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规范推进特色小镇和特色小城镇建设?

2024-05-18 12:58

1. 如何规范推进特色小镇和特色小城镇建设?

日前,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土资源部、环境保护部、住房城乡建设部等四部委印发关于规范推进特色小镇和特色小城镇建设的若干意见。

意见提出,不能把特色小镇当成筐、什么都往里装,不能盲目把产业园区、旅游景区、体育基地、美丽乡村、田园综合体以及行政建制镇戴上特色小镇“帽子”。各地区应循序渐进发展“市郊镇”“市中镇”“园中镇”“镇中镇”等不同类型特色小镇。

各地区要注重引入央企、国企和大中型民企等作为特色小镇主要投资运营商,尽可能避免政府举债建设进而加重债务包袱。各地区要综合考虑特色小镇和小城镇吸纳就业和常住人口规模,从严控制房地产开发。

如何规范推进特色小镇和特色小城镇建设?

2. 推进特色小镇规划建设有利于什么?

特色小镇的建设意义:首先是加快新型城镇化的有效路径,新型城镇化要求大中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同时也是搭建城乡发展一体化的基本平台的有效举措,加快城镇化特别是特色小城镇建设步伐,是破解城乡二元结构的重要抓手,也是满足群众过上美好生化新期待的迫切需要。最后,是探索推动小城镇建设的科学方法。 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小城镇面临新的发展机遇。一是农民收入提高带来机遇,二是产业转移和农民工回乡创业带来机遇,三是高铁、公路、桥梁、机场等重大基础设施建成和完善带来机遇,四是城市居民生活方式变化带来机遇。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特色小城镇建设理当作为推进新型城镇化、促进城乡发展一体化的重要突破口。
远景 设计院基于多年农业农村规划设计经验和实践案例,认为特色小城镇的规划设计,要根据区域发展的实际情况和自身核心竞争力进行规划设计,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游则游是根本原则。对于一些距离大中城市比较近的城郊地区,具备交通方便快捷、区域旅游要素多、民俗文化深厚、主题特色鲜明、地形地貌独特等条件的,在规划设计和后期建设运营上,应大力结合乡村旅游发展,通过乡村旅游带动特色农产品销售,解决农村就业,提供回乡创业空间,增加农民收入,建设特色小城镇。

3. 特色小镇的内涵是什么,特色小镇规划设计时应遵循什么样的原则

特色小镇不是行政区划单元上的“镇”,也不同于产业园区、风景区的“区”,而是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结合自身特质,找准产业定位,科学进行规划,挖掘产业特色、人文底蕴和生态禀赋,形成“产、城、人、文”四位一体有机结合的重要功能平台。中机院专家通过众多项目规划实践总结表明,特色小镇建设应该做到:
1.产业选择决定小镇未来,必须紧扣产业升级趋势,锁定产业主攻方向,构筑产业创新高地。定位突出“独特”。
2.功能叠加不是机械的“功能相加”,关键是功能融合。发掘文化功能,嵌入旅游功能。
3.“一镇一风格”,多维展示地貌特色、建筑特色和生态特色。求精,不贪大。
特色小城镇打造应该遵循的原则:
1.保持小镇“特色”的鲜明性
2.保持乡土文化的原生性、鲜活性
3.务求与产业发展相融合
4.赋予小镇生态旅游功能
5.改善民生是特色小镇建设的落脚点和归宿点
希望回答对您有帮助!!

特色小镇的内涵是什么,特色小镇规划设计时应遵循什么样的原则

4. 多地推进特色小镇建设,近日又有什么新政策

一镇一风格
河北省以3A级景区标准建设特色小镇

河北省将力争通过3至5年的努力,培育建设100个产业特色鲜明、人文气息浓厚、生态环境优美、多功能叠加融合、体制机制灵活的特色小镇。日前,省委、省政府出台的《关于建设特色小镇的指导意见》提出了这一目标。
温州
与产业结合与旅游融合 温州要建50个特色小镇
近日,温州出台《温州市特色小镇规划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6-2018年)》,力争通过3年努力培育创建50个左右省、市级特色小镇,其中省级特色小镇15个左右、市级特色小镇35个左右。其中,每个县(市、区)原则上要创建1个以上省级特色小镇,每个工业大县(市、区)要谋划1个制造类特色小镇。
天津
天津编制特色小镇规划 创建10个市级实力小镇
天津市政府办公厅近日转发《天津市特色小镇规划建设工作推动方案》,到2020年,全市将创建10个市级实力小镇、20个市级特色小镇,在现代产业、民俗文化、生态旅游、商业贸易、自主创新等方面竞相展现特色,建设成一镇一韵、一镇一品、一镇一特色的实力小镇、特色小镇、花园小镇。

5. 特色小城镇建设和特色小镇的区别

特色小城镇建设和特色小镇
 都是具有特色的小城镇的建设。1、区别特色小城镇建设的包括范围概念大一些,特色小镇 属于特色小城镇建设的范围。2、从字句的看特色小城镇建设是正在建设,特色小镇多指已经建设完成。
3、特色小城镇建设主要是人为建造,为了特色而建设,特色小镇多是有千百年历史的历史文化古迹、底蕴,是已经具有特色。

特色小城镇建设和特色小镇的区别

6. 加快培育中小城市和特色小城镇要推进什么样的新型城镇化

2022年1月21日,《加快推进小城镇新型城镇化建设实施方案》印发实施。现将《加快推进小城镇新型城镇化建设实施方案》主要内容解读如下:
一、出台背景和依据
2016年2月,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若干意见》(国发〔2016〕8号),要求加快培育中小城市和特色小城镇,提升乡镇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同年9月,安徽省人民政府印发了《关于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试点省建设的实施意见》(皖政〔2016〕85号),强调要增强城镇综合吸引力和承载力,培育发展一批新生中小城镇,2021年省住建厅印发《安徽省小城镇新型城镇化试点实施方案》。
二、制定意义和总体考虑
乡镇是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环节,我市的城乡差距较大,存在基础设施薄弱、公共服务配套不全、综合管理水平不高等不足。2021年,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明确提出“完善我市小城镇基础设施,提升综合服务功能,建设一批近郊卫星镇、产业特色镇,让乡镇成为服务农民的区域中心”目标任务。为落实党代会精神,补齐我市乡镇的短板弱项,提升群众人居环境,增强乡镇综合功能,带动产业发展制定本方案,并实施小城镇新型城镇化建设工作。
三、研判和起草过程
2018年,根据市政府印发的《小城镇及农村人居环境提升试点工程实施方案》,我市遴选部分乡镇开展人居环境建设试点,2021年,在总结小城镇人居环境提升工程试点工作经验基础上,学习借鉴杭州市等小城镇建设先进做法,我局牵头起草了《加快推进小城镇新型城镇化建设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在城乡建设系统内部广泛征求意见,并经征求各县(市)人民政府和市直相关单位意见后,作了进一步修改完善,通过合法性审查,形成《加快推进小城镇新型城镇化建设实施方案》(送审稿)。
四、工作目标
按照“以人为本,因地制宜,建管并重”原则,围绕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环境整治、提升管理、数字建设等内容,选择不超过30%的乡镇(县级政府驻地建成区、全国重点镇和部分基础较为完善、经济基础较好的乡镇除外)实施小城镇新型城镇化建设试点,到2025年底实现纳入市级示范的小城镇基础设施基本完善,综合服务功能大幅提升的目标。
五、主要内容
由市级主导针对乡镇实施市政基础设施、公共服务配套、镇容乡貌整治、建筑风貌提升、生态环境优化、智慧乡镇建设等方面的整体打造,通过明确内容、树立目标、精心设计、全面建设,对我市统筹城乡融合发展,增强乡镇功能,加快县域经济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7. 特色小镇的规划中有哪些高质量的明确规范和具体要求?

特色小镇规划是在统筹产业发展、生活居住、生态保护基础上,运用新技术、新理念,结合产业运营与城镇运营,对城市空间进行优化提升,对城市土地进行集约运用,对城市环境进行保护性开发的建设指引性规划,是要素高度关联的综合性规划。其重点是要处理好小镇发展与土地利用、产业发展、居住社区建设、生态环境保护、历史文化传承的关系。

(一)多规合一,一张“蓝图”到底
我国传统城市规划在实施中,由于管理主体的多元化,造成编制、审批部门和技术标准等存在一些差异。特色小镇规划作为各种要素高度关联的综合型规划,必须坚持“多规合一”。即在“信息及业务管理、审查审批、批后监管”统一的协同推进下,以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两规合一”为基础,统筹生产、生活、生态“三生空间”,协调住建、交通、水利、农业等部门,在没有新增规划的情况下,在一张底图上共同划定各类控制线,形成无缝对接的“一张蓝图”,统筹考虑,避免各部门之间的规划出现矛盾。
(二)以人为核心,服务于民生
新型城镇化是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不是简单的造城、造房子,而是要促使农民真正的转化为市民,享受到与城市居民同样的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因此,特色小镇的规划要以居民的各种需求为出发点,一是通过完善、人性化的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大到银行、商店、邮局、医院、学校,小到休闲小品、公厕、自动收费设施等,为居民提供便捷的服务;二是为居民打造完整的社区空间,形成10-15分钟社区生活圈,并通过公共交通,与工作区域实现有效联动,形成合理的就业半径;三是为居民打造多样化、分散布局的休闲空间,包括健身公园、露天营地、社区活动中心等。

(三)尊重现有肌理,保留传统记忆
特色小镇要想不落入“千镇一面”的尴尬局面,就要从自身发展基础上找突破,在尊重与顺应现状的基础上,结合现代化发展要求,实现规划创新,同时在情感上也保留一份对小镇过去的记忆。2017年7月份住房城乡建设部发布的《关于保持和彰显特色小镇特色若干问题的通知》中,明确提出,特色小镇规划要与地形地貌有机结合,融入山水林田湖等自然要素,彰显优美的山水格局和高低错落的天际线;要尊重现有路网、空间格局和生产生活方式,在此基础上,下细致功夫解决老街区功能不完善、环境脏乱差等问题;在风貌上,新建区要延续传统风貌,体现地域特征、民族特色和时代风貌。
(四)传承历史文化,不断进行创新发展
经过上百年、上千年发展,沉淀下来的历史文化,既是小镇的文化核心,也是其特质与精神的集中体现。过去,在我国“运动式”城镇化的推进过程中,大量的城市文化遗存被遗弃,高楼大厦入侵,导致城市本身特质逐渐消失,“特色化”无从体现。特色小镇在规划中,应将独有的历史记忆作为塑造特色与培育精神标识的核心,实现两方面的协调发展:
一是历史文化的保护与活化传承之间的协调。《关于保持和彰显特色小镇特色若干问题的通知》中提出,特色小镇的规划建设应“保护小镇传统格局、历史风貌,保护不可移动文物,及时修缮历史建筑”,同时应活化非物质文化遗产,“充分挖掘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价值,建设一批生产、传承和展示场所,培养一批文化传承人和工匠,避免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低俗化、过度商业化”。
二是传统生活印记保留与现代化发展之间的协调。即在保留一些有价值的建筑、空间、环境、肌理的基础上,结合现代人的需求,推进设施现代化、规划人本化、生活便利化、服务完善化、环境生态化,实现基于功能需求之下的传统与现代的完美融合。

(五)产城一体化,实现职住平衡
产城一体化从城镇角度来说,是实现产业发展与城镇发展的有效融合,即以主导产业为核心,根据其发展需求及集聚的人口特征,配置相关的服务配套;从居民角度来说,是实现就业、居住与生活的融合,即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工作与生活空间。产城一体化包括五大要素自身的融合以及之间的相互融合,即产业要素、服务要素、生态要素、空间要素、交通要素。
产业要素是核心:产业集群化发展聚集的人口,构建了城镇化的基础;不同产业以及不同产业聚集的不同特征人群,对服务、生态、交通以及空间的需求各异,决定了小镇的发展方向及外部呈现;
服务要素是保障:包括生产性服务与生活性服务。生产性服务需围绕主导产业及核心企业的需求进行布置,一般呈现聚集式布局。生活性服务包括学校、医院、邮政等公共服务,以及银行、电信、超市等城市商业服务,其布局一般根据城市常住人口的需求,呈现多层次、完善化、组团式布局。
生态要素是基础:在现代服务业及智慧产业火速发展的今天,当产业已经逐渐摆脱矿产、电力等资源的限制时,生态要素已经成为驱动产业发展及人口聚集的一大重要因素,尤其是对于高端人群来说,生态环境优美的区域,有着极高的吸引力。生态要素除自身拥有的环境、气候等自然生态外,还包括环境保护、生态绿地系统、人文景观风貌等后天规划的。
空间要素是载体:空间是产业、居住、服务等功能之间的有效合理安排。根据主导产业对交通、周边环境、相关配套产业的要求,以及产业人口对居住、服务的要求,进行相对应的空间布局。反过来,合理的空间布局,又会对产业的发展产生促进作用。
交通要素是骨架:服务于产业的生产性交通决定了产业的发展空间,其关键一是要与外部道路形成便利的连接,二是处理好与城市生活交通的关系。生活性交通应该形成多层次、立体化、网络型交通布局,方便人们出行,并倡导绿色交通、慢行交通体系。

特色小镇的规划中有哪些高质量的明确规范和具体要求?

8. 推进特色小镇规划设计建设,有利于统筹城乡发展吗?

特色小镇的建设意义:首先是加快新型城镇化的有效路径,新型城镇化要求大中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同时也是搭建城乡发展一体化的基本平台的有效举措,加快城镇化特别是特色小城镇建设步伐,是破解城乡二元结构的重要抓手,也是满足群众过上美好生化新期待的迫切需要。最后,是探索推动小城镇建设的科学方法。
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小城镇面临新的发展机遇。一是农民收入提高带来机遇,二是产业转移和农民工回乡创业带来机遇,三是高铁、公路、桥梁、机场等重大基础设施建成和完善带来机遇,四是城市居民生活方式变化带来机遇。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特色小城镇建设理当作为推进新型城镇化、促进城乡发展一体化的重要突破口。
远景
设计院基于多年农业农村规划设计经验和实践案例,认为特色小城镇的规划设计,要根据区域发展的实际情况和自身核心竞争力进行规划设计,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游则游是根本原则。对于一些距离大中城市比较近的城郊地区,具备交通方便快捷、区域旅游要素多、民俗文化深厚、主题特色鲜明、地形地貌独特等条件的,在规划设计和后期建设运营上,应大力结合乡村旅游发展,通过乡村旅游带动特色农产品销售,解决农村就业,提供回乡创业空间,增加农民收入,建设特色小城镇。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