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

2024-05-13 02:02

1.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

利息调整在借方表示你为取得该笔资产所付出的价格高于该笔资产的票面票面价值。贷方则相反。
举例:
A公司2008年1月1日购得B公司新发行5年期债券,债券票面金额100万,票面年利率9%。如果A公司的购买价格95万,相关费用1万。
借:持有至到期投资--B公司(成本)
100
贷:银行存款
96
持有至到期投资--B公司(利息调整)
4
如果购买价格105万,相关费用1万
借:持有至到期投资--B公司(成本)
100
持有至到期投资--B公司
(利息调整)
6
贷:银行存款
106
实质上就是对持有至到期投资在票面价格的基础上以你为取得该笔资产所支付的资产的公允价值为该笔投资实际价值的一个调整。
利息调整在借方的,对B公司来说就是折价发行,贷方就是溢价发行。以前的准则叫做溢折价。现在更改为利息调整。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

2. 判断题:持有至到期投资在持有期间应该按照实际利率法确认利息收入,记入投资收益。

正确的。
借:应收利息(票面金额*票面利率)
   贷:投资收益(摊余成本*实际利息)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或者借)

3. 持有至到期投资的初始确认金额高于其面值的情况下,在持有期间按实际利率法确认的各期利息收入金额()

入账价值高于面值,那债券就是溢价发行,必定是因为发行方发行债券的票面利率比实际利率要高,收益的利息多,所以才溢价的。也就是说  应收利息要比实际投资收益要多,就是这个样子 借 应收利息 贷 投资收益 贷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实际利率法确认的利息收入就是摊余成本*实际利率,就是投资收益。比如说1000块的债券,买1500 ,票面利率是10%,实际利率设它为r,那期初摊余成本就是1500,实际利率收入是1500*r,小于现金流入100,那本期期末摊余成本=期初摊余成本+实际利息收入-现金流入,肯定小于1500,这样一来,第二年的期初摊余成本就变小了,假设变成了1400,那实际利息收入就是1400*r,现金流入不变,这样一来,第二年的期末摊余成本就更小了,这样五年一直摊销到1000,实际利息流入逐年减少。所以选D

持有至到期投资的初始确认金额高于其面值的情况下,在持有期间按实际利率法确认的各期利息收入金额()

4. 简答题:持有至到期投资产生的利息调整包括哪些内容?要详细的谢谢大家

你好,
很高兴为你回答问题!

解析:
持有至到期投资中产生的利息调整金额,一股情况下是由以下两部分内容组成:1、债券的面值与实际购入价格之间的差额,即为溢价和折价。2、交易过程中发生的交易费用。
 

如果还有疑问,可通过“hi”继续向我提问!!!

5. 持有至到期投资产生的利息调整包括哪些内容?

对“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的理解及核算过程用一个例子来说明问题:
例如:用2089元买入面值为2000元的5年期的债券作为持有至到期投资,票面的年利率为5%,实际的内含的年利率为4%。具体的核算过程如下:
解析题面,由于我们高于面值买入,比面值多付了89元,但是当债券到期时,人家只给你会还你面值的部分2000本金,并不会给你2089元。这超出的89元,就是包含在你所收到的各项利息中的,也就是你所收到的真正的利息收入并非全是你投资的收益,这里面还包含有你多付出应该收回的部分,这部分就是利息调整部分,它要在各期中分别收回。也就是到期时,要将这89元都要收回才行。
我们在分步解析吧:购买时的分录:
借: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     2000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     89
贷:银行存款                   2089
上述分录中的“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面值)”和“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就是多出的部分),这两部分一起构成持有至到期投资的入账价值,到期后能收回的本金是面值部分2000元,而多付出的“利息调整”部分,必须在持有期间内得到补偿或收回,补偿或收回的方法,那就是只有在利息收入中得到补偿。那这样一来,人家按期付给的利息是票面利息。而到我们这里还要补偿或收回多付出的“利息调整”部分,所以我们的实际的利息收入(“投资收益”)=应予收到的票面利息—补偿或收回的“利息调整”。所以,在到期末应收利息时,就有以下分录:
借:应收利息     100    (2000×5%)
贷: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   16.44 (100—83.56)
投资收益           83.56 (2089×4%)
上述分录中“应收利息”就是票面利息,“投资收益”就是我们实际的投资应得到的真实的回报,二者的差额就是我们多付的“利息调整”部分的补偿或收回。
至此我们已收回本金16.44,致使我们的投资本金2089元减小成了2072.56元了,我们这里的本金也称“摊余成本”,
下一期我们计算实际的利息收入(投资收益)时,将以“摊余成本”2072.56元为基础了。
到了下一期末,我们再记录利息收入时的分录为:
借:应收利息    100    (还是票面利息,各期都是一样的,就是应收到的)
贷: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   17.10(100—82.90)
投资收益      82.90 (2072.56×4%=82.9024,这里出现了四舍五入的尾差)
这样又收回本金17.10,摊余成本为2055.46(2072.56—17.10),下期以此为计算投资收益的基础。
以此类摊:第三期应收回本金(利息调整):100—82.22=17.78元,摊余成本为2037.68(2055.46—17.78);
第四期收回本金(利息调整):100—81.51=18.49,摊余成本为2019.19(2037.68—18.49)
最后一期原则上也是用以上方法进行,但为了避免四舍五入形成的误差,不再按上述方法进行计算,而是用倒挤法进行调整,将剩下的未调整完的一次调整完,即89—16.44—17.10—17.78—18.49=19.19,也可以将2019.19中的19.19调整完即可。
对于摊余成本的确定,我给大家一个通用的公式:(适用于分期付息,到期还本)
本期末摊余成本=期初摊余成本-(票面利息-实际利息)
票面利息=面值×票面利率
实际利息=期初摊余成本×实际利息
友情提示:此公式同样适用于应付债券的摊余成本的计算,公式中的数据位置不要变更即可!

持有至到期投资产生的利息调整包括哪些内容?

6. 关于持有至到期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和利息调整

实际支付的全部价款为1031.67,这1031.67包含两部分,首先包含了已宣告但尚未发放的利息50,扣除了50后才是购买这个债券实际付出的对价,也就是1031.67-50=981.67,持有至到期投资初始投资时债券面值和付出对价的公允价值之间的差额确认为“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所以就等于1000-981.67=18.33

7. 关于持有至到期投资核算

1 借: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  2000
                    —利息调整  88.98
     贷:银行存款    2088.98
2 2010.12.31计提利息
  借:应收利息  100
      贷:投资收益   83.56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  16.44
持有至到期投资账面价值=2000+88.98-16.44=2072.54大于未来现金流量现值,因此计提减值准备=2072.54-1900=172.54
 借:资产减值损失 172.54
     贷: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值准备 172.54
计提后持有至到期投资账面价值=1900
所以2011年投资收益=1900*0.04=76

关于持有至到期投资核算

8. 企业持有交易性金融资产期间所取得的利息,应( )。

1、你首先要将考试和现实中的操作分开。这个地方是简化处理了,如果在考试中,每个月都计提相同的利息,那是不是要做12个一样的分录,这没有什么意义,等于浪费时间;另外,如果在资产负债表日前,没有加特别说明,那都是指“年度”资产负债表日,即12月31日。现实中的操作,都是按月计提的。所以呢,没有必要钻这个牛角尖。
至于你说的集中到年底盈利,这个没什么问题,因为上市公司(其他企业也如此)看得是“年报”,计算盈亏,分派股利,都是以年为单位来计算的。
第(3)个分录好象俯粻碘救鄢嚼碉楔冬盲是做错了,前面确认了50万地应收利息,这个地方又确认了100万,那一年的利息不成150万了?
2、如果在1月卖掉债券,那就要考虑没有领取的利息,谁都不傻,不会将这部分利息白送人。
1月卖掉时:
借:银行存款
贷:交易金融资产
25500000
应收利息
500000
(不知道卖了多少钱,不好确认收款额及损益)
3、这个假设就不存在了,说过了,实际中是按月提取利息的。
如果哈,就是真的没提,那在卖时也应该考虑到利息,直接将其计入“投资收益”,和于提取时计入投资收益,结果是一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