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创业板三只新股上市前为什么会被叫停

2024-05-18 16:22

1. 香港创业板三只新股上市前为什么会被叫停

您问的这个问题应该是2017年2月份的事情:
造壳炒壳、暴涨急跌、股权高度集中……面对长期困扰香港创业板市场的“顽疾”,香港证监会近日终于亮剑。2月份以来,尚捷集团、心心巴迪、浩柏国际等3只香港创业板新股在上市前夜被紧急“叫停”。
鸡年伊始,内地资金加速南下引爆港股市场投资气氛,香港主板市场气势如虹,恒生指数和国企指数节节攀升,新高迭起。但是,香港创业板市场却跌入冰点,香港创业板指数15日收报343.91点,接近历史最低水平。其中,2月份以来已累计下跌6.1%。
这一巨大反差或许与香港证券监管层近期的系列行动有关。
2月3日,原本将于2月6日(周一)登陆港股创业板的心心巴迪发布公告称,为使公司及包销商有更多时间进行配售,加上监管机构根据创业板上市规则相关规定对公司进行了查询,公司决定将配售及上市时间延后。2月7日,原本将于2月8日登陆香港创业板的尚捷集团也因同样理由宣布延迟上市。2月13日,原本将于2月14日在香港创业板上市的浩柏国际,也发布了类似公告,宣布延迟上市。
继1月下旬与香港交易所发布联合声明,并发布关于创业板上市及配售的指引后,香港证监会2月“手起刀落”,先后喊停了上述三家配售结果“有瑕疵”的创业板新股。
上述3只新股公告里提到的创业板上市规则相关规定,主要指“寻求上市的证券,必须有一个公开市场”;所有公司上市时,公众股东至少达100人,并且单单符合最低人数要求还不行,公众人士持有的证券还不能过度集中。
有投行人士指出,上述3家公司很可能就是因为股权过度集中在少数人手中而被监管层叫停,而股权过于集中很容易出现股票上市后股价被操纵的情况。
香港创业板股权高度集中
香港证监会有关人士指出,在香港,几乎所有创业板IPO都仅以配售方式进行,许多创业板新股都出现股权高度集中及股东基础狭窄的情况。
据了解,在配售过程中,经常的操作是,绝大多数股票均分配给一个或几个配售代理,而配售代理只将股票配售给少数首要承配人,剩余的极少数股票则分成少量(通常为1手或2手)配售给散户。尽管承配人数目超过100人,但最终的分配结果,与把发售股份只向首要承配人配售大致相近。此外,香港证监会也观察到有一小部分投资者多次在表面上互无关联的创业板首次公开招股中成为首要承配人。
香港证监会公布的数据显示,2015年全年及2016 年上半年,在创业板IPO中,前25名承配人合计取得的拟分配股票平均占比高达96%,而整体发行的平均承配人数目仅为135人。
这使得香港创业板新股在上市后时常出现暴涨暴跌的情况,且成交特别稀少。香港证监会的数据显示,在2015年上市的所有创业板新股中,首日平均涨幅高达743%,2016年上半年创业板新股的首日平均涨幅也高达454%。相比之下,2015年及2016年上半年香港主板新股上市首日平均涨幅仅分别为5%及15%。
上市首日暴涨之后再出现持续急跌,是香港创业板新股的一个普遍现象。2015年首日涨幅最大的10只创业板股票里,有一半的股价在一个月内从最高位急跌逾90%。整体来说,2015 年上市的创业板新股,在一个月内平均从最高位下跌47%。
香港证监会主席唐家成近日表示,新上市创业板公司股权过度集中,股价出现极端波动,影响了香港市场声誉,香港证监会已采取行动。他承认证监会的工作仍有不足,香港证监会有必要做更多工作,令投资者对香港市场重拾信心,目前正联同港交所,检讨创业板运作。

香港创业板三只新股上市前为什么会被叫停

2. 为什么港股新股会破发

三因素致破发蔓延
首先,年内市场交投情绪下降导致新股“估值梦”破碎。2月以来,港股市场冲高回落,受到外围不确定因素的冲击和内外资金面的压力,市场情绪明显偏负面。而今年港股市场为新经济公司打开了上市的大门,允许尚未盈利的生物科技公司赴港上市,由于这部分公司无法用传统的市盈率估值方式为其估值,市场就会以“概念”、“造梦”的方式,线性思维地将其对标国内外已经成功的行业巨头,人为地拉升其估值预期。这种高企的估值往往是寄望于投资者亢奋的情绪支撑,但以情绪支撑的估值本身并不坚固,如果市场投资者的情绪忽然转向,就极有可能引起恐慌抛售。
其次,企业盈利无法支撑市场估值。去年以来,港股市场一路走牛,市场整体估值快速上行,其中,新经济股格外受到资金追捧,估值急速上升。而实际上,这些新经济股的真实业绩,并没有追上估值上升的速度,甚至出现了明显背离。估值得不到业绩的有效支撑,当市场遭遇调整,这部分没有基本面支撑的个股,首当其冲成为资金抛售的目标,因为长期来看,股价终要回归企业的实际盈利水平。
第三,认购倍数低于预期造成上市后的抛压急升。由于香港券商多数都能提供收费便宜又方便的杠杆操作(孖展)打新,杠杆打新不但有更大的中签概率,又不用锁住投资者大部分本金,因此这种打新方式在香港股市认购新股时非常常见。但如果加杠杆认购新股遭遇超募倍数低于预期,就会出现过度认购的窘境。此次小米就是如此,由于市场投资热情消退,小米公开发售超额仅9.5倍,和今年平安好医生(港股01833)的650倍、阅文集团(港股00772)620倍超募规模相比,相去甚远,因此极易出现过度认购的情况,并且其国际发售也只获轻微超额认购。此时,认购者只能要么补充交易保证金,要么上市当日卖出超购部分降低风险。这就导致了上市后抛压急升,为新股破发推波助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