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发展模式

2024-05-18 12:23

1. 中国经济发展模式

经济发展新模式,原来是这样子的?网友:难以相信

中国经济发展模式

2. 经济规模的中国模式

中国经济模式可概括为由四大支柱组成:一是国家对土地的控制权就是土地公有,民间主体拥有有限的土地使用权。实际情况要复杂一些,农村耕地集体所有,但集体所有的耕地受国家控制,不能随意转换为非农用地。中国土地公有私用,私人和企业可以购买一定年限的土地使用权。二是国有(控股)金融企业和大型非金融类企业及事业机构。中国的金融业主要是国有(或国家控股)的。国家通过各种大型金融机构调控金融市场,防范内外金融风险。国家还拥有一批从事经济基础设施建设和生产资料开发的大型企业,如石油、铁路、电力、通讯、道路、航空、自来水等等。此外,还有国有的“事业单位”,主要指教育、科研、医疗、体育、文化等机构。这些机构基本不盈利,但有的也能自负盈亏。三是自由的劳动力市场。中国拥有高度竞争的劳动力市场,大量吸收劳动力的是家庭企业和社区集体企业。这类中小工商企业占中国工商局注册企业的99%以上,它们的用工属于世界上最自由的一类。不仅如此,自由的劳动用工市场迫使国有企业也实行竞争型的劳动用工制度。四是自由的商品 资本市场。中国拥有高度竞争的商品市场,自由的资本市场也在迅速形成之中。中国的中小企业是商品市场的主要供应者,所以商品生产的竞争激烈程度非常高。同时,高度竞争的商品市场也在刺激中国资本市场快速发育。中国资本市场对外国的开放没有意识形态问题,主要是技术问题。我国业界原以为西方资本市场非常开放,但近两年才发现其开放具有很多技术和政治限制。在不久的将来,中国很可能会成为世界自由资本市场发展的重要推动者,正如中国今日已取代美国,成为自由贸易的重要推动者。道理很简单,自由的商品市场必然催生自由的资本市场。

3. 中国有哪几种经济形式

然而,在如何将中国经济改革推向前进的问题上,社会上出现了越来越多的争议。一种主张向左走的意见是,凡是非公有制经济就不属于社会主义经济,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会损害全社会的利益,中国经济的进一步改革就是要对非公有制进行抑制,不然公有制经济就必然被它们打败;另一种主张向右走的意见是,公有制经济的产权必然不清晰,中国经济的进一步改革就是要把公有制经济压缩到最小可能,让非公有制经济主宰一切经济活动,所有国有企业都必须退出竞争性领域。事实上,这两种意见都是很片面的。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和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在中国经济改革战略中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缺一不可。
参考资料:中国经济改革:向左走,向右走? ,,,,,,,中国经济改革自1978年启动以来,致力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目前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明显增强,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并存的格局基本形成。然而,在如何将中国经济改革推向前进的问题上,社会上出现了越来越多的争议。一种主张向左走的意见是,凡是非公有制经济就不属于社会主义经济,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会损害全社会的利益,中国经济的进一步改革就是要对非公有制进行抑制,不然公有制经济就必然被它们打败;另一种主张向右走的意见是,公有制经济的产权必然不清晰,中国经济的进一步改革就是要把公有制经济压缩到最小可能,让非公有制经济主宰一切经济活动,所有国有企业都必须退出竞争性领域。事实上,这两种意见都是很片面的。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和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在中国经济改革战略中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缺一不可。
,参考资料:中国经济改革:向左走,向右走? ,,,,,,,中国经济改革自1978年启动以来,致力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目前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明显增强,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并存的格局基本形成。然而,在如何将中国经济改革推向前进的问题上,社会上出现了越来越多的争议。一种主张向左走的意见是,凡是非公有制经济就不属于社会主义经济,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会损害全社会的利益,中国经济的进一步改革就是要对非公有制进行抑制,不然公有制经济就必然被它们打败;另一种主张向右走的意见是,公有制经济的产权必然不清晰,中国经济的进一步改革就是要把公有制经济压缩到最小可能,让非公有制经济主宰一切经济活动,所有国有企业都必须退出竞争性领域。事实上,这两种意见都是很片面的。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和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在中国经济改革战略中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缺一不可。
,参考资料:中国经济改革:向左走,向右走? ,,,,,,,中国经济改革自1978年启动以来,致力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目前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明显增强,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并存的格局基本形成。然而,在如何将中国经济改革推向前进的问题上,社会上出现了越来越多的争议。一种主张向左走的意见是,凡是非公有制经济就不属于社会主义经济,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会损害全社会的利益,中国经济的进一步改革就是要对非公有制进行抑制,不然公有制经济就必然被它们打败;另一种主张向右走的意见是,公有制经济的产权必然不清晰,中国经济的进一步改革就是要把公有制经济压缩到最小可能,让非公有制经济主宰一切经济活动,所有国有企业都必须退出竞争性领域。事实上,这两种意见都是很片面的。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和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在中国经济改革战略中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缺一不可。
,参考资料:中国经济改革:向左走,向右走? ,,,,,,,中国经济改革自1978年启动以来,致力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目前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明显增强,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并存的格局基本形成。然而,在如何将中国经济改革推向前进的问题上,社会上出现了越来越多的争议。一种主张向左走的意见是,凡是非公有制经济就不属于社会主义经济,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会损害全社会的利益,中国经济的进一步改革就是要对非公有制进行抑制,不然公有制经济就必然被它们打败;另一种主张向右走的意见是,公有制经济的产权必然不清晰,中国经济的进一步改革就是要把公有制经济压缩到最小可能,让非公有制经济主宰一切经济活动,所有国有企业都必须退出竞争性领域。事实上,这两种意见都是很片面的。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和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在中国经济改革战略中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缺一不可。
,参考资料:中国经济改革:向左走,向右走? ,,,,,,,中国经济改革自1978年启动以来,致力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目前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明显增强,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并存的格局基本形成。然而,在如何将中国经济改革推向前进的问题上,社会上出现了越来越多的争议。一种主张向左走的意见是,凡是非公有制经济就不属于社会主义经济,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会损害全社会的利益,中国经济的进一步改革就是要对非公有制进行抑制,不然公有制经济就必然被它们打败;另一种主张向右走的意见是,公有制经济的产权必然不清晰,中国经济的进一步改革就是要把公有制经济压缩到最小可能,让非公有制经济主宰一切经济活动,所有国有企业都必须退出竞争性领域。事实上,这两种意见都是很片面的。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和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在中国经济改革战略中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缺一不可。
,参考资料:中国经济改革:向左走,向右走? ,,,,,,,中国经济改革自1978年启动以来,致力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目前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明显增强,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并存的格局基本形成。然而,在如何将中国经济改革推向前进的问题上,社会上出现了越来越多的争议。一种主张向左走的意见是,凡是非公有制经济就不属于社会主义经济,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会损害全社会的利益,中国经济的进一步改革就是要对非公有制进行抑制,不然公有制经济就必然被它们打败;另一种主张向右走的意见是,公有制经济的产权必然不清晰,中国经济的进一步改革就是要把公有制经济压缩到最小可能,让非公有制经济主宰一切经济活动,所有国有企业都必须退出竞争性领域。事实上,这两种意见都是很片面的。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和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在中国经济改革战略中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缺一不可。
,参考资料:中国经济改革:向左走,向右走? ,,,,,,,中国经济改革自1978年启动以来,致力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目前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明显增强,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并存的格局基本形成。然而,在如何将中国经济改革推向前进的问题上,社会上出现了越来越多的争议。一种主张向左走的意见是,凡是非公有制经济就不属于社会主义经济,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会损害全社会的利益,中国经济的进一步改革就是要对非公有制进行抑制,不然公有制经济就必然被它们打败;另一种主张向右走的意见是,公有制经济的产权必然不清晰,中国经济的进一步改革就是要把公有制经济压缩到最小可能,让非公有制经济主宰一切经济活动,所有国有企业都必须退出竞争性领域。事实上,这两种意见都是很片面的。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和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在中国经济改革战略中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缺一不可。
,参考资料:中国经济改革:向左走,向右走? ,,,,,,,中国经济改革自1978年启动以来,致力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目前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明显增强,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并存的格局基本形成。然而,在如何将中国经济改革推向前进的问题上,社会上出现了越来越多的争议。一种主张向左走的意见是,凡是非公有制经济就不属于社会主义经济,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会损害全社会的利益,中国经济的进一步改革就是要对非公有制进行抑制,不然公有制经济就必然被它们打败;另一种主张向右走的意见是,公有制经济的产权必然不清晰,中国经济的进一步改革就是要把公有制经济压缩到最小可能,让非公有制经济主宰一切经济活动,所有国有企业都必须退出竞争性领域。事实上,这两种意见都是很片面的。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和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在中国经济改革战略中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缺一不可。
,参考资料:中国经济改革:向左走,向右走? ,,,,,,,中国经济改革自1978年启动以来,致力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目前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明显增强,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并存的格局基本形成。然而,在如何将中国经济改革推向前进的问题上,社会上出现了越来越多的争议。一种主张向左走的意见是,凡是非公有制经济就不属于社会主义经济,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会损害全社会的利益,中国经济的进一步改革就是要对非公有制进行抑制,不然公有制经济就必然被它们打败;另一种主张向右走的意见是,公有制经济的产权必然不清晰,中国经济的进一步改革就是要把公有制经济压缩到最小可能,让非公有制经济主宰一切经济活动,所有国有企业都必须退出竞争性领域。事实上,这两种意见都是很片面的。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和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在中国经济改革战略中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缺一不可。
,参考资料:中国经济改革:向左走,向右走? ,,,,,,,中国经济改革自1978年启动以来,致力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目前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明显增强,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并存的格局基本形成。然而,在如何将中国经济改革推向前进的问题上,社会上出现了越来越多的争议。一种主张向左走的意见是,凡是非公有制经济就不属于社会主义经济,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会损害全社会的利益,中国经济的进一步改革就是要对非公有制进行抑制,不然公有制经济就必然被它们打败;另一种主张向右走的意见是,公有制经济的产权必然不清晰,中国经济的进一步改革就是要把公有制经济压缩到最小可能,让非公有制经济主宰一切经济活动,所有国有企业都必须退出竞争性领域。事实上,这两种意见都是很片面的。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和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在中国经济改革战略中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缺一不可。

中国有哪几种经济形式

4. 中国现在的经济模式是什么?又是如何运作的?

如今的经济模式已经多样化,就县级经济运行模式中发展投资公司谈点认识,不知能否帮上忙!
发展经济,建立投资公司,实行独立核算、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照章纳税、按规定上交的办法,政府职能:理顺产权关系,把国家与企业的行政关系与产权关系分开,变直接管理为间接管理员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管理国有资产管理部门退出政府机构,政资分开,政企分离,明确产权归属,改变资产管理体制,建立起新型的资产所有权关系。投资公司以国家生产资料(资金)投资者的身份,参加企业经营管理,实行委托经营、招聘经营、承包租赁经营、股份经营等多种形式的经营方式,彻底解决经营者负盈不负亏的问题。有利于企业家集团的形成,有利于“转换经营机制条例”的贯彻实施,可促使政府部门彻底转换职能,集中精力制定正确的经济政策,搞好综合平衡,运用经济、法律和行政手段引导和调控经济的运行。
第二建立县级投资公司,成为独立核算、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经济组织,实行企业化管理,承担着经营(投资)风险。既有活力,也有压力,促使投资公司,排除行政干扰,按经济规律办事,减少盲目投资,增强经营效力,有利于加强县级国有资产的管理,提高国有自查的营运效益。
第三建立投资公司,作为经济组织,一个企业法人,可以通过发行债券、拆借资金投资收入、财政拨款以及出售部分产权等多方面筹集发展资金。有利于集中县级经济的财力、物力、形成集团优势,扩大资金投入。即可以在原有的企业上扩大生产,也可以另行独资、合资、股份等方式兴办企业,还可以到县外投资,购买债券、股票投资,打破地域经济界限,跳出县域经济范围,参加全国、全省以及世界的经济循环,促进股份制的推行,加快县级经济的迅速发展。
第四建立投资公司,作为一个投资经营者参与市场竞争,照章纳税,才能公平税负,保证国家税收,促进投资公司加强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为国家多做贡献、
第五建立投资公司,按规定比例上交利润作为财政收入,投资公司留利与扩大再生产,可以很好的把吃饭的钱与搞建设的钱分开,有利于复式预算的推行,保证经济建设的资金需要,促进县级经济的良性循环。
第六建立投资公司,既可组建统一的投资公司,也可以根据县情结合本地的特点,建立适合自己经济发展的专业性投资公司。例如可以建立工业投资公司、商业投资公司,金融投资公司等,既有适当的分工,也可以合作经营,对在乡(镇)也可建立投资公司可以进一步落实巜乡镇集体企业条例》,加快乡镇经济的建设,有利于调整县、乡镇两级的经济利益,从而调动县乡镇两级的积极性,形成全方位、多位一体的投资体系,推动县级经济的全面发展。
第七建立投资公司,运用经济的办法管理国有资产,使国有资产管理企业化,投资市场化,资金商品化,可以进一步深化改革,活跃投资市场,完善市场体系,打破目前国资产部门、地区、企业所有制界限。通过切屑投资以及破产、兼并、出售部份产权等方式进行资产存量调整,有利于优化资产结构、建立合理的生产力布局,提高资金的宏观投资效益,通过明确产权归属,落实投资者与经营者的产权关系和经营责任及权益,从而建立起投资者、经营者、劳动者、之间互相依存,又互相制约的经济关系和法律关系,有利于企业转换经营机制,用办乡镇企业的方法,彻底改革用工制度、工资制度,建立劳动力市场,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5. 如何看待中国当前的经济模式?

中国的经济发展过程始终是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指导下和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改革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社会生产力发展状况的一些环节和方面,借鉴国外合理的管理经验和先进技术为我所用。改革既不是改变社会主义制度的性质,发展也不是照抄、照搬国外的发展模式。中国要建立和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要把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和市场经济结合起来,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和市场经济二者的优势,这正是中国取得巨大成就的重要原因。中国通过改革,突破了西方资产阶级经济学认为只有资本主义私有制才能与市场经济相结合的理念,“实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市场经济相结合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科学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的伟大创举”,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大理论创新。如果把中国经济发展的模式说成“中国模式”,那这种模式无疑是社会主义的发展模式。因其具有中国特色,可以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发展模式(与政治发展、文化发展和社会发展相对应,还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发展模式、文化发展模式和社会发展模式,统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模式)。考虑到这种模式的显著特征即公有资本与市场经济相结合,经济发展的中国模式又可以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模式。      经济发展的中国模式不仅仅是一种社会主义的发展模式。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中国模式还是一种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模式;中国作为从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轨的国家,经济发展的中国模式还是一种转轨模式

如何看待中国当前的经济模式?

6. 什么是中国的经济发展模式?

“中国模式”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存的经济模式为基础,实行双调控模式即国家调节为主导,市场调节为基础的双重调节模式。
按照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不断努力探索出来的一种成功的发展模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它最主要的成功经验就是坚持独立自主、走符合本国国情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扩展资料:

基本特征
中国经济模式是在改革“斯大林模式”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中国模式”也可以说是中国改革和发展的模式。从基本经济制度上看,中国由过去追求“一大二公、三纯四统”的单一公有制转变为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形成了多种所有制并存交融的混合经济。
由过去分配方式单一、平均主义倾向严重的分配制度转变为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公平与效率并重、既有差别而差别又不能过大、既鼓励部分人先富又强调最终要达到共同富裕的分配制度。
从经济体制上看
中国已经根本改变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种体制不同于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体制,在主要以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基础上,更多地发挥市场、价格、竞争作用的同时,也特别注重合理地发挥政府宏观调控和战略指导的作用,没有完全放弃必要的国家管理经济的作用。
从经济结构上看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结构根据国情和国际环境,在不断的调整中趋向合理化。在轻工业快速发展、农业得到加强之后,重工业太重、轻工业太轻、农业落后的畸形产业结构已经改变,重点发展的是装备制造业、高技术产业和服务业。
工业化与城市化不协调、城市化严重滞后的局面已经改观,在城市化加速发展的同时,并没有出现部分拉美国家和印度等国那样的过度城市化;正在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中部崛起战略,以缩小地区差距,实现地区平衡协调发展。
从经济增长方式上看
中国的经济增长方式长期以来都是以粗放型为主,主要依靠高投入、高消耗发展经济,这种情况已经开始改变,新模式强调要依靠技术进步、加强管理,以低投入、高产出、高效益的集约型增长方式为主。
从经济发展战略上看
中国已经成功实现战略转换,由重工业优先发展的赶超战略转变成现代化战略;由重速度、重数量、轻效益、轻质量的倾向转变成以经济效益为中心,注重效益、质量、合理实在的速度;由片面强调自力更生、闭关锁国转变成对外开放,掌握两套本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国模式(中国经济模式)

7. 中国经济发展模式?

从发展模式来说,就是要走内涵型的经济发展道路。经济发展的基本模式有两种:
1、外延型的经济发展模式——主要是依靠生产要素数量的增加来实现经济增长。
2、内涵型的经济发展模式——主要依靠技术进步、生产效率提高和结构优化来实现经济增长。
也可以按照粗放型的经济增长和集约型的经济增长来区分不同的经济增长方式。粗放型经济增长与外延型经济增长的内容基本一致,集约型经济增长与内涵型经济增长的内容基本一致。

中国经济发展模式?

8. 中国现今的经济发展模式是怎么样的?

高油价时代,发展循环经济成为了我们有效缓解能源供给与经济发展之间矛盾的重要途径。那么,我们的循环经济发展之路该怎么走?目前还面临哪些困难?就此类问题记者与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杨志进行了对话。
  记者:目前,我国的资源、环境处于一种什么状态?
  杨志:从实际情况看,我国目前资源利用效率极为低下。目前我国工业产品能源、原材料的消耗都很大。主要用能产品单位能耗比国外先进水平高40%,单位产值污染(二氧化硫)排放量是发达国家的8倍至10倍。2006年中国国民生产总值仅占世界的5.5%,却消耗了世界50%左右的水泥、30%的钢铁、15%的能源。
  记者:针对这一现状,我们采取的是什么样的政策体系?这些政策的实际效果如何?
  杨志:我国现在发展循环经济的政策主要是促进节能减排。“节能”主要是通过政府对能源价格的管制政策以调整企业对各种能源的使用量来实现,目的是提高能源利用率和降低企业使用清洁能源、资源的成本。“减排”主要是通过政府对企业征收排污费或关停污染企业来实现。但是现有的具体政策却没有真正的起到发展循环经济的作用。
  记者:在探索中国模式的循环经济发展之路时,政府应该如何选择合理、有效的政策?
  杨志:我国应把科学发展观作为指导循环经济发展的系统方针,在走中国模式的循环经济发展之路时,必须贯彻科学发展观。这是由循环经济与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共同决定的。
  循环经济的发展是其技术基础的进步与经济活动的发展,而技术的进步是需要科学的指导,经济的发展需要发展观层次的指导。科学发展观正是建立在科学上的发展观,因此可以指导循环经济的发展。
  记者:我国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2006~2010年)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在“十一五”时期要努力实现“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20%左右。我国还需要做哪些努力?
  杨志:要解决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生态的矛盾,达到“十一五”规划的目标,就必须全面、系统地研究和分析我国社会、经济、资源、环境、生态的情况,寻找出一种可以替代目前不可持续的传统的发展方式的新途径。但是目前我国学术界对循环经济的内涵、动力机制、指导方针、政策体系等一系列在循环经济的实际发展中至关重要的问题仍未阐明。探索出一条中国模式的循环经济发展之路,必须阐明这些问题。
  记者:环保总局副局长潘岳在2007年9月提出的环境经济政策架构和路线图——在4年内构建绿色税收、环境收费、绿色信贷、生态补偿、排污权交易、绿色贸易和绿色保险等7项环境经济政策。这些措施能否顺利实施?
  杨志:从已经推出的政策的执行结果看,困难不少,这是由于,第一,这些政策都比较分散、缺乏协调运作思路,没有形成合理、全面系统的政策体系,它们的作用远远没有达到西方发达国家综合性政策的效果;第二,缺乏中央政府各部门的通力支持及地方政府的合作的良好的制度保障;第三,没有相应的完善的法律支持与国际协调。
  因此这就要求我们重新设计符合中国国情的循环经济发展政策,要结合好长短期利益、中央与地方的利益,并能为企业所适用。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根据循环经济的具体内涵、借鉴国外的政策经验并结合我国现在政策的问题,制定出一套中国模式的政策体系,这一政策体系要有制度保障和法律支持,并与国际协调。
  记者:符合中国国情的循环经济发展政策如何引导企业向循环经济技术投资?
  杨志:我国目前的政策主要是直接管制,实行强制手段关停污染企业。但这一政策积极作用很大,但也存在一些问题。由于没有一个合理可行的关停标准,只是舆论压力大时突击性关停;另外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不协调,地方政府或是“一刀切”,或是为地方利益,使污染企业“死灰复燃”。
  因此我国直接管制时,要在政策制定过程中从具体的技术层面着手设立一个合理的技术最低标准并注重政策的可操作性、目的性,还要通过政府部门间、中央与地方政府间的协同以推行一系列操作性极强的规章制度。
  我们还可以通过征收环境税或发放环境补贴,限制企业的消极环境行为。
  税收政策可以通过征收税率和税种的变化影响企业的经济行为。目前,我国缺乏系统的环境保护税收政策,没有设立专门的环境税种,有关生态环境税收的规定不完善。现有的资源税征收范围小,只有原油、天然气、煤炭、其他非金属原矿、黑色金属原矿、有色金属原矿、盐7个税目,而且按开采产量征税,造成了资源回采率低下的弊端,无法对循环经济技术的推行起到支持作用。因此政府应调整和完善有利于促进循环经济技术发展的税收政策,将目前各种有关环境污染的收费项目进行整合,开征环境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