在另一个植物体上,使结合在一起的两部分长成一个完整的植物体。 
完全变态:经过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这样的发育过程为完全变态。 
不完全变态:经过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这样的发育过程为不完全变态。 
鸟类的生殖和发育过程:包括求偶、交配、筑巢、产卵、孵卵和育雏 
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遗传是指亲子间的相似性,变异是指亲子之间和子代个体间的差异。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是通过生殖和发育而实现的。 
相对性状: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 
基因和染色体:细胞核内有染色体,染色体内有蛋白质和DNA。每一种生物细胞内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都是一定的。 
在生物的体细胞(除生殖细胞外)人的体细胞中染色体为23对 
1883年比利时胚胎学家比耐登发现马蛔虫的精子和染色体都只有2对染色体中的其中2条。 
基因经精子或卵细胞的传递8下P30 
1858~1865奥地利的孟德尔发现了基因的显性和隐性 
1902年美国细胞学家麦克郎在男性细胞中发现一对染色体与其它染色体不一样,他把这对染色体称为性染色体。 
1905年美国细胞学家威尔逊把男性性染色体称为X染色体和Y染色体,女性细胞中同一对染色体是一样的,都是X染色体。 
1953年美国青年学者米勒模拟原始的地球条件和大气成分,合成了多种氨基酸。 
生物进化的趋势: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 
达尔文的自然学说:在自然界中,生物个体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只有那些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在生存斗争中才容易生存下来,并将这些变异传给下一代,而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则容易被淘汰。像这样,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下来,不适应者被淘汰掉,这就是自然选择。生物通过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不断进化。 
病原体: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生物。 
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 
传染源: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 
传播途径: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如空气传播、饮食传播、生物媒介传播等。

求人教版地理生物初中总复习提纲

8. 初中生物地理复习提纲

一、单项选择题: 1.动物的生活环境不同,其运动方式也不尽相同。家鸽的运动方式是 A.飞行 B.蠕动 C.游泳 D.攀援
   2.我国是生物种类最丰富的国家之一,拥有种类众多的珍稀动植物。下列四种 动物中,哪种是我国特有的珍稀动物 A.袋鼠 B.扬子鳄 C.北极熊 D.企鹅
   3.小新同学最近刷牙时牙龈经常出血,你可以推荐他多吃一些富含哪种维生素 的食物 A.维生素 A B.维生素 B C.维生素 C D.维生素 D
   4.以下哪种说法不能正确描述生物进化的趋势 A.从简单到复杂 C.从水生到陆生 B.从低等到高等 D.从地下到地面
   5.小麦中的淀粉是通过下列哪个生理过程制造的 A.吸收作用 B.呼吸作用 C.蒸腾作用 D.光合作用
   6.成熟的红细胞富含血红蛋白。血红蛋白在氧含量高的地方容易与氧结合,在 氧含量低的地方又容易与氧分离。请问红细胞的主要功能是 A.运载血细胞 B.运输氧气 C.吞噬病菌 D.止血和凝血
   7.反射可分为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下列四种反射活动中,哪种属于非条件 反射 A.小狗在舞台上表演算术 B.同学们听到预备铃声后走进教室准备上课 C.刚出生的婴儿就会吮吸 D.小明听到老师叫他的名字后站起来回答问题 8.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称为相对性状。以下各组性状中,属于相 对性状的是 A.人的单眼皮和双眼皮 C.菜豆的圆粒和豌豆的高杆 B.羊的黑毛和短腿    fc1    D.兔的白毛和猫的白毛
   9.小皓和他的表妹去登记结婚,被告知我国婚姻法禁止近亲结婚,原因是近亲
   结婚 A.后代都会得遗传病 C.后代长相都很难看 B.后代都会得艾滋病 D.后代得遗传病的可能性增加
   10.青蛙的成体既能生活在陆地上,又能生活在水中,其幼体蝌蚪生活在 A.陆地 B.水中 C.空中 D.水中或陆地上
   11.牛奶的保鲜可以选用以下哪种方法 A.巴氏消毒法 B.晒干法 C.烟熏法 D.腌制法
   12.下列疾病中,不属于传染病的是 A.近视 B.流行性感冒 C. “非典” D.艾滋病
   13.使用普通光学显微镜时,转动下列哪个结构,能较大范围地升降镜筒 A.转换器 旋 14.自然选择学说是由哪个科学家提出的 A.巴斯德 B.达尔文 C.孟德尔 D.牛顿 B.遮光器 C.粗准焦螺旋 D.细准焦螺
   15.科学家根据生物之间的相似程度,将生物分成若干个界,每个界又被分为六 个更小的等级:门、纲、目、科、属、种。其中最基本的分类单位是 A.界 B.门 C.属 D.种
   16.酸奶的口味老少皆宜,是利用下列哪种生物将牛奶经过发酵而成的 A.白萝卜 B.病毒 C.乳酸菌 D.香菇
   17.进入青春期后,人体会出现一系列正常的生  理现象,如女孩会出现 A.长胡须 B.喉结突出 C.遗精 D.月经
   18.青少年正处在生长发育旺盛的时期,需要多种营养物质。请为自己选择一份 既合理又经济实惠的午餐食谱 A、牛奶一盒,鸡蛋一个,冰淇淋一杯 B、米饭一碗,炒肉片一份,红烧带鱼一块,豆腐汤一碗,青菜一份,水果一 个 C、肉包一个,红烧肉一份,可乐一瓶,巧克力一块
   D、米饭一碗,龙虾一只,草鱼一只,烧鸡一只,肉片汤一碗,青菜一份 19.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利于提高生活质量。下列选项中属于健康生活方式的是 A.熬夜学习到凌晨 C.为减肥不吃早饭 B.为忘掉忧愁而酗酒 D.不挑食,合理营养
   20.器官是由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结合而成。以下属于器官的是 A.口腔上皮细胞 B.肌肉组织 C.肝脏 D.神经系统
   21.对人的性别起决定作用的是 A.细胞膜 B.性染色体 C.细胞质 D.线粒体
   22.科学家成功地把人的抗病毒干扰素基因植入烟草细胞中的 DNA 分子上,使烟 草获得了抗病毒的能力。这个事实说明,DNA 上控制生物性状的基本单位是 A.基因 B.糖类 C.脂肪 D.蛋白质
   23.关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麻雀会偷吃粮食,所以应当斩尽杀绝 B.建立自然保护区 C.不经论证引进一些外来物种 D.捕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来制造药物 24. 如图一表示淀粉、 脂肪和蛋白质在消化道 中各部份被消化的程度。 请据图判断: 淀粉开 始被消化的部位是 A.口腔 B.食道 C.小肠 D.大肠
   25.煤是一种不可再生的资源,它主要是由以下哪种古代植物的遗体在地层中经 过漫长的年代形成的 A    fc1    ??藻类植物 二、非选择题: 26.某地区发生了严重的旱灾,造成农作物减产甚至颗粒无收,这种现象说明 植物生活需要 。 B.蕨类植物 C.裸子植物 D.被子植物
   27. 2000 年的世界卫生大会决定把每年 6 月 14 日正式定为世界献血者日。我 国从 1998 年 10 月 1 日开始实行 意义的献爱心活动。 献血制度。我们应该积极参加这种有
   28.母爱是伟大的,母亲的辛苦是从十月怀胎开始的。胎儿在母体内发育的场所 是 。
   29.如图二,人体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是
   。
   该器官中的瓣膜能起到防止血液的作用, 因此血液在该器官中是从 流向心室。
   30.科学家根据动物体内有无脊柱将其分为两类: 一类是无脊椎动物; 另一类是 于 动物。 动物。 常见的蝗虫属
   31.免疫分为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注射水痘疫苗可使人不患水痘,这种 免疫属于性 免疫。
   32.生活中,人的手偶然被针扎到,会迅速缩回,这种现象在生物学上称 为 ,完成这一生理现象的神经结构是 。
   33.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要测定种子的发芽率,他们给种子萌发提供的必要外界 条件是:充足的空气、适量的 条件,种子都不能萌发。 34.食物中含有糖类、 质。其中, 、蛋白质、水、无机盐和维生素等六类营养物 、适宜的 。缺少其中的任何一个外界
   是人体生长发育、组织更新和修复的重要原料。 植物。松的种子是裸露的,外面没有果皮包 植物。
   35.种子植物分为裸子植物和 被,松属于种子植物中的
   36.春天到来,花红柳绿。图三是“花 发育成果实”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桃的果实是由雌蕊中的 的, 种子是由雌蕊中的 发育来 发育来的。
   37.请你来判断:(正确的打“√” ,错误的打“×”) ⑴计划生育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 )
   ⑵科学家袁隆平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⑶我们一定要珍爱生命,拒绝毒品 ⑷所有的细菌都能使人和动植物患病 ⑸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⑹只有昆虫才能在天空中飞行
   ( ( ( ( (
   ) ) ) ) )
   38.请你观察图四,将鸡卵的结构和相应的 功能用线连接起来:
   卵壳 卵黄 胚盘 气室
   为胚胎发育提供主要营养 进行胚胎发育的部位 提供胚胎发育所需的氧气 起保护卵细胞的作用
   39.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图五是一个植物细胞模式图。请据图回答以下问题: ⑴细胞中的遗传信息库是 ⑵能够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结构是 ⑶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是〔A〕 。 。 。
   40. 你和你的同龄人正步入一生中最重要的生长发育时期——青春期。 在青春期, 男女同学的身高、生理和心理等方面都发生着显著的变化,你感受    fc1    到这些变化了 吗? 请分析图六并回答下列问题。
   ⑴从图六-A 的曲线可知进入青春期后,青少年的身高生长速度 ⑵从图六-B 的曲线可知进入青春期后,男性的 和女性的卵巢迅速发育。 。
   ⑶从图六中可知女性进入青春期的平均年龄比男性来得 41.阅读下面《蛇与庄稼》的故事,然后回答问题。
   广东沿海曾经发生了一次海啸,许多田地被海水淹没了。洪水过后,那儿的 庄稼总得不到好收成,接连几年都是这样,即使风调雨顺,也不见起色。后来, 老农们想出了一个办法,他们托人去外地买了一批蛇回来,把蛇放到田里。说也 奇怪, 那一年庄稼就获得了丰收。 大家不明白这是什么道理。 老农把秘密说破了, 原来那场洪水把深藏在洞里的蛇给淹死了,田鼠却游到树上和山坡上,保住了性 命。后来洪水退了,田鼠又回到田里糟蹋庄稼,没有蛇来捕捉它们,它们又繁殖 得特别快,庄稼都让田鼠给糟蹋了。现在田里又有了蛇,大量的田鼠让蛇给吃掉 了,因而庄稼又得到了好收成。 ⑴故事中的田地是一个生态系统,在生态系统中,生物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 构成食物链。请写出故事中的食物链。( ⑵该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是这条食物链中的 ⑶该食物链中的蛇等动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 )→( )→( 。 者。 )
   ⑷这则故事告诉我们: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度的,当外来干扰超 过这个限度,将会破坏生态系统的 。
   42、下图是人的生殖过程中染色体变化示意图(不完整) ,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⑴图中的“ ” 代表染色体,A 和 a 代表 ⑵在形成精子(或卵细胞)过程中,体细胞中的每对染色体中的条进 入精子(或卵细胞) ⑶受精卵中的染色体组成的特点是。
   ⑷若图中的受精卵将来发育成男孩,请写出下列细胞中的性染色体组成: 受精卵,母亲的体细胞,父亲的体细胞 XY;精子,卵细 胞 X。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A 8.A 15.D 22.A 2.B 9.D 16.C 3.C 4.D 5.D 6.B 7.C 14.B 21.B
   10.B 11.A 12.A 13.C 17.D 18.B 19.D 20.C
   23.B 24.A 25.B 27.无偿 30.脊椎 无脊椎 28.子宫 31.特异
   二、非选择题: 26.水 29.心脏 32.反射 倒流 反射弧 心房
   33.水温度 35.被子 裸子 ⑷ × 36.子房 ⑸ √ 胚珠 ⑹ ×
   34.脂肪 蛋白质 37.⑴ √ 38. 卵壳 卵黄 胚盘 气室 39.⑴ 细胞核 ⑵ √
   ⑶ √
   为胚胎发育提供主要营养 进行胚胎发育的部位 提供胚胎发育所需的氧气 起保护卵细胞的作用 ⑵ 细胞膜 ⑶ 叶绿体 ⑵ 睾丸 田鼠(鼠)→蛇 ⑶ 消费 ⑷ 平衡(稳定) ⑶ 小(早)等
   40.⑴ 加快(相近答案也可) 41.⑴ 庄稼(草、植物)→ ⑵ 庄稼(草、植物)
   42、 (1)基因 (2) 一 (3)一条来自父亲,另一条来自母亲 (4)XY XX Y
初中生物会考复习资料(人教版)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
1、科学探究一般包括的环节:
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交流
2、生物的特征    
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绝大多数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自养);动物则从外界获取现成的营养(异养)。
2)生物能进行呼吸。
3)生物能排出身体内的废物。
动物排出废物的方式:出汗、呼出气体、排尿。
植物排出废物的方式:落叶。
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应激性。例:斑马发现敌害后迅速奔逃。含羞草对刺激的反应。
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6)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3、生物圈的范围: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4、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5、影响生物的生存的环境因素:
非生物因素:光、温度、水分等;生物因素: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
例:七星瓢虫捕食蚜虫,是捕食关系。稻田里杂草和水稻争夺阳光,属竞争关系。蚂蚁、蜜蜂家庭成员之间分工合作。
6、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1)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举例:荒漠中的骆驼,尿液非常少;骆驼刺地下根比地上部分长很多;寒冷海域中的海豹,胸部皮下脂肪厚;旗形树等。
2)生物对环境的影响:蚯蚓在土壤中活动,可以使土壤疏松,其粪便增加土壤的肥力;沙地植物防风固沙等都属于生物影响环境。
7、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组成
  概念: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组成: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水、空气、温度等
8、食物链和食物网:
   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主要是吃与被吃的关系,这样就形成了食物链。食物链彼此交错连接,就形成了食物网。
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有毒物质也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
写食物链时注意:只能以生产者开始,以最高层消费者结束。
9、列举不同的生态系统:
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等,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第二单元
10、利用显微镜观察装片
①  目镜看到的是倒像。例:在显微镜视野中看到一个“d”,那么在透明纸上写的是“p”。
②  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物镜和目镜放大倍数的乘积。10X30=300
③ 在视野看到物像偏左下方,标本应朝左下方移动物像才能移到中央。
④ 区分污点的位置:移动装片,污点跟着移动,污点在装片上;转动目镜,污点跟着移动,污点在目镜上;移动装片和目镜,污点都不动,则污点在物镜上。
11、细胞是生物生命活动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①细胞膜—保护细胞内部结构,控制细胞内外物质的进出。   
②细胞质—活细胞的细胞质具有流动性,有利于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  
③细胞核—在生物遗传中具有重要作用。细胞核内含有遗传物质。
④细胞壁—支持和保护作用
12、植物细胞特有的结构:细胞壁、叶绿体和液泡。
 13、洋葱表皮细胞装片的制作和观察
制作步骤:(1)先在洁净的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2)用镊子从鳞片叶的内面撕下一小块透明的薄膜。(3)把撕下的薄膜放在载玻片中央的水滴中,用解剖针轻轻地把它展平。(4)用镊子夹住一块盖玻片一侧的边缘,将它的另一侧先接触水滴,然后轻轻地放平,盖在薄膜上,可减少气泡产生。(5)碘液染色。(6)低倍显微镜下观察
14、口腔上皮细胞装片的制作和观察
(1)在洁净的载玻片中央滴一滴生理盐水。(2)用凉开水把口漱净,用牙签从口腔腮壁处轻轻刮几下,(3)把牙签上附着的一些碎屑放在载玻片的生理盐水滴中涂几下。(4)盖上盖玻片。(5)碘液染色。(6)低倍显微镜下观察。
15、细胞膜的功能:让有用的物质进入细胞,把其他物质挡在细胞外面,同时,还能把细胞内产生的废物排到细胞外。
16、线粒体和叶绿体是细胞里的能量转换器
叶绿体: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它所制造的有机物中。
线粒体:将有机物中的化学能释放出来,供细胞利用。
17、细胞核在生物遗传中的作用
细胞的控制中心是细胞核。细胞核中有染色体,染色体中有DNA,DNA上有遗传信息。
18、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分裂时,细胞核先由一个分成两个,随后,细胞质分成两份,每份各含有一个细胞核。最后,在原来的细胞的中央,形成新的细胞膜,植物细胞还形成新的细胞壁。于是,一个细胞就分裂成为两个细胞。
19、细胞分化形成组织。
植物的四大组织:分生组织、保护组织、营养组织、输导组织
人体的四大组织:上皮组织、神经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
20、人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人体
21、植物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植物体无系统)
22、绿色开花植物的六大器官:根、茎、叶(属于营养器官)、花、果实、种子(属于生殖器官)
23、只有一个细胞的生物体
酵母菌、草履虫、衣藻、眼虫、变形虫等都是单细胞生物,能独立生活,有一切生理活动。
   赤潮形成的原因:水体富营养化,单细胞生物大量繁殖。
24、病毒的形态结构和生命活动的特点
 (1)种类:按寄生细胞分为动物病毒、植物病毒和细菌病毒(噬菌体)
 (2)结构:有蛋白质外壳和遗传物质(核酸)组成。没有细胞结构。
            生活:必须寄生在活细胞中。
第三单元
27、区分常见的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
藻类植物:大都生活在水中,能进行光合作用,无根、茎、叶的分化。
常见的藻类植物:水绵、衣藻、海带、紫菜。
苔藓植物:大都生活在潮湿的陆地环境中,有茎、叶,根为假根,叶只有一层细胞,没有输导组织的分化,可作为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
常见的苔藓植物:葫芦藓、墙藓。
蕨类植物:大都生活中潮湿环境中,具根、茎、叶,有输导组织。
常见蕨类植物:肾蕨、卷柏、满江红。
28、区分常见的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裸子植物:种子是裸露的,外面没有果皮包被。如:松、杉、柏、银杏、苏铁等等。
被子植物:种子外面有果皮包被。如:桃、大豆、水稻、玫瑰等等。
29、种子的主要结构(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的异同点) 
 	相同点	不同点
菜豆种子	有种皮和胚	无胚乳,营养物质贮藏在子叶里。子叶两片。
玉米种子	有种皮和胚	有胚乳,营养物质贮藏在胚乳里。子叶一片。
在玉米剖面上滴一滴碘液,胚乳被染成蓝色
30、种子萌发的条件
自身条件:种子必须是完整的,而且胚必须是活的、不在休眠期
外界条件: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和充足的空气
31、种子萌发的过程:先吸收水分(运输营养物质的需要),胚根突破种皮,形成根,胚轴伸长,胚芽发育成茎和叶。
32、植株的生长:
  1)幼根的生长:分生区细胞的分裂增加数量和伸长区细胞的长大增大体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