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30年以来历史变化

2024-05-07 01:30

1. 改革开放30年以来历史变化

 
  这30年的历程: 
  小时候,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回头看看自己的成长历程,现在有幸成为了一名人民教师,再看看现在孩子的成长环境。
  微观的讲,这又何尝不是我们每个人的成长巨变呢? 
  ◆ 变化中的对比:我们的出生年代 
   
  听妈妈讲他们小时候,什么都是 *** 供应,什么都要凭“票”购买:食油要“票”、鸡蛋要“票”、 禽肉要“票”、买布也要“票”,竟然连火柴、肥皂都要“票”。
  在那个票证满天飞的年代里,也是我们物质短缺的时代。
  妈妈说,那时候,只有在过春节的时候,人们才能凭票购买一只鸡,过过瘾。
  
  70年代末,我出生了,我出生的那年,正是市场逐渐开放的年代,市场上的各类商品开始逐步敞开了,出现了“议价”商品。
  妈妈说,那时候,我吃鸡蛋就不用再看“票子”的脸色了。
  
  再看看现在我们孩子们的出生:母婴病房、妈妈沙龙,光是尿片、奶粉,那就不下千种阿。
  还有满大街、满荧屏的婴儿用品广告,铺天盖地,那才真正称得上是应有尽有! 
  ◆ 变化中的对比:我们的童年时光 
  爸爸妈妈的童年是在弄堂、乡野中度过的,打弹珠、香烟片、跳房子……,他们手中所谓的玩具都是一些就地取材的物品,茭白壳、木棍、粉笔等等,有个布娃娃,就是很奢侈的玩具了。
  
  我小时候,那可不一样了,虽然是80年代的改革开放初期,但商店里的玩具就已经开始丰富了,什么布娃娃,那时都换成黄头发、蓝眼睛的洋娃娃了,还记得我有一套模拟医生的听诊玩具,现在我还完整的保留着呢。
  
  再看看改革开放30年后的今天,别说洋娃娃,单是一个芭比就何止成千上万,还有那层出不穷的各式电子游戏、智力玩具,孩子们个个都是玩具高手、电子强人。
  他们的童年是与世界同步的高科技时代。
  
  ◆ 变化中的对比:我们的求学征程 
  进入求学时代,妈妈们遇到了插队落户、上山下乡,大好的求学时光被他们那不熟练的耕种动作所替代了。
  
  到了我们这批独生子女时代,是改革开放后的幸运一代,高考不再是独木桥,多元化的求学之路为我们打开了一条阳关大道。
  
  而到了2008年的今天,改革开放后的30年,小到幼儿园、小学、中学,大到高校、海外留学,多层次、多方位的学校选择,简直让我们挑花了眼。
  
  ◆ 变化中的对比:我们的工作岁月 
  工作了,爸爸妈妈们那时的工作都是国家分配的,没有喜不喜欢,没有擅不擅长,分配你上哪,就得去哪。
  
  新世纪初,我们大学毕业那会,已经是改革开放发展的蓬勃时期了,完全开始了自主择业,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了。
  
  2008年的今天,不但择业需要竞争,我们所在的每一个岗位上,不论职员还是领导都引入了竞聘制,就是把最适合的人留在最适合的位置上,也就是把每个人的优势、长处都最大程度的发挥出来。
  
  这就是我们年轻一代籍着改革开放春风的人生之路、成长巨变。
  
  总之,30年的改革开放是我们祖国的沧桑巨变,也是我们每一个人的成长巨变。
  我们正在崛起,这是任何人都可以看到的事实。
  30年的征程,中华民族以崭新的姿态重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30年的光辉,铸就了一个民族近百年的梦想!我们坚信,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必将出现一个又一个辉煌的30年!中华民族的崛起,必将让世界为我们自豪!
   

改革开放30年以来历史变化

2. 改革开放30年是哪一年

改革开放30年是指2008年。改革开放是20世纪70年代的改革经济政策、对外开放的政策。而改革开放30年是指20世纪70年代往后的30年,所以是指2008年。
改革开放包括对内经济改革和对外开放。我国的对内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开始实行“家庭联产土地承包责任制”,拉开了我国对内改革的大幕;1979年7月,中央正式批准广东、福建两省在对外经济活动中实行特殊政策、灵活措施,迈开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性脚步,对外开放成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改革开放是我国的强国之路。

3. 中国改革开放30年有哪些重大的变化?

1、城市城镇化
1978年改革开放之初,中国城镇化率为19.8%,到2017年城镇化率达到58.52%。距离基本完成城镇化70%的目标还有11%,大约需要10年的时间。城镇化意味着生产方式的转变,消费方式的转变,生活方式的转变,意味着经济的高速发展。
比如从1999年到现在,城市化率由百分之三十左右提高到百分之五十多,同时经济增长也是最快的时期。而1956年到1976年这二十年间,城市化率增长百分之二,经济发展速度也十分缓慢。城镇化是中国经济增长的一大动力,也是中国长期的政策。
2、中国航天事业
改革开放的30年,是中国航天事业不断创新的30年。从1979年远程火箭发射试验成功,到2003年“神五”升天,首次载人航天飞行成功,再到2005年神舟六号载人航天卫星顺利返回,中国航天人在摸索中让祖国一跃成为航天科技强国。2007年,我国首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发射升空,炎黄子孙的千年奔月梦成为了现实。 “神七”的成功发射,神七在太空漫步,让中国人第一次在太空留下了自己的足迹。
3、中国国体育事业蒸蒸日上
改革开放的30年,也是我国体育事业蒸蒸日上的30年。1984年许海峰摘得中国奥运首枚金牌,自此之后,中华体育健儿奋勇争先:2000年悉尼奥运,中国代表团收获28枚金牌,取得了金牌榜和奖牌榜均名列第三的佳绩;2004年雅典,中国军团更是将金牌总数扩增到32枚,位列金牌榜第2位。而2008年,奥运会在中华大地上拉开,我们成为奥运的主人。 51枚金牌,稳居金牌榜第一位,更是我们实力的见证。
4、中国教育事业
改革开放的30年,是教育事业稳步发展的30年。1983年,邓小平同志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对世界,面对未来。高考制度恢复之初,全国有570万人参加高考,却仅录取27万名;而到2007年,全国普通高校招生报名人数达到1010万,录取新生达567万名。伴随着教育规模的发展,更有越来越多的中华儿女在世界高精尖人才中占据着日益重要的位置。

5、社会流动性变化加剧
改革开放之前,我们通过户籍制度和人民公社制度将农民固定在土地上,城乡二元的体制分割、单位所有制的职业分割,使得整个社会的流动性很弱。改革开放之后,为了发展市场经济,就需要最大限度地解放生产力,就需要充分调动作为生产力中最活跃成分的人的作用,社会流动性由此大大提升。
据统计表明,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全国大约有1.1亿多的人口经常处于流动状态,人口流动的范围也已经从国内不同地区扩展到不同国家之间。在职业上,人们选择的自由度也大大提升,在不同所有制之间、不同工作单位之间、不同职业之间的流动已经成为现代社会的一道风景。改革开放带来的最大变化之一,就是社会流动渠道逐步开放,逐步多元化,人们凭借自己的才能和努力,就可以在社会中获得向上流动的可能。
参考资料来源:中国网-《回首30年》专稿: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阶层结构变化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改革开放三十年

中国改革开放30年有哪些重大的变化?

4. 求改革开放30年的大事年表

 我们党进行革命的初衷,就是为了改变贫穷落后,求富强。
  对此,大家的认识都是很明确的。
  正是 *** ,在新中国成立以后,最早提出共同富裕的要求。
  1955年10月11日, *** 在七届六中全会上讲话提出:“要巩固工农联盟,我们就得领导农民走社会主义道路,使农民群众共同富裕起来。
  ”(《 *** 选集》第5卷,第197页)这是讲农民的共同富裕。
   
  过了十八天,即1955年10月29日, *** 又在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问题座谈会上讲共同富裕。
  他说:“现在我们实行这么一种制度,这么一种计划,是可以一年一年走向更富更强的,一年一年可以看到更富更强些。
  而这个富,是共同的富,这个强,是共同的强,大家都有份,也包括地主阶级。
  ”(《 *** 文集》第6卷,第495-496页)提出共同富裕,是 *** 社会主义思想的闪光点,但遗憾的是,由于没有从理论上充分加以论证,因而这个共同富裕的思想是不巩固的,所以不久,在国内国际复杂的政治背景下, *** 的共同富裕思想发生了大的摇摆,由追求共同富裕到赞赏“穷”、贬斥“富”的大转变,影响到全党全民。
  
  “文革”是在“反修”、“防修”的名义下发动和推进的。
  据说,人富裕了就要变“修”。
  什么叫“修”?“修”就是倾向资本主义,就是要走资本主义道路,“修”等于“资”。
  实际的逻辑就是,穷了才能保持革命性,富了就没有革命性,就要变“修”,变成走资本主义道路的人。
  在这种舆论的引导和影响下,人们以穷为荣(所谓“穷光荣”),不敢言富,更不敢求富致富。
  
  以穷为荣,惧怕富裕,不敢求富,不准致富,这是对人们追求财富的正常心理的扭曲(马克思曾说,致富欲望是所有人的欲望),是“左”的思想的最大危害。
  粉碎“四人帮”以后, *** 提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
   *** 明确指出,绝不能讲什么贫穷的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的特点不是穷,而是富,是人民共同致富,致富不是罪过。
  在改革开放中,我们清算了穷社会主义的思想,彻底否定了“穷革命,富变修”的糊涂观念和错误思想。
  党中央制定了一系列旨在富民的政策,鼓励和支持人民创业。
  党的十六大提出,要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
  党的 *** 又提出,要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使家庭财产普遍增加。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随着党的一系列富民政策的落实,人们的思想观念逐步转变。
  现在,困扰了我们多年的“穷革命,富变修”的错误思想已经被基本消除,广大群众能够理直气壮地讲富,理直气壮地创业致富。
  这是改革开放30年来最具实质意义的思想解放。
  
  转变之二:对待人的态度——从见“人”就批到“以人为本” 
  很长一个时期中,在“左”的思想影响下,我们的社会一度把阶级的概念绝对化,把阶级同“人”割裂开来,只讲阶级,不准讲“人”。
  由此出发,导致忽视甚至否定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作为人应有的尊严与权利,批判资产阶级人道主义,批判资产阶级人性论,认为人权是资产阶级的口号,等等。
  这种轻视“人”的思想,在“文革”中造成严重恶果,对人的轻视和蔑视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
  
  轻视人,蔑视人,摧残人,是“左”的突出表现,有着深刻的历史根源。
  我国经历了长期封建社会,作为封建社会基本人群的农民,他们没有起码的做人的权利。
  马克思说:“君主政体的原则总的说来就是轻视人,蔑视人,使人不成其为人。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版,第1卷第411页)马克思讲的是德国的封建社会,但这个原则具有普遍性,中国的封建社会实际上也是这样。
  
  拨乱反正, *** 冤假错案,是对“人”的问题的一次深刻教育,使人们懂得了要尊重人的权利。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各种经济体制改革措施的提出和落实,也是对人的权利问题的生动教育。
  2003年10月,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作出的《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中,首次提出了“以人为本”。
  以后,党中央对“以人为本”的意义和内涵进一步阐释。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以人为本”,要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党的 *** 提出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
  在四川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党中央响亮提出,人的生命高于一切,抢救生命是重中之重。
  这是对“以人为本”的最明确也是最好的诠释,把对人的理解提到新的高度。
  这里,已经抛开了片面的阶级论,这里讲的人,是覆盖全社会的,不分阶级、地位、财产多少,前后都没有限制词。
  这次抗震救灾,使珍爱生命,尊重生命的理念,深入人心,是一次极为成功的关于“人”的问题的普遍教育。
  
  从否定人性、人道、人权,见“人”就批,到提出“以人为本”,把人的生命放在至高无上的地位,这表明,在“人”的问题上我们的思想观念和理论,已经实现了根本的转变。
  
  转变之三:对待自然的态度——从“人定胜天”到人与自然的和谐 
  在对待人与自然的关系上,我们一度坚信“人定胜天”,迷信人的主观能动性。
  在这种思想观念的支配下,在“敢叫日月换新天”,“重新安排河山”,“改天换地”这些豪言壮语的鼓舞下,无限度地向大自然索取。
  另一方面,在全党工作重心转移到现代化建设上来以后,不少地方片面追求GDP,而忽视了对环境和生态的保护。
  近年来,频频出现的生态灾难使人们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开始觉醒。
  
  1998年长江洪涝灾害后,人们重温恩格斯的话:“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
  每一次胜利,起初确实取得了我们预期的结果,但是往后和再往后却发生完全不同的、出乎预料的影响,常常把最初的结果又消除了。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版,第4集第383页)恩格斯的这些话,好像就是针对我们今人而言,使人们有所醒悟,从此停止了对长江上游林木的乱砍滥伐。
  2004年12月3日,老一辈革命家任仲夷同北京的一位学者探讨科学发展观,写了一段很精辟的话:“与天斗与地斗其乐无穷,何乐之有?到头来还是其苦无穷。
  从根本上讲,人是不能胜天的。
  天——大自然,大宇宙,只能与之和平共处,与之适应,绝勿做违天之事。
  违天,即违背自然规律和客观规律。
  违天,是做孽。
  古语曰:人(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治(逭),我说的自做孽是指违反客观规律之事,教训太多了。
  ”(引者按:原文有两处讹误)这是任仲夷对几十年来我们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深刻反思,也是许多人的共识,具有代表性。
  
  近年来,党中央将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作为科学发展的基本要求之一。
  2006年10月通过的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决定,又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要求之一。
  党的 *** 又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任务。
  这标志着我们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思想观念已经有了大转变。
  可喜的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已经越来越成为全民的共识。
   

5. 作文:改革开放30周年的变化

想起一位老人


自三十年前的那个冬天 
一位矮个子老人 
以农村和城市为背景 
设计了一幅强国蓝图 
然后 站在中国经济的制高点上 
把手一挥 
封闭已久的国门便敞开了 

刚毅沉稳的姿势 
恢宏的战略构想 
给贫瘠的中国注入了一剂强心针 
令华夏子孙精神大振 
同时世界的目光一起聚焦 
开始正视中国这条东方巨龙 

秋去春来 左搏右击 
三十年风风雨雨 
三十年坎坷磨砺 
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 
中国人增长了胆识 
古老的中华民族 
抓住了富强的时机 

三十年岁月匆匆 仿佛一闪而过 
然而在这历史的瞬间里 
一群共产党的优秀分子 
却带领有志的中国人 
给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国土 
倾注了满腔沸腾的激情 
让历代伟人的灵魂悄然站立 
注视这人间的奇迹 

在今天 在生活的馥郁中 
我写下这三十四行纪念的文字 
以表达对一位老人的敬仰之情 
并真诚的道一声—— 
谢谢您 我们的总设计师——小平




一坛酿了30年的酒


穿越长长的时空隧道    30年   弹指一挥  
却能让日月峥嵘    却能让心灵健壮   却能让梦飞翔
30年的伟大变革   30年的春华秋实
中国    用自己特有的方式
精心酿造了一坛浓郁的酒
酒香漂洋过海
惊羡了各种肤色的目光

那是一坛正宗的国产名牌白酒
它以春风春雨为原浆
它以思想的空前开放为核心
它以心血的真诚付出为特质
它以3 0年的时光成就了酒的酱香
它清洌宜人   它清香诱人    它滋润绵长
引领每双目光用深刻去观察世界
引领每双目光用成熟与世界交往

那是一坛纯正的自产葡萄酒
中国的葡萄酸甜可口   
酿出的酒才沁人心腑     暖人脾胃
它装点了中国百姓的餐桌
它丰富了中国百姓的生活
它愉悦了中国百姓的精神
最难忘记:1978年的中国咽菜吃糠
30年以后的2008年
一个泱泱大国却能与酒结缘
13亿中国人陆陆续续抵达小康
尽情享受葡萄美酒带来的香甜与荣光

那是一坛清新爽口的鲜扎啤酒     春雷响处 
啤酒花争艳斗奇    啤酒泡沫到处飞扬
在30年的风云漫卷中闲庭信步
在30年的挥毫泼墨中描画壮丽
清凉   清亮    醇香
改革的步伐竟是这样日走中天般的神速
开放的成果竟是这般让人心旌摇荡
每双目光都把喜气挂上眉梢
就像每个周末     我们三五知己
围坐城市酒桌或是农家小院的饭桌
随心所欲的表达轻松惬意 
随心所欲的体验啤酒的美味与夏日的凉爽

那是一坛历久弥香的滋补药酒
用多种营养使每一滴愿望梦想成真
30年的拼搏记录了一个伟大的时代
30年的跋涉塑造了一个民族的崛起
而今   沧海变桑田
到处旌旗飘飘     到处神采昂扬
细细品味30年走过的风雨沧桑
我又一次清晰的看见:
巨变与我们相依   感动与我们相伴
满怀豪情的展望未来    我由衷而执着的坚信 
这坛酒将散发出更加浓郁的异香
溢满每一幢心房   滋润每一双目光
滋养起一个民族的明丽的天和绚丽的畅想

作文:改革开放30周年的变化

6. 我国改革开放30年经历了哪些发展阶段

 改革开放以来,我市城乡居民收入大幅提高,生活显著改善,消费结构经历了三次升级换代。
  收入水平的提高为消费奠定了基础,消费观念和消费质量随之变化,经历了消费结构的三次升级换代。
  经过三次消费升级,全市恩格尔系数持续下降,到2007年,城乡居民生活由温饱走向小康。
  一是促进了经济的高速发展。
  从1978年到2006年,中国GDP增长了57.8倍,年均增长9.7%,远远高于同时期世界经济平均3%左右的增长速度,经济总量跃升至世界第四。
   
  人均GDP增长了42倍。
  货物进出口总额从1978年的206亿美元,增长到2006年的1.76万亿美元,增长了85倍,跃居世界第三位。
  国家外汇储备超过1万亿美元,上升为世界第一。
  
  二是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
  从1978年到2006年,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了34倍?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增长了27倍。
  绝对贫困人口从2.5亿减少到2000多万,贫困发生率从30%降至3%。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范围已覆盖4亿多农民。
  人民生活实现了由温饱到总体小康的历史性跨越。
  
  三是提升了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
  2003年和2005年,先后两次成功发射载人宇宙飞船,2007年“嫦娥一号”探月工程取得成功。
  2008年北京将举办奥运会,2010年上海将举办世博会。
  所有这些都要靠改革带来的经济成就来支撑。
   

7. 纪念改革30开放周年 的作文

我的家乡――宁德,位于祖国的东南部,是一个美丽的海滨城市,与祖国的宝岛台湾隔海相望.这里有世界著名的深水良港三都澳,有美誉大江南北的黄瓜鱼,有"天下第一寺"支提寺...宁德就象是镶嵌在中国东南沿海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可是,由于过去交通不便,加上多山地,在外人的眼里,这是个穷山恶水的地方.改革开放后,家乡起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的家乡宁德变得更美、更富、发展更快了。我欣喜地看着茁壮成长的新家乡,心里甭提有多高兴了。要说这些年家乡变化最大的地方,便是那一条条笔直的高速公路。原本,从宁德到我外婆家——福安将近要两个半小时,可自从有了高速公路,去福安就方便多了,大约40分钟就够了。
家乡宁德不仅仅是高速公路的改变,城东路旁原本古老而陈旧的路灯,如今已换成上了五颜六色的彩灯,它们高高耸立在马路两旁,仿佛是一排等候检阅的仪仗队。到了晚上,灯光一亮,那柔和的灯光不仅为行人带来了方便,而且为人们带来了美的享受;东侨开发区那宽敞的大马路,沿街一座座拔地而起的高楼大厦,仿佛在告诉人们:快,跟上我前进的步伐;而在先锋广场,不论清晨还是夜晚,都聚集着许许多多的男女老幼,跳舞、健身、聊天,尽情享受着发展所带来的变化。上次从外地来的一位亲人感叹的说:“真是个美丽的地方啊!这次我只走到这儿,就已知道这趟没有白来。”
 
每年的"六.一八"招商活动,都会促进家乡经济的繁荣与发展,比如大唐火电厂在2003年9月破土动工前,这一带基本都是滩涂地,没有陆路,进出都只能从福安的下白石码头乘船来往。如今,在电厂的带动效应下,当地的消费、用工、生产资料等各方面都有了提升,虽然从高速公路到电厂的二级公路现在还没建好,但大唐火电厂至福州、至宁德的公交中巴车,每天已经有了十几趟。周边村庄的楼房也“冒出”了不少,“长高”了不少。,说起火电厂,传统的联想都是烟囱里冒着浓浓的黑烟。然而,大唐宁德火电厂投资达106亿,其中用于减少电厂污染的环保设备设施,就达到了10亿元以上,约占整体投资的近一成。
“等明年投产后,这里不会有滚滚浓烟和刺鼻的硫化气体,只有在天气晴好时,才能看见240米的高空处有细微的白色轻烟.
宁德除了大唐火电厂这个大工程外还有一项计划于2008年将建成。项目总投资174.8亿元,――浙江段投资48.8亿元的温福铁路.温福铁路是国家铁路网规划“八纵八横”沿海通道和“四纵四横”快速客运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北起温州南站,途经瑞安市、平阳县、苍南县和福建省福鼎市、霞浦县、福安市、蕉城区、罗源县、连江县,南至福州站。铁路全长298公里,其中浙江段69公里。该项目一次建成电气化双线,设计时速达到200公里呢!
  还有新开发的旅游线路――闽东清水游,吸引了全国各地的游客纷至沓来。我们拥有一个如此可爱的家乡!相信吧,我们今天一定会努力学习;相信吧,我们明天一定会在宁德这片热土上续写新的华章!我爱你,我的广场!我的宁德!我的家乡!

纪念改革30开放周年 的作文

8. 中国改革开放40年来的变化

一是从经济发展看,实现了从封闭型经济弱国向开放型全球经济大国的转变。
改革开放以来,依照“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理念,我们渐进式推动农村土地制度、户籍制度、乡镇企业发展、城市国有企业、外商投资、金融服务、科技管理体制。
经济特区等相关制度的改革,逐渐明晰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政府与市场、国家与民众之间的关系,全面调动了生产者积极性,激发了经济活力,完成了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变,共同创造了经济发展的中国奇迹。
二是从治国理政看,实现了从单极化传统管理向现代公共服务型治理的转变。
以市场为导向的经济体制改革,必然对国家的政府管理体制、传统管理理念、社会管理能力等带来巨大的挑战。
因此,不断适应经济体制改革释放的活力、社会流动性增加、科技互联网技术崛起、多元社会组织蓬勃发展等趋势,协调推进党的自身建设、重塑中央与地方关系、调整政府组织结构、转变政府职能,加强城乡基层政权建设等方面的改革,成为中国渐进式改革开放的政府逻辑与基本内容。
三是从城乡结构看,实现了从落后的乡村型社会向富足的城乡融合型社会转变。
1978年,我国是一个农村人口占总人口80%的典型农业型国家。此后,经过采取加大户籍制度、土地制度、城市单位体制、设立经济特区、增设开放城市等改革创新。
把农民从原有的土地束缚中解放出来,大量的农村劳动力开始流向大中型城市,整个社会呈现出高度的流动性,中国社会走上了现代城市化发展之路,城市活力进一步释放。
四是从社会民生看,实现了从温饱向小康的整体性转变。
通过经济、政治、社会、生态的全方位改革,为广大民众开辟新的就业渠道和发展机会,不断改善民生,不断增加收入,让广大人民群众过上富裕、幸福、文明的美好新生活,这是改革开放的初心,也是40年改革开放最大的成就之一。

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极大提升:
1978年全国居民的粮食消费量比1949年低18斤,食油消费量比1949年低0.2斤;当年全国有139万个生产队(占总数的29.5%),人均收入在50元以下。
1978年全国有2.5亿绝对贫困人口。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充分调动全国各族人民的热情和积极性,在把蛋糕做大做好的同时同步追求分好的问题,解决了亿万人民群众的温饱问题。

在四十年的砥砺奋进中,中国人民生活水平实现了从贫穷到温饱,再到整体小康的跨越式发展。当今社会的主要矛盾已不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与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而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这一重大变化,显示了中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并且实现了由做大到做好,再到分配好的重大转变。我国经济实现了持续快速增长,综合国力不断增强,更加融入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不断打造出具有本国核心竞争力的高科技产品。