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2年中印边境冲突时中方总指挥是?

2024-05-11 16:28

1. 1962年中印边境冲突时中方总指挥是?

遵照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的决定指示,中国西藏、新疆边防部队立即进入了战
备状态。为了实施自卫反击作战组织指挥,由西藏军区组成了“西藏军区前进
指挥部”指挥成员有西藏军区司令员张国华,副司令员邓少东、赵文进,司令
部副参谋长石伴樵,政治部主任吕义山,后勤部副部长于一星等,主要负责东
段指挥。西段,新疆边防部队组成了“新疆军区康西瓦指挥部”,由副军长何
家产负责指挥。西藏、新疆边防部队接到中央军委反击作战的命令后,迅速部
署兵力,进行紧张的战前准备,迎击印军大规模进攻。

1962年中印边境冲突时中方总指挥是?

2. 1962年中国和印度发生的边境冲突是什么原因?又是怎样一个过程和结局?

印度政府继承与扩大英帝的衣钵,挑起边境冲突 
中印边界全长约1700公里,习惯上分为东、中、西三段:东段长约650公里,从中国、印度、缅甸三国交界处至中国、印度、不丹三国交界之处的底宛格里中段,长约400公里,从西藏普兰县的中国、印度、尼泊尔三国交界处至札达县的6795高地;西段长约650公里,从札达县的6795高地至新疆的喀喇昆仑山口。整个边界从来没有正式划定过,但根据双方历史行政管辖所及,形成了一条传统习惯边界线,东段是沿喜马拉雅山脑南麓,中段是沿喜马拉雅山脉,西段是沿喀喇昆仑山脉。中印边境战争的爆发不是偶然的,它有着深刻的历史根源和复杂的背景。 
自卫反击作战的经过 
这次反击作战,是在号称“世界屋脊”的喀剌昆仑山上和喜马拉雅山之脉南侧地区进行 
的。该地区地势险峻,气候恶劣,人烟烯少,交通不便。这恶劣的自然条件和地理环境,对 
作战行动有严重的影响,作战的艰苦性是罕见的。中印边界自卫反击作战从1962年10 
月20日开始,至11月21日基本结束,作战经历了两个阶段。 
中印边界全长约1700公里,习惯上分为东、中、西三段:东段长约650公里,从中国、印度、缅甸三国交界处至中国、印度、不丹三国交界之处的底宛格里中段,长约400公里,从西藏普兰县的中国、印度、尼泊尔三国交界处至札达县的6795高地;西段长约650公里,从札达县的6795高地至新疆的喀喇昆仑山口。整个边界从来没有正式划定过,但根据双方历史行政管辖所及,形成了一条传统习惯边界线,东段是沿喜马拉雅山脑南麓,中段是沿喜马拉雅山脉,西段是沿喀喇昆仑山脉。中印边境战争的爆发不是偶然的,它有着深刻的历史根源和复杂的背景。 
自卫反击作战的经过 
这次反击作战,是在号称“世界屋脊”的喀剌昆仑山上和喜马拉雅山之脉南侧地区进行 
的。该地区地势险峻,气候恶劣,人烟烯少,交通不便。这恶劣的自然条件和地理环境,对 
作战行动有严重的影响,作战的艰苦性是罕见的。

3. 1962年中印边境战争 由谁指挥

  张国华
  张国华(1914.10.22—1972.2.21),曾用名张福桂、李亚霖,江西省永新县怀忠镇人。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开国中将。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8军军长,西藏军区司令员、军区党委第一书记,成都军区政委、军区党委第一书记,中共中央军委委员等职。为中共第九届中央委员、中央军委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二、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第一、二、三届全国人大代表。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62年10月20日,指挥对印自卫反击战取得胜利,共毙、俘印军7000余人

1962年中印边境战争 由谁指挥

4. 中印边界冲突的全部过程

中印边界全长约1700公里,习惯上分为东、中、西三段:东段长约650公里,从中国、印度、缅甸三国交界处至中国、印度、不丹三国交界之处的底宛格里;中段,长约400公里,从西藏普兰县的中国、印度、尼泊尔三国交界处至札达县的6795高地;西段长约650公里,从札达县的6795高地至新疆的喀喇昆仑山口。整个边界从来没有正式划定过,但根据双方历史行政管辖所及,形成了一条传统习惯边界线,东段是沿喜马拉雅山脉南麓,中段是沿喜马拉雅山脉,西段是沿喀喇昆仑山脉。 1960年6月到12月,中印两国官员举行会晤,分别提出和审查对方提出的边界主张的论据。我方用大量确凿的材料论证中国所指的传统习惯的中印边界线是有历史和事实根据的。但印方主要根据英国旅行家、冒险家的显然不足为凭的材料,硬说“麦线”是中心边界东段的传统习惯线,硬说历来在我国管辖下的阿克赛钦属于印度。由于印方坚持其狂妄主张,毫无解决问题的诚意,使两国官员的会晤也没有取得结果。  为避免边界局势进一步恶化,从1962年8月至10月,中国曾反复建议中印双方在官员报告的基础上讨论中印边界问题,但印度却坚持要中国从西段自己的大片领土上撤出,甚至要中国东段撤出位于“麦线”以北的扯冬地区以北作为同意谈判的先决条件,这就断然关闭了和平谈判之门。  1962年10月2日,尼赫鲁在新德里声称:印度政府要“以军事力量对付中国”。12日,他公开下令:要把中国军队从印军侵占的中国领土上全部“清除掉”。14日,印度国防部长口称:要同中国打到最后一个人、最后一支枪。接着,他又乘飞机赶到靠近中印边界东段的印境提斯浦尔城,进行军事部署。随即,印军在东段大量增加兵力。17、18两日,入侵印军在东段和西段边境上,向中国边防部队进行猛烈炮击,挑起了大规模的边界武装冲突。  这次反击作战,是在号称“世界屋嵴”的喀剌昆仑山上和喜马拉雅山之脉南侧地区进行的。该地区地势险峻,气候恶劣,人烟烯少,交通不便。这恶劣的自然条件和地理环境,对作战行动有严重的影响,作战的艰苦性是罕见的。中印边界自卫反击作战从1962年10月20日开始,至11月21日基本结束,作战经历了两个阶段。  一、第一阶段作战(10月20日至28日)  自卫反击作战在中印边境东段和西段地区进行。印军部署的兵力有1个军部、1个师部、4个旅部、21个步兵营,总计约22000人。印度陆军原是英国殖民地军队,参加过第二次世界大战,在北非、南欧、东南亚诸战场作过战,自吹嘘为“打遍欧、亚的劲旅”。与我作战的印度第四师号称“王牌部队”,是“印军编制、装备、训练的试点部队”。第一一四旅长期驻防克什米尔、受过山地战训练。这些部队在印度陆军中具有代表性。其作战部署是:东段,第七旅4个营部署在克节朗地区;炮兵第四旅两个步兵营配置在棒山口、达旺地区;第四师战术司令部及1个营位于吉米塘、下地地区;第五旅8个营分布在“苏班西里边区”、“西安边区”和“鲁希特”;第四军军部和第四师师部位于提斯普尔。西段,印军第一一四旅以5个营分散配置在边境全线,其中1300余人分布在入侵战境的43个据点;旅部及1个营位于列城。印度的企图是:在东段,依据正侵占所谓“麦线”以南和以北的克节朗地区,继续向西藏内地扩大侵占范围;在西段,依托其入侵的43个据点,继续向我境内蚕食,逐步侵占新疆阿克赛钦地区。  中国边防部队的主要部署是:以西藏4个多团的兵力,首先粉碎克节朗地区印军的进攻,然后歼灭克节朗地区和可能由达旺地区来援之敌;以新疆1个多团的兵力,首先粉碎印军进攻,然后歼灭侵入加勒万河谷和红山头之敌,并视情况扩张战果;同时,以西藏昌都、林芝、山南分区部队,向当面之敌反击,配合主要方向的作战。  中国边防部队第一阶段自卫反击作战取得了重大胜利,军事斗争正处于十分有利的态势。但是,中国政府本着和平解决边界争端的一贯立场,为了中印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缓和由印度当局造成的严重局势,于10月24日发表声明,提出和平解决中印边界问题的三项建议。 印度政府在第一阶段作战中虽遭惨败,但仍不认输,悍然拒绝了我国政府的三项建议公然要求恢复到1962年9月28日以前的即印军侵占中国大片领土后的边境状态,攻击中国的和平建议是“一种骗局”。印度政府进一步掀起反华浪潮,加紧战争动员和准备。,从全国各地调兵遣将,日夜向边境增派军队,赶运武器,一心与我国再作军事较量,与我军一决雌雄。

5. 1987年中印边境冲突的介绍

1987年中印边境冲突是中国与印度历史上发生的第三次边境冲突。该事件虽未造成直接的军事冲突,但是两国之间紧张的形势已经使得中印再次走到了开战的边缘。

1987年中印边境冲突的介绍

6. 1987年中印边境冲突的背景

中印边境冲突的不同角度的解读

7. 1987年中印边境冲突的和解

1987年5月,印度外交部长蒂瓦里在前往赴平壤参加不结盟国家外长会议期间顺带停留于北京,印度外长向北京带去了拉吉夫·甘地的一个口信,即“新德里不打算继续使边境地带的局势恶化”。当年7月,拉吉夫·甘地在一次北方邦国大党支持者的集会上说“有关中印边界局势的错误报道是由某些西方大国蓄意传播的,目的是要在印中两国之间制造误解和紧张”。1988年12月,拉吉夫访问中国,这是即20世纪六十年代周恩来访问印度后第一次两国之间的高层访问。最终在1993年,两国签订了一项“以确保实际控制线两侧的和平”的协议,这场边境危机由此告终。

1987年中印边境冲突的和解

8. 1962年中印边境战争谁是侵略者

那片地方原本是西藏的,中国收复西藏后,认为那片领土也是中国的。然而那片领土被英国殖民过,所以印度人认为那片是印度的。
印度这个国家比较奇葩,总是搞不合作,中国建议协商解决,但是印度人认为妥协有损民主自尊心,再加上当时国际上比较认可印度,所以认为中国应该对印度表示尊重。
尼赫鲁把部队一直推进并且拒绝任何形式的谈判,北京抑制抗议,但印度单方面认为中国将会害怕印度而选择撤退。
国内高涨的民粹使得印度人认为200个印度士兵可以打败2000个中国人,而尼赫鲁到过中国,深知中国人和军队的纪律性,但是面对脑子着火的印度舆论也无可奈何,只能不断执行前进策略,并且拒绝谈判。
最后战争爆发,印度人的很多弊端纷纷暴露:师部在指挥作战的时候,晚上居然全都在睡觉,连个哨兵都没有,事后他们说他们睡觉的时候敌人一定也在睡觉。遇到溃退的时候,许多师部不下达撤退命令自己直接逃跑了。
战争的结局是印度被俘4000,是死亡3000,中国死亡700人,无一人被俘。中国撤回原控制线,并坚持以前的领土要求,这在世界上获得了许多国家的认可(在此之前,只要中国外国发生战争,国际上不分青红皂白,一致指责中国。)
印度的国际地位遭受严重打击,印度是个民族自尊心很强的国家,自此以后,印度的军队就一直惧怕中国,也经常以中国为假想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