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应该怎么进行早期教育?

2024-05-19 08:55

1. 儿童应该怎么进行早期教育?

这种时候应该进行亲子教育,爸爸妈妈和宝宝经常进行游戏!你可以收集很多这个年龄段的游戏,然后和宝宝一起玩这些游戏,让宝宝在游戏中成长!
从这个年龄段来说,对宝宝的教育不应该是学会什么知识,认多少字之类,而是培养宝宝的兴趣!我个人认为你在教育宝宝之前应该想弄明白你教育的目的是什么?

附:(希望对你有帮助)
8~14个月宝宝的教育目标

在这些年中,我们采用三种有效方法来描述8个月至3岁这段时期的教育目标。第一种方法是,我们发现,除了生理需要例如饥饿、口渴和缓解疼痛的需要之外,所有健康的8个月大的婴儿都会受到三种主要兴趣的驱使。这三种主要兴趣是社会交往,尤其是与主要看护人之间的社会交往;满足好奇心;掌握并享受新的运动能力。这些具有明显的生存价值的兴趣,都是非常强烈并且平衡地存在于所有健康的8个月大的宝宝身上的。如果宝宝的发展状况良好,每种兴趣都会稳定增长并保持平衡。然而,这些兴趣在宝宝8~24个月期间的发展往往是不平衡的,结果就会造成或轻微或严重的不良后果。对于非常关心宝宝的你来说,你所面临的惟一困难就是宝宝的社会兴趣过度发展的危险。其最常见的后果就是我们所谓的过度依赖。我们会在后面继续讨论如何引导这些兴趣平衡而稳定地发展。

描述教育目标的第二种方法是宝宝的智力、语言、感知和社会能力模式的形成,这是我们在发展良好的3~6岁儿童身上所发现的典型能力。四种重要的社会能力会在第五阶段开始出现。在第9个半月到第11个月,宝宝会开始意识到大人能为他提供帮助,并且开始故意地向大人寻求帮助。大约在同一时期,宝宝会开始寻求别人对他的小成就和聪明行为给予称赞,这是宝宝的成就感的最初表现。还是在这个阶段,宝宝会开始向主要看护人表达自己的感情。他们可能会主动依偎、拥抱甚至亲吻你。他们还会盯着你的眼睛,明确地表达对你的愤怒。最后,在满1岁之后不久,宝宝会开始出现一些假扮或幻想的行为。最普遍的例子是用玩具电话进行“通话”,或假装驾驶一辆玩具卡车、汽车或飞机。

描述这一特殊阶段的教育目标的第三种方法是说明宝宝在头36个月里经历的四个基本过程。这些发展过程包括语言、好奇心、智力和社会能力。

 

语言发展

 

尽管在头6个月或7个月中,宝宝可能会对一些词语做出反应,但是没有理由相信他们能够理解这些词语的意思。5个月大的宝宝在听到自己名字的时候会做出反应。然而,你用任何名字叫他,他的反应都是一样的。但是,从7、8个月开始,宝宝会明显地表现出他开始懂得了一些词语的意思。通常,1岁的宝宝会懂得5~10个词语,并且懂得简单的指令如“坐下”、“不行”和“挥手再见”等。

到宝宝3岁的时候,他们就能理解在其一生的日常会话中将会用到的大部分词汇(约70%)。语言理解能力的发展与学会使用语言的能力(交谈)发展的差异是非常大的。对于所有身体发育正常的宝宝来说,语言理解能力开始发展的时期都是一样的,即都在第6~8个月之间。这种能力会在接下来的两年中稳步提高并呈加速发展趋势。另一方面,说话的能力并不是宝宝在头两年中语言发展的标志。如果一个宝宝在14个月的时候还不会说话,而他的其他发展都很正常,那么他很可能没有任何问题。然而,如果他在14个月的时候还不能至少懂得24个词语的意思,那么其发展很可能就滞后了。很多聪明的孩子在18个月或19个月之前很少说话。但是到了快满2岁的时候,他们大多数都将学会说很多话。

语言能力,和我们将要讨论的很多其他问题一样,在第1年中是与其他能力的发展相互关联的。例如,如果一个孩子没有良好的语言能力的发展,那么他就不会在3、4岁的智商测验中得到很好的分数。实际上,你通常可以通过对一个孩子3、4岁时语言能力的可靠评估,准确预知他的智商测验的分数。

除了在智力发展中起到重要的作用之外,语言在社会技能的发展中也起到同样重要的作用。两个人之间的交流既涉及到听,也涉及到语言的使用。因此,从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来看,良好的语言能力发展是良好的社会能力发展的基础。

 

好奇心的发展

 

几乎所有人都知道,小猫在某个阶段会具有异常强烈的好奇心。我们还知道,猴子和小狗也是如此。实际上,很多幼年的哺乳动物,包括马,都会经历这样一个具有探索欲望的时期。我们以前从来没有精确地界定过人类的这个阶段,这可能是因为研究人类早期发展的学者们至今还有很多工作需要努力。然而,我相信,过去30年所进行的研究——尤其是我们自己对家庭环境中的各种类型的孩子所做的研究——帮助填补了这项空白。

我们从来没有遇到过不具有强烈好奇心的8个月大的宝宝。我们也从来没有见过学会了爬行的8个月大的婴儿需要鼓励才会在家里各处进行探索。要记住,强烈的探索欲望对于人类是极其重要的。与其它大部分动物不同,人类要经历一个很长的发展期,并且天生就没有其它动物那么强的应对本能。没有什么比纯粹的、未被破坏的好奇心对于良好的教育发展更为重要的了。

 

智力发展

 

根据皮亚杰的理论,8个月大的婴儿已经经过了一次发展转折。这时候,宝宝已经对世界和自己的基本运动能力有了最初的了解,并开始把注意力放在各种小东西上。在接下来的一年中,他会对简单的因果关系进行主动地探索,对物体的运动方式、纹理、形状和形态进行探索。这是一段非常充实的时期,在此期间,宝宝会为各种更为高级的智力能力的形成打下基础。当然,只要涉及到教育,没有什么比感知运动阶段的探索更为重要的了,更高级的智力就建立在感知运动的基础之上。值得指出的是,正是宝宝对小物体的成百上千次的简单探索为以后思考能力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而不是其他人通过别的方式给予宝宝的信息和经历。这种与更高级的学习密切相关的感知运动基础的形成是必然的,不会存在什么风险。

 

社会能力发展

 

2岁的孩子是一个非常复杂而精明的社会性生物。在很大程度上,宝宝的社会交往围绕着他的主要看护人(一般是他的妈妈,但也有例外),通常,在他们之间会形成一个特殊的协定,这个协定充满着“如果”、“以及”和“但是”,构成支配宝宝行为的广泛规则。他已经知道妈妈是否是一个温柔而友好的人。他已经能够通过各种微妙的表象来了解妈妈在任何时候的情绪状态。他通常已经掌握了关于父亲和兄弟姐妹的各种不同信息,尤其是和他年龄相差不大的兄弟姐妹。他可能会在2岁时发展成为一个令人愉快、容易相处的人,一个能带给人们各种愉悦体验的小伙伴;或者,不幸的是,他也可能发展为一个过度任性的孩子,一个总是使妈妈感到烦恼的孩子,尤其是当家里有了更小的孩子的时候。换句话说就是,他可能会成为一个令人愉快的或是令人头疼、难以取悦的孩子。更不幸的是,不断遭到拒绝的孩子到2岁时已经学会了封闭自己,他们从来没有与其他人建立起一种自由而亲密的关系,并从中获得乐趣。

另一个不常见的情况是,一些孩子在8~24个月的时候学会了害怕。在极少的情况下,一个孩子可能会不敢靠近自己的妈妈,除非得到了明确的指示。更为常见的情况是,2岁的孩子在与比自己稍大一点儿的哥哥姐姐的成百上千次的交往中明确地体会到哥哥姐姐并不很在乎他。

这四项教育基础——语言、好奇心、智力和社会能力——的发展都可能在第8~24个月期间受到威胁。“威胁”是什么意思呢?我的意思是,与头6个月或8个月中形成的能力不同,那时因为要求简单并且一般的环境就能确保宝宝的能力的形成,而在8~24个月这段时间,教育目标的实现是没有任何保障的。宝宝能学好语言不是必然的,宝宝好奇心的增长和拓宽也不是必然的,他的社会能力以一种稳固而富有成效的方式发展也不是必然的。最后,应该在第二年末期出现的更高级的智力能力与其他三种能力一样,与最佳发展水平相比,也会受到损害。即使智力的基础——也就是感知运动阶段的基础——对环境中的变化并不敏感,这种损害也会存在。实际上,我必须强调,在我看来,只有不超过1/10的孩子的这四种基本能力的发展达到了他应当达到的水平。

另附上亲子游戏:
8个月的亲子游戏 

钻山洞
    爸爸趴在地毯上,双臂支撑,腹部抬高,妈妈让孩子“钻山洞”,从爸腹下爬过去,爸爸仰卧在地毯上,妈妈说;“爬大山。”让孩子从爸爸身上爬过去。
    目的:培养亲情。

揉纸
    给孩子不同的纸,注意不要用比较脆的纸,如铜版纸。让孩子揉、撕,他会感觉到不同的声音。
    目的:练习手指。

掏出来
    将一只空盒子剪几个洞,洞的大小以孩子的手能伸进去并能拿出玩具为宜。在盒里放几件玩具或物品,让孩子从盒里摸东西出来。
    目的:练习拿东西。

撕纸
    妈妈将画报用缝纫机轧直径10厘米的圆形,然后将孩子抱在怀里,妈妈先拿一张撕下圆形来给孩子看,最后让他自己学会将圆形撕下来。
    目的:发展手的精细动作。

小鸟飞
    在户外,妈妈扶孩子站立,让他学小鸟扇动两臂,往起蹦。
    目的:锻炼四肢。

挑绳子
    桌子上放粗细两根不同的绳子,一根系着玩具,一根没有。妈妈让孩子拉绳子,反复拉,孩子就能记住哪根绳上有玩具。
    目的:训练记忆力。

敲敲响
    妈妈把塑料盒、铁罐、玻璃碗等扣在桌子上,给孩子一根小棒,让他随意敲打。
    目的:感受不同东西发出不同声响。

小熊呢
    在盒子内放10件玩具,其中有小熊,妈妈对孩子说:“小熊呢?小熊藏哪儿了?欣欣把他找出来。”让孩子将小熊从玩具中挑出来。
    目的:认识物品。
    里面有什么,将手帕、布头、孩子的小袜子之类放进空面巾纸盒,让孩子一件一件扔出来。
    目的:自由玩耍。

扶着站
    婴儿会扶站以后,可以给他一张矮桌子,可以扶站,也可以钻到桌下爬。
    目的:练习站和蹲。

儿童应该怎么进行早期教育?

2. 怎样给孩子进行早期教育?

在孩子小的时候,或者说怀了宝宝后,大家都在听音乐,胎教的,益智的,都在说听音乐好,可是好处在哪里,又怎么抓住这个好处而让孩子一生受益呢?

  听音乐听的是节奏感,小孩子听了后能产生的只有节奏感强烈与否,他听不出意境,而我们应该发扬的就是这个节奏感。

  节奏感对生活的影响:时间的安排就是生活的节奏,从小让孩子把时间安排的规律,在合理的时间里做合理的事情,小孩子是慢慢变化的长大的,安排的时间也要跟随着孩子的变化而不断的变化。我自己的做法:

  0-1岁时:早上八点钟打开窗帘,告诉宝宝现在是早上,然后一直和他说话,告诉他穿衣时间,吃饭时间,休息时间,看书(当年是挂了满屋的彩色卡片,汽球,)听音乐时间,慢慢宝宝会自己有了这种节奏感,醒来,玩耍,听看新鲜的事物。而这时其实妈妈最不愿 做这些事情,总是想自己去逛街,约个朋友,做自己的事情,对宝宝来说是最想和妈妈在一起的时候,他只能用哭来告诉妈妈,而没有任何的办法。所以这时候的早教没有什么,就是和宝宝说话,和宝宝呆在一起。你付出了,他才能让你觉得带宝宝很省心,如果你觉得宝宝很闹,是因为你没有付出,没有去真正的接近宝宝。

  1-2岁时:对时间的概念更加强烈了,从来没有给他吃过零食,所以一日三餐吃的特别好,有时,下午会给他加点心,晚上睡觉前喝一杯牛奶,早上醒来喝一杯牛奶。事情很是规律,孩子身体也非常好。

   那时我特别想旅游,可是为了宝宝舍了,这时候不要带宝宝去人特别多的地方,一是觉得妈妈在恢复的过程中,反应能力不是特别好,曾见过一位妈妈和别人说了两句话就不见了在脚下的孩子,疯了样的找,幸好孩子只是躲在了一个单元的楼梯上坐着。二是觉得孩子也不习惯在外面太久,两个小时就会觉得困顿,你还要抱他回来,自己累,孩子也累!所以就近的玩,就近的解决生活,把节奏慢下来,适应宝宝。

  3-4岁时,时间要和先前有大不一样,孩子想了解的东西多了,所以周未会带他去图书馆,所以有一段时间他一直以为上街就是去图书馆,在那里他能一坐两个小时,翻书,问你问题,然后做出选择买一本自己喜欢的,因为每次上街前,都会告诉他只能带一样回来,所以他很守约,从来不会要两样东西,这样慢慢带他去超市,他都不会非要某样东西,而哭闹不止。很是省心。

  这种规律就是节奏,而总是大人先破坏这种节奏。很多时候是我们自己无法坚持某种好的东西,而把坏的习惯带给了孩子,比如晚睡,早上不起,拖拉做事,这些其实都是自己的缺点在孩子身上的映射。身教的作用显现的最直接的方法,就是看孩子,就知道家长有什么生活习惯了。而这时通常都能影响都孩子以后的任何事情。

   4-5岁时,宝宝白天的睡眠时间会减少,也能带宝宝外出,但是还是会选择一些两三天近的地方去游玩。宝宝在外面不要和家里一样吃那么多,少吃未必不好,只是水分一定足量。这时妈妈爸爸不要整天的看电视,多和宝宝一起看书,一起游戏,一起散步,有时候可以把孩子寄放在好朋友家(白天),多和大自然接触,儿子那时经常和我们去 山,真的是不错的运动。

   上小学的时候,我只告诉他,上课认真听,考多少无所谓,孩子会听老师讲课才是我们要告诉孩子做到的事情,许多学习好的学生,并不是死死的学,拼命的上学习班,而是会在课上听讲,他只要听了,考试就是轻而易举的事情,但是不是说一点也不在乎成绩,毕竟现在还是应该,会给孩子一个小小的门槛,让他学会跳跃。

   节奏感的强烈,是告诉他学校的节奏是上课下课,你要知道节拍。他是四二拍,你上成四四拍,上课老师不见了学生,可笑吧?我当时告诉孩子时,他笑的,说老师一转身,没学生上课了,哈哈。

   书写的习惯,告诉他每一笔划都是一个节拍,在每一个中国字中只能一笔是最宽最长的,叫主笔,写的时候其他的笔划就要变短,让主。每一笔都交待清楚,均称,自然字就写好了。

   节奏感有了,学笛子,任何一种乐器,他都能掌握,毕竟孩子只是孩子,学精的工作,就是他大一点的时候,慢慢培养起来的。

   节奏感 有了,告诉他,写文章也是这样,如同一首曲子,一个中国字,有始有终,有起伏,有情感,

http://blog.sina.com.cn/u/1243680802这是他写的日记。需要引导。但是他自己有了自己的节奏感,会有了无限的思路。

  小学一年级的时候,会让他打个响板读课文,会让他把课文唱一唱,看能唱个啥样出来。很搞笑,可是很受用。

  大家都在早教,我认为的早教就是这些。坚持,自然,习惯,

  孩子现在三年级,每天做作业用一个小时,他有空的时候,就把要学的,预习了,有空的时候会把练习册往后写一写,说是反正自己会了,就早点做完吧,做完了好玩去。所以现在就告诉他用什么方法来复习,现在他在自己总结学过的词意呢,真是省心。

  好的习惯用节奏来培养吧!

3. 如何进行孩子的早期教育

0-1岁的宝宝首先要满足其生理需要,这是最急促的任务,与此同时也要关注宝宝的心理、智力发展,进行适当的早教。面对新生儿,家长们首先要为宝宝创造安全稳定的抚养环境,提供较好的抚养条件。其次要与宝宝建立起安全与依恋的关系,这也是这个月龄阶段的宝宝最需要的
        在宝宝进入1岁以后会掌握很多“花样走法”,不但可以往前走,还会横着走,甚至还能够倒退着走,这些都反映了宝宝的平衡感和肌肉力量在不断进步。宝宝现在不但可以指认五官,而且明白它们的作用。个别宝宝早早进入执拗期,喜欢和妈妈对着干,令妈妈大伤脑筋。
     自己在家做早期教育毕竟还是有一定的局限性。
      最好是去一些早教机构进行系统的早期教育,这么大的宝宝。可以去一些开发智力的早教中心,人脑在3岁以前完成60%的发育,6岁以前完成90%;右脑在3岁以前即发达,左脑则从4岁开始发达。所以我还是建议先去一些做全脑开发的机构进行教育。毕竟智力高了,以后无论学什么都会很快的。

如何进行孩子的早期教育

4. 如何给孩子进行早期教育呢?

1、首先,要把孩子带在身边,自己教育,不能让老一辈教育,他们可以帮忙搭把手,但隔代教育不好。
2、其次,0—6岁是一个人一生最重要的阶段,基本决定人的一生,你会发现很多成年人的心理问题大多可追溯到童年。
3、所以,关于早期教育,你首先要保证孩子的身体健康,经常积极倾听孩子并予以正面的回应,不要以为他很小什么都不懂,其实他都懂的。
4、妈妈选择好的绘本和故事讲给他听,每天都坚持,不在于孩子能够学到什么,而是内在的一种培养,孩子是能够听懂的习得良好的习惯和性格,并且能够会阅读的孩子将来会发展的更好。
5、要允许孩子涂鸦,收集孩子的各种作品,不要以为孩子这么小什么都不懂,画不好,其实孩子才是真正的画家,充满了想象力还创造力,等孩子大点,让孩子自己画“故事”,然后做成书籍,这是孩子的原创呢。
6、以上可能还涉及到0-6岁,0-3早期的话,我想更多的是要和孩子形成良好的亲子关系,让孩子有足够的安全感,这点很重要。
7、父母教养对孩子很重要,你可以多看这方面书籍,一定要多陪孩子,即使每天上班,早晚也可以和孩子一起,不要强迫孩子很早就学写字啊等各种应试的东西,希望你的孩子有个美好的童年。也希望我的建议能够帮助到你O(∩_∩)O~

5. 怎么对孩子进行早期教育呢

首先做父母的应该有平和的心态,不能操之过急,要慢慢来;再者应该多通过网络或者书籍(主要是书籍,因为便于反复研读)了解不同年龄段孩子的生理、心理特点,必要时要做好笔记,以增强记忆效果;再就是要多到书店买一些教育名家的教子书籍,认真读一下,借鉴他们的先进的教育孩子的经验,并在日常生活中结合自己的孩子情况有所取舍的去做。其实最重要的是,家长要有一颗博学的心态,凡事多和年长的人、有经验的人、书探讨、研究,要善于对自己的一些不良个人问题如:爱喊叫孩子,爱娇惯、无原则的迁就孩子,无耐心,急躁等等应勇于慢慢改善,做好孩子的人生表率,为了孩子,家长必须改变!

怎么对孩子进行早期教育呢

6. 怎样对孩子进行早期教育?

(1)要正确理解早期教育,就要克服对其片面的、狭隘的理解,即把早期智力开发等同于提前开始的读写算等学业知识技能的灌输和训练。
(2)早期教育是指对婴幼儿全面素质的基础教育,它不仅指早期智力的启蒙与开发,还包括其身体素质的提高,品德的培养与性格的陶冶。早期教育的根本就是最大限度地且适度地挖掘其各方面的潜能,提高儿童的素质,为将来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坚持使学前儿童在德、智、体、美诸方面和谐地发展,坚持以学前儿童心理指导适合儿童身心发展的教育方法是实现早期教育目标的根本。通过早期教育能够发掘儿童潜在的智力素质、身体素质和个性素质,为其今后进入社会与正规的学校生活打下基础。
目前世界学前教育的发展已经从单纯重视智力开发转向全面人格的培养,尤其注重学龄前儿童社会性和情感的培养: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是构成人的整个心理不可分割的有机统一体。它们互相关联,相互影响。盲目地追求某项技能的培养,可能会导致学前儿童负担过重,形成对学习的厌烦情绪,阻碍其今后的发展。因此,早期教育一定要遵循儿童好动、活泼的性格,按照其心理发展的规律,从体、智、德、美诸方面打下全面的基础

7. 如何对儿童进行早期教育?

1、教育要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阶段性.例如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就指出,儿童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有不同的身心特点,教育要遵照儿童不同发展阶段的身心特点,在教育内容,教育方法要依据儿童的身心特点进行适当调整。
在教育、教学的要求、内容和方法上不能搞“一刀切”,不能把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混为一谈。同时,还要看到各年龄阶段之间的相互联系,不能人为地截然分开,要注意各阶段之间的“衔接”工作。

2、教育要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顺序性.儿童的发展总体来讲是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的,教育中要做到不“凌节而施”,教育就应当遵循儿童发展之自然。
人的身心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由量变到质变的连续不断的发展过程,因此,教育工作要做到循序渐进。
一切知识技能的传授、智力的发展、体质的增强、思想品德的培养,都要遵循由具体到抽象、由简到繁、由低到高的顺序,既不要“拔苗助长”、“陵节而施”,也不要压抑学生的发展、消极地迁就学生现有的发展水平。

3、教育还要照顾到儿童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不同的儿童的发展在总体一致的基础上又有各自的特殊性,同一儿童在发展的不同阶段也有不同的发展特点。

扩展资料:
在儿童教育时涉及如下的一些理论问题:
第一,关于遗传、环境和教育在儿童心理发展上的作用问题。在儿童心理发展上起决定作用的不是先天遗传,遗传只给儿童心理发展提供自然前提,但不能决定儿童心理的发展。在儿童心理发展上起决定作用的是环境和教育,而教育则起着主导作用。
第二,关于儿童心理发展的动力或内部矛盾问题。一切事物发展的动力或根本原因,不在于事物的外部,而在于事物的内部,即存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这在儿童心理发展上,也是一样。
第三,关于教育和儿童心理发展的关系问题。环境和教育对儿童的心理发展起决定作用,但并不是机械地决定儿童心理的发展,它必须通过儿童心理的内部原因来实现。
第四,关于儿童心理不断发展和发展阶段的关系问题。儿童心理一方面是不断发展的,但同时又是有阶段性的。只看到不断发展的一面,或只看到发展阶段的一面,都是不对的。
参考资料:
儿童心理发展-百度百科
中国儿童与青少年心理健康网
中国心理网

如何对儿童进行早期教育?

8. 如何对孩子进行早期教育

    一、怎样对孩子进行早期教育 
    从出生后至一岁前的宝宝,可以说每天都在成长,每个月都有不同的变化,现在很多父母也比较注重早教这个话题,早教这个词包含的内容比较广泛,在孩子一岁前,不同的月龄要采取不同的早教方法,这样才能达到早教想要的效果,对宝宝成长才更加有利,反之,如果早教方法不当,很可能会造成相反的效果,那么不同月龄婴儿早教方法有哪些不同之处呢?
     1、0—6个月:抚养环境最重要 
    在这个月龄阶段的宝宝时,重要的任务就是满足其生理需要,所以说这个阶段的宝宝创造安全稳定的抚养环境,同时也要关注宝宝的心理、智力发展。父母和宝宝之间要建立起安全与依恋的关系,父母要多观察宝宝,从宝宝的反应中寻找规律,比如宝宝哭闹、翻转等各类反应中读懂宝宝的需要;还需要帮助宝宝形成稳定的生活规律,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2、7—9个月:好奇心的初步萌发 
    7—9个月的宝宝很多已经会爬行,开始对外部事物表现出好奇的心理,从这个月龄起,父母就要开始对宝宝进行“认知、语言、运动、交往、艺术”这五项能力的培养。在宝宝学习爬行阶段,是促进宝宝大动作的发展关键期,为学习站立和行走打下基础,同时满足宝宝了探索外界事物的好奇心。这个月龄段父母可以对宝宝进行精细的手部动作训练。教宝宝学会认识自我、与人交往。
     3、10—12个月:探索精神进一步激发 
    宝宝的认知能力在这月龄段有了进一步的提高,这时可以给其选购一些漂亮、大小、形状不同的玩具,教宝宝理解大小、里外、因果等逻辑概念。这个阶段的宝宝开始学发双音节了。一岁以后宝宝就将进入语言能力的爆发期,所以在这个阶段父母要多和宝宝进行交流,为其语言的发展打好基础。
    作为父母,孩子的早教每一步成长都离不开父母的关爱和培养,孩子出生后无论父母多忙,都要给孩子提供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这个环境包括的'内容有很多:语言、性格、良好习惯等等,需要家长做一个用心的父母。
     二、早教的注意事项 
     1、5岁以下儿童不宜学钢琴 
    许多家长认为,孩子学钢琴越早越好。但专家建议,5岁以下的幼儿最好不要安排正式学习钢琴。
    因为此时的孩子骨骼、关节还未完全发育,骨关节、韧带和骨节囊都较松弛,过早练习钢琴或练习时间过长、用力过猛,都会影响这些部位的发育,严重都还可能使骨骺受损。而骨骺会直接关系到骨骼的生长,手指骨关节骨骺受损以后,可能导致手指长短、粗细发生变化,严重者握拳都会困难。
    此外,这个年龄段的幼儿,由于注意力不能十分集中,在练琴时会不自觉地扭曲身体,可能会造成脊柱侧弯、双肩高低不平衡、胸部左右不对称的情况。
     2、心智培养不能生硬灌输 
    数千年来人们也总把教育与“传道、授业、解惑”连在一起,认为教育就是上课,是大人讲、孩子听的说教和灌输。不少家庭陷入了早期教育的误区:
    例如重孩子参加各种培训班活动,忽视同龄人的游戏、自由交往和人际关系的融合;重智力开发,忽视性格培养;重知识传授,轻心理发育;单纯把希望寄托在幼儿园和学校,忽视家庭早教的极端重要性;只顾给孩子物质上的满足,缺乏丰富的精神生活和广泛兴趣的培养;一味的“血缘爱”、“溺爱”、“赏识”而毫不懂得“教育爱”和“双向爱”,还有人误以为早期教育是小学课程的下放和提前……这样就把早期教育的“经”念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