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小镇开发运营中遇到什么样的问题

2024-05-18 13:28

1. 特色小镇开发运营中遇到什么样的问题

一、我国小镇开发存在的问题
1.定位同质化现象严重,缺乏创意。小镇风貌无特色,人文风情不诱人,承载能力差。
2.产业联动不够,难以实现持续发展;
3.没有实现产品开发与文化创意的结合,资源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
二、走出当前认识上的五大误区
由于特色小镇是一项新事物,当前各地在认识上还存在一些误区。
误区一:特色小镇=特色镇
特色小镇不是行政区划单元上的“镇”,也不同于产业园区、风景区的“区”,而是位于城市周边、相对独立于市区,具有明确产业功能、文化功能、旅游功能和社区功能的重要功能平台。
特色镇是一个行政区域的概念,以某种主体功能为特色,或有产业特色,或有交通功能特色,或有人文自然风光特色等的全域范围,由居民社区和村庄构成,按照政府组织架构体系来管理的行政区域。
误区二:特色小镇=新城建设
发展特色小镇不是建新城,不能用建新城的思路和模式来规划建设特色小镇。
首先特色小镇规模不大,不是追求规模效应,扩张效应,而是追求集聚效应,紧凑效应;其次特色小镇不是土地财政的载体,而是创新创业的空间,是新产业、新动能的引擎;再次,特色小镇追求的是提升全要素生产率,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最后特色小镇要走产城融合的发展道路。
误区三:特色小镇=园区建设
特色小镇不是产业园区建设,特色小镇离不开特色产业,但又不是单纯的以工业制造业为主的园区开发。特色小镇的产业特色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以工业4.0为引领,以2.5产业或战略性新兴产业、第三产业为主,重点在于研发设计;
二是以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为主,从加工制造向设计、品牌、展示转变,重点在于营销服务;
三是以休闲度假旅游为主,满足市民短期、重复、特色需求,重点在于休闲服务。
另外特色小镇的社区功能是其与园区开发的重要区别。
误区四:特色小镇=景区开发
以旅游功能为主导的特色小镇可以发展成为景区,有些历史人文古镇,自然风光优美的小镇也兼具特色小镇的文旅功能。从这个角度而言,特色小镇和景区开发有共同之处,但又不同于传统景区开发模式。
特色小镇在旅游客源市场上,更强调满足周边大城市中高收入人群特定需求;在旅游活动上,更强调体验和参与;在旅游发展目标上,更强调目的地和集散地;在旅游功能开发上,更突出互融互动。
误区五:特色小镇=美丽乡村
特色小镇离不开乡村本底,但与乡村有着本质的不同,体现在一是形态不一样,二是功能不一样。
特色小镇集聚了大量资本、技术、人才等各类高端要素,是既有乡村本地特征又融入高新技术和特色人才的区域经济发展单元,需要探索利益主体多元、公众参与的现代社会治理体系。
美丽乡村更多的是强调乡村发展的一、二、三产业融合作为产业支撑,依靠本村村民的自治管理,管理和保护好乡村生态环境等。
相关资料:《中国特色小镇建设战略规划与典型案例分析报告》

特色小镇开发运营中遇到什么样的问题

2. 特色小镇的问题和对策

问题:
  
 1、定位不清晰。开始规划时,是按照配套设施建设,对于小镇的定位不够清晰、明确。
  
 2、位置不合理。位置过于偏僻,地方在市中心三环以外,乘客 旅游 花费时间长。
  
 3、产品无特色。除了丰富的建筑外,小镇无文化底蕴和 历史 底蕴,独特性不强,吸引力不高。
  
 4、产品定价高。小镇物品定价过高,游客不愿意购买,留不住游客。
  
 下一步对策:
  
 1、明确小镇定位。进一步明确小镇定位,制定发展规划,完善设备、用具、能源等设施建设,加强小镇建设。
  
 2、科学规划交通。合理设置公交、地铁站点,使用 旅游 专线车辆,为乘客提供便捷、快速运输。
  
 3、丰富产品底蕴。进一步结合当地人文、 历史 、地形、地貌等丰富小镇产品,使产品独具一格,吸引力强,为旅客留下深刻影响。
  
 4、合理制定价格。要合理制定产品价格,适时开展打折促销活动,制定薄利多销的价格策略,以产品量的优势带动商户盈利。
  
 5、加强宣传力度。结合当地民间故事、奇人异事等制作引人入胜的宣传介绍片,并通过网站、微信、微博等方式积极宣传,提高对小镇的关注度。

3. 关于特色小镇的运营如何避免不可持续?

对于特色小镇而言,在巨额投资之后,如何能真正“火”起来,如何持续运营下去,如何使项目随着时间积淀不断实现增值等,都在考验着特色小镇持续发展的运营能力。总结出以下几大观点:
1、业内缺少懂运营的团队
2、运营管理是个系统工程
3、保持“本真”就是特色
4、客户画像在智慧旅游中的应用
5、收缩周期下的新场景机会
6、大数据服务赋能城市治理
具体事项可以留意一下网址:
网页链接

关于特色小镇的运营如何避免不可持续?

4. 1000个“特色小镇”发展模式面临哪些问题

“特色小镇”发展模式面临“问题”

从“特色小镇”一词首次提出至今,特色小镇的发展确实取得了不少成绩。但在遍地开花的特色城镇建设中,也存在一些问题。贾若祥直言,在可选余地十分有限的情况下,部分小城镇建设往往本着“捡到篮子就是菜”的想法,很难对城镇发展进行长远的谋划,甚至缺乏必要的规划,造成为了“特色”而“特色”,甚至还存在填湖、削山、砍树等破坏生态的现象。

如何找准自身的定位,避免“千镇一面”、唱“空城计”,成为地方政府不得不面对的问题。贾若祥给出三点建议:一是要突出特色,以特兴城。小城镇的规划和建设,一定要发挥小城镇的比较优势,比较优势就是小城镇的最大特色,要通过充分发挥小城镇的特色和长处,促进小城镇做精、做专、做强。二是要以大带小,联动发展。
小城镇发展要和毗邻的中大城市联动起来,根据自身优势积极承接毗邻中大城市需要向外疏解的功能,通过借大城市的力和势,促进小城镇加快发展。三是要科学规划,务实推进。小城镇的建设要建立在科学规划基础上,要根据小城镇的资源环境承载力和未来发展潜力,合理规划小城镇的经济规模、人口规模、用地规模,不能贪大求洋,更不能冒进。

“特色小镇的建设目前还在逐步推进的过程中,应该首先选择具备基本条件的小镇着力建设”。专业规划机构前瞻产业研究院指出,除了要找有一定的产业特色、与中心城市联系较为方便的小镇,又如有较为悠久历史传承、民族特点或者有较为突出的自然地理特征的小镇,还要根据这些小镇的特色进行规划与建设,成熟一批,建设一批,不能着急赶进度。只有充分发挥出这些小镇本来具有的特色,同时借鉴一些共性的、普遍适用的技术尤其是建筑节能、垃圾固废处理技术,才能够避免那些重复的、“千城一面”的建设。

特色小镇的施工建设只是开头的一小步,后期的管理、维护和运营是重头戏,不能相互割裂,造成资源浪费,要使特色小镇建立在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

而在面对“融资难”的问题上,现有的一些成功案例告诉我们,地方政府如何调动企业的积极性,推进公私合营(PPP)模式成为重要突破口。“特色小镇的建设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尤其一些基础性投资,回收周期长,面临资金约束,需要政府、企业和居民的共同努力。”刘云中说。从鼓励企业积极性的角度,他认为,地方政府可以从三方面入手:首先可以对特色小镇的建设内容进行分类,对于成本收益划分比较明确的项目,积极鼓励企业资金的进入;第二,在较高的行政层级上,例如省一级或者地级市层面,将一定数目的特色小镇建设集中打包,通过采取发行地方政府债券等方式吸引民间资金进入;第三,地方政府可以制定一些特殊政策,鼓励有实力的企业整体进入,承建和运营特色小镇。PPP模式也是企业和政府合作来建设特色小镇的一种方式,尤其是在有较为明确收益的特色小镇建设项目中,可以采取PPP模式,减轻政府资金投入的压力。当然,在这一过程中,无论是政府还是企业都应该具有契约精神,信守合同的约定。

除对小城镇进行合理规划,还要厘清政府和市场的责任,对于能够发挥市场作用的,消除各种障碍,为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作用创造条件。贾若祥指出,要推进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和负面清单的管理模式,加强事中和事后监管。对于竞争性领域,政府更多地是创造公平竞争的环境并加强市场监管,通过负面清单管理的模式,放开社会资本进入门槛,激发小城镇建设活力。另外,小城镇在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中是一个薄弱环节,仅仅靠小城镇自身发展十分困难,需要上级政府给予一定的政策扶持和帮助,尤其是在资金、土地、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需要特殊的扶持政策。

“特色小镇”建设尚存进步空间

追溯“特色小镇”的前身,刘云中告诉记者,在一定程度上,特色小镇建设是20世纪80年代开始的“一村一品”“一镇一品”的延续,与现在有所不同的是,当时的情形比较侧重于产业和产品特色。从过往的经验看,这种突出产业特色的做法增强了村镇的经济实力,而且这种方式从珠三角、长三角逐步扩展到中西部地区,取得了成效。而当前建设特色小镇,则是对原有的模式有所拓展,产业特色不再仅仅是制造业和贸易产品,还要突出服务业,例如商业贸易、休闲旅游、创业创意等;还要进一步从产业特色向生活宜居、环境保护、历史文化传承等方面突破和拓展。

“从‘特色小镇’的成功案例中,我们还可以总结出四点值得借鉴的理念。”贾若祥说,一是政府引导,企业主导。特色小城镇建设,政府要在规划编制、宣传推介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鼓励和支持企业参与小城镇建设和发展,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使一些区位条件好、发展潜力大、资源环境承载力高的小城镇得到更好更快发展。二是借助互联网,促进产业融合发展。很多小城镇有自己特色的产业和产品,而且品质很好,但是量不大,借助互联网,可以促进农业、加工、销售、贸易、售后等相关产业的融合发展,促进小城镇做得更专、更精、更强。三是保护生态,促进绿色发展。青山绿水已经成为宝贵的资源,借助互联网等现代科技手段,生态优势也能转变为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
休闲旅游、特色农产、传统文化等在小城镇经济发展中起着越来越大的作用,而保护好生态,可以进一步放大小镇在上述领域的发展潜力。四是注重引入战略投资者,吸引多元主体参与小镇建设和发展。目前,特色突出、发展潜力大的特色小镇越来越受到战略投资者的青睐。战略投资者对小镇进行统筹规划和建设,可以有效防止小镇建设过程中的碎片化,因此,要尽可能地吸引战略投资者对小镇进行统一规划和开发。同时也积极吸引多元主体参与小镇建设,发挥多元主体参与小镇建设的积极性。

而在具体的规划设计方面,刘云中还特别强调,一定要注意借鉴我国的传统建筑手法和规划理念,体现我国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地域特色、不同民族的建筑特点,尽量多地采用当地的建筑形式,不要搞大拆大建,尽量尊重原来居民的意愿,做到人与自然、人与历史的和谐与融合。

5. 建设特色小镇 注意哪些问题

特色小镇的发展超岀想像,各地培育和建设速度很快,出现了浙江、贵州等一批示范小镇。但在探索中,问题也不少,有些脱离实际,盲目建设;有些生搬硬套,规划设计没想明白就仓促上马;有些以特色小镇名义圈地开发。这些问题,主要是对特色小镇的理解还不够全面。
前瞻产业研究院认为,目前特色小镇要注意以下几个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要呼吁有关部门为“特色小镇热”降温。二,要防止“房地产化”。三,要防止“长官意志”。四,要绿色宜居发展。五,要金融创新。六,要有考核和退出制度。

建设特色小镇 注意哪些问题

6. 如何推动特色小镇的持续发展?

日前有专家表示,有些小镇虽然特色非常鲜明,但由于其他配套设施不达标,可游玩和体验的项目太少,照样留不住人,所以需要推动特色小镇持续发展。

报道称,两会上哈明江代表介绍,淮镇康养特色小镇规划占地近1.7平方公里,以温泉疗养为特色,与之配套的还有医院、学校、特色农业采摘大棚、清真食品特色一条街等,融合了康养、餐饮、住宿、娱乐等功能。在吸引大批游客的同时,还能带动就业、促进农民增收。

此外,目前,衡水市正在谋划建立特色小镇和小城镇的完整治理体系,把特色小镇和小城镇建设作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平台,因地制宜、改革创新,发展产业特色鲜明、服务便捷高效、文化浓郁深厚、环境美丽宜人、体制机制灵活的特色小镇和小城镇,促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和经济转型升级。

特色小镇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应该在功能上“有机结合”,将产业、文化、旅游和一定社区功能进行叠加,只有这样,特色小镇才能实现健康发展,成为乡村振兴的龙头和载体。

7. 1000个“特色小镇”发展模式面临哪些问题

目前特色小镇要注意以下几个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要呼吁有关部门为“特色小镇热”降温。以量化的指标和“大跃进”的速度发展特色小镇,既不切实际,也会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和后遗症。
二,要防止“房地产化”。特色小镇不是新一轮跑马圈地盖房子。特色小镇一旦“房地产化”,就会背离初衷,拉高土地成本,最后演变为一窝蜂上马。
三,要防止“长官意志”。在特色小镇建设过程中,政府不能大包大揽或过度举债,要营造一个市场主导、分工明确、政企有效合作的氛围。
四,要绿色宜居发展。特色小镇不仅要宜业,也要宜居,要用新技术、新材料、新业态发展。
五,要金融创新。特色小镇的建设从规划设计到项目建设,再到运营管理,都要有因地制宜的金融解决方案。
六,要有考核和退出制度。对规划设计和选址不合格的小镇,或自然地理不适宜发展的特色小镇,应制定退出名单。

1000个“特色小镇”发展模式面临哪些问题

8. 怎么推进特色小镇

特色小镇专业咨询机构前瞻产业研究院指出地区特色小镇推进策略:
1、统筹思维,系统设计
2、合理布局,试点先行
3、控制规模,集约打造
4、政策护航,创新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