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审计目标是什么

2024-05-19 14:31

1. 资产审计目标是什么

问题一:简答题,资产类项目有哪些审计目标  审计目标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总体合理性。它是指注册会计师须先根据他所掌握的有关被审计单位的全部信息,评价某账户余额的合理性。总体合理性测试的目的,在于帮助注册会计师评价账户余额中是否有重要错报。 
  2、真实性。即不夸张。由“存在与发生”的认定推论得出。 
  3、完整性。即不遗漏。由“完整性”的认定推论得出。 
  4、所有权。即所列金额确为被审计单位所拥有。由“权力和义务”的认定推论得出。 
  5、估价。所列金额均经正确估价和计量。由“估价或分摊”的认定推论得出。 
  6、截止,即接近资产负债表日的交易已记入恰当的期间。截止测试的目标是确定交易是否记入恰当的期间;由“估价或分摊”认定推论得出。 
  7、机械准确性。该目标所关心的是有关账表资料、数字、计算、加总及勾稽关系的正确性;由“估价或分摊”认定推论得出。 
  8、披露。恰当地反映了账户余额和相应的披露要求。由“表达与披露”的认定推论得出。 
  9、分类,即所列金额分类恰当,其目标在于确定每个项目和每个账户记录是否在财务报表中恰当列示。由“表达与披露”的认定推论得出 
  
   问题二:简答.固定资产的审计目标包括那些?  固定户产的审计目标 
  确定固定资产是否存在;确定固定资产是否归被审计单位所有;确定固定资产增减变动的记录是否完整;确定固定资产的计价是否恰当;确定固定资产的期末余额是否正确;确定固定资产在会计报表上的披露是否恰当。 
  
   问题三:固定资产审计的目的  (一)确定固定资产的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健全有效;(二)确定固定资产的实际存在和运行状况是否良好;(三)审查被审计单位对固定资产的所有权是否受留置权等限制;(四)审查固定资产的计价方法是否适当;(五)确定固定资产折旧政策和会计处理是否符合会计准则的规定,并与以前年度保持一致;(六)审查固定资产交易事项会计处理的适当性,固定资产及折旧在会计报表上披露的恰当性。 
  
   问题四:具体审计目标是什么,是怎么回事?  根据2015年度注册会计师教材《审计》的记载,具体审计目标是指注册会计师检查被审计单位提供的财务报表(主要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会计报表附注)所包含的每项认定是否真实。具体包括: 
  一、与所审计期间各类交易和事项相关的审计目标 
  1、发生。即检查这些交易是否真实发生。 
  2、完整性。即检查已经发生的交易是否被瞒报或漏报。 
  3、准确性。即检查真实发生的交易,是否按正确的金额反映。 
  4、截止。即检查本期的交易是否均在本期反映,本期所反映的交易是否包括了其他期间的。 
  5、分类。是否按正确的方式对各类交易分类反映,如固定资产出售收入是否被列为主营业务收入等。 
  二、与期末账户余额相关的审计目标 
  1、存在。即检查已经列报的资产、负债是否真实存在。 
  2、权利和义务。即检查所列报的资产是否所有权归被审计单位,负责是否为被审计单位的义务。 
  3、完整性。即是否存在瞒报、漏报资产或负债的情况。 
  4、计价和分摊。即检查真实存在的资产或负债,金额是否正确,是否正确摊销。 
  三、与列报和批露相关的审计目标 
  1、发生以及权利和义务。检查批露的内容是否真实发生且与被审计单位有关。 
  2、完整性。检查应当批露的是否均已批露。 
  3、分类和可理解性。检查批露的内容是否正确分类,表述是否清楚。 
  4、准确性和计价。检查批露的内容措辞是否准确、金额是否恰当。 
  
   问题五:审计总目标是什么?  一、审计总目标是指对被审计单位财政财务收支活动的正确性、公允性、合理性、真实性、合法性、合规性、有效性、一贯性进行评价、审查。 
  二、审计总目标的演变: 
  1、详细审计阶段 
  在详细审计阶段,注册会计师通过对被审计单位一定时期内会计记录的逐笔审查,判定有无技术错误和舞弊行为。查错防弊是此阶段主要的审计目标。 
  2、资产负债表审计阶段 
  在资产负债表审计阶段,注册会计师通过对被审计单位一定时期内资产负债表所有项目余额的真实性、可靠性进行审查,判断其财务状况和偿债能力。在此阶段,审计目标是对历史财务信息进行鉴证,查错防弊这一目标依然存在,但已退居第二位,审计主要职能从防护性发展为公正性。 
  3、财务报表审计阶段 
  在财务报表审计阶段,注册会计师判定被审计单位一定时期内的财务报表是否公允地反映其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以及现金流量,并在出具审计报告的同时,提出改进经营管理的意见。在此阶段,审计由静态审计发展到动态审计,并且增加了“管理审计”的内容(包括经营审计、效益审计、效果审计)。审计目标不再局限于查错防弊和为社会提供公证,而是向管理领域有所深入和发展。此阶段的审计丁作已比较有规律,且形成了一套较完整的理论和方法。 
  
   问题六:审计目标(资产负债表目标和利润表相关目标)  注册会计师确定管理层(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报表中的认定是否恰当!是:无重大错报 否:重大错报! 
  
   问题七:根据五大认定说出固定资产的审计目标。 100分 ①确定固定资产是否存在; 
  ②确定固定资产是否归被叮计单位所有; 
  ③确定固定资产及其累计折旧增减变动的记录是否完整; 
  ④确定固定资产的计价和折旧政策是否恰当; 
  ⑤确定固定资产及其累计折旧的年末余额是否正确; 
  ⑥确定固定资产及其累计折旧在会计报表上的披露是否恰当。 
  
   问题八:企业财务审计的资产审计  资产审计是指对企业流动资产、长期投资、固定资产、在建工程、无形资产、递延资产和其他资产所进行的审计。其具体审计目标: 指记入有关账簿及会计报表的资产业务发生和账务处理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以及《企业会计准则》和相关会计制度、财务制度的规定。 
  
   问题九:损益表审计的主要目标是什么  1、收入或工程结算是否真实,也没有虚报、漏报、重报现象,导致本期利润不实; 
  2、检查本期成本是否真实,也没有虚报、漏报、重报现象,导致本期利润不实; 
  3、检查应交税金是否否真,也没有虚报、漏报、重报现象,导致本期利润不实; 
  
   问题十:目标公司的目标公司的审计[1]  l.降低风险,利于决策。公司并购是一种风险很高的投资活动,其风险主要包括:磨合风险、融资风险、财务风险、退出风险等。通过并购前的审计可以掌握目标公司的总体状况,比如其行业特点、发展前景、资产性质及数额、财务实力、营销渠道等。从而做出是否并购的决策,也能为公司并购方式的确定提供依据。如果其他条件具备且资金充足,可进行现金收购,如果资金较为紧张则可采用换股并购的方式,这样,可以适当降低财务风险和融资风险。2.协助定价,减少盲目。对目标公司价值估计的方法多种多样,但无论是那种方法,其估算基础都是目标公司的资产、收益状况,市场份额,发展前景等。并购审计对目标公司的资产价值和经营成果进行详细审计、鉴定、估算和评价,为公司的收购定价提供可靠依据,从而保证了并购双方的利益。3.完善协议,杜绝纠纷。并购的关键步骤之一是双方签署合并协议,即并购双方就公司合并的有关事项达成一致的书面意见。合并协议的内容不能违反法律、法规及其他有关规章的规定,否则协议无效,所以,双方都应在其合法性方面引起关注。在实务操作中,许多重要事项诸如换股比例、生效条件以及其他重要事项均须在协议中规定得明白。准确。否则,事后有纠纷更难处理。通过对合并协议的审计,能够由专业人员对其进一步核实、完善,杜绝事后纠纷。 对目标公司的并购审计与其他审计的不同,主要是:1.审计的范围广。目标公司选定后,并购方对目标公司信息的需求是多方面的。并购审计要求对目标公司多方面信息的真实性、合法性、公正性进行审查,包括对目标公司内外部环境的考察、财务报表的鉴证、企业并购协议的审计以及目标企业资产评估过程及结果的审计等。这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审计,不同于一般的财务审计、效益审计。2.审计方法复杂多样。并购审计除传统审计常用的审阅、函询、观察、调整、计算、复核等方法外,还要运用效益考评和鉴定评估方法,如审查兼并决策时要用到投资回收期法、追加投资回收期法、净现值法、现值指数法、内含报酬率法;审查目标公司各方面能力时要用到盈利能力、营运能力、偿债能力、社会贡献能力等综合的指标分析法;审查资产评估时要用到清算价格法、现行市价法、收益现值法、重置成本法等。 1.对目标公司总体状况的调查审计。主要指对目标公司产业方面的审查。如果是同业的横向兼并或相关产业的纵向兼并,目标公司从事的是收购方所熟知的领域,对它的审查相对简单。如果属于混合性兼并,目标公司所处行业并非收购方所熟悉的,那么,对该行业的前途及目标公司的竞争地位需要进行详尽的了解和分析,比如 *** 对本行业的管制程度与趋势、目标公司的市场占有率、加入WTO对此行业的影响、目标公司的专利及商标状况等。除此以外,还应分析导致共购成功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2.对目标公司财务状况的审计。审计的内容与方法类似日常的财务报表审计,只是重点放在确定目标公司的资产总额、负债总额、净资产价值、盈利能力及现金流状况上。要分析其固定资产和流动资产的比例、经营性资产和非经营性资产的比例、固定资产的使用情况和目前的市场价值;揭示其长期负债和流动负债的金额以及偿还能力;初步估算其帐面资产净值及其市场价值,为下一步资产评估结果的审计做准备。3.对人力资源与劳资关系的审计。在并购之前,要充分了解目标公司管理、技术等主要人力资源的素质及配备,做到心中有数。收购方不仅要考虑并购后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问题,还要考虑诸如人员安置等影响社会稳定的因素。如有多少人员可以削减,多少离退人员的工资需要负担,都是并购后要面临的问题。4.对目标公司制度条款的审计。目标公司的组织、章程及招股说明书中各项条款应加以审查。......>>

资产审计目标是什么

2. 资产审计的资产审计的目标

1.真实性:指记录在有关帐簿及会计报表的资产真实存在。2.完整性:指所有发生的资产业务全部记入有关帐簿及会计报表中,没有帐外资产。3.所有权:指记入有关帐簿及会计报表资产的所有权归企业所拥有,没有不具产权资产的列报。4.计价:指所记录资产计价正确,没有高估冒算各项资产价格。5.分类:指所记录资产分类正确,遵照相关财务会计制度规定和标准,将资产分门别类地计入相应的会计科目,没有混淆不同标准的资产。6.截止日:指资产业务记录于正确的会计期间,没有提前或延迟记帐而人为调整资产余额。7.帐务正确性:指资产业务会计处理是正确的。8.揭示充分性:指在会计报表中充分表达和揭示了按规定应该予以揭示的信息。9.合法性:指记入有关帐簿及会计报表的资产业务发生和帐务处理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以及《企业会计准则》和相关会计制度、财务制度的规定。

3. 审计的目标具体有哪些?

  一、审计的总目标:

  一是对财务报表整体是否不存在由于舞弊或错误导致的重大错报获取合理保证,使得注册会计师能够对财务报表是否在所有重大方面按照适用的财务报告编制基础编制发表审计意见;

  二是按照审计准则的规定,根据审计结果对财务报表出具审计报告,并与管理层和治理层沟通。
  二、总体审计目标和具体审计目标的关系:
  总体审计目标:是指实施审计要实现的最终目的。
  具体审计目标:是总体审计目标的细化,是针对审计项目具体内容所确定的审计目的。
  三、管理层认定与具体审计目标之间的关系:
  (一)、交易和事项
  1.发生:记录的交易或事项已发生,且与被审计单位有关
  目标:确认已记录的交易是真实的
  2.完整性:所有应当记录的交易和事项均已记录
  目标:确认已发生的交易确实已经记录
  3.准确性:与交易和事项有关的金额及其他数据已恰当记录
  目标:确认已记录的交易是按正确金额反映的
  4.截止:交易和事项已记录于正确的会计期间
  目标:确认接近于资产负债表日的交易记录于恰当的期间
  5.分类:交易和事项已记录于恰当的账户
  目标:确认被审计单位记录的交易经过适当分类
  (二)、期末账户余额
  1.存在:记录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是存在的
  目标:确认记录的金额确实存在
  2.权利和义务:记录的资产由被审计单位拥有或控制,记录的负债是被审计单位应当履行的偿还义务
  目标:确认资产归属于被审计单位,负债属于被审计单位的义务
  3.完整性:所有应当记录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均已记录
  目标:确认已存在的金额均已记录
  4.计价和分摊: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以恰当的金额包括在财务报表中,与之相关的计价或分摊调整已恰当记录
  目标: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以恰当的金额包括在财务报表中,与之相关的计价或分摊调整已恰当记录
  (三)、列报和披露
  1.发生以及权利和义务:披露的交易、事项和其他情况已发生,且与被审计单位有关
  目标:确认发生的交易、事项,或与被审计单位有关的交易和事项均包括在了财务报表中
  2.完整性:所有应当包括在财务报表中的披露均已包括
  目标:确认应当披露的事项均包括在了财务报表中
  3.分类和可理解性:财务信息已被恰当的列报和描述,且披露内容表述清楚
  目标:财务信息已被恰当地列报和描述,且披露内容表述清楚
  4.准确性和计价:财务信息和其他信息已公允披露,且金额恰当
  目标:财务信息和其他信息已公允披露,且金额恰当

审计的目标具体有哪些?

4. 审计目标有哪些

审计目标可分为审计总体目标和审计具体目标两个层次。审计目标是指审计人员通过审计活动所期望达到的目的和要求,它是指导审计工作的指南。审计目标可分为审计总体目标和审计具体目标两个层次。审计总体目标就是被评价的受托经济责任的履行情况。从历史的发展看,审计总体目标为了适应审计委托人审计目的的需要,是在不断变化和扩展的。审计具体目标是审计总体目标的进一步具体化。为了达到审计总体目标,审计人员必须审查会计报表的各个项目及有关资料,获取必要的审计证据。

5. 一般审计目标包括哪些

一般审计目标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总体合理性。它是指注册会计师须先根据他所掌握的有关被审计单位的全部信息,
评价某账户余额的合理性。总体合理性测试的目的,在于帮助注册会计师评价账户余额中是
否有重要错报。 
 
2、真实性。即不夸张。由“存在与发生”的认定推论得出。
 
3、完整性。即不遗漏。由“完整性”的认定推论得出。
 
4、所有权。即所列金额确为被审计单位所拥有。由“权力和义务”的认定推论得出。
 
 
5、估价。所列金额均经正确估价和计量。由“估价或分摊”的认定推论得出。 
 
6、截止,即接近资产负债表日的交易已记入恰当的期间。截止测试的目标是确定交易
是否记入恰当的期间;由“估价或分摊”认定推论得出。
 
7、机械准确性。该目标所关心的是有关账表资料、数字、计算、加总及勾稽关系的正
确性;由“估价或分摊”认定推论得出。 
 
8、披露。恰当地反映了账户余额和相应的披露要求。由“表达与披露”的认定推论得
出。
  
9、分类,即所列金额分类恰当,其目标在于确定每个项目和每个账户记录是否在财务
报表中恰当列示。由“表达与披露”的认定推论得出。

一般审计目标包括哪些

6. 审计的具体目标有哪些

审计具体目标有一般审计目标和个别审计目标。
一般审计目标是进行所有项目审计均须达到的目标,个别审计目标是在一般审计目标的基础上,按照每个审计项目分别确立的目标。
审计的总目标:
一是对财务报表整体是否不存在由于舞弊或错误导致的重大错报获取合理保证,使得注册会计师能够对财务报表是否在所有重大方面按照适用的财务报告编制基础编制发表审计意见。二是按照审计准则的规定,根据审计结果对财务报表出具审计报告,并与管理层和治理层沟通。

审计具体目标的内容:
1、审计具体目标:
审计具体目标是审计总目标的具体化。包括一般审计目标和个别审计目标。一般审计目标是进行所有项目审计均须达到的目标.个别审计目标是在一般审计目标的基础上,按照每个审计项目分别确立的目标。
2、一般审计目标与管理层财务报表认定的关系:
管理层财务报表认定:存在或发生、完整性、权利和义务、计价和分配、反映和披露。财务报表一般审计目标。
包括:总体合理性、真实性、完整性、权利和义务、计价正确性、截止期正确性、过帐和汇总正确性、分类正确性、披露正确性、合法性。

7. 审计目标包括哪些内容

问题一:审计实务中,具体审计目标包括哪些内容  审计具体目标是审计总体目标的具体化,根据具体化的不同程度,又分为一般审计目标和项目审计目标两个层次。 审计具体目标的内容 1.审计具体目标 审计具体目标是审计总目标的具体化。 包括一般审计目标和个别审计目标。 一般审计目标是进行所有项目... 
  
   问题二:审计总目标是什么  审计目标一般是指审计的总目标,它是审计目的的具体化。审计目的是对受托人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进行审计,而受托责任包括行为责任和报告责任,那么,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就包括行为的合法性、合理性、效益性和报告的合法性、公允性。不同的审计组织对受托人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的审查,其侧重点有所不同,如民间审计组织侧重于对受托人行为的合法性和财务报告的合法性、公允性进行审计,即进行会计报表审计(也称一般目的审计),同时还进行验资、工程预决算审计、离任审计等(也称特殊目的审计)。内部审计组织由于了解本单位的内部情况,并且其独立性和权威性不如外部审计,所以,侧重于对受托人行为的合理性、效益性进行审计,即进行经济效益审计。而国家审计机构由于兼具内部审计和外部审计的双重特性,因此,其审计的内容既包括会计报表审计,也包括经济效益审计。由此可见,审计按照审计主体和审计内容可划分为不同的类别。当然,不同类别的审计,其审计目标也是不同的。以民间审计组织所进行的会计报表审计为例,它的审计目的是审计受托人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即审计被审单位管理当局在一定期间内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情况,而这些情况最终体现于被审单位管理当局所出具的会计报表上面。那么,只要对这些会计报表的真实性、合法性、公允性进行审计,就可以验证其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情况,因此,对会计报表的合法性、公允性进行的审计就是会计报表审计的审计目标。此时,会计报表审计的目的已经具体化为审计会计报表的合法性、公允性这一审计的总体目标。可见,不同类别的审计,其具体的审计目的是不相同的,这些不同的审计目的都可以具体化为不同的审计目标。因此说,审计目标是审计目的的具体体现,不同类别的审计有不同的审计目标。这里还有几点需要说明: 
  (1)对会计报表的合法性进行的审计,本来就应包括对其会计处理是否遵循一贯性原则所进行的审计,并且在特定的条件下,被审单位的会计处理是可以违背一贯性原则的,只有这样,才能更公允的反映其实际情况。如果被审单位的经营情况发生了变化,就应当选用更恰当的会计处理方法,这种一贯性的例外事项是合理的,审计人员是认可的,可以发表肯定意见(或称无保留意见),只是应增加对这种会计处理方法改变的原因和影响的充分说明。因此,会计报表审计的审计目标就不应包括对一贯性进行的审计,而只应表述为对会计报表的合法性、公允性进行审计。 
  (2)对会计报表的审计本来就包括对其合法性、合规性进行的审计,因此,不应再将合规性审计单独作为一个审计类别,而应根据近年审计目标的发展,将错弊审计单独作为一个审计类别。 
  (3)经济效益审计从内容上就包括业务经营审计和管理审计,因此,用经济效益审计作为审计类别,比用经营审计或管理审计作为审计类别更恰当。当然,我们还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对审计做出不同的分类。但是,不管怎样分类,不同类别的审计,总会有不同的审计目标。同时,我们也应当明白,审计目标是受审计环境的影响和制约的, 审计环境发生了改变,审计目标也会相应发生变化。以会计报表审计的审计目标的变化为例:在详细审计阶段,审计的目标是查错防弊;在资产负债表审计阶段,审计的目标是审查资产负债表的真实性、可靠性,以判断被审单位的财务状况和偿债能力,查错防弊居于第二位;在会计报表审计阶段,审计的目标是审查会计报表的合法性和公允性,以判断被审单位在所有重大方面是否公允反映了其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并能发现会计报表中存在的重大差错和舞弊(不包括串通舞弊)。 
  另外,审计目标的确定,还应考虑社会公众对审计的期望、审计技术等审计本身的局限性以......>> 
  
   问题三:审计目标与审计范围包括哪些内容  文字太多了,我先给你接了一个图片,从上图,你可以清楚地知道审计目标包括哪些,整体的逻辑架构是什么,你若是还是不是很明了可以给我回复,我给你发一下文档,都是为了CPA而战啊!亲加油哈! 
  
   问题四:注册会计师的具体审计目标包括哪些  文字太多了,我先给你接了一个图片,从上图,你可以清楚地知道审计目标包括哪些,整体的逻辑架构是什么,你若是还是不是很明了可以给我回复,我给你发一下文档,都是为了CPA而战啊!亲加油哈! 
  
   问题五:审计目标是什么?  审计目标是指在一定的历史环境下,审计主体通过审计实践活动所期望达到的境地或最终结果。 
  审计总目标: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101号――财务报表审计的目标和一般原则》规定,财务报表审计的总目标是注册会计师通过执行审计工作,对财务报表的下列方面发表审计意见: 
  (1)财务报表是否按照适用的会计准则和相关会计制度的规定编制; 
  (2)财务报表是否在所有重大方面公允反映被审计单位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 
  
   问题六:什么是审计总目标?  论现代审计总目标 
  审计具体目标是审计总目标的进一步具体化,它包括一般审计目标和项目审计目标。一般审计目标是进行所有项目审计均必须达到的目标,项目审计目标则是按每个项目分别确定的目标。在审计实务中,一般审计目标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总体合理性。它是指注册会计师须先根据他所掌握的有关被审计单位的全部信息,评价某账户余额的合理性。总体合理性测试的目的,在于帮助注册会计师评价账户余额中是否有重要错报。2.真实性。即不夸张。由存在与发生的认定推论得出。3.完整性。即不遗漏。由完整性的认定推论得出。4.所有权。即所列金额确为被审计单位所拥有。由权力和义务的认定推论得出。5.估价。所列金额均经正确估价和计量。由估价或分摊的认定推论得出。6.截止,即接近资产负债表日的交易已记入恰当的期间。截止测试的目标是确定交易是否记入恰当的期间;由估价或分摊认定推论得出。7.机械准确性。该目标所关心的是有关账表资料、数字、计算、加总及勾稽关系的正确性;由估价或分摊认定推论得出。8.披露。恰当地反映了账户余额和相应的披露要求。由表达与披露的认定推论得出。9.分类,即所列金额分类恰当,其目标在于确定每个项目和每个账户记录是否在财务报表中恰当列示。由表达与披露的认定推论得出。 
  基于企业社会责任对审计目标的思考 
  随着企业社会责任理论的发展与完善,社会责任的范畴也越来越广,不仅包括维护雇员利益、消费者利益、债权人利益、中小投资者利益和当地社区利益,还包括保护环境、维护社会弱势群体利益以及整个社会公共利益等内容。那么,企业社会责任范畴的扩大对审计目标是否有影响,审计目标和内容又有哪些新的变化呢?一、基于企业社会责任观的审计目标的内涵目前,理论界关于审计目标的研究较多,实务中各国对审计目标的表述不尽相同。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公布的第一号《审计准则说明书》将财务报告审计的总体目标表述如下:独立审计师对财务报告实施一般检查的目标是对财务报告的编制是否符合公认会计原则,是否公允地反映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动状况表达意见。国际审计准则规定,财务报告审计的目的在于审计人员对财务报告编制中所确认的会计政策结构表示意见。石爱中和胡继荣教授在《审计研究》中指出:所谓审计目标,是指在一定的政治经济条件下,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实施审计行为所期望达到的理想境地或获得的最终结果。笔者认为,审计目标是在特定的环境下,人们通过审计实践活动所期望达到的根本目的,它是随审计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变化的。审计目标的确定,除受审计对象的制约 
  确立审计总目标应注意的三个方面 
  审计总目标的确立,主要受审计对象的制约,同时也和审计的本质属性与职能及委托人的具体要求密切相关。审计对象是指审计的主体,通常概括为被审计单位的经济活动。审计对象是一个历史范畴,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而发生变化,从而影响到审计总目标的确立。另外,独立审计所处的 
  谈我国国家审计总目标的定位 
  国家审计总目标是国家审计机关在一定历史环境下履行审计监督职责,开展审计活动所要达到的境地或最终结果。它是国家审计目的在不同历史阶段的具体化。本文试就现阶段我国国家审计总目标的定位作粗浅探讨。根据《审计法》规定,我国国家审计的总目标是监督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真实性着重解决财政财务收支活动是否确实存在,有关资料记录是否客观、全面、准确;合法性着重解决财政财务收支活动是否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有关资料编报是否符合财务通则、会计准则及有关制度规定;效益性着重解决财政财务收支活动是否经济......>> 
  
   问题七:具体审计目标是什么,是怎么回事?  根据2015年度注册会计师教材《审计》的记载,具体审计目标是指注册会计师检查被审计单位提供的财务报表(主要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会计报表附注)所包含的每项认定是否真实。具体包括: 
  一、与所审计期间各类交易和事项相关的审计目标 
  1、发生。即检查这些交易是否真实发生。 
  2、完整性。即检查已经发生的交易是否被瞒报或漏报。 
  3、准确性。即检查真实发生的交易,是否按正确的金额反映。 
  4、截止。即检查本期的交易是否均在本期反映,本期所反映的交易是否包括了其他期间的。 
  5、分类。是否按正确的方式对各类交易分类反映,如固定资产出售收入是否被列为主营业务收入等。 
  二、与期末账户余额相关的审计目标 
  1、存在。即检查已经列报的资产、负债是否真实存在。 
  2、权利和义务。即检查所列报的资产是否所有权归被审计单位,负责是否为被审计单位的义务。 
  3、完整性。即是否存在瞒报、漏报资产或负债的情况。 
  4、计价和分摊。即检查真实存在的资产或负债,金额是否正确,是否正确摊销。 
  三、与列报和批露相关的审计目标 
  1、发生以及权利和义务。检查批露的内容是否真实发生且与被审计单位有关。 
  2、完整性。检查应当批露的是否均已批露。 
  3、分类和可理解性。检查批露的内容是否正确分类,表述是否清楚。 
  4、准确性和计价。检查批露的内容措辞是否准确、金额是否恰当。 
  
   问题八:简答题,资产类项目有哪些审计目标  审计目标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总体合理性。它是指注册会计师须先根据他所掌握的有关被审计单位的全部信息,评价某账户余额的合理性。总体合理性测试的目的,在于帮助注册会计师评价账户余额中是否有重要错报。 
  2、真实性。即不夸张。由“存在与发生”的认定推论得出。 
  3、完整性。即不遗漏。由“完整性”的认定推论得出。 
  4、所有权。即所列金额确为被审计单位所拥有。由“权力和义务”的认定推论得出。 
  5、估价。所列金额均经正确估价和计量。由“估价或分摊”的认定推论得出。 
  6、截止,即接近资产负债表日的交易已记入恰当的期间。截止测试的目标是确定交易是否记入恰当的期间;由“估价或分摊”认定推论得出。 
  7、机械准确性。该目标所关心的是有关账表资料、数字、计算、加总及勾稽关系的正确性;由“估价或分摊”认定推论得出。 
  8、披露。恰当地反映了账户余额和相应的披露要求。由“表达与披露”的认定推论得出。 
  9、分类,即所列金额分类恰当,其目标在于确定每个项目和每个账户记录是否在财务报表中恰当列示。由“表达与披露”的认定推论得出 
  
   问题九:审计的基本理论包括哪些内容  审计是由国家授权或接受委托的专职机构和人员,依照国家法规、审计准则和会计理论,运用专门的方法,对被审计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经营管理活动及其相关资料的真实性、正确性、合规性、合法性、效益性进行审查和监督,评价经济责任,鉴证经济业务,用以维护财经法纪、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一项独立性的经济监督活动。 
  
   问题十:具体审计目标是什么?  审计具体目标的定义: 
  审计具体目标是审计总体目标的具体化,根据具体化的不同程度,又分为 一般审计目标和 项目审计目标两个层次。 
  审计具体目标的内容:包括一般审计目标和个别审计目标。 
  一般审计目标是进行所有项目审计均须达到的目标. 
  个别审计目标是在一般审计目标的基础上,按照每个 审计项目分别确立的目标。 
  审计具体目标的作用: 
  注册会计师了解了认定,就很容易确定每个项目的具体审计目标,并以此作为评估 重大错报风险以及设计和实施 进一步审计程序的基础。

审计目标包括哪些内容

8. 国有资产审计的目标

      审计署十二五规划确立了审计以维护国有资产安全,促进国有企业科学发展为目标,强调要坚持“强化管理、推动改革、维护安全、促进发展”的审计思路。审计作为国家经济监督的重要部门,要敢于担当,认真履行经济卫士的义务,承担起维护国有资产安全的责任。
          以合规性、效益性为目标,强化企业重大投资项目审计。 
         对外投资是企业优化资金,发挥企业效益的一项举措,但是如果企业领导人不作充分的市场调查和科学论证,不进行可行性分析,盲目决策,甚至借对外投资转移国有资产,势必导致国有资产流失,必须加强对企业重大投资项目、资金使用、资源利用等相关权力和责任的监督。概括的讲,企业对外投资包括:投资股票、期货,联营,举办第三产业等,审计人员审查重大投资项目时,除在关注立项审批的程序是否合法、完善,项目可行性报告是否真实、科学,项目的管理是否建立健全等问题外,要重点关注对外投资的效益,采取数据分析,运用一些经济指标比如投资利润率、净资产收益率、投资回收期等进行计算;运用趋势分析法、风险分析法等方法进行审计分析,按照国家法律与行业标准,采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判断,以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为导向评价企业对外投资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
          以合法性、效果性为目标,强化对企业资本运营审计。 
         资本运营是企业以优化产业结构,盘活国有资产,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为目的,进行的.一种资产经营方式,然而,现阶段企业盲目、无效益资产的重组导致这项工作成为国有资产流失的一个重要环节。审计过程中,审计人员需把握企业资本运作中的资产评估、资产处置等关键环节,首先重点关注企业资本运作事项本身是否符合国有资产管理法等规定;其次要关注资本运作程序是否合规,是否经过股东大会、国资委等部门审核、批准;第三要关注资产评估是否公允、准确;同时对企业进行资本运营后的营运能力,社会贡献力的分析评价也是审计不可缺少的内容。
          以真实性、公允性为目标,强化关联方交易审计。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国有企业规模、组织形式和治理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许多企业通过收购兼并、参股、控股、重组等形式成长为企业集团, 集团公司一方面可以通过利用关联方交易优化内部资源配置、提高资产盈利的能力,降低交易成本,提高资金营运效率;但是,另一方面,受利益的驱动,一些公司利用关联交易来调节利润或者进行资产利益的转移,造成国有资产流失。总的来说,企业的关联交易大致可分为:产品购销、劳务提供、内部融资、资产置换、提供担保等。无论是哪种关联交易,审计人员都要重点关注资金流向,作深入细致地延伸。在关联企业产品购销方面,审计人员要关注交易价格是否正常,是否存在销售后短期内回购,是否存在低价出售给无需经手的中间企业,交易价款是否支付等,防止企业利用关联方交易,虚增收入利润或转移资产;关联企业劳务提供是企业经济活动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包括营销策划、工程代理、维修、广告宣传等,审计人员要关注劳务合同的签订是否公允,费用的给付是否符合市场规律,财务核算是否合规等;在资金通融方面,审计人员要将关联方拆借资金利率与市场同期利率进行比较,关注财务费用的核算,对借款企业的偿债能力进行分析,防止企业转嫁风险;在资产置换方面,审计人员要重点关注资产置换的是否平等,置换收益是否体现,防止借置换之机,转移国有资产。由于企业集团相关联的经济业务不同于正常的营业关系,利用关联方交易达到非法目的往往隐藏很深,审计人员应提高职业警惕,通过严谨细致的工作,规避审计风险。
          以合规性、完整性为目标,强化企业对外担保、对外借款的审计。 
         在企业发展壮大过程中,资金的保障是企业得以持续经营的前提条件,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贷款的增加,对外担保被广泛企业采用,如母公司为子公司担保、子公司互保即关联方担保,对外部企业担保等,企业间短期借款也成为一种融资方式,但是如果融资方到期不能偿还债务,必然给另一方带来风险。企业担保和借款分为对外担保和借款和关联方担保和借款两大类,审计过程中,审计人员要重点关注企业外部担保及借款情况,审查对外担保的内部控制制度是否符合相关法律法规、是否得到有效执行,担保事项是否在财务报告中进行了信息披露,同时被担保方的财务状况、信用程度、近几年盈利情况、偿债能力等也是不可缺少的关注内容;关联方担保及借款则要关注其贷款利率是否符合国家规定,有无抬高或压低现象,相关的财务核算是否符合会计准则的要求,财务费用的核算是否准确、利息收入是否得以真实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