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率期限结构及流动升水理论

2024-05-19 03:58

1. 利率期限结构及流动升水理论

利率期限结构的估计是资产定价、金融产品设计、保值和风险管理的基准。国外关于利率期限结构理论的研究分为传统的利率期限结构理论和现代的利率期限结构理论。传统的利率期限结构理论主要集中于研究收益率曲线形状及其形成原因;现代的利率期限结构理论着重研究利率的动态过程。传统的利率期限结构理论包括三个理论:预期理论、流动性溢酬理论和市场分割理论。预期理论一般是指Hicks—Lutz理论,是利率期限结构理论中最主要的理论,它假定交易无税收、无风险且交易者理性预期,认为任何证券的利率都同短期证券的预期利率有关,远期利率反映出对未来的即期利率(spot rate)的预期。流动性溢酬理论(Liquidity Premiums Theory)认为预期理论忽视风险规避因素是不完善的。预期理论假定债券市场的债券间存在完全的可替换性,而流动性溢酬理论认为这种完全替换性是不存在的,因为不同利率之间的相互关系不仅与对未来利率的预期有关,还与风险规避因素有关。市场分割理论将整个市场分为不同期限的更小的子市场,认为投资者受到法律、偏好或者投资期限习惯的限制,只能进入子市场中的一个,从而不同期限子市场的利率水平由本身市场的供求双方决定。西方债券市场的经验数据研究证明,三种理论模型中,预期理论表达了对于未来即期利率的信息;偏好理论的流动性升水在期限一年以内的政府债券定价中明显存在,而在一年期以上的债券中则不存在;市场分割理论的经验证明相对较弱。在传统的利率期限结构理论中,除市场分割理论以外,其他利率期限结构理论的前提条件都认为,资金在不同期限的金融市场之间是可以自由流动的。 
  现代的利率期限结构理论是指随机期限结构(stochastic term structure)模型。随机期限结构模型是刻画利率与期限(或时间)之间的非确定性函数关系及其变化规律的有效工具。从一系列的假设条件入手,运用模型对金融市场利率历史数据进行分析,探索利率水平变化所遵循的规律。常见的随机期限结构和衍生证券定价模型,按其研究方法可分为计量经济学的均衡模型(equilibrium models)和现代金融学的无套利模型(no—arbitrage models)两大类。均衡模型是从假设一些经济变量开始,推出短期无风险利率的一个过程,然后寻找该过程对债券价格和期权价格的含义。根据影响利率水平因素的数量,均衡模型又分为单因素模型和双因素模型。无套利时变参数模型(Time-Dependent Parameter Models),有Heath,Jarrow和Morton(HJM)模型、Ho-Lee模型和Hull-White模型。无套利模型将初始期限结构看作为已知量,并定义期限结构是如何演变的,这个模型主观色彩较浓;并且其模型参数的估计必须依赖市场利率的历史数据。随机期限结构模型中都包含维纳过程,表示短期利率受到的随机冲击,即利率水平是以一种随机游走的方式反映来自市场的冲击,不考虑不同期限利率产品间交易存在的摩擦。
 因而,无论从传统的利率期限结构理论还是从现代的利率期限结构理论进行分析,资金在整个金融市场上的自由流动是形成完善的利率结构的基础条件。

利率期限结构及流动升水理论

2. 以下对期限选择和流动性升水理论的描述正确的是( )。

不明白啊
=
=!

3. 完全预期理论,市场分割理论和流动性偏好理论是怎样解释利率的期限结构的?

  1、无偏预期理论(纯预期理论)
  无偏预期理论:认为在市场均衡条件下,远期利率代表了对 市场未来时期的即期利率的预期。
  1)向上倾斜的收益率曲线意味着市场预期未来的短期利率会上升
  2)向下倾斜的收益率曲线是市场预期未来的短期利率将会下降;
  3)水平型收益率曲线是市场预期未来的短期利率将保持稳定;
  4)峰型的收益率曲线则是市场预期较近的一段时期短期利率会上升,而在较远的将来,市场预期的短期利率将会下降。


  2、流动性偏好理论
  流动性偏好理论认为:投资者是厌恶风险的,由于债券的期限越长,利率风险就越大。因此,在其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投资者偏好期限更短的债券。

  流动性偏好理论对收益率曲线的解释
  1)水平型收益率曲线:市场预期未来的短期利率将会下降,且下降幅度恰等于流动性报酬。
  2)向下倾斜的收益率曲线:市场预期未来的短期利率将会下降,下降幅度比无偏预期理论更大。
  3)向上倾斜的收益率曲线:市场预期未来的短期利率既可能上升、也可能不变。

  3、市场分割理论认为:由于法律制度、文化心理、投资偏好的不同,投资者会比较固定地投资于某一期限的债券,这就形成了以期限为划分标志的细分市场。
  即期利率水平完全由各个期限的市场上的供求力量决定,单个市场上的利率变化不会对其它市场上的供求关系产生影响。即使投资于其它期限的市场收益率可能会更高,但市场上的交易者不会转而投资于其它市场。

  市场分割理论对收益率曲线的解释:

  1)向下倾斜的收益率曲线:短期债券市场的均衡利率水平高于长期债券市场的均衡利率水平;
  2)向上倾斜的收益率曲线:短期债券市场的均衡利率水平低于长期债券市场的均衡利率水平;
  3)峰型收益率曲线:中期债券收益率最高;
  4)水平收益率曲线:各个期限的市场利率水平基本不变。

完全预期理论,市场分割理论和流动性偏好理论是怎样解释利率的期限结构的?

4. 利率期限结构理论 如何解释 利率的同向变动 和 收益曲线 向上倾斜两种现象??

利率期限结构理论及其发展主要有三个:
预期假说  市场分割理论 流动性偏好假说

其中预期假说只能解释利率同向变动
市场分割理论只能解释收益曲线向上倾斜

只有流动性偏好假说可以同时解释利率的同向变动 和 收益曲线 向上倾斜
下面是流动性偏好假说的说明


流动性偏好假说 希克思首先提出了不同期限债券的风险程度与利率结构的关系,较为完整地建立了流动性偏好理论。

  根据流动性偏好理论,不同期限的债券之间存在一定的替代性,这意味着一种债券的预期收益确实可以影响不同期限债券的收益。但是不同期限的债券并非是完全可替代的,因为投资者对不同期限的债券具有不同的偏好。范·霍恩(Van Home)认为,远期利率除了包括预期信息之外,还包括了风险因素,它可能是对流动性的补偿。影响短期债券被扣除补偿的因素包括:不同期限债券的可获得程度及投资者对流动性的偏好程度。在债券定价中,流动性偏好导致了价格的差别。

5. 全面解释利率期限结构的理论是( )。

全面解释利率期限结构的理论是:流动性溢价理论 。流动性溢价理论包括预期理论和分割市场理论两种,较全面解释了利率期限结构的理论。 流动性溢价理论认为,长期债券的利率应等于两项之和。 第一项为长期债券到期前预期短期利率的平均值; 二是随着债券供求变化而变化的流动性溢价。流动性溢价理论结合了预期理论和市场分割理论的特点。 它认为,不同期限的债券并不像预期理论那样完全替代,但也不是像市场分割理论那样完全不可替代。 该理论认为,短期债券的流动性高于长期债券,因为债券期限越长,利率变动的可能性越大,利率风险也越高。 为了降低风险,投资者偏好流动性好的短期债券。 因此,长期债券应给予投资者一定的流动性溢价。 长期现货利率是未来短期预期利率的平均值加上一定的流动性风险溢价。与流动性溢价理论密切相关的是期限优先理论(Preferred Habitat Theory),它采取了较为间接的方法来修正预期理论,但得到的结论是相同的。它假定投资者对某种到期期限的债券有着特别的偏好,即更愿意投资于这种期限的债券(期限优先)。由于他们偏好于某种债券,因此只有当预期回报率足够高时,他们才愿意购买其他到期期限的债券。由于相对于长期债券,投资者一般更偏好于短期债券,固此,只有当长期债券的预期回报率较高时,他们才愿意持有长期债券。拓展资料:流动性溢价理论解释收益率曲线:1、在上行收益率曲线上,市场预期未来短期利率可能上升、维持不变或下降(下降由小达人自行添加,只要下降低于流动性风险溢价即可)。2、收益率曲线下行市场预期未来短期利率将下降,降幅大于无偏预期。3、水平收益率曲线:市场预期未来短期利率下降,下降幅度等于流动性溢价。4、收益率曲线峰值:市场预期短期利率可能在近期上升或维持不变,而在远期市场预期短期利率将下降,跌幅大于无偏预期 .

全面解释利率期限结构的理论是( )。

6. 预期理论如何解释利率的期限结构

理性预期学派认为,如果利率运动的方式发生变化,那么,现在升高的利率仍可能保持下去,而不会下降。首先预期的预测误差平均为零,如果利率运动朝相反方向变化,那么预测误差不是零,那么人们会改变预期值使其预测误差为零,这样就会朝利率变化的方向改变。

7. 流动性溢价理论对收益率曲线,你是如何看待的?

流动性溢价理论是利率的期限结构理论中的一种。利率期限结构包括几种相关的理论,例如预期理论,流动性溢价理论和市场分割理论,流动性溢价理论是它的观点是长期债券要给予投资者一定的流动性溢价,也就是说长期的利率是要高于短期的利率平均值。因为需要一个流动性风险溢价来进行补偿。在利率的收益率曲线中也更按流动性溢价理论有一定的关系
一、收益率曲线分为以下几种收益率曲线分为上斜收益率曲线,下斜收益率曲线水平收益率曲线和峰型收益率曲线,在这每一种收益率曲线当中。
他的到期收益率和期限的长短有着不同的变化,例如上斜收益率曲线就是持有的债券利率期限越长,它的到期收益率越高,所以根据不同的收益率曲线可以看出期限对于到期收益率的影响。

二、流动性溢价理论的观点溢价理论是指长期的债券要给予投资者一定的流动性溢价,所以长期债券的收益率是要高于短期债券,这个溢价,就是流动性带来的风险报酬。
所以长期利率等于预期的短期利率平均值加上流动性的风险溢价,这就是流动性溢价理论最核心的观点。也就是风险持有债券的期限带来的流动性不同导致的。

三、流动性溢价理论与期限收益率曲线之间的关系在流动性溢价理论中,收益率曲线和其他的曲线有着不同的意义,例如上写的收益率曲线。在流动性溢价理论来看的话,市场的预期短期利率会上升或者不变,也有可能下降,但是下降的幅度会小于流动性溢价。
又如下斜收益率实现是指预计未来短期的利率会下降,并且下降的利率大于流动性溢价。

流动性溢价理论对收益率曲线,你是如何看待的?

8. 货币政策如何影响利率

期限结构所反映的不仅仅是市场上各种直接因素的影响,经济系统中的各种经济因素也都在直接或间接的通过市场因素影响着债券市场,从而影响着利率期限结构的形成。近年来,利率期限结构在货币政策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将利率期限结构的研究与货币政策相结合,考察货币政策对利率期限结构的影响,这样不仅能够促进利率在宏观经济调控中发挥作用,也是对中国现在货币政策机制的有益补充,并且为将来利率市场化实现后,对利率在货币政策上的运用研究提供了理论和实证基础。

 

  一、研究动因分析

 

  (一)从经济学角度来看

 

  纵观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近年来,货币总量、基础货币量在货币政策决策和操作中的作用日益淡化,货币政策越来越简化为关于利率的政策。这种从货币到利率的转变是由两个因素所推动的。一方面是由于支付和交易技术的发展带动的金融创新弱化了货币指标与经济的联系,另一方面,利率指标以及反映在利率期限结构中的短期利率和长期利率的关系在揭示通货膨胀、经济未来趋势方面的优势日趋明显(纪世宏,2003)。而中央银行只能影响短期利率.短期利率并不能影响消费、投资、出口等,但是长期利率对国民经济的重要部门如消费和投资都有显著而直接的影响,货币政策是由对短期货币政策市场发生作用,进而影响长期市场而对实体经济发生作用的。利率期限结构反映了无风险的长、短期利率之间的关系,所以利率期限结构就成为了货币政策态势的重要体现。中央银行通过利率期限结构及其变动来分析货币政策的传导,通过货币政策的调整来改变预期,引导和影响利率的期限结构。

 

  (二)从金融学角度来看

 

  期限结构中包含的经济信息对债券定价,投资者决策来说相当重要.很多期限结构模型都利用隐含因素来解释期限结构运动。但是,在这一框架下,收益率只是一些观察不到的变量或隐含因素的线性函数,对隐含因素的经济性质,或者说对驱使利率运动的作用因素的考察不多。而且,往往只能解释收益率曲线的长期,对收益率曲线的短期期限结构理论不能做出很好的解释。虽然货币政策不是影响利率期限结构的唯一因素,但是确实决定利率期限结构的重要变量,因此,从金融的角度来考虑,可以更好的解释利率期限结构,以期为债券市场的各个主体,包括财政部、中央银行(中国人民银行)、各商业银行、债券投资等金融机构,对债券及其市场实施准确而又严格的宏观管理和进行高效率的实际操作提供具体的参考。

 

  二、货币政策影响利率期限结构的方式

 

  一个国家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是否通畅对于其执行效果的好坏具有重要的影响。货币政策的操作程序对收益率曲线也会有结构性的影响。

 

  (一)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对利率期限结构的影响

 

  下图为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示意图。

 



 

  在计划经济和改革初期,中国的资本市场不发达,且金融管制尚未放开之前,央行可以通过许多直接信用分配的手段,达到调节资金流动性的目的;加上金融投资工具及投资渠道十分有限,民间剩余资金大多流向金融体系,因此,央行强调以控制基础货币、银行信贷规模与货币供应量等变量作为政策的主要调节目标,其成效堪称卓著。

 

  但是在中国加入WTO后,随着金融自由化的不断深化,资本市场日趋多元化.民间资金的自主性逐渐加强,市场上资金的流动对投资相对价格及报酬的变化也越来越敏感;由于市场的界线日渐模糊,而且金融市场与支付系统的效能提高,使得货币与非货币资产间的替代关系更为紧密。这些将导致央行以数量管理的操作策略,其基础逐渐受到侵蚀,特别是市场流动性的需求行为似乎变得更加不容易掌握,也造成货币控制极大的困扰。中国人民银行不得不逐渐转向以利率为主要的操作工具。

 

  具体来说,当经济过热、存在通货膨胀压力时,央行采取紧缩性货币政策,在公开市场上买入国债。一方面,导致银行准备金短缺,同业拆借市场供不应求,拆借利率上升。进而引起其他短期市场利率上升;另一方面.短期利率的上升将导致长期利率的上升,如果市场认为央行的紧缩性政策有助于解决通货膨胀问题,则市场会预期未来通货膨胀率下降,长期利率上升幅度应该比短期利率来得小.即收益率曲线将变得较为平坦,利差也会缩小。

 

  反过来,当经济萧条、发生通货膨胀时,央行将采取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在公开市场上卖出国债,同业拆借利率下降,将导致其它短期利率和长期利率的同时上升,如果市场认为央行的扩张性政策有助于解决通货膨胀紧缩问题,则市场会预期物价上涨,长期利率上升幅度应该比短期来得大,即利差将扩大。

 

  从上可知,在货币政策拥有可信度的前提下,操作利率与长短期利差应呈反向关系。但是,若市场认为央行货币政策不具备可信度时,操作利率和长短期利差的关系将不确定。

 

  (二)货币政策操作程序对利率期限结构的影响

 

  操作利率与长短期利差的关系,除了会受到政策可信度与干扰来源不同的影响外,也可能因货币政策操作程序的改变而产生结构性的变化,这可从三个方面加以分析。

 

  1.操作策略。货币政策操作策略的变化,将使操利率与长短期利差间的相关性发生改变。1997年10月以前,美联储对于通货膨胀基本上采取的是“调节性”的货币政策,就对抗通货膨胀的压力的决心而言,其政策可信度较低,因此,操作利率与利差之间的相关系数为负数,而在这以后,当美联储改为采用“非调节性”策略,前述相关系数明显变得比较大(Estrella和Mishkm,1995)。

 

  2.最终目标。如果货币政策所采取的最终目标不同,可能会改变利率期限结构的经济含义,及其作为政策指标的性质。如果利率操作完全是以产出为最终目标。则长短期利差将是预测未来产出与通货膨胀率变动的最佳解释变量。但是,如果货币政策采取绝对的通货膨胀目标,利率或利率期限结构对于未来通货膨胀率与产出的预测,都不能提供额外或独立的信息。当然,央行实际操作方式,并非完全以产出或通货膨胀率为唯一的政策目标,而且市场对货币政策的可信度、决策者与大众在市场信息取得的落差。以及市场预期行为的形成等因素,这些都跟模型假设多少会有些出入,因此,利率期限结构在经济预测方面仍有相当程度的价值(Estrel,a,1991)。

 

  3.汇率政策。利率期限结构也可能受到汇率政策的影响,Gerlach分析十个工业化国家的数据,得出下面的结论:货币政策若采用汇率作为中间目标的国家,预期理论成立的机率比较高,即利差对短期利率变动的预测能力较高,短期利率的走势比较容易加以掌握。比较而言,采用浮动汇率制度的国家,短期利率变动与利差的关系受到期限贴水的影响较大,因此,利差的预测能力及其精确度比较低(Gerlach,1997)。

 

  三、研究方法

 

  货币政策除了解释利率期限结构,央行也关注于通过货币政策来改变它。在这种情况下,货币传导机制始于短期利率,终于商品和服务的实际支出。而事实上,支出取决于长期利率。因此,估计央行引起的短期利率变动会如何影响长期利率的整个期限结构,将是理解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关键所在。在这个问题上,研究所采用的方法主要可分为以下几种。

 

  (一)简单回归方法

 

  简单回归法是一种最简单的方法,其主要的思想就是:假设不存在其它变量导致利率与货币增长的相关变动,研究长短期利率与各需要研究变量的关系。

 

  各种预期理论都认为,利率的期限结构中包含了市场参与者对未来短期利率的预期,关于预期理论检验的问题,各国学者都进行了大量的研究,运用不同的计量方法,所得出的结果也不尽相同。这类检验的结果似乎取决于所考察的利率类别。利用美国的数据进行预期理论的检验似乎都拒绝了预期理论。而其它国家则得出了相反的结果。国内方面,杜海涛对中国上证回购和现券市场利率进行了预期理论检验(杜海涛,2002),唐齐鸣和高翔对中国同业拆借市场利率期限结构进行了预期理论检验(唐齐鸣和高翔,2002),结果均基本符合预期理论。

 

  虽然实证分析的结果有大部分拒绝了各种预期理论,但并未拒绝预期的重要作用,在实证分析中,学者们使用长期利率与短期利率之间的差额来对未来短期利率进行预测,早期的研究表明,由于长期债券风险溢价的时变性,利率差额并不总是有助于预测未来的短期利率,但近来的研究在考虑时变风险因素后,发现期限结构中包含了利率未来走势的信息。此外还发现利率的期限结构中包含了关于未来利率、货币政策,经济增长、通货膨胀、就业,经济周期以及货币的需求与供给等方面的信息。

 

  显然,传统的回归方法假设不存在其它变量导致利率与货币增长的相关变动。那么是否可能存在其它变量的影响呢?答案是肯定的,近年来研究者们都开始在自己的研究框架下研究利率期限结构变化的作用因素,考察利率期限结构以及宏观经济对货币政策冲击的动态响应关系与程度,以期为全面了解货币政策与宏观经济运行提供支持。

 

  (二)VAR方法

 

  VAR方法能克服简单的回归方法存在的缺陷,它能够同时考虑货币、利率以及其它变量,概括出货币政策对主要宏观变量影响的一般均衡特性。Fung和Gupta用VAR模型研究了利率。产出,汇率如何对货币政策;中击做出反应。他们分别使用了银行超额现金储备和银行超额现金储备的意外变化来作为货币政策冲击的度量。结果发现,货币政策的扩张性;中击导致了利率的下降、产出的增加以及本币的贬值(Fung和Gupta,1994)。Ang和Piazzesi建立了一个VAR框架,使用了无套利限制且构建了通货膨胀和经济增长的指标,它们代表宏观因素,通过一个定价核因素他们可以用一种易处理的方式去检验这些宏观因素是怎样影响收益率曲线的动态性的,然而宏观因素能够解释收益曲线的短期和中期,由于长期期末难以处理,他们引入了隐含因素,那就是说定价核由宏观和隐含因素共同决定,通过依靠高斯的假设和价格的指数仿射说明他们发现“斜率”和“曲度”因素可以用宏观因素来解释而“水平”因素只能通过使用隐含因素来处理(Ang和Piazzesi,2002)。

 

  VAR方法非常的灵活,其中隐含的冲击响应关系和方差分解技术能为宏观经济冲击和收益率曲线之间的关系提供解释,但是VA日方法也存在一些缺点:首先,VAR方法只能直接体现出VAR系统所包括的那些到期期限的利率行为,很难说明那些VAR框架中不包含的到期期限的收益率曲线的运动。这样VAR的研究结果就不能完全捕捉收益率曲线对宏观冲击的影响。所以,一个非限制性的VAR不是一个完整的期限结构理论。其次,VAR系统中的所有变量都必须是可观测的,未观测变量则被排除在外,由于目前很多拟合效果好的模型如仿射期限结构模型里就含有隐含变量,所以此方法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最后.VAR所体现的各利率之间变动关系可能存在着套利机会,而非套利限制条件下的利率期限结构模型避免了这一可能。

 

  (三)事件研究方法

 

  事件研究方法主要是调查,在中央银行干预发生场合下.利率期限结构对货币政策的反应。事件研究方法大都是选取那些决议改变政策利率的央行会议来作为事件样本点。但是也可以将其余决议不改变政策利率的央行会议也纳入事件样本,研究利率期限结构如何反应于货币政策,并且关注远期利率,因为远期利率能相对更清楚地指出货币政策对哪一段利率是影响最大的。Cook和Hahn提供了关于央行作用于期限结构的较早信息,发现长期利率与联邦基金利率之间的确相关,这种相关性随着长期利率期限长度的增加而减弱,但却始终存在(Cook和Hahn,1989)。

 

  (四)构建基于宏观变量的利率期限结构模型法

 

  最新的研究开始尝试在利率期限结构模型中加入宏观变量,由此可以考察货币政策行为会给利率期限结构带来什么影响。该方法相对于VAR方法的优点在于:首先,VAR方法只能直接体现出VAR系统所包括的那些期限的利率行为,而该方法能够捕获整个收益率曲线对宏观冲击的影响;其次,VAR系统中的所有变量都必须是可观测的,未观测变量则被排除在外,而该方法则能够衡量比较可观测的宏观冲击和未观测的隐藏变量分别对利率期限结构变动所起到的作用;再者,VAR所体现的各利率之间变动关系可能存在着套利机会,而非套利限制条件下的利率期限结构模型避免了这一可能。构建基于宏观变量的利率期限结构模型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步骤:首先,通过短期利率研究期限结构与宏观变量(货币政策)的冲击响应关系;然后利用已估计出来的结果进行调整,得到最佳表达式;一般的期限结构模型包括:状态方程、短期利率方程和风险方程三个方程,最后就把些表达式纳入到纯粹的利率期限结构模型中,求解模型的参数,组成的模型即为导入宏观变量的期限结构模型。

 

  从上面的四种研究方法来看,都有其优点和缺点,从理论上来说,构建利率期限结构模型的方法的可能更加理想。

 

  四、未来研究的发展趋势

 

  可以看到,已知的实证研究证据表明,央行行为确实显著影响了实际利率期限结构。然而,这种联系并不是在所有场合都完全相同,即使是在同样强度的货币政策行为下,某一长期利率变动情况也不尽相同。根据预期理论假设,这些变动反映了基金利率的即期变化,也反映了市场对未来政策行为的预期,这些都可能会随情况不同而有所变动。因此,对于此问题需要做进一步详细研究。

 

  1.将收益率曲线整合入通货膨胀目标的正式模型中。货币政策虽然不是影响利率期限结构的唯一变量,却是决定利率期限结构的重要变量;中国关于货币政策与利率的研究比较缺乏,在研究深度和先进研究方法的运用上也有所欠缺。然而,将收益率曲线整合入通货膨胀目标的正式模型中,应该是未来研究的发展趋势。

 

  2.将宏观变量特别是货币变量纳入利率期限结构模型。利率的期限结构中包含了关于未来利率、货币政策,经济增长、通货膨胀、就业、经济周期以及货币的需求与供给等方面的信息。将宏观变量特别是货币变量纳入利率期限结构模型,来考察货币冲击对利率期限结构的影响,也应该是未来研究的发展趋势。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