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疫情防控的20条措施要求

2024-05-19 22:40

1. 优化疫情防控的20条措施要求

优化疫情防控的20条措施要求具体如下:
1、对密切接触者,将“7天集中隔离+3天居家健康监测”管理措施调整为“5天集中隔离+3天居家隔离”,期间赋码管理、不得外出。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的第1、2、3、5天各开展1次核酸检测,居家隔离医学观察第1、3天各开展1次核酸检测。

2、及时准确判定密切接触者,不再判定密接的密接。
3、将高风险区外溢人员“7天集中隔离”调整为“7天居家隔离”,期间赋码管理、不得外出。在居家隔离第1、3、5、7天各开展1次核酸检测。
4、将风险区由“高、中、低”三类调整为“高、低”两类,最大限度减少管控人员。原则上将感染者居住地以及活动频繁且疫情传播风险较高的工作地和活动地等区域划定为高风险区,高风险区一般以单元、楼栋为单位划定,不得随意扩大。
高风险区所在县(市、区、旗)的其他地区划定为低风险区。高风险区连续5天未发现新增感染者,降为低风险区。符合解封条件的高风险区要及时解封。
5、对结束闭环作业的高风险岗位从业人员由“7天集中隔离或7天居家隔离”调整为“5天居家健康监测”,期间赋码管理,第1、3、5天各开展1次核酸检测,非必要不外出,确需外出的不前往人员密集公共场所、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6、没有发生疫情的地区严格按照第九版防控方案确定的范围对风险岗位、重点人员开展核酸检测,不得扩大核酸检测范围。一般不按行政区域开展全员核酸检测,只在感染来源和传播链条不清、社区传播时间较长等疫情底数不清时开展。
制定规范核酸检测的具体实施办法,重申和细化有关要求,纠正“一天两检”“一天三检”等不科学做法。
7、取消入境航班熔断机制,并将登机前48小时内2次核酸检测阴性证明调整为登机前48小时内1次核酸检测阴性证明。
8、对于入境重要商务人员、体育团组等,“点对点”转运至免隔离闭环管理区(“闭环泡泡”),开展商务、训练、比赛等活动,期间赋码管理,不可离开管理区。
中方人员进入管理区前需完成新冠病毒疫苗加强免疫接种,完成工作后根据风险大小采取相应的隔离管理或健康监测措施。
9、明确入境人员阳性判定标准为核酸检测Ct值<35,对解除集中隔离时核酸检测Ct值35—40的人员进行风险评估,如为既往感染,居家隔离期间“三天两检”、赋码管理、不得外出。
10、对入境人员,将“7天集中隔离+3天居家健康监测”调整为“5天集中隔离+3天居家隔离”,期间赋码管理、不得外出。入境人员在第一入境点完成隔离后,目的地不得重复隔离。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的第1、2、3、5天各开展1次核酸检测,居家隔离医学观察第1、3天各开展1次核酸检测。
11、加强医疗资源建设。制定分级分类诊疗方案、不同临床严重程度感染者入院标准、各类医疗机构发生疫情和医务人员感染处置方案,做好医务人员全员培训。做好住院床位和重症床位准备,增加救治资源。
12、有序推进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制定加快推进疫苗接种的方案,加快提高疫苗加强免疫接种覆盖率,特别是老年人群加强免疫接种覆盖率。加快开展具有广谱保护作用的单价或多价疫苗研发,依法依规推进审批。
13、加快新冠肺炎治疗相关药物储备。做好供应储备,满足患者用药需求,尤其是重症高风险和老年患者治疗需求。重视发挥中医药的独特优势,做好有效中医药方药的储备。加强急救药品和医疗设备的储备。
14、强化重点机构、重点人群保护。摸清老年人、有基础性疾病患者、孕产妇、血液透析患者等群体底数,制定健康安全保障方案。优化对养老院、精神专科医院、福利院等脆弱人群集中场所的管理。
15、落实“四早”要求,减少疫情规模和处置时间。各地要进一步健全疫情多渠道监测预警和多点触发机制,面向跨省流动人员开展“落地检”,发现感染者依法及时报告,第一时间做好流调和风险人员管控,严格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避免战线扩大、时间延长,决不能等待观望、各行其是。
16、加大“一刀切”、层层加码问题整治力度。地方党委和政府要落实属地责任,严格执行国家统一的防控政策,严禁随意封校停课、停工停产、未经批准阻断交通、随意采取“静默”管理、随意封控、长时间不解封、随意停诊等各类层层加码行为。
加大通报、公开曝光力度,对造成严重后果的依法依规严肃追责。发挥各级整治层层加码问题工作专班作用,高效做好举报线索收集转办,督促地方及时整改到位。
卫生健康委、疾控局、教育部、交通运输部等各行业主管部门加强对行业系统的督促指导,加大典型案例曝光力度,切实起到震慑作用。
17、加强封控隔离人员服务保障。各地要建立生活物资保障工作专班,及时制定完善生活必需品市场供应、封闭小区配送、区域联保联供等预案,做好重要民生商品储备。
全面摸排社区常住人口基础信息,掌握空巢独居老年人、困境儿童、孕产妇、基础病患者等重点人员情况,建立重点人员清单、疫情期间需求清单。优化封闭区域终端配送,明确生活物资供应专门力量,在小区内划出固定接收点,打通配送“最后一米”。
指导社区与医疗机构、药房等建立直通热线,小区配备专车,做好服务衔接,严格落实首诊负责制和急危重症抢救制度,不得以任何理由推诿拒诊,保障居民治疗、用药等需求。做好封控隔离人员心理疏导,加大对老弱病残等特殊群体的关心帮助力度,解决好人民群众实际困难。
18、优化校园疫情防控措施。完善校地协同机制,联防联控加强校园疫情应急处置保障,优先安排校园转运隔离、核酸检测、流调溯源、环境消毒、生活物资保障等工作,提升学校疫情应急处置能力,支持学校以快制快处置疫情。
各地各校要严格执行国家和教育部门防控措施,坚决落实科学精准防控要求,不得加码管控。
教育部和各省级、地市级教育部门牵头成立工作专班,逐一排查校园随意封控、封控时间过长、长时间不开展线下教学、生活保障跟不上、师生员工家属管控要求不一致等突出问题并督促整改,整治防控不力和过度防疫问题。
各级教育部门设立投诉平台和热线电话,及时受理、转办和回应,建立“接诉即办”机制,健全问题快速反应和解决反馈机制,及时推动解决师生急难愁盼问题。
19、落实企业和工业园区防控措施。各地联防联控机制要成立专班,摸清辖区包括民营企业在内的企业和工业园区底数,“一企一策”“一园一策”制定疫情防控处置预案。
落实企业和工业园区疫情防控主体责任,建立从企业、园区管理层到车间班组、一线职工的疫情防控全员责任体系,细化全环节、全流程疫情防控台账。
严格返岗人员涉疫风险核查,确认健康后方可返岗。加强对关键岗位、关键工序员工的生活、防疫和轮岗备岗保障,完善第三方外包人员管理办法,严格社会面人员出入管理。
发生疫情期间,要全力保障物流通畅,不得擅自要求事关产业链全局和涉及民生保供的重点企业停工停产,落实好“白名单”制度。
20、分类有序做好滞留人员疏解。发生疫情的地方要及时精准划定风险区域,对不在高风险区的外地人员,评估风险后允许其离开,避免发生滞留,返程途中做好防护。
发生较多人员滞留的地方,要专门制定疏解方案,出发地与目的地加强信息沟通和协作配合,在有效防止疫情外溢的前提下稳妥安排,交通运输、民航、国铁等单位要积极给予交通运力保障。
目的地要增强大局意识,不得拒绝接受滞留人员返回,并按照要求落实好返回人员防控措施,既要避免疫情外溢,也不得加码管控。
以上内容参考:江门市自然资源局-国务院优化疫情防控“二十条”措施

优化疫情防控的20条措施要求

2. 优化疫情防控新十条措施

疫情防控最新10条措施如下:
1、科学精准划分风险区域:按楼栋、单元、楼层、住户划定高风险区,不得随意扩大到小区、社区和街道(乡镇)等区域。不得采取各种形式的临时封控。

2、进一步优化核酸检测:不按行政区域开展全员核酸检测,进一步缩小核酸检测范围、减少频次。根据防疫工作需要,可开展抗原检测。对高风险岗位从业人员和高风险区人员按照有关规定进行核酸检测,其他人员愿检尽检。不再对跨地区流动人员查验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和健康码,不再开展落地检。

3、优化调整隔离方式:感染者要科学分类收治,具备居家隔离条件的无症状感染者和轻型病例一般采取居家隔离,也可自愿选择集中隔离收治。居家隔离期间加强健康监测,隔离第6、7天连续2次核酸检测Ct值≥35解除隔离,病情加重的及时转定点医院治疗。
具备居家隔离条件的密切接触者采取5天居家隔离,也可自愿选择集中隔离,第5天核酸检测阴性后解除隔离。

4、落实高风险区“快封快解”:连续5天没有新增感染者的高风险区,要及时解封。

5、保障群众基本购药需求:各地药店要正常运营,不得随意关停。不得限制群众线上线下购买退热、止咳、抗病毒、治感冒等非处方药物。

6、加快推进老年人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各地要坚持应接尽接原则,聚焦提高60—79岁人群接种率、加快提升80岁及以上人群接种率,作出专项安排。通过设立老年人绿色通道、临时接种点、流动接种车等措施,优化接种服务。要逐级开展接种禁忌判定的培训,指导医务人员科学判定接种禁忌。
细化科普宣传,发动全社会力量参与动员老年人接种,各地可采取激励措施,调动老年人接种疫苗的积极性。

7、加强重点人群健康情况摸底及分类管理:发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网底”和家庭医生健康“守门人”的作用,摸清辖区内患有心脑血管疾病、慢阻肺、糖尿病、慢性肾病、肿瘤、免疫功能缺陷等疾病的老年人及其新冠病毒疫苗接种情况,推进实施分级分类管理。

8、保障社会正常运转和基本医疗服务:非高风险区不得限制人员流动,不得停工、停产、停业。
将医务人员、公安、交通物流、商超、保供、水电气暖等保障基本医疗服务和社会正常运转人员纳入“白名单”管理,相关人员做好个人防护、疫苗接种和健康监测,保障正常医疗服务和基本生活物资、水电气暖等供给,尽力维护正常生产工作秩序,及时解决群众提出的急难愁盼问题,切实满足疫情处置期间群众基本生活需求。

9、强化涉疫安全保障:严禁以各种方式封堵消防通道、单元门、小区门,确保群众看病就医、紧急避险等外出渠道通畅。推动建立社区与专门医疗机构的对接机制,为独居老人、未成年人、孕产妇、残疾人、慢性病患者等提供就医便利。强化对封控人员、患者和一线工作人员等的关心关爱和心理疏导。

10、进一步优化学校疫情防控工作:各地各校要坚决落实科学精准防控要求,没有疫情的学校要开展正常的线下教学活动,校园内超市、食堂、体育场馆、图书馆等要正常开放。有疫情的学校要精准划定风险区域,风险区域外仍要保证正常的教学、生活等秩序。

3. 优化疫情防控十二条措施

优化疫情防控十二条措施:
一、科学精准划分风险区域。按楼栋、单元、楼层、住户划定高风险区的要求,不得随意扩大到小区、社区和街道(乡镇)等区域,不得采取各种形式的临时性封控。当风险较小时,精准划定到住户或楼层。当风险较高时,精准划定到单元、楼栋。
对企业和工业园区根据风险研判尽量划小划细,不得影响企业和工业园区正常生产运营。对学校划分到班级、年级,不得影响学校整体教学秩序。
二、落实高风险区快封快解。高风险区划定后,社区要第一时间告知居民隔离管控时间。高风险区人员,隔离第5天进行采样,检测结果为阴性后及时解封;出现续发病例的,只管控续发阳性住户,不得延长其他人员的管控时间。
三、优化核酸检测查验措施。第九版防控方案明确的重点人群“应检尽检”,其他人群“愿检尽检”。养老院、福利院、托幼机构、中小学等特殊场所和水电气暖等民生保障机构以及重要机关、大型企业和一些特定场所要查验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
医疗机构门急诊按预检分诊要求查验。便民核酸采样点要继续开展工作,满足群众“愿检尽检”需求。不再对跨地区流动人员开展“落地查、落地检、落地管”。
四、优化调整隔离方式。阳性感染者要科学分类收治,具备居家隔离条件的无症状感染者和轻型病例一般采取居家隔离,也可自愿选择集中隔离收治。隔离期间加强健康监测,隔离第6、7天连续2次核酸检测Ct值≥35解除隔离,病情加重的及时转定点医院治疗。
治愈出院、出舱的感染者,不再进行居家健康监测。具备居家隔离条件的密切接触者采取5天居家隔离,也可自愿选择集中隔离,第5天核酸检测阴性后解除隔离。

五、保障群众基本购药需求。各地药店要正常运营,不得随意关停。取消过去群众购买“四类药物”的限制性措施。
不得限制群众线上线下购买退热、止咳、抗病毒、治感冒等非处方药物,取消购买上述非处方药物时的弹窗、核酸检测等要求。做好常规药品供应储备,尤其是有基础性疾病患者相关药品储备。
六、加快推进老年人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各地要加强组织动员,充分调动老年人接种的积极性。
以提高80岁以上老年人群第一剂次接种率为重点,采取入户排查小分队开展摸底、流动接种车和上门接种服务队提升接种便捷性、科学判定禁忌症等措施,全面提高60岁以上人群全程接种率和加强针覆盖率,继续开展3岁以上人群接种工作的查漏补缺,确保新冠病毒疫苗“应接尽接”。
七、加强重点人群健康情况摸底及分类管理。各级政府要组织做好辖区内患有心脑血管疾病、慢阻肺、糖尿病、慢性肾病、肿瘤、免疫功能缺陷等疾病的老年人及其新冠病毒疫苗接种情况的摸底建档工作。
根据健康状况、疫苗接种情况、传染病患病风险程度等将摸底人群分为重点、次重点、一般人群,发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网底”和家庭医生健康“守门人”的作用,分级分类提供相应的健康服务。
八、保障社会正常运转。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影响,原则上不停工、不停产、不停业、不停运,将医务人员、公安、交通物流、商超、保供、水电气暖、通信等保障基本医疗服务和社会正常运转人员纳入“白名单”管理,相关人员加强个人防护、疫苗接种和健康监测。
对保障社会正常运转的行业、工业企业、园区制定疫情防控指引。
九、做好基本医疗服务。向社会公布发热门诊地址、电话及接诊特殊人群的医疗机构信息,方便群众查询就医。优化就医流程,门急诊要设置应急诊疗区,抢救急危重症患者,对于急诊就诊患者不得以没有48小时核酸结果为由影响救治,保障患者生命安全。
医疗机构中出现阳性人员后,对所涉及诊室即消即开,确保日常诊疗服务。医疗机构要做好应对可能发生的就诊需求快速增长,抓紧做好医疗资源准备。
十、强化涉疫安全保障。严禁以各种方式封堵消防通道、单元门、小区门,确保群众看病就医、紧急避险等外出渠道通畅。推动建立社区与专门医疗机构的对接机制,为独居老人、未成年人、孕产妇、残疾人、慢性病患者等提供就医便利。
强化对封控人员、患者和一线工作人员等的关心关爱和心理疏导。
十一、优化学校疫情防控。各地各校要坚决落实科学精准防控要求,没有疫情的学校要开展正常的线下教学活动,校园内超市、食堂、体育场馆、图书馆等要正常开放。
十二、强化组织实施。各级应急指挥体系要继续保持激活状态,严格落实属地、部门、单位、个人“四方责任”,加强培训指导,推动各项优化措施落地见效。要做好政策的平稳有序衔接、医疗资源的准备和储备等工作,把工作做得更实更细更有温度。
要及时发布疫情防控发展相关动态信息,让群众主动参与防控,凝聚起全社会同心抗疫的共识。要面向群众加强宣传倡导,加大健康知识普及,倾听群众意见,回应群众关切。要坚决避免层层加码,“一刀切”,切实保护好人民群众切身利益。

优化疫情防控十二条措施

4. 疫情防控20条措施

疫情防控20条措施如下:
1、对密切接触者,将“7天集中隔离+3天居家健康监测”管理措施调整为“5天集中隔离+3天居家隔离”,期间赋码管理、不得外出。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的第1、2、3、5天各开展1次核酸检测,居家隔离医学观察第1、3天各开展1次核酸检测。
2、及时准确判定密切接触者,不再判定密接的密接。
3、将高风险区外溢人员“7天集中隔离”调整为“7天居家隔离”,期间赋码管理、不得外出。在居家隔离第1、3、5、7天各开展1次核酸检测。
4、将风险区由“高、中、低”三类调整为“高、低”两类,最大限度减少管控人员。原则上将感染者居住地以及活动频繁且疫情传播风险较高的工作地和活动地等区域划定为高风险区,高风险区一般以单元、楼栋为单位划定,不得随意扩大;高风险区所在县(市、区、旗)的其他地区划定为低风险区。高风险区连续5天未发现新增感染者,降为低风险区。
5、对结束闭环作业的高风险岗位从业人员由“7天集中隔离或7天居家隔离”调整为“5天居家健康监测”,期间赋码管理,第1、3、5天各开展1次核酸检测,非必要不外出,确需外出的不前往人员密集公共场所、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6、没有发生疫情的地区严格按照第九版防控方案确定的范围对风险岗位、重点人员开展核酸检测,不得扩大核酸检测范围。一般不按行政区域开展全员核酸检测,只在感染来源和传播链条不清、社区传播时间较长等疫情底数不清时开展。制定规范核酸检测的具体实施办法,重申和细化有关要求,纠正“一天两检”“一天三检”等不科学做法。
7、取消入境航班熔断机制,并将登机前48小时内2次核酸检测阴性证明调整为登机前48小时内1次核酸检测阴性证明。
8、对于入境重要商务人员、体育团组等,“点对点”转运至免隔离闭环管理区(“闭环泡泡”),开展商务、训练、比赛等活动,期间赋码管理,不可离开管理区。中方人员进入管理区前需完成新冠病毒疫苗加强免疫接种,完成工作后根据风险大小采取相应的隔离管理或健康监测措施。
9、明确入境人员阳性判定标准为核酸检测Ct值<35,对解除集中隔离时核酸检测Ct值35—40的人员进行风险评估,如为既往感染,居家隔离期间“三天两检”、赋码管理、不得外出。
10、对入境人员,将“7天集中隔离+3天居家健康监测”调整为“5天集中隔离+3天居家隔离”,期间赋码管理、不得外出。入境人员在第一入境点完成隔离后,目的地不得重复隔离。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的第1、2、3、5天各开展1次核酸检测,居家隔离医学观察第1、3天各开展1次核酸检测。
11、加强医疗资源建设。制定分级分类诊疗方案、不同临床严重程度感染者入院标准、各类医疗机构发生疫情和医务人员感染处置方案,做好医务人员全员培训。做好住院床位和重症床位准备,增加救治资源。
12、有序推进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制定加快推进疫苗接种的方案,加快提高疫苗加强免疫接种覆盖率,特别是老年人群加强免疫接种覆盖率。加快开展具有广谱保护作用的单价或多价疫苗研发,依法依规推进审批。
13、加快新冠肺炎治疗相关药物储备。做好供应储备,满足患者用药需求,尤其是重症高风险和老年患者治疗需求。重视发挥中医药的独特优势,做好有效中医药方药的储备。加强急救药品和医疗设备的储备。

14、强化重点机构、重点人群保护。摸清老年人、有基础性疾病患者、孕产妇、血液透析患者等群体底数,制定健康安全保障方案。优化对养老院、精神专科医院、福利院等脆弱人群集中场所的管理。
15、落实“四早”要求,减少疫情规模和处置时间。各地要进一步健全疫情多渠道监测预警和多点触发机制,面向跨省流动人员开展“落地检”,发现感染者依法及时报告,第一时间做好流调和风险人员管控,严格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避免战线扩大、时间延长,决不能等待观望、各行其是。
16、加大“一刀切”、层层加码问题整治力度。地方党委和政府要落实属地责任,严格执行国家统一的防控政策,严禁随意封校停课、停工停产、未经批准阻断交通、随意采取“静默”管理、随意封控、长时间不解封、随意停诊等各类层层加码行为,加大通报、公开曝光力度,对造成严重后果的依法依规严肃追责。
17、加强封控隔离人员服务保障。各地要建立生活物资保障工作专班,及时制定完善生活必需品市场供应、封闭小区配送、区域联保联供等预案,做好重要民生商品储备。全面摸排社区常住人口基础信息,掌握空巢独居老年人、困境儿童、孕产妇、基础病患者等重点人员情况,建立重点人员清单、疫情期间需求清单。
18、优化校园疫情防控措施。完善校地协同机制,联防联控加强校园疫情应急处置保障,优先安排校园转运隔离、核酸检测、流调溯源、环境消毒、生活物资保障等工作,提升学校疫情应急处置能力,支持学校以快制快处置疫情。各地各校要严格执行国家和教育部门防控措施,坚决落实科学精准防控要求,不得加码管控。
19、落实企业和工业园区防控措施。各地联防联控机制要成立专班,摸清辖区包括民营企业在内的企业和工业园区底数,“一企一策”“一园一策”制定疫情防控处置预案。落实企业和工业园区疫情防控主体责任,建立从企业、园区管理层到车间班组、一线职工的疫情防控全员责任体系,细化全环节、全流程疫情防控台账。
20、分类有序做好滞留人员疏解。发生疫情的地方要及时精准划定风险区域,对不在高风险区的外地人员,评估风险后允许其离开,避免发生滞留,返程途中做好防护。发生较多人员滞留的地方,要专门制定疏解方案,出发地与目的地加强信息沟通和协作配合,在有效防止疫情外溢的前提下稳妥安排,交通运输、民航、国铁等单位要积极给予交通运力保障。

5. 最新优化疫情防控措施出炉,具体是如何规定的?

对密切接触者,将“7天集中隔离+3天居家健康监测”管理措施调整为“5天集中隔离+3天居家隔离”,期间赋码管理、不得外出。 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的第1、2、3、5天各开展1次核酸检测,居家隔离医学观察第1、3天各开展1次核酸检测。 

最新优化疫情防控措施出炉,具体是如何规定的?

6. 优化调整疫情防控措施

优化调整疫情防控措施:
1、全市各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带头不再查验核酸阴性证明,方便市民办事。
2、全市所有医疗机构除住院部、血透室等重要部门,不再查验核酸阴性证明,方便市民看病就医,确保各类危重病人及时救治。
3、倡导“非必要不做核酸检测、非必要不查核酸证明”。继续保持现有便民核酸采样点。请自愿核酸检测的市民务必规范佩戴口罩,保持“2米线”,避免采样造成交叉感染。
4、倡导广大市民无症状不用药,有症状合理用药,避免乱吃药伤害身体。倡导近期有余药的市民,分享给亲友或其他急需之人。
以上措施自12月18日起实施,下一步将根据国家政策和疫情形势变化,持续优化调整相关防控措施。

回到原来的幸福生活是必然的:
国家选择在这个时候放开防疫,肯定是经过深思熟虑,综合考量利弊,做出的决定。国家对疫情的了解,专家对疫病的判断,现在都认为可以开放了。现在既然国家做出了决定,做为个人注意防护,尽量避免感染,不给国家添乱就好了。

7. 疫情防控升级带来诸多的不便

随着广东本土疫情的蔓延,广州,深圳,佛山等地均出现不同感染病例。这半个月以来,很明显感受到疫情防控正在升级,越来越严格,给人带来诸多不便。
  
 3月份4月份去打疫苗,拿个身份证去就行了,也没这许多人排队。可昨天去打第二针呢,我先五天前去当地居委会排队预约。然后就是等等呀,等了三四天才给了通知,又去居委会拿票。再到昨天去指定地点去接种。就这前后跑了三次,前后四五天时间,每次都是又是登记又是扫码的。太阳那么大,还得一直晒着。人多得不得了,防护拦一圈一圈的,就像走迷宫一样。之前是很多人没有接种的欲望。可现在呢,因各种原因,就是你不想去也得去,人多了,一针难求呀。为了打这第二针,前后五天,还为此前后请了两天假。要是在5月中旬前,完成两次接种,又那能如此麻烦?
  
 我现在广东东莞,目前还未报到有新冠病例出现。然而随着广州开始出现病例,现在佛山,深圳等继又出现。东莞这边靠近广州,深圳的镇街已经加紧了排查,加大对核酸检测的力度。真是搞得人心惶惶的。加之今年广东地区严重缺电,现在很多地区都是采用错峰停电。有很多区域的企业及工业区一个礼拜就要停电两次。今年真是多事之秋呀!
  
 这几天,我附近的市场,原本有三四个出口,现在大多封了,只留一个出口。一定要戴口罩,量体温才能进入市场。去超市等公众场合也一样。
  
 去图书馆看书,要先量体温,实名登记之后才能进。去小诊所去药店也一样。还拉起了警戒线。
  
 虽然我知道做好这些防护措施是有必要的。但是又突然间多了这许多麻烦,多了许多关关卡卡。总是给人一种很压抑的感觉。
  
 自前年疫情爆发以来,全世界的人经历了太多。全球经济出现衰退,尤以为旅游为主的城市及国家简直是致命的。经济衰退,自然会影响就业,去年失业的人有多少,大家都知道吧。去年备受关注的NBA于4月份赛季不得不停摆。2020年东京奥运会不得不推迟举行。全世界人民都在对抗新冠。
  
 经过了前年春节的居家隔离,再到如今的新冠疫苗接种。我们都是在为个人,为这个社会负责,为社会作一点点小贡献。
  
 真的希望疫情早点过去!

疫情防控升级带来诸多的不便

8. 疫情防控措施为什么会做出优化?如何督促地方进行落实?

疫情防控措施会做出优化,主要是以前的一些措施有着一刀切的状况出现,只有做出优化才能够让各个地方有着更好的发展,也能够督促地方进行落实。

在11月11号通过相关的信息可以了解,到国务院发布了相关的通知,就是关于优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措施,从而做到科学精准的防控,这样就能够满足大众的生活要求,也能够优化防控的工作。其中对密切接触者的隔离时间,还有对密切接触者的风险,区域都会进行重新划定,还有核酸检测的范围,这些方面都会进行重新部署。在11月12号的时候就召开了新闻发布会,介绍了调整的防控措施是怎么样的,也为了抓好当前的疫情防控工作和相关的工作,介绍了有关情况。

国家的发言人强调这20条优化之后的措施也是对防控方案的一个完善,并不是放松而是放开从而科学的防控。优化之后的防控措施,能够做到科学性与精准性也在最大的程度上能够保护人们的身体健康和人民的生命安全,还能够减少疫情,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影响。在发布会上相关的专家也对重要的措施以及依据还有重点,还有内容从而给予了解读。

这些调整主要是多地疫情防控会有所不同,也是通过实践经验所得也可以通过相关的数据了解对于密切接触者的调整,措施是5天的集中隔离时间,还有三天的居家隔离时间。主要是因为奥克密容病毒潜伏期最长能够达到8天,所以会有这样的隔离,时间也不会再判定是否是密接,这样的状况直接选择用更科学的方式管理,这样就能够节约资源,也能够给人们最大限度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