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利好!金融16条全面支持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2024-05-18 17:14

1. 重磅利好!金融16条全面支持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近日,一份落款为中国人民银行和银保监会联合发布的《关于做好当前金融支持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在地产圈广为传播并引起热议。
该《通知》共分为保持房地产融资平稳有序、积极做好“保交楼”金融服务、积极配合做好受困房地产企业风险处置、依法保障住房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等六大板块、十六条措施支持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多位业内人士11月13日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均表示,《通知》表述内容重要、信息量很大,对于当前房地产市场将产生积极且重要的影响,也体现了监管层对于地产金融的态度,避免因失灵和去杠杆提速导致系统性风险的发生,同时也希望向新市民、租赁等新的地产融资方向转型。
据第一财经,北方某省市银保监局称已于11月12日下午收到上述《通知》,并按照要求转给各银行保险机构。

在地产圈传播的《通知》截图
稳定房地产开发贷款投放,对国有、民营房企一视同仁
《通知》中的金融十六条措施包括:1、稳定房地产开发贷款投放;2、支持个人住房贷款合理需求;3、稳定建筑企业信贷投放;4、支持开发贷款、信托贷款等存量融资合理展期;5、保持债券融资基本稳定;6、保持信托等资管产品融资稳定;7、支持开发性政策性银行提供“保交楼”专项借款;8、鼓励金融机构提供配套融资支持;9、做好房地产项目并购金融支持;10、积极探索市场化支持方式;11、鼓励依法自主协商延期还本付息;12、切实保护延期贷款的个人征信权益;13、延长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政策过渡期安排;14、阶段性优化房地产项目并购融资政策;15、优化租房租赁信贷服务;16、拓宽租房租赁市场多元化融资渠道。
在保持房地产融资平稳有序方面,《通知》要求,稳定房地产开发贷款投放。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对国有、民营等各类房地产企业一视同仁;支持个人住房贷款合理需求、稳定建筑企业信贷投放,保持债券融资基本稳定、保持信托等资管产品融资稳定。
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11月13日通过微信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此次“央行16条”新规是对新一轮房地产金融工作的系统总结和定调,也是二十大以来最清晰和全面的房地产金融制度路线。此次政策实际上批评了三种歧视性的房地产信贷投放做法,即对民企的支持力度偏少、对聚焦地产主业的地产企业支持较少、因项目爆雷而忽视对整个地产企业的支持,很明确规定,对国有、民营等各类房地产企业一视同仁;此类定调有助于对金融机构工作思路纠偏,确保路线不偏、执行力增强。
具体来看,《通知》要求支持开发贷款、信托贷款等存量融资合理展期。对于房地产企业开发贷款、信托贷款等存量融资,在保证债权安全的前提下,鼓励金融机构与房地产企业基于商业性原则自主协商,积极通过存量贷款展期、调整还款安排等方式予以支持,促进项目完工交付。自《通知》印发之日起,未来半年内到期的,可以允许超出原规定多展期1年,可不调整贷款分类,报送征信系统的贷款分类与之保持一致。
严跃进认为,从工作优化方面,政策提及了两个内容,即允许展期1年、可不调整贷款分类,此类规定意义重大。
“鉴于房地产市场的特殊情况,展期制度在房地产贷款领域应用将加大。通过展期模式,有助于促进金融机构贷款政策稳定、防范金融机构和房企关系恶化,所以是化解风险非常有必要的操作。此次展期的年限为1年,客观上也说明,到明年也依然是要大力支持房企保交楼工作的。各类金融机构要理解这个时间点的设置,用足用好政策,主动扶持房地产企业的保交楼工作。”
广东省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李宇嘉11月13日下午通过微信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市场失灵的情况下,需要有为政府及时介入。“目前,地产量价下行风险爆发,预期悲观,形成了负反馈循环,导致地产市场出现了失灵式下行,各方都在规避风险,“金融加杠杆”逆转为“金融减杠杆”,导致行业出现流动性陷阱,从近期金融数据来看,金融机构对地产的收缩很明显。这意味着,尽管近期出台了大量宽松政策以扶持企业合理融资、并购和保交楼,刺激居民住房消费融资,但政策效果并不明显。”
从10月份数据看,地产融资紧缩趋势明显。10月居民户贷款减少180亿元,是今年自2、4月后又一次负增长,同比减少4827亿元,体现居民融资需求弱化。10月份企(事)业单位中长期贷款增加2433亿元,9月增幅6540亿元,企业部门中长期贷款新增规模也边际缩小。这其中,金融机构对地产的收缩很明显。
支持开发性政策性银行提供“保交楼”专项借款
对于近两年来市场最为关注的受困房企风险处理方面,《通知》鼓励商业银行稳妥有序开展房地产项目并购贷款业务,重点支持优质房地产企业兼并收购受困房地产企业项目,支持开发性政策性银行提供“保交楼”专项借款。
通知还要求金融机构积极探索市场化支持方式,对于部分已进入司法重整的项目,金融机构可按自主决策、自担风险、自负盈亏原则,一企一策协助推进项目复工交付。支持有条件的金融机构稳妥探索通过设立基金等方式,依法依规市场化化解受困房地产企业风险,支持项目完工交付。
具体到在“保交楼”金融服务方面,《通知》要求商业银行自通知印发之日起半年内,向专项借款支持项目发放的配套融资,在贷款期限内不下调风险分类;对债务新老划断后的承贷主体按照合格借款主体管理。对于新发放的配套融资形成不良的,相关机构和人员已尽职的,可予免责。
李宇嘉认为,根据《通知》要求,只要是财务总体健康、短期面临困难的企业,都享受债券增信支持,且有困难偿还的,明确了可以展期,有国资背景的企业做增信,债券购置,相当于信用注入、定向现金流注入,市场对风险的担心可以打消。
此外,《通知》还在拓宽住房租赁市场多元化融资渠道给予指导,鼓励商业银行发行支持住房租赁金融债券,筹集资金用于増加住房租赁开发建设贷款和经营性贷款投放,稳步推进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 REITs )试点。
“根本上讲,希望稳妥推进去杠杆的进程、降低风险处置的影响,稳定市场预期,特别是保障民生不受冲击,最终实现房地产平稳。因此,该《通知》发布后,有望纠偏过度信贷紧缩,缓减流动性陷阱。”李宇嘉认为。
事实上,在此次金融十六条措施曝光之前,市场已有涉及房地产融资等政策的信号出现。
11月初,在香港金融管理局“国际金融领袖投资峰会”上央行行长易纲就表示,人民银行积极支持房地产行业健康发展,降低了个人住房贷款利率和首付比例,鼓励银行通过‘保交楼’专项借款支持已售住房建设交付,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随着中国城镇化进程不断推进,我们相信房地产市场能保持平稳健康发展。”
11月8日,中国银行(601988)间市场交易商协会(以下简称交易商协会)表示,为落实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坚持“两个毫不动摇”,支持民营企业健康发展,在人民银行的支持和指导下,交易商协会继续推进并扩大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工具(“第二支箭”),支持包括房地产企业在内的民营企业发债融资。
11月10日,交易商协会受理了龙湖集团200亿元储架式注册发行,中债增进公司同步受理企业增信业务意向;11月11日,新城控股(601155)表示,拟向交易商协会申请新增150亿元债务融资工具的注册额度,但事项尚存在不确定性。
11月12日,保利发展公告,收到交易商协会出具的4份《接受注册通知书》,同意接受该公司中期票据、短期融资券注册,总额100亿元,注册额度自各《接受注册通知书》落款之日起2年内有效。

重磅利好!金融16条全面支持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2. 下半年,房产的金融调控应该会趋于稳定

 近日,中国人民银行召开金融机构资金贷款形势分析座谈会,会议指出,中国人民银行要统筹做好今明两年宏观政策衔接,保持资金政策稳定,增强前瞻、有效,把服务实体经济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以适度的资金增长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助力中小企业和困难行业持续恢复,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贷款下降幅度 
   很明确的看出,银行根本短时间内不会再收紧,但也不会进行 大水漫灌 ,这一会议的背景是,近期国内的金融数据大多不太满意,例如社融和人民币贷款下降幅度超季节性,社融存量和 m2 同比持续下行,出口和工业增加值持续下行,外需和工业生产高景气度的可持续性存疑,基建投资持续低位运行,制造业投资持续缓慢。
       外部环境更趋严峻复杂 
   中国人民银行认为,全球疫情仍在持续演变,外部环境更趋严峻复杂,国内经济恢复仍然是不稳固、不均衡的,保持贷款平稳增长仍需努力,会议上,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表示,要继续做好跨周期设计,衔接好今年下半年和明年上半年贷款工作,加大贷款对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
    增长的稳定性 
   增强贷款总量增长的稳定性,保持资金供应量和 社会 融资规模持续同名义经济持续基本匹配,要坚持推进贷款结构调整,加大对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使资金更多流向 科技 发展、绿色发展,更多流向中小型企业、个体、农业经营主体,从行长的表述看,对房产行业的贷款操作,并没有松动迹象,未来即便是放松,资金流向的方向也是实体经济和小微企业,而非房产企业。
       刺激经济的手段 
   从近日中国人民银行对外发布的《2021 年第二季度中国资金政策执行报告》就能看出,在该报告中就指出,牢牢坚持住房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坚持不将房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手段。
      至于是否会继续 " 关紧 " 水龙头,中国人民银行在近日的报告中,也给出了相应的答案," 坚持稳定土地价格、稳定住房价格、稳定预期,保持房产金融政策的连续、一致、稳定,实施好房产金融审慎监管制度,加大住房租赁金融支持力度,"也就是说,下半年,房产的金融调控,应该也会趋于稳定。

3. 稳房价稳预期 新一轮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加码

上海、深圳等地近日出台新一轮楼市调控政策,旨在通过提高交易成本、增加供给等手段抑制“抢房潮”以稳房价、稳预期。业内人士预计,此举或被部分热点城市效仿,以巩固前期楼市调控成果。在“房住不炒”基调下,政策持续加码将进一步遏制炒作空间,强化楼市维稳预期。
此轮楼市调控措施出台的背景是购房需求的不断释放,以及部分地区调控政策效力减弱。如果按时间推算,不少城市执行的限购、限贷政策已有5年左右,购房者需求释放。此外,近两年各大城市陆续推出人才引进政策,增加了当地购房需求。而个别地区新房与二手房价格倒挂,“买到就是赚到”的心理刺激了部分非理性需求。
上海、深圳等地此轮楼市调控政策一方面应从需求端着手,为限购、限贷政策“打补丁”,抑制“打新潮”。如上海提出,将个人对外销售住房增值税征免年限从2年提高至5年,增加二手房交易税费成本等。深圳要求严格审查购房资格,首次提出要求房企和房产经纪机构会同商业银行验明购房人的收入证明、征信报告、购房款来源以及近一年及以上的银行流水单,并专门启动了“购房意向登记系统”。
另一方面,从供给端看,此轮调控政策强调加大供给。如上海提出将从“增加商品住房用地供应,特别是在郊区轨道交通站点周边、五大新城加大供应力度”以及“坚持租购并举”两方面入手。在土地市场管理方面,上海提出“坚持房地联动机制,引导企业理性拿地,稳定土地价格”。
总体而言,2021年楼市并不具备整体过热基础,房价大幅上涨的可能性也较小。个别热点城市进行调控将是常态,这也是因城施策的题中应有之义。部分热点二线城市跟进加码调控政策的可能性较大,重点仍是完善“限购、限贷、限售”政策,并从交易环节提高买卖成本,从供应环节增加土地、共有产权房等住房供给。更重要的是,监管部门应着力加强市场预期引导,通过强化市场秩序监测,打击市场谣言,规范中介机构行为等方式,引导合理住房消费。

稳房价稳预期 新一轮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加码

4. 稳房价稳预期 新一轮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加码

上海、深圳等地近日出台新一轮楼市调控政策,旨在通过提高交易成本、增加供给等手段抑制“抢房潮”以稳房价、稳预期。业内人士预计,此举或被部分热点城市效仿,以巩固前期楼市调控成果。在“房住不炒”基调下,政策持续加码将进一步遏制炒作空间,强化楼市维稳预期。
此轮楼市调控措施出台的背景是购房需求的不断释放,以及部分地区调控政策效力减弱。如果按时间推算,不少城市执行的限购、限贷政策已有5年左右,购房者需求释放。此外,近两年各大城市陆续推出人才引进政策,增加了当地购房需求。而个别地区新房与二手房价格倒挂,“买到就是赚到”的心理刺激了部分非理性需求。
上海、深圳等地此轮楼市调控政策一方面应从需求端着手,为限购、限贷政策“打补丁”,抑制“打新潮”。如上海提出,将个人对外销售住房增值税征免年限从2年提高至5年,增加二手房交易税费成本等。深圳要求严格审查购房资格,首次提出要求房企和房产经纪机构会同商业银行验明购房人的收入证明、征信报告、购房款来源以及近一年及以上的银行流水单,并专门启动了“购房意向登记系统”。
另一方面,从供给端看,此轮调控政策强调加大供给。如上海提出将从“增加商品住房用地供应,特别是在郊区轨道交通站点周边、五大新城加大供应力度”以及“坚持租购并举”两方面入手。在土地市场管理方面,上海提出“坚持房地联动机制,引导企业理性拿地,稳定土地价格”。
总体而言,2021年楼市并不具备整体过热基础,房价大幅上涨的可能性也较小。个别热点城市进行调控将是常态,这也是因城施策的题中应有之义。部分热点二线城市跟进加码调控政策的可能性较大,重点仍是完善“限购、限贷、限售”政策,并从交易环节提高买卖成本,从供应环节增加土地、共有产权房等住房供给。更重要的是,监管部门应着力加强市场预期引导,通过强化市场秩序监测,打击市场谣言,规范中介机构行为等方式,引导合理住房消费。

5. 房地产金融政策下如何稳楼市?别走刺激买房的老路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房地产行业遭受开复工推迟、销售交易量顿减带来的收入压力。伴随着全国多个省市出台稳楼市政策加之房贷利率下行、央行释放流动性举措,以及上市公司再融资的放松,都给市场一个困惑,房地产金融政策是否要转向。不过,央行最新的表态明确,保持房地产金融政策连续性、一致性和稳定性。
那么如何理解央行表态和目前地方的“稳楼市”政策呢?
央行表态与“因城施策”:两者不矛盾
伴随着疫情的发展,已有不少城市“伸手”稳楼市应对疫情。
据澎湃新闻不完全统计,已有包括广东省,浙江省,河南省,上海市,天津市等五个省份以及广东省佛山市,浙江省杭州市,河南省驻马店市,江苏省苏州市、无锡市,福建省厦门市、福州市,湖南省衡阳市,山东省济南市,陕西省西安市,江西省南昌市,辽宁省沈阳市,海南省海口市、三亚市等城市出台支持房地产政策,包括土地款可申请延期或分期缴付,放松预售政策等,部分城市明确提及对房地产企业进行信贷支持。
梳理政策可以发现,在发布涉及房地产领域的政策中,2月13日之前,各地出台的政策多以适当调整土地供应政策为主,包括可延迟签订土地出让合同,顺延土地出让金、开竣工时间等。
从2月14日之后,部分省市开始出台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若干政策,其中包括加大对房地产企业的资金支持力度,对房地产开发贷款适当展期,对购房人予以契税补贴,不统一要求项目工程结构封顶后申请预售许可等。
除了各地政府出台楼市政策,宏观市场层面:春节后,央行多次释放流动性举措,2月14日,证监会对上市公司再融资政策进行放松,一直到2月20日,5年期LPR正式下调使得购房者获益,这一系列举措都给市场注入了新的资金活力。也使得房企有望在一定程度上资金链紧张的情况将有所缓解。
2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召开2020年金融市场工作电视电话会议提出,保持房地产金融政策连续性、一致性和稳定性,继续“因城施策”落实好房地产长效管理机制。
“这两者并不矛盾”,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住房大数据项目组长邹琳华指出,从大的方向上说,不搞房地产剌激,不把鼓励购房作为应对经济暂时性困难的手段,这也是央行所说的保持政策连续性、一致性和稳定性的涵义。但因为受疫情影响,一些中小城市房地产企业或中小房地产企业可能面临暂时性的资金困难,也可能因此发生资金链断裂,这将影响到整个城市的发展和上下游产业链的健康,因此一些临时性的救济手段对于当地来说是必要的。
贝壳研究院首席市场分析师许小乐表示,从长期和短期的维度理解,地方城市当前出的政策主要是供给侧的、过渡性的支持政策,帮助企业应对疫情带来的短期冲击影响,保持市场的稳定。长期看,疫情没有改变房地产房住不炒的政策基调,尤其是金融信贷政策保持连续性、一致性和稳定性。从全局与部分的维度看,地方政策根据自身市场的变化情况,按照一城一策的原则,出台地方性的政策调节,保持当地市场的稳定,与中央三稳的政策目标相一致。
广东省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李宇嘉指出,房地产金融政策自从“房住不炒”和资金回归实体经济,再到“从去杠杆到稳杠杆,做好稳增长与防风险的动态平衡”后,房地产金融政策的大方向已经确定。
李宇嘉指出,对房地产市场而言,在房地产金额政策保持稳定的前提下,还有一项目标,就是要求“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因此从房贷利率下调角度而言,对居民的月供并没有太大的影响,但给市场带来的信号是,希望房地产市场是稳定的。另外,从目前各地出台的政策来看,暂时没有太出格的,基本上都是在供给端去纾解房地产企业的困难。
“驻马店式”调控?要给地方政府空间
澎湃新闻注意到,河南省驻马店市首开需求端刺激政策,政策力度超过其他以供给端支持为主的城市。
2月21日,驻马店政府发布《关于进一步规范促进房地产业平稳健康发展的意见》(简称《意见》),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带来的冲击。
《意见》提到,将住房公积金贷款额度由45万元上升到50万元;首套房公积金贷款最低首付比例由30%下调为20%;同时大力推广住房公积金组合贷款业务。除了各类人才购房,大中专毕业生、农民工购房都有相应的购房补助。
这也是新冠肺炎疫情期间,首个宣布降低公积金贷款购买首套房首付比例的城市。



李宇嘉表示,“房地产调控实行‘一城一策’,因此出什么样的政策、什么时候出,都是地方政府的权限,但同时,权限给到地方政府,稳定地方楼市主体责任也明确到各地。”
李宇嘉指出,河南驻马店人口规模庞大,且是人口外流型的城市,因此出台需求端的刺激政策实际影响有限。
全国房地产商会联盟主席、住建部住房政策专家委员会副主任顾云昌概括到,央行在明确保持房地产金融政策连续性、一致性和稳定性的同时,也提到继续“因城施策”落实好房地产长效管理机制。这就意味着房地产市场的调控还是以地方政府为主,把责任落实到各个地方,因此地方政府会根据自身楼市情况进行出台一些调整政策,中央不会出台大政策,不会一刀切。
“房地产金融政策是稳定、宽松还是收紧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楼市的冷热。但央行已经第一时间明确,保持房地产金融政策连续性、一致性和稳定性,这就意味着政策不会有大的改变。但受疫情影响,既要保障房地产企业资金的流动性,又要防止放松以后导致的楼市不稳定性。” 顾云昌表示。
2019年6月14日,河南省统计局官网发布的《2018年河南人口发展报告》显示,2018年驻马店市常住人口703.7万人,城镇人口303万人,城镇化率43.10%。在人口吸纳力方面,驻马店与南阳市、商丘市、信阳市和周口市一起被列为河南省流出人口的主要来源地,并且外出人口以出省为主,出省人口占外出人口的比重均超过50%以上。
而从房地产市场来看,驻马店市的房地产市场销售低迷。据驻马店房管局数据显示,2019年商品住宅网签套数同比下降20.4%,网签面积同比下降23.7%。而受此次疫情影响返乡置业需求,使当地房地产市场销售进一步下滑。
慎用需求端刺激:别走到刺激买房的老路上
伴随各地相继发布稳定楼市政策以及需求端刺激政策的出台,是否会有更多的城市出台需求端的“刺激政策”备受关注。
“我们过去的调控始终着力在需求端,但之所以房地产市场能够稳定下来保持健康发展,是这两年供给端方面着力的比较明显,包括各地的土地供应量根据库存情况来定等,对楼市稳定健康起很大的作用。”顾云昌说道。
在顾云昌看来,楼市受疫情影响,开工、销售、开盘等都“受挫”,但楼市整体的需求还是存在的,每年的需求量不会因为疫情的影响而减少,只是一时被冻结无法释放。房地产市场已经形成的趋势不会轻易的改变。
许小乐表示,其他城市是否会跟进出台需求端政策仍有待观察。疫情之下,地方政府稳定房地产来稳定经济的诉求强烈,但中央多次重申,不把房地产作为短期经济刺激的工具。未来,地方政府可能会出台供给侧的支持政策,但需求端刺激政策会比较审慎。住建部重点考核的16个一二线重点城市出台刺激政策的可能性不大,不过,2019年销售量大幅下降的三四线城市面临增长的压力比较大。
“从全国层面来讲,不可能再有‘大水漫溉’大范围刺激楼市,让全国老百姓加杠杆是不可能的。”李宇嘉说道。
邹琳华也指出,地方政府应以协助解决企业临时性资金困难为限,不应走到鼓励购房或剌激购房的旧路上去。
在邹琳华看来,出台需求端的政策需要极其慎重,特别是降低首付比加杠杆,这很容易加大未来的金融风险。对于地方政府来说,由购房者帮助房地产企业解困更为简便省事,因此很多地方都会有这个想法,但未来上级政府应进一步明确政策方向,慎用需求剌激。

房地产金融政策下如何稳楼市?别走刺激买房的老路

6. 政策加码 房地产金融调控升级

在“房住不炒”的基调下,涉房贷款调控力度持续升级。银保监办公厅近期发文表示,将在32个城市开展包括房地产业务授信政策执行、房地产开发贷款管理、个人住房贷款管理情况等方面银行房地产业务专项检查工作。与此同时,央行日前也要求银行进一步优化调整信贷结构,“点名”房地产行业占用信贷资源依然较多。
根据近期密集披露的A股上市银行中报,银行对涉房贷款普遍持较为审慎的态度,不仅个人住房贷款上半年增速同比普遍有所下滑,而且房地产开发贷款也均在实施较为严格的名单制,在择优选择授信对象的同时,进行限额管理。根据各家银行的表态和业内人士的分析,受制于监管政策持续收紧,下半年银行涉房资金端口将进一步扎紧,相关业务增速将持续放缓。
银行涉房贷款稳中有降
银行涉房贷款主要涉及个人住房贷款和房地产开发贷款两方面。从A股上市的大行及股份行数据来看,个人住房贷款增速整体已出现下滑。Wind数据显示,上半年上述银行个人住房贷款与2018年末相比增速为6.4%,低于去年同期近7%的增速。
Wind数据显示,四大行个人房贷上半年增速多数稳定在7%左右,其中建设银行增速仅为4.3%。股份制银行中,个人住房贷款增速已出现明显分化。中信银行、浦发银行、招商银行、华夏银行与去年末相比,个人住房贷款增速均在10%以上,分别为14%,13.1%,11.5%和10.7%。而平安银行、民生银行、光大银行分别为3%,4.8%,3.5%。不过,即便是超过10%的银行,增速普遍较去年同期也有所降低。
而在房地产开发贷款方面,目前大部分银行对房地产行业的授信都较为审慎,并实行十分严格的名单制,以控制相关的业务风险。
根据建行披露的数据,上半年其房地产开发贷款的增速同比下降6.55个百分点。与此同时,建行审慎择优开展房地产开发贷款,今年0.81%的不良率比年初下降0.3个百分点。
招商银行副行长王良在2019年中期业绩电话推介会介绍称,招行的房地产开发贷款在总行层面一直以来都是采取限额管理,即每年的增量贷款不超过一定数额,今年还会继续坚持限额管理的策略,预计下半年投放的房地产开发贷款数量会非常少。
一位股份制银行信贷审批部门相关人士对记者表示,房地产企业一直是其所在银行重点监测的授信对象,该银行一直对房企的杠杆率进行实时的监测,并根据杠杆率动态调整授信审批的白名单。
房地产金融政策持续从严
银行审慎稳健的房地产贷款政策和整个国家层面“房住不炒”的政策基调不无关系。最近监管层再次密集释放出多个信号,预计后期房地产金融政策将会更加严格。
继7月窗口指导要求部分银行控制房地产贷款增速后,日前银保监会再次下发房地产业务专项检查的通知,重点检查32个城市的银行在四大领域的房地产业务,提出银行在信贷管理方面,要关注房地产开发贷款和土地储备贷款管理情况,包括要加强集中度管理、资本金来源真实性审查、落实最低资本金比例要求、企业资质审查等。8月30日,银保监会发布的《关于对部分地方中小银行机构现场检查情况的通报》中,再度提及地方中小银行机构存在违规为“四证”不齐房地产项目提供融资、违规向关系人发放信用贷款等问题。
央行也在银行业金融机构信贷结构调整优化座谈会上,“点名”房地产行业占用较多的信贷资源,并提出对房地产信贷领域的具体要求。同时,在新的房贷利率对标LPR之时,央行就已明确强调房贷利率不下降。
新网银行首席研究员、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特聘研究员董希淼对记者表示,总体而言,从房地产金融角度看,目前调控已经并且将继续从三个方面实施:一是收紧银行信贷资金进入房地产市场,比如提高房地产开发贷款的条件,减少贷款额度;二是收紧资金借助信托等渠道进入房地产项目,比如对房地产信托进行“窗口指导”;三是收紧个人住房贷款条件、额度,提高贷款利率,并严控个人消费贷款、信用卡资金违规流入房地产市场。此外,还可能从严监管房地产企业发行企业债券。
融360大数据研究院分析师李万赋也对记者表示,从各监管部门的表态来看,目前涉房金融监管全方位从严,银行信贷、信托、基金、保险都迎来了全面的把控。
银行涉房资金端口将再扎紧
伴随着监管政策的趋严,多家银行表示将加强对涉房融资业务的全面管控,不论是个人房贷业务、房地产开发贷业务,还是相关的债券承销以及理财融资等业务,都将进一步严格准入,以及加强风险管控。李万赋也表示,下半年银行涉房贷款融资必然收紧,房地产开发贷增速将会有所回落。
招商银行中报指出,下半年,预计在居民杠杆水平升幅较快及房地产调控相关政策约束下,个人住房贷款增速较上半年将有所放缓。王良也表示,招行下半年会对房地产贷款采取更加稳健、审慎的投放策略,这既包括房地产开发贷款,也包括住房按揭贷款。
农行副行长王纬表示,将严格个人住房按揭贷款审核,落实好最低首付款比例、收入偿贷比等指标,加强借款人资质审核以及首付款来源收入真实性核查,严防虚假按揭和个人消费贷款挪用于购房。他还称,稳妥开展房地产企业债券投资、理财融资、债券承销等领域的类信贷业务,加强项目合法性、资金用途的核查,防止资金违规流入房地产市场。
业内人士表示,银行收紧涉房资金端口一方面是落实国家政策的需要,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加强自身业务风险控制。有银行中报已经明确点出“房地产市场出现分化,房地产开发贷款风险有所上升。”
“针对像地方政府隐性债务、房地产和产能过剩行业等重点领域,我们会持续保持风险排查,持续摸清底数。同时对于大额潜在风险客户,逐户定策、明确责任,及时跟踪,把潜在的风险提前化解。”中国银行风险总监刘坚东表示。
董希淼也表示,在政策框架之内的个人住房贷款利率调整应该交由商业银行决定。但也要看到,近年来我国家庭部门的杠杆率上升较快,潜在风险不断累积。在近来流动性较为充裕、负债成本有所下降的情况下,商业银行应该保持清醒认识,审慎经营个人住房贷款业务,不向市场发出错误信号。这既是防控自身经营风险的需要,也有利于稳定家庭部门杠杆、抑制房地产市场泡沫。

7. 政策加码 房地产金融调控升级

在“房住不炒”的基调下,涉房贷款调控力度持续升级。银保监办公厅近期发文表示,将在32个城市开展包括房地产业务授信政策执行、房地产开发贷款管理、个人住房贷款管理情况等方面银行房地产业务专项检查工作。与此同时,央行日前也要求银行进一步优化调整信贷结构,“点名”房地产行业占用信贷资源依然较多。
  根据近期密集披露的A股上市银行中报,银行对涉房贷款普遍持较为审慎的态度,不仅个人住房贷款上半年增速同比普遍有所下滑,而且房地产开发贷款也均在实施较为严格的名单制,在择优选择授信对象的同时,进行限额管理。根据各家银行的表态和业内人士的分析,受制于监管政策持续收紧,下半年银行涉房资金端口将进一步扎紧,相关业务增速将持续放缓。
  银行涉房贷款稳中有降
  银行涉房贷款主要涉及个人住房贷款和房地产开发贷款两方面。从A股上市的大行及股份行数据来看,个人住房贷款增速整体已出现下滑。Wind数据显示,上半年上述银行个人住房贷款与2018年末相比增速为6.4%,低于去年同期近7%的增速。
  Wind数据显示,四大行个人房贷上半年增速多数稳定在7%左右,其中建设银行增速仅为4.3%。股份制银行中,个人住房贷款增速已出现明显分化。中信银行、浦发银行、招商银行、华夏银行与去年末相比,个人住房贷款增速均在10%以上,分别为14%,13.1%,11.5%和10.7%。而平安银行、民生银行、光大银行分别为3%,4.8%,3.5%。不过,即便是超过10%的银行,增速普遍较去年同期也有所降低。
  而在房地产开发贷款方面,目前大部分银行对房地产行业的授信都较为审慎,并实行十分严格的名单制,以控制相关的业务风险。
  根据建行披露的数据,上半年其房地产开发贷款的增速同比下降6.55个百分点。与此同时,建行审慎择优开展房地产开发贷款,今年0.81%的不良率比年初下降0.3个百分点。
  招商银行副行长王良在2019年中期业绩电话推介会介绍称,招行的房地产开发贷款在总行层面一直以来都是采取限额管理,即每年的增量贷款不超过一定数额,今年还会继续坚持限额管理的策略,预计下半年投放的房地产开发贷款数量会非常少。
  一位股份制银行信贷审批部门相关人士表示,房地产企业一直是其所在银行重点监测的授信对象,该银行一直对房企的杠杆率进行实时的监测,并根据杠杆率动态调整授信审批的白名单。
  房地产金融政策持续从严
  银行审慎稳健的房地产贷款政策和整个国家层面“房住不炒”的政策基调不无关系。最近监管层再次密集释放出多个信号,预计后期房地产金融政策将会更加严格。
  继7月窗口指导要求部分银行控制房地产贷款增速后,日前银保监会再次下发房地产业务专项检查的通知,重点检查32个城市的银行在四大领域的房地产业务,提出银行在信贷管理方面,要关注房地产开发贷款和土地储备贷款管理情况,包括要加强集中度管理、资本金来源真实性审查、落实最低资本金比例要求、企业资质审查等。8月30日,银保监会发布的《关于对部分地方中小银行机构现场检查情况的通报》中,再度提及地方中小银行机构存在违规为“四证”不齐房地产项目提供融资、违规向关系人发放信用贷款等问题。
  央行也在银行业金融机构信贷结构调整优化座谈会上,“点名”房地产行业占用较多的信贷资源,并提出对房地产信贷领域的具体要求。同时,在新的房贷利率对标LPR之时,央行就已明确强调房贷利率不下降。
  新网银行首席研究员、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特聘研究员董希淼对记者表示,总体而言,从房地产金融角度看,目前调控已经并且将继续从三个方面实施:一是收紧银行信贷资金进入房地产市场,比如提高房地产开发贷款的条件,减少贷款额度;二是收紧资金借助信托等渠道进入房地产项目,比如对房地产信托进行“窗口指导”;三是收紧个人住房贷款条件、额度,提高贷款利率,并严控个人消费贷款、信用卡资金违规流入房地产市场。此外,还可能从严监管房地产企业发行企业债券。
  分析师李万赋也对记者表示,从各监管部门的表态来看,目前涉房金融监管全方位从严,银行信贷、信托、基金、保险都迎来了全面的把控。
  银行涉房资金端口将再扎紧
  伴随着监管政策的趋严,多家银行表示将加强对涉房融资业务的全面管控,不论是个人房贷业务、房地产开发贷业务,还是相关的债券承销以及理财融资等业务,都将进一步严格准入,以及加强风险管控。李万赋也表示,下半年银行涉房贷款融资必然收紧,房地产开发贷增速将会有所回落。
  招商银行中报指出,下半年,预计在居民杠杆水平升幅较快及房地产调控相关政策约束下,个人住房贷款增速较上半年将有所放缓。王良也表示,招行下半年会对房地产贷款采取更加稳健、审慎的投放策略,这既包括房地产开发贷款,也包括住房按揭贷款。
  农行副行长王纬表示,将严格个人住房按揭贷款审核,落实好最低首付款比例、收入偿贷比等指标,加强借款人资质审核以及首付款来源收入真实性核查,严防虚假按揭和个人消费贷款挪用于购房。他还称,稳妥开展房地产企业债券投资、理财融资、债券承销等领域的类信贷业务,加强项目合法性、资金用途的核查,防止资金违规流入房地产市场。
  业内人士表示,银行收紧涉房资金端口一方面是落实国家政策的需要,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加强自身业务风险控制。有银行中报已经明确点出“房地产市场出现分化,房地产开发贷款风险有所上升。”
  “针对像地方政府隐性债务、房地产和产能过剩行业等重点领域,我们会持续保持风险排查,持续摸清底数。同时对于大额潜在风险客户,逐户定策、明确责任,及时跟踪,把潜在的风险提前化解。”中国银行风险总监刘坚东表示。
  董希淼也表示,在政策框架之内的个人住房贷款利率调整应该交由商业银行决定。但也要看到,近年来我国家庭部门的杠杆率上升较快,潜在风险不断累积。在近来流动性较为充裕、负债成本有所下降的情况下,商业银行应该保持清醒认识,审慎经营个人住房贷款业务,不向市场发出错误信号。这既是防控自身经营风险的需要,也有利于稳定家庭部门杠杆、抑制房地产市场泡沫。

政策加码 房地产金融调控升级

8. 优化完善房地产调控政策 优质房企金融支持发力

日前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深入分析当前经济形势,部署2023年经济工作重点。其中,对房地产的两处表述,分别在“着力扩大国内需求”和“有效防范化解重大经济金融风险”的部分提出。中央财办有关负责人在接受媒体记者提问时也充分肯定了释放住房改善需求和避免房地产行业风险的重要性,这也是明年房地产政策的重点方向。
有业内人士认为,解除不利于消费需求释放的限制性政策将是未来政策重点,包括放开限购政策、放宽首套房认定标准和普通住宅认定标准等,预计后续针对改善需求将有更多支持政策出台。同时,以流动性支持和预期管理为核心的供给侧政策将继续发力,房企并购重组加速,头部房企资产负债表有望率先迎来改善。
限制性政策有望解除
此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着力扩大国内需求”部分提出“支持住房改善、新能源汽车、养老服务等消费”,这与12月14日国务院印发的《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中“要促进居住消费健康发展”的表述一脉相承。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而在着力扩大国内需求方面,又将支持住房改善消费放在首要位置,充分体现了住房消费的重要作用。
中央财办有关负责人日前表示,我国城镇化率仍有较大提升空间,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潜力很大。下一步要持续优化需求侧管理,加大对刚需和改善性住房需求的金融支持力度。要着力改善预期,扩大有效需求,比如,在住房消费等领域还存在一些妨碍消费需求释放的限制性政策,这些消费潜力要予以释放;结合落实生育政策和人才政策,解决好新老市民、青年人等的住房问题;合理增加消费信贷,支持住房改善等消费。近期密集出台的政策措施将逐步见效,各项政策措施还将继续完善。
中信证券研究部房地产行业首席分析师陈聪认为,解除不利于消费需求释放的限制性政策将是未来政策重点。
预计二线省会城市的住房限购有望实质性放开,一线和新一线城市的限购也有望在执行标准、地理范围等领域有所优化。2016年之后信贷记录影响居民首付的规定,严重影响了“卖旧买新”、“卖小买大”需求的释放,预计在不远的将来,认房又认贷的首套房认定标准将有望放宽。此外,各地对于普通住宅认定的过严标准,影响了合理改善的交易便利性,预计各地普通住宅认定标准有望放宽。
近期,杭州、成都、南京、武汉、佛山、东莞等地相继优化限贷限购政策。平安证券房地产行业首席分析师杨侃认为,对比2014~2015年放松周期,当前核心城市在限购、限贷等方面仍有放松空间,预计后续需求端(尤其是针对改善)将有更多支持政策出台。
在招商证券房地产行业首席分析师赵可看来,未来需求端或仍以刚需和改善性需求支持政策为主,如二套房首付比例下调、认房认贷政策优化等。
瑞银财富管理投资总监办公室有关负责人也预计,更多利好需求侧的政策将会出台,包括降低首付和房贷利率、一手和二手物业交易减税,甚至向购房者提供补贴。会议又提到“解决好新市民、青年人等住房问题”,不排除更多城市放宽购房限制的可能性。
改善房企资产负债
此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房地产的表述,重点放在了“有效防范化解重大经济金融风险”部分,其中比较有新意的提法是,要满足行业合理融资需求,推动行业重组并购,有效防范化解优质头部房企风险,改善资产负债状况。
近期,国务院副总理刘鹤也表态称,房地产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针对当前出现的下行风险,我们已出台一些政策,正在考虑新的举措,努力改善行业的资产负债状况,引导市场预期和信心回暖。
“房地产业风险是影响经济运行的一个重大风险因素,要充分认识到房地产行业的重要性,要做好应对工作,确保房地产市场平稳发展。”中央财办有关负责人明确指出,在供给端,2022年已出台的政策要持续抓好,2023年还将出台新举措,侧重研究解决改善房企资产负债状况等。
改善房企资产负债表成为近期监管部门一再强调的任务。人民银行和证监会日前开会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均提出支持房地产行业重组并购,改善头部房企资产负债状况。证监会还提出,落实好已出台的房企股权融资政策,允许符合条件的房企“借壳”已上市房企,允许房地产和建筑等密切相关行业上市公司实施涉房重组。
银河证券房地产行业分析师王秋蘅认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从供给侧提供支持,缓解行业流动性紧张局面,这也与11月份以来的“金融十六条”“三支箭”“保交楼专项款”“保函置换预售资金”等政策一脉相承,预计供给侧政策还将继续发力,头部房企资产负债表将率先迎来改善。
对于改善房企资产负债方面的具体政策,中指研究院企业事业部研究负责人刘水认为,股权融资是最直接有效的改善方式,此次证监会提出的“借壳”上市开辟了新思路,一方面为非上市房企增添了股权融资的新渠道,另一方面为没有能力定增的上市房企提供了重组及改善资产负债表的机会。
赵可认为,改善资产负债状况的更快速措施或是对债务的展期和重组等,路径可能有债转股、购买不良资产、债务重组加速等,这对剩余价值高的出险和准出险房企可能有利,同时或意味着商业模式有缺陷、剩余价值低的房企或加速出清,中长期有利于行业竞争格局改善。
亿翰智库则认为,从股权层面为企业注入信用,尤其是为民营企业注入信用将非常重要。从国资委角度看,可考虑适度放松对国企、央企利润率和资产负债率的考核,支持金融资产管理公司(AMC)或央国企进行房企股权或项目股权收购,解决AMC/央国企的后顾之忧,促进行业风险的更快化解。央国企入股民营房地产企业,可从源头上解决企业信用问题。从筹资角度看,企业新增现金流入会更加顺利且有保障,额度也会相应提升,也会提升住房消费者对企业交付的信心,现金流入会出现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