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

2024-05-19 00:48

1. 如何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

一、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实现生产力的意义   在当前,科技成果转化的作用和意义主要表现在如下三方面:   1.重视科技成果转化是世界竞争发展的需要。
在当今世界范围内,经济的竞争愈来愈表现为科学技术的竞争,表现科技成果(特别是高技术成果)转化数量、质量和转化速度的竞争。
归根结底是科技成果商品化、产业化程度及其市场占有率的竞争。
2.科技成果转化是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关键。
发展经济要依靠科技进步,发挥第一生产力的作用,而只有把作为第一生产力重要体现的科技成果在生产实践中得到广泛的作用,才能有效地提高国的经济增长质量,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两个根本转变。
3.科技成果转化是科技与经济结合的最好形式。
新技术的产生并不等于新产业的形成,要使科技成果变成现实的生产力,特别是要形成规模效益,就需要科技工作者与经济工作者的共同努力,制定有力措施,创造有利于成果转化的环境条件,加快成果转化的步伐,为解决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难点、热点、重点问题作出贡献。
二、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现状   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形式主要有以下6种:高校自己创办企业直接转化科技成果通过技术转让向社会转化科技成果与地方政府、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共同开发新技术新产品,并实现成果转化及产业化利用一批重点科研基地,加强对重点科技项目的研究、开发和转化,使高校自己成为高新技术产业的孵化器参加各种技术交易活动,向外宣传和推广高校科技成果,通过“技术+资本”的方式与企业合作直接参与企业的技术创新及产品开发,风险共担,利益共享。
三、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现状   国每年都取得数以万计的最新科技成果,其中高校科技成果每年就达3万多项,为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显示出了国的科技潜力和实力,但应当清醒地看到,国科技成果转化率还不到20%、专利实施率不到15%,而发达国家高达70%、80%。
同时,在为国民经济发展做贡献方面也存在相当大的差距。
据有关资料报道,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后,能为企业产生经济效益的只占被转化成果的30%,而真正形成产业的还不到5%。
国家知识产权局2003年对高校和科研机构知识产权工作的调查资料显示:高校为了独占市场而申请专利的动机比重不足1/3。
,在高校明显存在专利申请量年年上涨,但成果转化情况令人担忧的现状,这样势必到技术进步。
面对国际经济、科技竞争的严峻挑战和人口多、底子薄、人均资源相对短缺的国情,加快国民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的战略转变已迫在眉睫。
科技成果转化是指一定的实践主体基于已有的知识和技术条件,为了提高或扩散技术、促进和发展生产、丰富和改善生活,在、开发、试验、生产、营销等实践活动中所实现的已有科技成果的商品化、产业化和社会化。
它的主要特征在于科技与经济的有效结合、科技与社会的一体化发展,突出强调已有科技成果的商业化、产业化生产、社会化普及。
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条件   发展中国家实现生产力跨越式发展面临的制约因素概括起来说就是制度条件,而传统的经济增长模式恰恰抽象掉了制度因素。
简单观察经济现象就可发现,一个社会的生产力跨越式发展总是表现为新技术的广泛使用;
新技术的扩散依赖于技术创新,而技术创新的能力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制度投资与制度创新。
当实行低效率的产权制度时,个人的获利能力会既缺乏又不完善,其结果是技术进步变得缓慢,自然资源存量的收益呈递减趋势。
制度创新之所以是一个国家实行生产力跨越式发展的必要条件,是因为制度创新可塑造出新的激励或动力机制,激发行为人参与交易活动、进行技术创新的动机。
一个社会的经济缺乏活力或停滞不前,一般总是与既定的制度因素窒息行为人的创新动机或行为人的创新活动得不到最低限度的报偿有关。
五、科技成果向实现生产力转化对策   市场导向型生产力跨越式实现生产力转化模式的制度基础就是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基本含义就是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过渡,其实质就是资源配置的等级规则协调向产权规则协调转换,从而为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创造制度性条件。
首先,构建有助于生产力跨越式发展的微观基础。
微观基础重构的核心是通过企业制度的改革,明晰产权关系,为经济的快速增长提供新的刺激,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
企业制度改革的核心是国有企业改革,其改革的基本思路是:第一,实施国有企业的分类改革战略。
国有资本的进退并不只是从企业规模的大小来确定,而是主要从企业所处行业的性质来区分。
对于涉及重大国计民生的行业,国家应实施有效控制;
对于竞争性中小型国有企业,国有资本应逐步退出;
对于大型竞争性国有企业应按照国际惯例进行股份制改造,在政企分开的基础上,以产权主体多元化实现产权关系明晰化,建立规范化的现代企业制度。
第二,实现公司治理结构的创新。
通过合理配置剩余索取权与控制权,在公司的出资人、经营者与生产者之间形成自约束、相互制衡的机制,促使企业长期发展。
其中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是如何完善对经理人员的激励和约束机制,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
当前可选择的是及早引入以年薪制、奖金和股票期权计划为主要内容的最优报酬计划,完善对经理人员的激励机制,试行吸收“新分享经济思想”的员工持股制度,使员工的收入与企业经济效益相联系。
第三,完善企业的技术创新机制。
为了提高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一方面应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鼓励企业逐步增加研究开发费用,掌握高新产业的核心技术;
另一方面应从制度上对技术创新行为实施有效激励,如对科技人员实行新产品新增利润提成、技术折价入股或股票期权计划等制度。
其次,为生产力跨越式发展构建良好的市场环境。
优化市场环境的核心是完善市场机制。
所谓市场机制是指在一定的市场形态下,市场供求、价格、竞争等诸要素互为因果、互相制约所形成的联结系统和运转方式。
市场机制的完善除了市场主体必须产权明晰、具有硬的预算约束等特征之外,还必须具备以下条件:一是营造平等竞争的市场环境。
自由竞争、充分竞争和无歧视竞争是平等竞争的基本含义,垄断通过限制平等竞争损害市场效率。
为此,既要尽可能减少通过行政干预设置进入壁垒的行政性垄断,又应通过规章制度的改革尽可能避免自然垄断对市场效率的损害,同时应坚决反对不正当竞争与地方保护主义。
二是进一步开放市场,构建一个相对完善的市场体系,同时在充分竞争和放开价格的条件下,形成一个由市场供求决定的市场价格体系,这里不仅包括一般商品价格,而且包括工资率、利率等要素价格。
三是优化市场约束系统。
市场经济是一个在法制基础上的讲道德、诚信的经济,而不是一个为了追逐自身利益可以不择手段损害他人利益的经济。
市场经济鼓励人们合法地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惩罚损人利己的行为,并努力形成一个通过追求个人利益的最大化最终导致社会利益最大化的机制。
再者,构建有助于生产力跨越式发展的政府体制。
政府需要通过机构改革转变职能,由经济建设型政府向公共服务型政府转变:一是理顺政府与企业之间的关系,避免对企业的行政干预。
凡是市场能做的就由市场去做,政府只在市场做不好或做不了的领域发挥作用。
二是明确经济政策目标,优化经济政策工具,提高经济政策效率。
政府在调控经济时更多地运用经济手段。
三是通过机构改革建立一个精简、高效和廉洁的政府服务体系。
四是尽可能使政府的政策及政策的制定过程具有透明性,从而引入公众对政府行为的必要监督。
五是政府应成为遵守法律的楷模,依法行政,依法治国,并努力创造一个公正的法律环境。
六是实行国民待遇与非歧视原则,每一个市场参与者包括国外的厂商,都能在中国的市场上获得平等的竞争机会。

如何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

2. 科研成果如何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摘要】:正 目前,施工企业活力不足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企业对推动技术进步不重视,科研成果难以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企业真正由技术进步取得的经济效益很小,推广科研成果难度很大。一是有些领导思想保守,不愿意接受新生事物,习惯按常规走路,按常规办事。二是推广“四新”技术,往往涉及到生产工艺和劳动定额的变更,怕出乱、怕麻烦。三是有些领导和科技人员,只重视科研成果的研究,不重视开发和推广。科研成果一经鉴定,就列新课题,上新项目,不在推广使用科研成果上花气力。四是生产任务不足,流动资金紧缺,周转迟缓,以至出现恶性循环,使企业新产品试制费、固定资产更新改造费和科研成果推广等费用很难支付。研究科学技术的目的,在于应用,要真正把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应注意下列问题。

3. 高校科研成果为什么转化困难?

一、是高校、科研机构有效供给不足。高校、科研机构是科技成果的主要来源,而大部分高校院所的科研成果是基于科研兴趣或者是前沿热点,没有真正形成以需求为导向、以市场为依归的研发模式。这造成科研人员的技术研发活动在立项阶段就可能与市场需求不一致,导致具有转化价值的成果比例不高。
二、现在不能单纯地就转化谈转化,而是要面向市场,企业在科技成果转化中要承担主体作用,形成科技成果从研发到市场化的渠道。但目前在科技成果转化能力方面,90%以上的企业研发、转化科技成果的动力能力不足。国企大而不强、外企强而不为、民企长而不大,中小企业大多处于产业低端,对成果转化“有心无力”。

高校科研成果为什么转化困难?

4. 高校是科技成果转化的什么力量

高校是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力量 。
科技成果转化能力是一个地区创新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高校是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主体,加快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有助于促进科技进步,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培育壮大发展新动能。

科教大省,高校研发人员数量、研发经费数量、研发项目数量、专利申请及授权数量等均居全国前列。但我省高校科技输出合同数及合同金额、专利转化率等指标在全国排名较为靠后,说明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数量、质量以及效率还有待提升。
制约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因素很多,其中一个重要因素是科技成果转化激励机制不足。长期以来,高校科技评价机制存在评价对象重个人轻团队、评价标准重项目论文轻成果转化、评价主体和评价方式较为单一等突出问题,制约了科技成果的转化。

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提出“改进高校教师科研评价,突出质量导向,重点评价学术贡献、社会贡献”。我省高校应以此为契机,以深化科技评价改革为抓手,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充分发挥我省高等教育资源优势,更好服务于“三高四新”战略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