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的哲学的主要流派有哪些,它们之间

2024-05-04 08:58

1. 现代的哲学的主要流派有哪些,它们之间

希腊罗马古典哲学:
米利都学派
(泰勒斯等)(把世界归结为自然某一具体的现象或物质,如水、气)
毕达哥拉斯学派
(毕达哥拉斯)(万物皆数)
赫拉克利特
(宇宙是变动的火,由逻各斯(规律)支配)
德谟克利特
(提出原子论)
爱利亚派
(巴门尼德)(万物本源,就是意识认定的永恒“存在/是者,否认变化与运动)
苏格拉底
(强调用内省法获取知识)
柏拉图
(具体的万物背后是永恒的原型理念)
亚里士多德
(质料与形式的区分,宇宙由土、水、气、火、以太五元素组成,提出第一推动者“神”的存在,等,最全面的早期哲学)
新柏拉图主义
(普罗提诺)(“太一”为世界之本,理性规律、灵魂、具体事物皆为太一流溢而成)
伊壁鸠鲁学派
(伊壁鸠鲁)(万物、灵魂皆为原子,快乐为人生目的)
犬儒学派
(第欧根尼)(鄙视外在功利,主张清贫生活)
斯多亚派
(马可·奥勒留、艾比克泰德)(强调人的“善”与“德”,主张服从命运,同时把握自我)

中世纪基督教哲学:
奥古斯丁
(以哲学理论来阐释上帝的存在、三位一体、灵魂的救赎)
(经院哲学)
亚里士多德主义
(托马斯·阿奎那)(以亚里士多德的理性哲学思想来阐释上帝的本质、存在、美德)
意志主义
(司各脱)(以自然意志作为世界运动的本因,源头则是上帝)
奥康主义
(不能外在求证的知识应该被删去——“奥康的剃刀”,等)

近代西方哲学:
早期自然哲学
(培根、达芬奇、牛顿等一大批科学家、哲学理论家)(主张以实验观察为基础的科学来支持解释自然的理论)
唯理论(理性主义)
(笛卡儿)(我思故我在,知识的最终来源是上帝,物质、灵魂互为对应平行)
(斯宾诺莎)(强调思维/观念和广延/物质是无限的上帝的两种不同表现形态,一种为内在,一种为外在)
(莱布尼茨)(世界由性质连续的“单子”组成,包括精神和物质,都是“单子”觉醒程度不同的表现)
经验论(经验主义)
(洛克)(经验是知识的唯一来源,物质有第一性质和第二性质,前者在物本身,后者则是知觉产物)
(休谟)(最初知觉是知识的唯一来源,时空和因果都是知觉的产物)
(贝克莱)(存在就是被自我感知,对世界整体的感知则是上帝) (德国古典哲学)
先验唯心论
(康德)(知识最初来源于不可言说的“物自体”,经过认识主体用时间、空间、因果性的主观规范,才成为可表述的知识或观念/现象)
绝对唯心论
(费希特)(经验知识,是由意识深处的绝对自我,通过不断设定非我,把握非我而产生)
(谢林)(自然逐渐自我觉醒,发展为与客观自然对立的自我意识,然后自我意识回归到自然中去,最终会与客观的自然达到绝对同一,即能意识自身的绝对实在)
(黑格尔)(唯心辩证法,客观唯心主义,世界在一方面,是客观存在性历史的发展演化,另一方面又是主观意识从感性到理性的不断飞跃,当意识到自我意识的发展就是客观存在性的发展时,你就达到了上帝的绝对真理)
青年黑格尔派
(费尔巴哈)(唯物主义,指出神是人类本质追求的外化,崇仰“爱”) 早期马克思主义(马克思)(实践论唯物主义,强调实践劳动的决定性作用,使自然一方面在人类面前呈现出客观规律,另一方面又随着人的认识的深入而不断发展——即“历史的自然,自然的历史”

现代西方哲学:
早期非理性主义
(克尔凯郭尔)(否认人有固定统一的本质,强调个体存在的偶然性与自由性,此为接近上帝之路,存在主义之先驱)
唯意志论
(叔本华)(世界的本体是无因果的本然的意志,时空、因果则是理性认识意志的结果,人生因欲求的无止境和受阻碍而痛苦)
(尼采)(命运由自己把握,而非上帝的规范,故主张弱肉强食的“权力意志”)
生命哲学
(伯格森、狄尔泰)(世界是“生命之流”在时间上的“绵延”与进化)
新黑格尔主义
(布拉德雷)(绝对唯心辩证法的发展)
新康德主义
(柯亨、卡西尔)(先验唯心论与科学哲学结合的产物,但否认独立于意识的物自体的存在) 现代英美哲学
功利主义
(边沁、密尔)(社会上人的行为其实是在追求个人幸福的最大化)
实用主义
(詹姆士、杜威)(事物成为知识对象的前提,就是它的实用性,只有经过人的追求和实验,才能得到真理)
早期分析哲学
(弗雷格、罗素、维特根斯坦)(主张逻辑本体论,世界的本体并非分离的实体,而是相互关联的逻辑关系)
后期分析哲学
(维特根斯坦、斯特劳森、罗蒂等)(认为哲学问题的产生是日常的语言遭到错误理解的结果,主张从语义进行分析达到语言与实在的本质关系)
证伪主义科学哲学
(波普尔)(否认科学可以达到绝对真理,提出三个世界——物质世界、精神世界、观念世界)
历史主义科学哲学
(库恩、费耶阿本德)(反对以脱离实践的纯粹逻辑作为表述世界的方式,而强调科学经验在历史上的积累)
弗洛伊德主义
(弗洛伊德)(强调潜意识和性欲对个人行为的决定性作用,梦、文明活动等是潜意识受外在道德压抑而在意识层面变相体现的结果)
西方马克思主义
之法兰克福学派(马尔库塞、哈伯马斯)(以马克思的辩证法、弗洛伊德的本能说,着重研究物质文明对人的奴役与异化作用,主张改变人的社会交往模式,减轻资本主义的社会危机)
现象学/欧陆哲学
(胡塞尔)(提出现象学方法,主张回到事物本身,研究意识对知识的构建性作用)
存在主义
(海德格尔、萨特、加缪等)(强调个人在世界上的先于反思意识的存在,是一切知识的来源,人的存在不同于物的存在,人的存在是自由的,不是被完全规定的——存在先于本质)
解释学
(伽达默尔、德里达)(认为对历史的研究,不可能还原为历史事实,而是现代视角与历史遗物的对话)
结构主义
(索绪尔、阿尔图赛、斯特劳斯、拉康)(主张对各种知识系统,优先进行整体结构的研究,并强调这种结构的先验性、永恒性,它是正确研究系统各要素的前提)
解构主义
(德里达、福柯、德留兹)(否认统一的知识结构的存在,批判理性在片面追求本质的同时丧失了世界的丰富性,认为人与世界、作者与读者的关系不是主客认知关系,而是主体间对话关系,肯定思想的多元化)

现代的哲学的主要流派有哪些,它们之间

2. 现代哲学研究什么

现代哲学 已经不搞认知学(世界本源问题。。你关心的那些命题)和 伦理学了。。由佛雷格 引发的哲学革命。。现在全是 逻辑学。。
 
现代逻辑 对于哲学的重要意义在于  对概念的分析 和 对 语音和思想的 基本结构的理解。用 正确的形式去 解释句子结构和相互关系。。
佛雷格 把 数理逻辑 的方法直接 应用于 哲学 产生了 哲学逻辑(由 罗素 维特根斯坦 卡尔纳普 等人 逐步完善)

3. 近现代哲学思想概述有哪些?

近代哲学是救国救民的精神武器,它围绕着古今中西之争,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


鸦片战争时期,中国近代哲学的先驱、地主阶级改革派的思想家龚自珍(公元1791~1841年)和魏源(公元1794~1857年)目睹清王朝政治腐败、经济凋弊、军备废弛、鸦片输人,致使中国“兵弱银荒”的现实,深感社会和民族的危机,主张学习西方长技,变法强。


龚自珍支持林则徐禁烟和反侵略的正义行为,呼吁变法,指斥时弊,要求革新。他推崇《周易》中的“贫则变、变则通,通则久”的变易思想,认为一切客观事物、典章制度、风欲习惯,都是不断变化的,指出“自古及今,法无不改,势无不积,事例无不变迁,风气无不移易。”(《龚自珍全集》第319页,以下只注页码)主张今胜于古,论述“天下无数百年不弊之法”,要求“变古”以“便民”,提倡变法维新。他说:“天道十年而小变,百年而大变”(《拟上今方言表》)。又说:“人事亦然(《在礼曹日与堂上官论事上》)。变化的趋势是:“一而立,再而反,三而如初”(《壬癸之际胎观第五》)。据此,他要求朝廷进行自上而下的“更法”。他强烈要求个性解放,大胆批判儒家传统的天命论,指出:“儒家之言,以天为宗,以命为极,以事父事君为践履。君有父之言,有天之威;有可知,有弗可知,而范围乎我之生。”(《尊命》)这就是说,在儒家的权威中,君之言为命,是可知的,天之命是不可知的。因为天有不测风云,寒、暑、风、雨、露、雷变化无常,都与人事无关,大不可能把命令传给人间,所以儒家把君命说成天命是毫无根据的。他还提出“平均”论的经济改革主张,认为社会危机的根源在于“贫富不相济”,贫富若“大不相济,即至丧天下。”(《平均篇》)


魏源也提出“变古”的主张。他不仅力主抵抗外敌,还主张以夷为师,提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海国志叙》),就是要向西方学习技术,特别是军事技术,反对闭关自守,认为中国应该建立民族工业,以求富国强兵。他羡慕(xiànmù)西方“不设君位”“不立王侯”的政治制度。在哲学上,他看到矛盾的普遍性、主次性和转化性,指出“天下万物无独必有对”,“有对之中必一主一辅,则对而不失为独”(《默觚上·学篇11》)。正是在看到矛盾双方转化从而促进事物发展的基础上,提出了“变古愈尽,便民愈甚”(《默觚下·治篇5》)的革新主张。在认识论上指出“及之而后知,履之而后艰,乌有不行而能知者乎?”(《默觚上·学篇2》)的“行而后知”说,否定“生而知之”的天才,认为任何天才都是发愤勤学的结果,并指出众人的智慧高于个人。他说:“独得之见,必不如众议之参同也。”(《默觚下·治篇l》)


太平天国时期的洪秀全(公元1814~1864年)是近代向西方寻求真理的农民革命领袖和思想家,他继承了“均贫富,等贵贱”的农民革命理想,又吸收了西方基督教教义中关于人人“平等”的说教,幻想建立一个“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太平天国”。这在近代中国虽是空想的农业社会主义,但却具有朴素的唯物论和辩证法的思想。他说:“乱极则治,暗极则光,天之道也。”(《原道醒世训》)这是运用传统哲学的“物极必反”的矛盾转化观点,劝导大家为实现光明中国而努力。而且重视人的地位和作用,指出“天地之中人为贵,万物之中人最灵。”(《洪秀全选集》第15页)主张事在人为,“古来事业皆由人做”,反对“不自贵而贵于物,不自灵而灵于物”。只要努力奋斗,就能建立一个理想社会。而且以西方基督教的平等思想为武器来反对天命论。他试用“精气”来说明上帝的万能,指出气是世界万物的本原,世界万物“皆禀皇上帝一元之气,以生以出”(《原道党世训》)。他在近代哲学发展史上占有特定的历史地位。他的平等、平均的民主思想,高于传统的朴素唯物论;他的宗教形式,低于传统的唯物论。这种哲学思想的矛盾体现了农民的本质。


戊戌变法时期资产阶级改革派以“西学”、“新学”为武器,批判“中学”、“旧学”,论证变法维新的合理性。他们以“世变事亦变”的进化历史观,反对守旧、复古的不变论;以朴素的唯物倾向的自然观,批判程朱理学;以西方资产阶级的天赋人权论和自由、平等、博爱思想,否定了“存天理、去人欲”的封建教条。但他们看不到人民的伟大力量,而把希望寄托在皇帝身上,夸大了“仁爱”、“心力”的作用,陷入了唯心史观。他们的代表人物是康有为、严复和梁启超等(后有专节介绍)。


辛亥革命时期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高涨时期,革命民主派的哲学思想在很多方面超越了改良派,他们在和改良派(这时已堕落为保皇派)的论战中,充分论证了以革命的手段推翻满清政府的必要性;以唯物的倾向批判了上帝创世说,宣传无神论。革命民主派的代表孙中山还提出了“行先知后”、“知难行易”的认识论和民生史观等(后有专节介绍)。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是无产阶级革命逐渐走向成熟的时期,是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指导下,进行反帝反封建反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斗争时期,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后期。这时期买办封建专制政权被推翻,孙中山建立的资产阶级共和国只是不能实现的空想,因为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国内国际条件的不允许,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革命,一再遭到帝国主义国家的冷遇和破坏,而国内的国民党右派又一直反对孙中山的国民党左派,使得反帝反封建、建立民主共和的愿望不能实现。只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才建立了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适合中国国情的人民共和国。这时期中国的先进入物找到了马克思主义,于是以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将马列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中国的优良传统相结合,使中国近代哲学获得了崭新的积极成果,形成了中国化、民族化的马克思列宁主义哲学,即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毛泽东哲学思想(后有专节介绍)。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近现代中国哲学的特点是:


第一,伴随着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的西方列强的侵华活动,逐步将闭关锁国的中国变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中国人民面临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和出于救亡存、振兴中华的目的,中国哲学界重新掀起了“西学东渐”的思潮,引人并研究西方哲学。在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中主要是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注重“天赋人权说”、“社会契约论”等,同时严复也译介过赫胥黎的《天演论》和孟德斯鸠的《法意》等。在“五四”运动中,以李大钊为首的新文化运动的领导者们认为“探本之论在其思想”,即哲学思想(《李大钊文集》上,第351页),并有《新青年》《民铎》和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等作为“西学东渐”的传播媒介,还成立有“西洋哲学名著编译委员会”等专门机构,这些都说明近代中国哲学在学习、研究西方哲学方面颇具规模和深度。


第二,中国近现代哲学在如何对待“西学东渐”上存有不同观点的激烈争论,并逐渐找到了救国救民的真理。在清末时期,封建士大夫主张“保存国粹”、“发扬国粹”,拒绝“西学东渐”;洋务派张之洞等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依靠封建传统文化、传统哲学实现国富民强;“五四”时期的胡适则主张“全盘西化”、“一切都应采用西洋的法子”(《新青年》第5卷第1号);还有“西体中用”也是“全盘西化”论;改良主义者严复、康有为、梁启超等试按照西方君主立宪制模式在中国变法维新;贺麟还把西方康德、黑格尔的“理想文化”和中国儒家思想结合起来,建构“新心学”;冯友兰则把西方的新实在论和中国的程朱理学结合起来,建构“新理学”。他们的哲学标志着中国近代哲学革命的开始。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认为“中国应该大量吸收外国的进步文化,作为自己文化食粮的原料”,但“决不能生吞活剥地毫无批判地吸收”(《毛泽东选集》第2卷第678页)。也就是说,对外国文化,既不盲目排外,又不全盘酉化。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哲人,选择了西方马克思列宁主义哲学,作为中国共产党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指南,而且在中国革命中获得了成功,这是中国哲学史上“西学东渐”进程中的重大转折,表明了近代中国哲学吸取、借鉴、融化人类哲学文明成果的深度与广度,说明了中国哲学的发展既有其自身的动力,又有其学习、吸收、借鉴外来哲学文明的成果,使中国哲学走向现代化、世界化的道路,实现其“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正确方针,使中国近现代哲学成为崭新的哲学,也可称之为“新学”。

近现代哲学思想概述有哪些?

4. 后现代哲学的主要流派

后现代主义哲学起初是以彻底否定现代哲学的面貌出现的,人们称其为激进性的后现代主义哲学,以后在回应激进性的后现代主义哲学过程中,又逐渐产生了建设性的后现代主义哲学。激进性的后现代主义哲学的主要流派有:以法国哲学家德里达、福科为代表的后结构主义,以德国哲学家伽达默尔为代表的哲学解释学,以美国哲学家蒯因、罗蒂为代表的新实用主义。它们的理论来源尽管有所不同,观察问题的角度、分析问题的方法各异,但却有着共同的理论前提、理论倾向、基本观点、思想实质。这就是它们从否定物质与精神、主体与客体的对立统一关系的前提出发,拒斥形而上学(本体论),反对基础主义、本质主义、理性主义,宣扬不可通约性、不确定性、易逝性、碎片性、零散化,推崇主观性和相对性。为了彻底否定以往的哲学传统,论证自己的理论观点,他们采取了一些迥异于传统的方式、方法。比如,德里达用解构的方法(拆解结构的方法),即从内部突破的策略,通过揭露近现代哲学文本(以文字形式出现的对象)自身的矛盾,拆解其原有的结构,消除结构中一切确定的和固定的东西,颠倒中心与边缘的关系,消解中心和主体,从而颠覆文本原有结构。德里达指出,在西方传统的形而上学体系中,人们总要认定一种不受质疑的“真言”(理性的声音或上帝的旨意),总得有一种语言文字与其语意不可再分的“逻各斯”(logos)。它是认识的出发点或中心,既置身于人的认识系统之外,又维系着人的认识系统。这种“逻各斯中心主义”,恰恰是传统形而上学体系的致命矛盾,甚至可以说是一切结构的致命矛盾。既然这些“中心”都是置身于结构之外的,那就说明这些结构是“中心消解”的。一旦“中心”不复存在,那么结构系统中原先在价值论上被认为是主要和次要的对立关系,不就可以颠倒过来吗?例如言说与书写、存在与非存在、本质与表象、真实与谎言、所指与能指等,一般认为前者比后者更加重要。然而,一旦认识到这些结构是一个中心消解的结构,那么,人们在价值判断上就不妨把后者看得更为重要。又如,伽达默尔是用把语言过程独立化的方式来否定传统哲学的。他指出,语言是诸多存在得以表现的存在,是一种根本的存在。他非常重视语言,认为能够被人理解的存在就是语言。人们在理解文本的时候,实际上就是用语言解释语言。他说:“理解是属于被理解东西的存在”,是历史的效果或叫效果历史。“属于被理解东西的存在”也好,历史效果、效果历史也好,都是用语言解释语言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必然打上人的主观烙印,产生“偏见”。问题是怎样对待偏见?伽达默尔不是强调对照文本与文本相关的实在不断纠正偏见,而是听其自然,越偏越好,越偏越有创造性。这种“此在(此时此地的我)的存在方式”,不能改变也无需改变,这就把语言过程独立化了。如此一来,势必使“主体虚化”、“真理退场”、“客观性丧失”。可见,伽达默尔的哲学解释学是以无视主客观关系的方式,赋予自身以明显的反传统哲学的后现代性质。再如,新实用主义者罗蒂以宣扬后哲学文化的方式否定传统哲学。他认为启蒙运动的先知们否定了中世纪的神学文化,使神学文化变成了后神学文化,即哲学文化。现在呢?人们已经不再相信那种主张基础主义、本质主义的大写哲学了,在大写哲学消失以后,接替哲学文化的就是后哲学文化。在后哲学文化中,不讲本质、不讲基础、不讲主客二分、不讲结构。后哲学文化是没有核心、没有标准的多元文化。以美国学者大卫·雷·格里芬、小约翰·B·科布为代表的建设性后现代主义哲学,是在回应激进的后现代主义哲学中后起的一个重要流派。它对现代哲学也是持基本否定态度的,但不主张激进性的彻底摧毁,而是强调批判性的反思,实现对现代哲学的超越。这一流派的主要内容有:(1)在人与人的关系上,反对个人中心主义,认为每个人都不可能单独存在,自我不是自足的,永远处在与他人的关系之中,是关系网中的一个交汇点,自我是关系中的自我。因此,个人应养成“倾听他人”“学习他人”、“宽容他人”、“尊重他人”的美德。(2)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反对人类中心主义,强调人与自然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世界万物都有其价值和目的,自然不是人们统治、占有、掠夺的对象,而是有待人去照料的花园,从而超越了现代哲学在人与自然关系上的二元对立论。(3)在不同社会群体的相互关系中,关注处于社会边缘的弱势群体的价值与利益,反对男性中心主义、父权制。

5. 现代主义哲学代表人物

胡塞尔,E. Edmund Husserl (1859~1938) 德国哲学家、20世纪现象学学派创始人。(虽然,“先验现象学”。但是,其基本思想可以扼要地表述如下:一切能与人相遇之物,必然成为他经验的“对象”。)
从这里开出现象存在论,现象结构论,现象解构主义__后现代主义的内容。

现代主义哲学代表人物

6. 近现代哲学是什么?

本章所说的“近现代”是指1840年鸦片战争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个历史时代。在这109年间,中国经历了空前的民族灾难和巨大的社会变革,同时也经历了一场古今中西之争和一次伟大的哲学革命,产生了崭新的哲学。从1840至1919年为近代哲学,1919年后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为现代哲学。

7. 现代哲学入门:什么是哲学

具体 科学是哲学的基础!
哲学和具体科学又是密切联系的.
首先,哲学以具体科学为基础.哲学并不是建立在对世界的直接观察基础之上,而是建立在具体科学的研究成果之上.因此,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这个基础发生了变化,哲学也会随之变化.与古代科学技术相适应产生的是古希腊朴素的唯物主义哲学,与近代牛顿力学的成熟相适应产生的是机械唯物主义,与现代三大科学发现相适应产生的是辩证唯物主义,与当代科学技术相适应的又有最新的哲学研究成果.但是,把哲学凌驾于具体科学之上,认为哲学是“科学的科学”的观点也是错误的.
其次,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科学家进行具体科学的研究都是在某种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下进行的,缺乏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科学研究就会失去正确的方向,甚至陷入混乱和失败.
哲学和具体科学是有区别的.
从哲学和具体科学的研究对象来看,具体科学的研究对象是物质世界某一特殊的领域和方面,它揭示的是这些领域和方面的特殊本质和规律.这些领域十分广泛,大致分为自然科学领域、社会科学领域和思维科学领域.具体科学一般有比较明确的分工,每个学科都有自己所分属的领地.它们直接面对世界,探究世界中隐藏的各种奥秘和规律.哲学的研究对象与具体科学相比具有一般性、概括性和抽象性,是“自然、人类社会和思维的运动和发展的普遍规律”,是“外部世界和人类思维运动的一般规律”.正因为哲学是探究这种普遍的、一般的规律,所以哲学往往是建立在具体科学基础之上的,是建立在对具体科学的总结、概括、抽象的基础之上的.从这个角度来看,哲学具有“反思”的特性,是对具体知识的“再认识”、“再反思”.因此,黑格尔把哲学比喻成猫头鹰,猫头鹰的特点是夜晚才起飞,比喻哲学的“反思”特性.由于哲学命题具有概括性、一般性、抽象性,许多人把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说成是一般和个别的关系.准确地说,这种说法不够准确.例如,哲学和物理学,常有人说它们是一般和个别的关系.作为并列的学科,它们并不是一般和个别的关系,哲学和西方哲学、中国哲学可以说是一般和个别的关系.应该说,哲学的“研究对象”与物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一般和个别的关系.

现代哲学入门:什么是哲学

8. 20世纪中国有几个现代哲学家

晚清以降,20世纪初以来的中国现代哲学,通常人们认为有几个方向的哲学家:
(1)偏西方哲学的流派:梁启超、王国维、张东荪、胡适、金岳霖;
(2)新儒家哲学(New-Confucianism):
第一波熊十力、梁漱溟、冯友兰、贺麟;
第二波方东美、徐复观、唐君毅、牟宗三;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