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什么是零和游戏
零和博弈(zero-sum game),又称零和游戏,与非零和博弈相对,是博弈论的一个概念,属非合作博弈。
零和游戏指参与博弈的各方,在严格竞争下,一方的收益必然意味着另一方的损失,博弈各方的收益和损失相加总和永远为“零”,双方不存在合作的可能。
零和博弈的结果是一方吃掉另一方,一方的所得正是另一方的所失,整个社会的利益并不会因此而增加一分。也可以说:自己的幸福是建立在他人的痛苦之上的,二者的大小完全相等,因而双方都想尽一切办法以实现“损人利己”。
零和游戏又被称为游戏理论或零和博弈,源于博弈论(gametheory)。是指一项游戏中,游戏者有输有赢,一方所赢正是另一方所输,而游戏的总成绩永远为零。早在2000多年前这种零和游戏就广泛用于有赢家必有输家的竞争与对抗。
“零和游戏规则”越来越受到重视,因为人类社会中有许多与“零和游戏”相类似的局面。与“零和”对应,“双赢”的基本理论就是“利己”不“损人”,通过谈判、合作达到皆大欢喜的结果。
扩展资料:
主要原理——
零和游戏源于博弈论,现代博弈理论由匈牙利大数学家冯·诺伊曼于20世纪20年代开始创立,1944年他与经济学家奥斯卡·摩根斯特恩合作出版的巨著《博弈论与经济行为》,标志着现代系统博弈理论的初步形成。
零和游戏的原理如下:两人对弈,总会有一个赢,一个输,如果我们把获胜计算为得1分,而输棋为-1分。则若A获胜次数为N,B的失败次数必然也为N。
若A失败的次数为M,则B获胜的次数必然为M。这样,A的总分为(N-M),B的总分为(M-N),显然(N-M)+(M-N)=0,这就是零和游戏的数学表达式。
2. 什么是零和游戏?
一个视频看懂什么是零和、正和、负和游戏
3. 零和游戏该怎样去理解?
在一项游戏中,游戏者有输有赢,一方所赢正是另一方所输,游戏的总成绩永远为零。
零和游戏原理源于博弈论,即两人对弈。在大多数情况下,总会有一个赢,一个输,如果我们把赢者计算为得1分,而输者计算为得一1分,那么,这两人得分之和就是:l+(一1)=0。博弈论的英文名为gametheory,直译就是“游戏理论”。游戏过程有输有赢,一方所赢正是另一方所输,游戏的总成绩永远是零。
零和游戏之所以受人关注,是因为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处处都能找到与零和游戏雷同或类似的现象。我们大肆开发利用煤炭石油资源,留给后人的便越来越少;我们研究生产了大量的转基因产品,一些新的病毒也跟着冒了出来……曾经有这样一个笑话,有两个经济学家,在马路上散步讨论经济问题,甲经济学家看见了一堆狗屎,思索着对乙经济学家说:“你吃了这堆狗屎吧,我给你100万块钱。”乙经济学家犹豫了一会儿,但是还是经受不住诱惑,吃了那堆狗屎。当然,作为条件,甲经济学家给了他100万块钱。过了一会儿,乙经济学家也看见了一堆狗屎,就对甲经济学家说:“你吃了这堆狗屎吧,我也给你100万块钱。”甲经济学家犹豫了一会儿,也是经受不住诱惑,吃了那堆狗屎。
当然,作为条件,乙经济学家把甲给他的100万元还了回去。走着走着,乙经济学家忽然缓过神来了,对甲说:“不对啊,我们谁也没有挣到钱,却吃了两堆狗屎……”当然,这只是一个笑话,但是它却让我们深刻地理解了什么是零和游戏。
20世纪以来,人类在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经济的高速增长、科技进步、全球一体化以及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之后,“零和游戏”观念正逐渐被“非零和游戏”即“负和”或“正和”观念所取代。“负和游戏”指一方虽赢但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得不偿失,可谓没有赢家。赢家所得比输家所失多,或者没有输家,结果为“双赢”或“多赢”,称为“正和”。比如投资股票和债券,投资者一方面可在股票或债券的价格涨落中赚取差价或从每年的分红之中获得利益,上市公司用投资者的钱来经营,创造利润,上缴税金,增加就业等等,双方或多方面都可从中获益。
目前股票的形势很不稳定,也许有人想知道,为什么说股票不是零和游戏呢?下面,我们分四点详细谈论一下,以便投资者能够认清股票形势。
1.赢家的获利总额不始终等于输家的损失总额。
因为当股市上涨时,只有赢家没有输家;当股市下跌时,只有输家没有赢家,更谈不上赢家的获利总额始终等于输家的损失总额。
2.股市是创造价值的而零和游戏并不创造价值。
2006年,沪深两市1474家上市公司共实现净利润3781亿元,平均每个交易日有15亿元的价值注入股市;美国股市自1871年以来股市整体平均的回报率达到了14.7%,也就是说,所有参加股市交易的投资者平均回报是14.7%,这也充分说明投资者的平均回报并不是零,即美国的股市不是零和游戏。
3.股市是零和游戏的结论不符合风险大收益大的公理。
股票投资风险巨大,它理应对应比较高的预期收益率。比如美国,股票投资的长期预期收益率是年均14.7%,而零和游戏的预期收益率为零,请问,这种风险大而预期收益率为零的投资活动有谁会去参与?事实是,国内股市目前的参与者数量不断创出新高,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股市并不是零和游戏。
4.股市是开放的,比如股票持有者会获得分红,而零和游戏是封闭的。
从以上四点可以看出,股市绝不是零和游戏,只不过是身处其中的投资者有亏有赚。
在竞争的社会中,人们开始认识到“利己”不一定要建立在“损人”的基础上。有效合作,得到的是皆大欢喜的结局。从“零和”走向“正和”,要求各方要有真诚合作的精神和勇气,遵守游戏规则,不耍小聪明,不要总想占别人的小便宜,否则,“双赢”的局面就不会出现,吃亏的最终还是自己。实践证明,通过有效合作,实现皆大欢喜的结局是可能的。
领导者要善于跳出“零和”的圈子,寻找能够实现“双赢”的机遇和突破口,防止负面影响抵消正面成绩。批评下属如何才能做到使其接受而不抵触,发展经济如何才能做到不损害环境,开展竞争如何使自己胜出而不让对方受到伤害,这些都是每一个为官者应该仔细思考的问题。
还是那句话,世上没有现成的标准答案。各类企业经营管理定律只能供我们参考和借鉴,至于什么条件下适合借鉴哪一种,回到手表定理上去,你需要自己选择一块戴着舒适而又走时准确的手表。
4. 什么是零和游戏?
头两天,我在《儿子
1944年他与经济学家奥斯卡·摩根斯特恩合作出版的巨著《博弈论与经济行为》,标志着现代系统博弈理论的初步形成。通俗地说:零和游戏是指一项游戏中,游戏者有输、有赢,一方所赢的,正是另一方所输的,游戏的总成绩永远为零。
零和游戏原理之所以广受关注,主要是因为人们在社会的方方面面都能发现与零和游戏类似的局面,胜利者的荣光后面,往往隐藏着失败者的辛酸和苦涩。
举一例:围棋。棋盘上横竖各19条线,共361个交叉点,可放361粒子。和棋:各方180.5
子。双方对弈,如果一方赢10子,那么,另一方则输10子。社会上的这类游戏还很多,有用到赌场的,也有用到经济领域的,炒汇就是其中最为典型的。但20世纪以来,人类在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经济的高速增长、科技进步、全球一体化以及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之后,“零和游戏”观念正逐渐被“双赢”观念所取代。在竞争的社会中,人们开始认识到“利己”不一定要建立在“损人”的基础上。
领导者要善于跳出“零和”的圈子,寻找能够实现“双赢”的机遇和突破口,防止负面影响抵消正面成绩。批评下属如何才能做到使其接受而不抵触,发展经济如何才能做到不损害环境,开展竞争如何使自己胜出而不让对方受到伤害,这些都是每一个为官者应该仔细思考的问题。有效合作,得到的是皆大欢喜的结局。从零和走向正和,要求各方要有真诚合作的精神和勇气,在合作中不耍小聪明,不要总想占别人的小便宜,要遵守游戏规则。否则“双赢”的局面就不会出现,最终吃亏的还是合作者自己。
记得去年初夏,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在谈到中美贸易时,也假惺惺地说到:“我们不赞成零和游戏
,而需要双赢。”(*^__^*)嘻嘻……
国际上,有关零和游戏的笑话:
说是有两个经济学家,在马路上散步。甲看见了一堆狗屎,思索着对乙说:“你吃了这堆狗屎,我给你100万块钱”。乙犹豫了一会儿,没能经住诱惑,吃了狗屎。当然,作为条件,甲给了他100万。过了一会儿,乙也看见了一堆狗屎,就对甲说:“你把这堆狗屎吃了,我也给你100万”。甲犹豫了一会儿,也没能经住诱惑,吃了那堆狗屎。当然,作为条件,乙把甲给他的100万还了回去。
故事还没有完——
走着走着,乙经济学家忽然缓过神来了,对甲说:“不对啊,我们谁也没有挣到钱,却吃了两堆狗屎。
5. 零和游戏该怎样去理解?
在一项游戏中,游戏者有输有赢,一方所赢正是另一方所输,游戏的总成绩永远为零。
零和游戏原理源于博弈论,即两人对弈。在大多数情况下,总会有一个赢,一个输,如果我们把赢者计算为得1分,而输者计算为得一1分,那么,这两人得分之和就是:l+(一1)=0。博弈论的英文名为gametheory,直译就是“游戏理论”。游戏过程有输有赢,一方所赢正是另一方所输,游戏的总成绩永远是零。
零和游戏之所以受人关注,是因为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处处都能找到与零和游戏雷同或类似的现象。我们大肆开发利用煤炭石油资源,留给后人的便越来越少;我们研究生产了大量的转基因产品,一些新的病毒也跟着冒了出来……曾经有这样一个笑话,有两个经济学家,在马路上散步讨论经济问题,甲经济学家看见了一堆狗屎,思索着对乙经济学家说:“你吃了这堆狗屎吧,我给你100万块钱。”乙经济学家犹豫了一会儿,但是还是经受不住诱惑,吃了那堆狗屎。当然,作为条件,甲经济学家给了他100万块钱。过了一会儿,乙经济学家也看见了一堆狗屎,就对甲经济学家说:“你吃了这堆狗屎吧,我也给你100万块钱。”甲经济学家犹豫了一会儿,也是经受不住诱惑,吃了那堆狗屎。
当然,作为条件,乙经济学家把甲给他的100万元还了回去。走着走着,乙经济学家忽然缓过神来了,对甲说:“不对啊,我们谁也没有挣到钱,却吃了两堆狗屎……”当然,这只是一个笑话,但是它却让我们深刻地理解了什么是零和游戏。
20世纪以来,人类在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经济的高速增长、科技进步、全球一体化以及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之后,“零和游戏”观念正逐渐被“非零和游戏”即“负和”或“正和”观念所取代。“负和游戏”指一方虽赢但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得不偿失,可谓没有赢家。赢家所得比输家所失多,或者没有输家,结果为“双赢”或“多赢”,称为“正和”。比如投资股票和债券,投资者一方面可在股票或债券的价格涨落中赚取差价或从每年的分红之中获得利益,上市公司用投资者的钱来经营,创造利润,上缴税金,增加就业等等,双方或多方面都可从中获益。
目前股票的形势很不稳定,也许有人想知道,为什么说股票不是零和游戏呢?下面,我们分四点详细谈论一下,以便投资者能够认清股票形势。
1.赢家的获利总额不始终等于输家的损失总额。
因为当股市上涨时,只有赢家没有输家;当股市下跌时,只有输家没有赢家,更谈不上赢家的获利总额始终等于输家的损失总额。
2.股市是创造价值的而零和游戏并不创造价值。
2006年,沪深两市1474家上市公司共实现净利润3781亿元,平均每个交易日有15亿元的价值注入股市;美国股市自1871年以来股市整体平均的回报率达到了14.7%,也就是说,所有参加股市交易的投资者平均回报是14.7%,这也充分说明投资者的平均回报并不是零,即美国的股市不是零和游戏。
3.股市是零和游戏的结论不符合风险大收益大的公理。
股票投资风险巨大,它理应对应比较高的预期收益率。比如美国,股票投资的长期预期收益率是年均14.7%,而零和游戏的预期收益率为零,请问,这种风险大而预期收益率为零的投资活动有谁会去参与?事实是,国内股市目前的参与者数量不断创出新高,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股市并不是零和游戏。
4.股市是开放的,比如股票持有者会获得分红,而零和游戏是封闭的。
从以上四点可以看出,股市绝不是零和游戏,只不过是身处其中的投资者有亏有赚。
在竞争的社会中,人们开始认识到“利己”不一定要建立在“损人”的基础上。有效合作,得到的是皆大欢喜的结局。从“零和”走向“正和”,要求各方要有真诚合作的精神和勇气,遵守游戏规则,不耍小聪明,不要总想占别人的小便宜,否则,“双赢”的局面就不会出现,吃亏的最终还是自己。实践证明,通过有效合作,实现皆大欢喜的结局是可能的。
领导者要善于跳出“零和”的圈子,寻找能够实现“双赢”的机遇和突破口,防止负面影响抵消正面成绩。批评下属如何才能做到使其接受而不抵触,发展经济如何才能做到不损害环境,开展竞争如何使自己胜出而不让对方受到伤害,这些都是每一个为官者应该仔细思考的问题。
还是那句话,世上没有现成的标准答案。各类企业经营管理定律只能供我们参考和借鉴,至于什么条件下适合借鉴哪一种,回到手表定理上去,你需要自己选择一块戴着舒适而又走时准确的手表。
6. 什么是零和游戏
零和博弈(zero-sumgame),又称零和游戏,与非零和博弈相对,是博弈论的一个概念,属非合作博弈。
零和游戏指参与博弈的各方,在严格竞争下,一方的收益必然意味着另一方的损失,博弈各方的收益和损失相加总和永远为“零”,双方不存在合作的可能。
零和博弈的结果是一方吃掉另一方,一方的所得正是另一方的所失,整个社会的利益并不会因此而增加一分。也可以说:自己的幸福是建立在他人的痛苦之上的,二者的大小完全相等,因而双方都想尽一切办法以实现“损人利己”。
零和游戏又被称为游戏理论或零和博弈,源于博弈论(gametheory)。是指一项游戏中,游戏者有输有赢,一方所赢正是另一方所输,而游戏的总成绩永远为零。早在2000多年前这种零和游戏就广泛用于有赢家必有输家的竞争与对抗。
“零和游戏规则”越来越受到重视,因为人类社会中有许多与“零和游戏”相类似的局面。与“零和”对应,“双赢”的基本理论就是“利己”不“损人”,通过谈判、合作达到皆大欢喜的结果。
扩展资料:
主要原理——
零和游戏源于博弈论,现代博弈理论由匈牙利大数学家冯·诺伊曼于20世纪20年代开始创立,1944年他与经济学家奥斯卡·摩根斯特恩合作出版的巨著《博弈论与经济行为》,标志着现代系统博弈理论的初步形成。
零和游戏的原理如下:两人对弈,总会有一个赢,一个输,如果我们把获胜计算为得1分,而输棋为-1分。则若A获胜次数为N,B的失败次数必然也为N。
若A失败的次数为M,则B获胜的次数必然为M。这样,A的总分为(N-M),B的总分为(M-N),显然(N-M)+(M-N)=0,这就是零和游戏的数学表达式。
7. 什么是零和游戏
零和博弈(zero-sumgame),又称零和游戏,与非零和博弈相对,是博弈论的一个概念,属非合作博弈。
零和游戏指参与博弈的各方,在严格竞争下,一方的收益必然意味着另一方的损失,博弈各方的收益和损失相加总和永远为“零”,双方不存在合作的可能。
零和博弈的结果是一方吃掉另一方,一方的所得正是另一方的所失,整个社会的利益并不会因此而增加一分。也可以说:自己的幸福是建立在他人的痛苦之上的,二者的大小完全相等,因而双方都想尽一切办法以实现“损人利己”。
零和游戏又被称为游戏理论或零和博弈,源于博弈论(gametheory)。是指一项游戏中,游戏者有输有赢,一方所赢正是另一方所输,而游戏的总成绩永远为零。早在2000多年前这种零和游戏就广泛用于有赢家必有输家的竞争与对抗。
“零和游戏规则”越来越受到重视,因为人类社会中有许多与“零和游戏”相类似的局面。与“零和”对应,“双赢”的基本理论就是“利己”不“损人”,通过谈判、合作达到皆大欢喜的结果。
扩展资料:
主要原理——
零和游戏源于博弈论,现代博弈理论由匈牙利大数学家冯·诺伊曼于20世纪20年代开始创立,1944年他与经济学家奥斯卡·摩根斯特恩合作出版的巨著《博弈论与经济行为》,标志着现代系统博弈理论的初步形成。
零和游戏的原理如下:两人对弈,总会有一个赢,一个输,如果我们把获胜计算为得1分,而输棋为-1分。则若A获胜次数为N,B的失败次数必然也为N。
若A失败的次数为M,则B获胜的次数必然为M。这样,A的总分为(N-M),B的总分为(M-N),显然(N-M)+(M-N)=0,这就是零和游戏的数学表达式。
8. 什么是零和游戏
什么是零和游戏?
零和博弈(zero-sum game),又称零和游戏,与非零和博弈相对,是博弈论的一个概念,属非合作博弈。指参与博弈的各方,在严格竞争下,一方的收益必然意味着另一方的损失,博弈各方的收益和损失相加总和永远为“零”,双方不存在合作的可能。 也可以说:自己的幸福是建立在他人的痛苦之上的,二者的大小完全相等,因而双方都想尽一切办法以实现“损人利己”。零和博弈的结果是一方吃掉另一方,一方的所得正是另一方的所失,整个社会的利益并不会因此而增加一分。 零和游戏又被称为游戏理论或零和博弈,源于博弈论(game theory)。是指一项游戏中,游戏者有输有赢,一方所赢正是另一方所输,而游戏的总成绩永远为零。早在2000多年前这种零和游戏就广泛用于有赢家必有输家的竞争与对抗。“零和游戏规则”越来越受到重视,因为人类社会中有许多与“零和游戏”相类似的局面。与“零和”对应,“双赢”的基本理论就是“利己”不“损人”,通过谈判、合作达到皆大欢喜的结果
中文名零和博弈
外文名A zero-sum game
零和游戏之所以广受关注,主要是因为人们发现在社会的方方面面都能发现与“零和游戏”类似的局面,胜利者的光荣后往往隐藏着失败者的辛酸和苦涩。从个人到国家,从政治到经济,似乎无不验证了世界正是一个巨大的零和游戏场。这种理论认为,世界是一个封闭的系统,财富、资源、机遇都是有限的,个别人、个别地区和个别国家财富的增加必然意味着对其他人、其他地区和国家的掠夺,这是一个邪恶进化论式的弱肉强食的世界。我们大肆开发利用煤炭石油资源,留给后人的便越来越少;研究生产了大量的转基因产品,一些新的病毒也跟着冒了出来。
通过有效合作皆大欢喜的结局是可能出现的。但从零和游戏走向双赢,要求各方面要有真诚合作的精神和勇气,在合作中不耍小聪明,不要总想占别人的小便宜,要遵守游戏规则,否则双赢的局面就不可能出现,最终吃亏的还是合作者自己。
从20世纪以来,人类在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经济的高速增长、科技进步、全球一体化以及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之后,“零和游戏”观念正逐渐被“双赢”观念所取代。在竞争的社会中,人们开始认识到“利己”不一定要建立在“损人”的基础上。领导者要善于跳出“零和”的圈子,寻找能够实现“双赢”的机遇和突破口,防止负面影响抵消正面成绩。批评下属如何才能做到使其接受而不抵触,发展经济如何才能做到不损害环境,开展竞争如何使自己胜出而不让对方受到伤害,这些都是每一个为官者应该仔细思考的问题。有效合作,得到的是皆大欢喜的结局。从零和走向正和,要求各方要有真诚合作的精神和勇气,遵守游戏规则,否则“双赢”的局面就不会出现,最终吃亏的还是合作者自己。
原理
零和游戏源于博弈论,现代博弈理论由匈牙利大数学家冯·诺伊曼于20世纪20年代开始创立,1944年他与经济学家奥斯卡·摩根斯特恩合作出版的巨著《博弈论与经济行为》,标志着现代系统博弈理论的初步形成。
零和游戏的原理如下:两人对弈,总会有一个赢,一个输,如果我们把获胜计算为得1分,而输棋为-1分。则若A获胜次数为N,B的失败次数必然也为N。若A失败的次数为M,则B获胜的次数必然为M。这样,A的总分为(N-M),B的总分为(M-N),显然(N-M)+(M-N)=0,这就是零和游戏的数学表达式。
意义
对于非合作、纯竞争型博弈,诺伊曼所解决的只有二人零和博弈:好比两个人下棋、或是打乒乓球,一个人赢一着则另一个人必输一着,净获利为零。
在这里抽象化后的博弈问题是,已知参与者集合(两方),策略集合(所有棋着),和盈利集合(赢子输子),能否且如何找到一个理论上的“解”或“平衡“,也就是对参与双方来说都最”合理“、最优的具体策略?怎样才是合理?应用传统决定论中的“最小最大”准则,即博弈的每一方都假设对方的所有功略的根本目的是使自己最大程度地失利,并据此最优化自己的对策,诺伊曼从数学上证明,通过一定的线性运算,对于每一个二人零和博弈,都能够找到一个“最小最大解”。通过一定的线性运算,竞争双方以概率分布的形式随机使用某套最优策略中的各个步骤,就可以最终达到彼此盈利最大且相当。当然,其隐含的意义在于,这套最优策略并不依赖于对手在博弈中的操作。用通俗的话说,这个著名的最小最大定理所体现的基本“理性”思想是“抱最好的希望,做最坏的打算”。
虽然零和博弈理论的解决具有重大的意义,但作为一个理论来说,它应用于实践的范围是有限的。零和博弈主要的局限性有二,一是在各种社会活动中,常常有多方参与而不是只有两方;二是参与各方相互作用的结果并不一定有人得利就有人失利,整个群体可能具有大于零或小于零的净获利。对于后者,历史上最经典的案例就是“囚徒困境”。在“囚徒困境”的问题中,参与者仍是两名(两个盗窃犯),但这不再是一个零和的博弈,人受损并不等于我收益。两个小偷可能一共被判20年,或一共只被判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