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有认沽又有认购的权证,认沽行权价高还是认购行权价高?

2024-05-06 16:49

1. 既有认沽又有认购的权证,认沽行权价高还是认购行权价高?

  这二者是无所谓行权价高价低的问题,认购是以约定的价格在行权时购入指定股票,如果不行权,权证就是废纸一张,同样认沽权认是行权是以指定价格卖出股票,不行权也是废纸一张。简单说(理论上)如果一只股票有认沽权证,预计这只股票到权证行权时股价会跌,那么你就可以买入认沽权证,反之买认购权证。
  根据买或卖的不同权利,可分为认购权证和认沽权证,又称为看涨权证和看跌权证,认购权证持有人有权按约定价格在特定期限内或到期日向发行人买入标的证券,认沽权证持有人则有权卖出标的证券。
  对于流通股股东来说,认购权证与认沽权证会有以下一些不同:
  第一,所持有“正股+权证”的组合的风险不同。由于认购权证和认沽权证对正股的敏感度不同,随着正股股价的上升,认购权证的价格上升,认沽权证的价格下跌。从“正股+权证”组合的敏感度来看,认购权证会加剧组合的系统风险,而认沽权证会对冲正股股价波动的部分风险。
  第二,对流通股股东的补偿不同。在正股股价下跌时,认沽权证的价格上涨,会对流通股股东的损失给予补偿,从而降低流通股股东的盈亏平衡点;而认购权证能让流通股股东在未来可能的业绩增长中分得一杯羹,但是,如果股价贴权,则在短期内不能给流通股股东多少补偿。
  第三,到期价值不同。由于目前股改方案中所包含的权证均以股票结算方式来交割,这将对权证的到期价值产生重大影响。对于认沽权证,如果在快到期时,权证为价内权证,即股价小于行权价,权证的持有者为了行权必然会买进正股,买盘压力有可能会使股价向行权价靠拢,从而使权证丧失价值;而对于认购权证,在快到期内,若为价内权证,持有者只需准备现金以便向大股东按行权价买进股票,而不会对流通A股的股价产生影响。只不过在行权后,市场上可流通的股票突然增加,投资者想尽快获利了结的话,正股遭遇短期抛压,股价必然又会下跌,从而使投资者遭受损失。

既有认沽又有认购的权证,认沽行权价高还是认购行权价高?

2. 股票中的认沽权证是什么?

认股权证,又称“认股证”或“权证”,其英文名称为Warrant,故在香港又俗译“窝轮”。
在证券市场上,Warrant是指一种具有到期日及行使价或其他执行条件的金融衍生工具。而根据美国证券交易所的定义,Warrant是指一种以约定的价格和时间(或在权证协议里列明的一系列期间内分别以相应价格)购买或者出售标的资产的期权。 

  广义上,认股权证通常是指由发行人所发行的附有特定条件的一种有价证券。从法律角度分析,认股权证本质上为一权利契约,投资人于支付权利金购得权证后,有权于某一特定期间或到期日,按约定的价格(行使价),认购或沽出一定数量的标的资产(如股票、股指、黄金、外汇或商品等)。权证的交易实属一种期权的买卖。与所有期权一样,权证持有人在支付权利金后获得的是一种权利,而非义务,行使与否由权证持有人自主决定;而权证的发行人在权证持有人按规定提出履约要求之时,负有提供履约的义务,不得拒绝。简言之,权证是一项权利:投资人可于约定的期间或到期日,以约定的价格(而不论该标的资产市价如何)认购或沽出权证的标的资产。

  认股权证通常既可由上市公司也可由专门的投资银行发行,权证所代表的权利包括对标的资产的买进(看涨)和卖出(看跌)两种期权。因此有时所称的认股证是广义的(即包括认购证和认沽证两种),但更多的则是仅仅指认购证;而在香港则往往是指备兑认股证。 

  值得指出的是,由于权证(特别是备兑权证)的期权性质,使得它与期权存在一种互斥性,这一点在香港和美国市场都有体现。在香港,个股期权于1995年推出后,成交量一直偏低,原因之一在于权证推出的时间较早,已经大量占有香港市场,另一方面也是由于期权本身的结构和操作都相对复杂,无法将权证的投资者吸引到期权这边。而在美国则正好相反,期权市场发展成熟,散户投资者占了期权市场成交量的一半以上,期权已成为美国投资者对冲风险和扩大收益的重要金融工具。这也是权证市场在美国不太发达的重要原因。

  认股权证是金融市场中公司法人融通资金的一项重要商品,已经有九十年以上的历史。随着时代的演进、管理法规与交易制度的日趋完备,认股权证交易目前在一些成熟资本市场已非常活跃。买卖认股权证的好处很多,其中包括:投资者只需付出买卖相关资产成本的一个百分比,即可从升市或跌市中取得获利机会;认股权证可提供杠杆式回报,与直接投资相关资产相比,认股权证提供的杠杆效应,在控制风险的前提下,让投资者有机会以较低成本争取较高回报;投资者可根据本身愿意承担的风险水平,选择价内权证、平价权证或价外权证;投资者可将潜在亏损限制于某一固定金额,也可随时在认股权证到期前将权证出售,以将亏损降至最低或获利回吐。
全称是股票认购权证,由上市公司发行,给予持有权证的投资者在未来某个时间或某一段时间以事先确认的价格

     认股权证是一个“权利”,但非责任。其赋予持有者在预定“到期日”,以预定“行使价”,购买或沽出“相关资产”(如股份、指数、商品、货币等)。

市场上有两种认股证,一般称为股本认股证及衍生认股证。

3. 权证?认购和认沽?

对于权证,可能很多投资者都不是很了解。其实,权证就是一个选择权。在约定的一个期限,投资者可以用一定的价格购买或卖出这个东西,但是事先要给一定的定金;如果到了这个期限,你觉得这笔买卖不划算,你也可以不行使这个权利,但定金不退还。具体来说,权证又分为认购权证和认沽权证。
认购权证表明投资者可以到一定的期限后按约定的价格购买股票。比如伊利股份的认购权证,表明投资者可以在今年的11月8号,以8元的价格购买1股伊利股份。认沽权证表明,投资者可以到一定的期限后按约定的价格卖出股票。比如,盐湖钾肥的认沽权证表明,投资者可以在本月25号,以每股15.10价格卖给证券公司。对于认购权证来说,正股不断上涨,其权证的价格也不断上涨;而对于认沽权证来说,却恰恰相反,正股不断上涨,其权证的价格不断下跌,以至成为负数。比如盐湖钾肥的认沽权证,今天的收盘价为5.40元,下周五就是最后一个交易日了,其正股盐湖钾肥的价格目前为48.48元,也就是说只有当盐湖钾肥股价在下周五前跌回到15.10元以下,这个认沽权证权证才是有价值的,如果投资者到时候行权每份权证将亏损30多元,当然投资者可以不行权,但是你要损失每份5.40元的定金。

权证?认购和认沽?

4. 权证股的认沽权证的偷天陷阱

步入牛市后,2007年“5·30”印花税事件却刺激认沽权证全面爆发,从此一发不可收拾。仅仅一只认沽权证一天的成交量就可达到数百亿元,其价格可以翻上几番。钾肥权证更是创造了一个不知真假的“义庄”形象和价外权证(价值为0)到期不归零的神话。钾肥认沽权证的嚣张让管理层震怒。随后,招行认沽权证上,游资和炒家开始体会到什么叫“魔高一尺道高一丈”。虽然创设备兑权证在国际上普遍存在,但上交所竟然破天荒地允许券商无限量创设同一个代码的权证,也就是无限量地增加了招行权证的供应量,以此来打击认沽权证的炒作。同时,深交所采用了组合拳,规定了各种临时停牌、限制炒作的条款。顿时,权证人气涣散。而最后一只认沽权证——南航权证又点燃了新战火,后者也成为了史上争议最大的权证,26家券商无限创设了123亿份南航JTP1,为他们赢得了超过200亿元的账面利润,直接的亏损人就是参与者,包括游资和散户。但也正是价值为零的废纸,迫使管理层为了平息广大散户的怨气而授意券商在其到期前全部注销创设筹码,回吐了约66亿元(该过程即拉高解套)。南航权证在2008年6月20日的退市宣告认沽权证暂别。迄今市场上只剩19个权证在交易,即使偶有波澜,也会在交易所临时停牌的措施下风光不再。现存的都是认购权证。除了钢钒权证,与他们的前辈一样的是,个个都是价外权证,也就是依旧保持了中国权证市场最醒目的——废纸本色。宝钢权证从上市那一刻起就没让管理层少操心,风险警示从上市那一刻起就没有停止过,这种警示在中国股市发展的10多年中其力度与幅度是前所未有的,管理层差不多已经到了月月讲、天天讲、时时讲的地步,好话丑话说尽,但炒作者还是置若罔闻,最后弄到“两败俱伤”。

5. 权证股的认沽权证的偷天陷阱

步入牛市后,2007年“5·30”印花税事件却刺激认沽权证全面爆发,从此一发不可收拾。仅仅一只认沽权证一天的成交量就可达到数百亿元,其价格可以翻上几番。钾肥权证更是创造了一个不知真假的“义庄”形象和价外权证(价值为0)到期不归零的神话。钾肥认沽权证的嚣张让管理层震怒。随后,招行认沽权证上,游资和炒家开始体会到什么叫“魔高一尺道高一丈”。虽然创设备兑权证在国际上普遍存在,但上交所竟然破天荒地允许券商无限量创设同一个代码的权证,也就是无限量地增加了招行权证的供应量,以此来打击认沽权证的炒作。同时,深交所采用了组合拳,规定了各种临时停牌、限制炒作的条款。顿时,权证人气涣散。而最后一只认沽权证——南航权证又点燃了新战火,后者也成为了史上争议最大的权证,26家券商无限创设了123亿份南航JTP1,为他们赢得了超过200亿元的账面利润,直接的亏损人就是参与者,包括游资和散户。但也正是价值为零的废纸,迫使管理层为了平息广大散户的怨气而授意券商在其到期前全部注销创设筹码,回吐了约66亿元(该过程即拉高解套)。南航权证在2008年6月20日的退市宣告认沽权证暂别。迄今市场上只剩19个权证在交易,即使偶有波澜,也会在交易所临时停牌的措施下风光不再。现存的都是认购权证。除了钢钒权证,与他们的前辈一样的是,个个都是价外权证,也就是依旧保持了中国权证市场最醒目的——废纸本色。宝钢权证从上市那一刻起就没让管理层少操心,风险警示从上市那一刻起就没有停止过,这种警示在中国股市发展的10多年中其力度与幅度是前所未有的,管理层差不多已经到了月月讲、天天讲、时时讲的地步,好话丑话说尽,但炒作者还是置若罔闻,最后弄到“两败俱伤”。

权证股的认沽权证的偷天陷阱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