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国琮院士生平简介

2024-05-17 15:30

1. 余国琮院士生平简介

他在美国科学家名录里面占据一席之地,回到国内之后为国内建设做了很多贡献。当年,周恩来嘱咐他一定要解决国内卡脖子的技术,最终他成功突破瓶颈找到了新的解决之道,为我国的核技术发展奠定了基础。他叫作余国琮,这位贡献卓越的科学家在2022年4月6日与世长辞,让无数国人感到悲痛。
学有所成
余国琮出生在广西,在他十几岁的时候日寇攻打中国,他的两个哥哥全部死在了战争中,温馨的家庭彻底土崩瓦解。
随后,他和家人前往了香港,并考上了大学,战争点燃了无数青年的热血,让无数年轻人投身到了报国行列当中。
1943年,他前往美国念书,并得到了美国大学库尔教授的赏识,教授希望他能够留在美国,他的很多学术结果都被美国专著收录,他也成为了美国科学家名录上面的一员。
但是,他从未想过要留在那里,在1950的时候他表示自己要请假一个月回国香港探亲。因为当时还属于英国殖民地,所以他就办理了英国签证,并且办理了返美需要的手续,希望能够混淆美国人的视线。他顺利回国之后,就没有再返回美国,当初的一切不过是他的计谋而已。
提取重水
他回国之后,国内的大学急缺化工方面的专家,很多大学都向他抛来了橄榄枝,但是他却选择了最贫穷的唐山工学院。他带来了五位海外留学的专家,加上两位国内的老师,大家一起成立了化学实验室。
随着1952年,国内进行高校调整,他也前往了天津大学任职。此时,我国的炼油行业才刚刚开始,其中涉及到蒸馏技术,我国在这方面的发展很薄弱。
于是,他致力于进行这方面的研究,并受到了国家的认可。1959年,周恩来到天津视察,并重点考察了他所进行了重水浓缩研究,周恩来握着他的手说道,我希望你能够解决这个卡我们脖子的技术,让我们无需受别国掣肘。
最终,余国琮不辱使命真的提取到了99.9%的高纯度重水,为我国后续的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他创造的两塔法直到现在仍然被我国所使用。他不仅解决了技术上面的问题,还建立了一支拥有专业素养的团队,培养了四十多名科学家。
支援大庆
他是一个心系国家的科学家,只要国家有需要,无论是哪里他都会去,无论有多大的困难,他都会想办法解决,他驰援大庆的事情也被人们津津乐道,是他人生经历当中一段不朽的佳话。
上世纪八十年代,大庆油田正处于火热的开发阶段,但是很多设备我国都没有制造能力,都需要从外国引进。当年,我们从美国引进了一套负压闪蒸原油的装备,如果这个机器能够正常运转,每年能够为我们带来五十多亿元的收入。
但是,在装备成功安装运行之后,轻烃回收率却迟迟达不到预想的效果,美国公司派遣专家来到中国进行了两个月的调整,却始终没能解决问题。最终,他们选择赔偿我们一部分钱了结此事,不再管我们的死活了。
但是,大庆的所有人都很着急,设备无法正常运转,我们的经济效益就会流失,这会对我国造成严重的损失。最终,他们邀请了余国琮来到大庆解决这个问题。
余国琮火速带着助手来到现场,并对设备进行了调整和修改,上面参数也被他调整了一部分。最终,修理过的机器不仅轻烃回收率达到了预期目标,甚至还有所提升,机器的整体性能有了更加明显的改善,不仅仅是大庆,全国的人民都被震惊了。自此,他成为了全国有名的科学家,专门修理各种高精尖的机器。
他的一生中为我国做了很多贡献,立下了很多功劳,他创造了硕果累累的学术成果,他所进行的蒸馏研究是目前全世界最深入的项目之一,我国和英国还针对这个项目开展了十年合作。
他所创造出来的学术,应用在化工,炼油等多个重工业领域,为我国创造了极大的经济价值和经济效益。
虽然,余国琮老先生的年纪越来越大,但是他始终没有在学术的道路上面松懈过,一直都奋斗在科研一线,为我国培养了大量的人才。
他八九十岁的时候,依然在传授学生知识,每天工作到深夜。他的一生漫长充实,如今他永远地离开了我们,对于人民和国家来说都是一件万分沉痛的事情。

余国琮院士生平简介

2. 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化工专家余国琮逝世,他生前获得过哪些荣誉?

相信大家对于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化工专家余国琮, 都是耳濡目染的。对于他生前的荣誉,我可以简单介绍一点因为余国琮 在科学研究领域和科研成果应用的方面上都有杰出的贡献。他曾经获得全国的科学大会奖和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三等奖,以及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二等奖多次。同时也在天津市科技获得过进步一等奖,也是全国的优秀教材奖等奖励八项等。
同时也获得了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并且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也是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和天津市特种劳动模范等光荣称号。余国在琮 1922年11月18日出生,在广东省广州市台山县。在1939年秋,他在所在的香港考区,顺利的考入了西南联合大学,化工系。在1943年夏季毕业,与此同时获工学士学位。
 1944年,于国琮 自己考取自费留学,在美国密执安大学研究生院就读。相信大家对于天津大学的两院院士都有所了解,截止2015年12月,天津大学就有中国科学院院士5人。他们分别是余国琮 ,彭一刚,姚剑铨 ,周恒,张春霆 。
 
中国工程院院士共有8人,他们分别是曹楚生,沈家祥,陈予刷,钟登华,苏万华,王静康,叶升华,余贻鑫 ,邹竞。中国科学院院士余国琮 教授,是著名化工蒸馏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周恒教授,是著名的流体力学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彭一刚教授,是著名建筑学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张春廷教授,是著名生物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姚建铨 教授,是著名激光与非线性光学专家。他们都有着为国家无私奉献,舍己为人,承担国家责任的良好品质。 

3. 余国琮的学术成就

 早在60年代,余国琮研究分离重水的精密精馏时,就把很长的不稳态开工及操作调节过程作为一个重点理论课题。那时在理论上尚不能求解全系统(包括塔身、塔釜及冷凝器)均有存料时的不稳态蒸馏,只能在大量简化情况下求得近似解。1963年在他的《精密精馏若干理论问题》论文中,提出了比较完整的理论解,导出了当全系统均有存料时的精密精馏不稳态过程的理论公式,能在全浓度范围内模拟和预测诸如稳定同位素的分离过程。导出理论公式的优点是能够清楚地看出分离效果与各操作及结构间的关系,对于设计和操作都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因而受到有关方面的重视。这项理论成果曾获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奖。在重水生产的最终浓度过程中,需要数以百计的理论分离级,为了降低系统的存料以缩短不稳态过程,采用高效填料是有优越性的。但在60年代时尚不能解决高效填料的模拟放大技术,当时的先进办法是应用多管填料塔设备。对于这种设备,国外是严格保密的。经过反复探索,余国琮领导下的科研组终于完成了这个任务,受到有关方面的好评与表扬。以后这个成果还被用于我国的核潜艇,获得全国科学大会奖。虽然这种多管填料塔现已被现代的高效填料塔所代替,但这个成果在当时发展道路上曾是一个关键成就。不稳态蒸馏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分批蒸馏。从80年代开始,由于精细化工的发展,分批蒸馏的应用日益增多。余国琮针对生产的需要,在原来研究的基础上迅速向这一领域伸展。传统的分批精馏操作策略是用恒回流比方式或恒产品浓度方式。为了提高分批蒸馏的效率、降低能耗和扩展它的功能,他提出了多参数变化的新操作策略。这个新策略中的许多操作方式已成功地应用于生产,使产量增加、降低单位产品能耗或者缩短蒸馏所需的时间。这些新操作方式包括:恒釜温方式(已应用于烷基酚的生产)、多参数优化方式(已应用于乙二醇的生产)、塔顶累积方式(已应用于β苯乙醇的生产)、塔存料外排方式(已应用于正乙基苯胺的生产)、快速循环蒸发方式(已应用于香茅油的生产)等。余国琮所发展的分批蒸馏新策略及新操作方式不但丰富了分批蒸馏的学术内容及为不稳态蒸馏的研究开辟了一个新方向,而且已在生产中开花结果,促进了我国精细化工的发展。

余国琮的学术成就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