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首次在哪个海域发现可燃冰

2024-05-18 12:26

1. 我国首次在哪个海域发现可燃冰

我国首次在南海海域发现可燃冰。1999到2001年,中国地质调查局科技人员首次在南海西沙海槽发现了显示天然气水合物存在的地震异常信息。2002年国务院批准设立我国海域天然气水合物资源调查专项。2000年开始,可燃冰的研究与勘探进入高峰期,世界上至少有30多个国家和地区参与其中。

天然气水合物即可燃冰,是天然气与水在高压低温条件下形成的类冰状结晶物质,因其外观像冰,遇火即燃,因此被称为可燃冰、固体瓦斯和气冰。天然气水合物分布于深海或陆域永久冻土中,其燃烧后仅生成少量的二氧化碳和水,污染远小于煤、石油等,且储量巨大,因此被国际公认为石油等的接替能源。

可燃冰在自然界广泛分布在大陆、岛屿的斜坡地带、活动和被动大陆边缘的隆起处、极地大陆架以及海洋和一些内陆湖的深水环境。在标准状况下,一单位体积的天然气水合物分解最多可产生164单位体积的甲烷气体。

我国首次在哪个海域发现可燃冰

2. 可燃冰首次在中国哪一个海域被发现?

可燃冰首次在中国的青海省发现的。在2009年9月中国地质部门公布,在青海省海西州的天峻县发现了一种名为可燃冰的环保新能源。可燃冰又名天然气水合物,是一种有机化合物,化学式为CH·nHO。


中国国内可燃冰主要分布在南海海域、东海海域、青藏高原冻土带以及东北冻土带,据粗略估算,其资源量分别约为64.97x1012m3、3.38x1012m3、12.5x1012m3和2.8x1012m3。并且已在南海北部神狐海域和青海省祁连山永久冻土带取得了可燃冰实物样品。


3. 首次发现可燃冰在哪个海域

我国南海海域首次发现裸露“可燃冰”。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在2017年9月22日发布消息,在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热带西太平洋关键区域海洋系统物质能量交换”支持下,科学家首次在我国南海海域发现裸露在海底的“可燃冰”。
日前,我国新一代远洋综合科考船“科学”号在执行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热带西太平洋关键区域海洋系统物质能量交换”的航次中,船上搭载的“发现”号遥控无人潜水器携带我国自主研发的拉曼光谱探针,在我国南海海域首次发现了裸露在海底的“可燃冰”,并证实其为天然气水合物。

扩展资料:
据了解,“科学”号共在我国南海海域发现两个存在裸露天然气水合物的站点,水深约1100米。一个站点分布在冷泉化能极端生物群落中,动态合成并分解的天然气水合物可以为深海冷泉化能极端生命提供甲烷和硫化氢等能量源;
另一个天然气水合物站点位于一个活动冷泉喷口的内壁,这也是在我国南海海域首次发现正在喷发的深海冷泉喷口。
天然气水合物俗称“可燃冰”,一般分布在深海沉积物或者大陆永久冻土中,而裸露在海底表面的天然气水合物则需要大量的深海冷泉流体作为气源,因此极难存在,在全球也鲜有报道,是研究天然气水合物形成、分解、成藏以及和海洋环境相互作用机制的极佳天然实验场。
参考资料来源:新华网——我国南海海域首次发现裸露“可燃冰”

首次发现可燃冰在哪个海域

4. 我国首次发现可燃冰的海域是哪一个海域

南海海域。
我国科学家首次在南海海域发现裸露“可燃冰”。通过“发现”号无人潜水器携带的深海激光拉曼光谱探针,科考团队在我国南海约1100米的深海海底,探测到两个站点存在裸露在海底的天然气水合物,这也是科学家在我国南海海域首次发现裸露在海底的“可燃冰”。

5. 可燃冰首次在中国哪一个海域

我国首次发现可燃冰的地点是南海海域。
2014年2月1日,南海天然气水合物富集规律与开采基础研究通过验收,建立起中国南海“可燃冰”基础研究系统理论。2017年5月,中国首次海域天然气水合物(可燃冰)试采成功。2017年11月3日,国务院正式批准将天然气水合物列为新矿种。
天然气水合物即可燃冰,是天然气与水在高压低温条件下形成的类冰状结晶物质,因其外观像冰,遇火即燃,因此被称为“可燃冰”、“固体瓦斯”和“气冰”。天然气水合物分布于深海或陆域永久冻土中,其燃烧后仅生成少量的二氧化碳和水,污染远小于煤、石油等,且储量巨大,因此被国际公认为石油等的接替能源。

可燃冰首次在中国哪一个海域

6. 可燃冰首次在中国哪一个海域

可燃冰首次成功获取了实物样品是在中国南海海域发现。可燃冰是天然气与水在高压低温条件下形成的类冰状结晶物质,其外观像冰,遇火即燃,被称为可燃冰、固体瓦斯和气冰。天然气水合物分布于深海或陆域永久冻土中,其燃烧后仅生成少量的二氧化碳和水,污染远小于煤、石油等,且储量巨大,因此被国际公认为石油等的接替能源。

可燃冰在自然界广泛分布在大陆、岛屿的斜坡地带、活动和被动大陆边缘的隆起处、极地大陆架以及海洋和一些内陆湖的深水环境。在标准状况下,一单位体积的天然气水合物分解最多可产生164单位体积的甲烷气体。

可燃冰的密度接近并稍低于冰的密度,剪切系数、电解常数和热传导率均低于冰。天然气水合物的声波传播速度明显高于含气沉积物和饱和水沉积物,中子孔隙度低于饱和水沉积物,这些差别是物探方法识别天然气水合物的理论基础。此外,天然气水合物的毛细管孔隙压力较高。

7. 我国首次在什么海域发现裸露在海底的可燃冰?

南海海域。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2017年9月22日发布消息:在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热带西太平洋关键区域海洋系统物质能量交换”支持下,科学家首次在我国南海海域发现裸露在海底的“可燃冰”。
我国新一代远洋综合科考船“科学”号在执行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热带西太平洋关键区域海洋系统物质能量交换”的航次中,船上搭载的“发现”号遥控无人潜水器携带我国自主研发的拉曼光谱探针,在我国南海海域首次发现了裸露在海底的“可燃冰”,并证实其为天然气水合物。

扩展资料:
据了解,“科学”号共在我国南海海域发现两个存在裸露天然气水合物的站点,水深约1100米。一个站点分布在冷泉化能极端生物群落中,动态合成并分解的天然气水合物可以为深海冷泉化能极端生命提供甲烷和硫化氢等能量源;另一个天然气水合物站点位于一个活动冷泉喷口的内壁,这也是在我国南海海域首次发现正在喷发的深海冷泉喷口。
天然气水合物俗称“可燃冰”,一般分布在深海沉积物或者大陆永久冻土中,而裸露在海底表面的天然气水合物则需要大量的深海冷泉流体作为气源,因此极难存在,在全球也鲜有报道,是研究天然气水合物形成、分解、成藏以及和海洋环境相互作用机制的极佳天然实验场。
参考资料:人民网-我国南海海域首次发现裸露“可燃冰”

我国首次在什么海域发现裸露在海底的可燃冰?

8. 我国首次在什么海域发现裸露在海底的可燃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